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4篇 科学活动教案详案

时间:2023-10-30 19:3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4篇 科学活动教案详案,以供参阅。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4篇 科学活动教案详案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

  【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1.实物:4个苹果、3个香蕉、3个梨子。

  2.图片: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1页。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果,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苹果、香蕉、梨子各1个,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再拿出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梨子。

  “来了这么多水果宝宝,他们一样多吗?”

  2.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多少。

  请幼儿尝试比较多少。

  教师将4个苹果、3个香蕉摆到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先将4个苹果摆成一排,再将3个香蕉一一对应摆在苹果下面,引导幼儿发现苹果多、香蕉少。

  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香蕉和梨子一样多。

  3.请幼儿给娃娃送水果,比较娃娃和水果谁多谁少。

  为每组幼儿提供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的图片,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样多”。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对于能力情的幼儿通过适当增加图片数量的方式增加挑战性。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2

  【设计意图】

  能够让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是语言领域非常重要的能力提升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简单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能简单记录,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2、操作材料:蛋壳(分成两半),两支削尖的铅笔,粗吸管(操作材料教师和幼儿每人一套);3、记录表、笔;4、红色的水、滴管。

  经验准备:幼儿对力这一概念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播放视频《小鸡出壳》;引出问题: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还是凸面容易被啄破?

  基本部分

  1、实验:验证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

  (1)猜想———请幼儿思考是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教师在预设的记录表中记录和统计幼儿猜想结果。(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

  材料———引导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教师演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具体要求并强调:手握铅笔的位置;铅笔与吸管的距离;蛋壳中心;手拿蛋壳的方法;实验的顺序(先啄凹面再啄凸面);记录啄破所需要的次数。

  (3)交流实验的结果,引导鼓励幼儿自己说出结论。

  (4)教师小结: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凸面不容易被啄破,所以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薄壳结构原理(建筑学术语)

  2、实验:解释凸面承重力强的原因。

  (1)猜想:为什么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

  (2)教师演示实验:用可见的“水”代替作用于蛋

  壳的无形的“力”,将有色的水分别滴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请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教师小结: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凹面容易被啄破;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这样的话力量就比较小,所以凸面不容易被啄破,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

  3、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想一想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像蛋壳的物体(如安全帽、灯泡等)。(2)结合多媒体课件,像幼儿介绍薄壳结构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如教堂的屋顶、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等)

  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继续在生活中识别各种薄壳结构原理的建筑物

  【活动反思】

  1、将所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强烈兴趣结合起来。教师就运用了小鸡破壳的视频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2、以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开始一个主题。教师可以问幼儿“生活中,凸面的房顶、平面和凹面的房顶哪个更加坚固?”

  3、教学中老师科学严谨规范,要求幼儿手持蛋壳,并找到蛋壳中心点(敲击的位置),通过演示实验,规范了幼儿的实验行为。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3

  学习目标

  学习由大到小排列物品,体会大小的相对性,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提前把6-10个不同动物的图片,例如老虎、小鸟和鱼等,按比例印制成不同大小的图卡,放进神秘袋。

  大自然的风景画。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出示神秘袋,请幼儿轮流抽出动物图卡,并说说每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2.告诉幼儿动物要排队回家,请幼儿把同种动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队。

  3.待幼儿正确排列图卡后,请他们分别指出最大和最小的动物,并引导幼儿比较发现,除了最大和最小的动物外,其他动物会比有的动物大,又比有的动物小,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4.请幼儿用“……比……大。”和“……比……小。”的句式比较动物的体形,进一步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5.出示大自然的风景画,如森林、沙漠等,请幼儿观察画中环境的'特点,并把动物图卡贴在适当的位置上。

  6.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鼓励幼儿搜集有关的图片,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活动评价

  能由大到小排列动物图卡,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能运用句式“……比……大。”和“……比……小。”比较动物的体形。

  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帮教师取一个比乒乓球大、比苹果

  小的圆形的东西等,使幼儿进一步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4

  一,活动目标

  1.大家一起动手养蝌蚪,爱护蝌蚪。了解蝌蚪怎样变成青蛙。

  2.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能够和动物做朋友。

  二,活动准备

  鱼缸一个,自制捕鱼网,水桶,蝌蚪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昨夜下这么大的雨,好些小生命蹦到走廊上,来我们学校做客啦。这是什么呀,原来是小青蛙呀。他们在找妈妈呀。我们一起来做妈妈,玩个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老师带领幼儿到小池塘边捞若干蝌蚪回学园,把它们养在鱼缸里。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由老师分配,设置自然角,每位幼儿轮流照看小蝌蚪。

  (二)蝌蚪宝宝变变变

  1.每天早晨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

  从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没有了的过程。

  2.教师小结青蛙的成长过程

  (三)让我们的青蛙宝宝去找妈妈

  1.老师讲解青蛙的功能,他是我们的好朋友,帮助我们吃田里的害虫。

  2.幼儿享受放生的喜悦,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青蛙放生到水里,大家和青蛙说再见。

  3.教师表扬尽心尽责照顾蝌蚪的幼儿。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4篇 科学活动教案详案相关文章: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7篇 科学活动教案详案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5篇(科学活动教案公开课)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6篇 科学活动教案公开课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5篇 水的作用科学教案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4篇 科学类活动教案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5篇 科学活动教案公开课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4篇 科学活动优质课教案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5篇(优秀科学活动教案)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6篇(优秀科学活动教案)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6篇 科学活动教案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