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时间:2023-12-17 09:0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以供参考。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三角板、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1、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因为在课堂上练习过,所以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说几个就可以。

  2、比较角

  用三角板先来比一比,比直角小得角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

  在班级中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角的,为什么说他们是锐角和钝角。

  3、画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些角的画法,然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给于指导,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画锐角和钝角,最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

  4、让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准备两个长短不一样的活动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能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再过多的扩展,以免增加学生的难度。

  6、这是一个做角的活动。可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与本单元的信息窗首尾呼应,突出了动手操作的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认真观察,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7、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8、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一方面深化了对锐角、直角和钝角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了画角的知识。练习时,我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借助合作交流学习角的画法。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4

  时间:20xx-9-10

  导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三第3、7-11题。

  导学目标:

  1.加强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导学重点:

  能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

  能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导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3.对口诀(1-6的乘法口诀)。

  4.开火车,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许多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1.小明和同学们去公园玩,每辆车坐4个人,有6辆车,有22位人坐得下吗?请学生分析题意,明确求什么。重点指出要比较再答。

  2.公园广场上有13红气球,6束蓝气球,每束6个,红气球比蓝气球少多少个?学生自己列算式,然后一人口答并引导说出先算出蓝气球有多少个,再比红气球比蓝气球少多少个。集体订正。

  3.小明和小伙伴们玩累了,口好渴,决定去买4瓶娃哈哈矿泉水,他们去了2家商店:第一家:每瓶2元第二家:每瓶2元,买4瓶赠1瓶

  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哪家的.比较合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想法,同时教育学生买东西时要懂得节约,要划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步步深入地巩固、升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练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用较为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

  情境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课堂检测

  1.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问一共能坐多少人?

  2.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有45人去东湖游玩。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的去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几条船?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起,什么时候睡

  二、探索新知

  (一)复习铺垫

  1、师:上学期,我们就和钟交了朋友,看谁最了解它,谁来说说,你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子。

  2、师:你会认这些时间吗(学生回答)

  3、出示时间表,你会读这些时间吗?你们想知道,钟表还有哪些秘密吗

  (二)认识60个小格

  1、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吗?

  从12至1里面有5个小格,数一数,再交流,指名生回答。

  从12到2有几个小格,从12到3有几个小格。你能把下面的继续填完整吗?

  打开课本,然后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2、师:想一想,怎样数更快呢?

  生:5个5个地数

  4、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小格有5个小格,有60个小格。

  (四)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师:小朋友,分针和时针它们之间还藏着一些小秘密,谁观察得仔细相信谁就能发现。

  (多媒体动态演示)

  师:小朋友,刚才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呢?

  生: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分钟走了一圈。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小时)

  教师引导归纳(板书:1时=60分),时针和分针都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称顺时针方向。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在加上10分钟就是1小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准确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创设情境、认识时分

  认识时分

  1、(多媒体出示例1的钟面:4时

  师:这个时间是我们上课的时间,谁认识?

  生:4时

  动态认识4时5分,4:10, 4:15……….4:45

  2、教学8时25分的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强调8时25分电子表示法,让学生观察,)板书:8:25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认读时间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巩固新知识

  1、学生拨钟(或同桌之间一组拨时间,一人拨钟,一人说时间)

  五、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说一说

  3、生活中的时间应用

  六、课堂总结,思想教育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时间,还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同时我们还知道1小时=60分)。

  老师希望你们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个时间的小主人。送格言

  七,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分针

  8时25分

  1小时=60分8:25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 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 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 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 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 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 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 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 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 题 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 P45第3题 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 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2)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 P45第4题

  (1) 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 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 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 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 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 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 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的:

  1.巩固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一背学过的2、3、5的乘法口诀.(先指名背诵,再同桌互相背一背.)

  2.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这句口诀相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汇报.)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上18页的主体图,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师:看到同学们口诀背得又快又好,小青蛙们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不过它们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忙,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教师把书放在实物投影上,指着左图说:这是小青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谁能说说图意.

  生:一个小男孩把捞到的一些小蝌蚪放回了水中,池塘里的青蛙妈妈正在迎接自己的孩子.

  生:放回池塘里的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帮小蝌蚪找到妈妈.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直尺在书上自己先连一连,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趁学生交流时把写有“6、12、18”的青蛙贴到黑板上,集体交流时把写有乘法算式的蝌蚪发给同学,请这些同学帮蝌蚪找到妈妈,把蝌蚪贴到妈妈的身边,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两只青蛙妈妈在河边开展了有趣的过河比赛.请同学们看右图,谁能说说这次比赛的规则.

  生:这是两座数学桥,小青蛙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向前跳一步.

  生:它俩谁先到对岸得到红旗,谁就赢.

  师:小青蛙做数学题可慢了,我们帮帮它们吧.在比赛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请同学们把这些数学题的得数写在书上.师这时把数字桥贴到黑板上,请8名女生、8名男生到黑板上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做的又快又对的一组,师每人奖给一面红旗.)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的第三题是什么?谁能给大家读读.(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独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书上19页第1题.

  你能1分钟做对书上这9道题?师记时生做题.开火车形式汇报.

  2、每层大楼约高3米,这座楼大约高多少米?5×3=15(米)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

  3、这辆汽车多少钱?

  5×3=15(元)15+10=25(元)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4、开放题: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先请学生说说图意、题意,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如:(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

  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

  4×5=20(元)

  四、课上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小知识: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每日捕虫120只左右,年吃掉1万至1.5万只小虫,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

  板书设计:

  (1)饼干每包5元,买4包需要几元? 5×4=20(元)

  (2)汽水每瓶2元,买3瓶需几元? 2×3=6(元)

  (3)点心每块3元,买7块需几元? 3×7=21(元)

  (4)果汁每瓶4元,买5瓶需几元? 4×5=20(元)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小练习: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过程:

  1. 引入

  1、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

  61〇56 45〇47 100〇98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万以内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呢?接着教师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2. 阅读

  1、出示例11(略,见P33)

  2、让学生根据下面提纲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

  阅读提纲:

  (1)1230和965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各是几位数,位是什么位?哪个数比哪个数大?为什么?

  (2)5640和8790都是几位数?位各是几千?哪个数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几位数?位都是几千?哪个数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万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讨论)

  3. 讲解

  1、教学例11第(1)题

  (1)让学生在算盘上分别拨出1230和965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1230>965

  提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2、教学例11的第(2)题

  (1)让学生在算盘上分别拨出5640和8790。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位分别是 几千?

  (3)引导学生明确,虽然位都是千位,但5个千比8个千小,所以5640<8790。

  3、教学例11的第(3)题

  (1)出示标有载重量的汽车图。

  (2)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哪辆车载的汽水多?为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数,位上的数也相同应该往下比较百位上的'数。

  4.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3864和3529的大小

  提问: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 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位数相同的数,先比位,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②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1. 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4题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2题:指名读题后问第 (1)小题这4个数中,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 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大?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第(2)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

  第(3)题,让学生读出各数后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的数?让学生在书上注明的数和最小的数。

  第4题:边提问边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数来。最后按要求写出各数。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 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师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两种情况,一是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二是位数相同,要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

  总课时数:第课时上课时间:20xx年月日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的习题,试着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其它知识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自学::

  1、背9的乘法口诀

  2、预习课本第77—78的习题,试着做一做。

  学习过程:

  一、交流展示

  1、背9的'乘法口诀。

  2、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写两道除法算式

  4×5=208×9=72

  ()÷()=()()÷()=()

  ()÷()=()()÷()=()

  二、自主探究

  1.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第1题,看谁说的又对又快,抢答。

  2.第2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人说口诀,其余人说算式,并把它填写完整。学习活动(二)

  1.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是如何比较的。(小结:比较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

  在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

  2.出示第5题,观察比较,说出每组之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计算时要仔细看清题目,正确使用口诀计算

  灌云伊山中心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三、精讲点拨

  1.指名学生板演,并说出比较方法。

  2.推选组员板演,并说出运用哪句口诀完成每道题要注意些什么?

  3.把1~9的口诀背出来,拿出勇气,展现自己。4、小组比拼,根据乘法口诀说出对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四、运用提升

  1、在○填“<”“>”或“=”

  1×9○3×92×9○6×3

  6×9○8×74×9○9×4

  2、口算

  72÷8=35÷5=7×6=56÷7=7×4=8×8=

  3、看图完成第6题

  五、达标作业

  1、说说本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请他帮助你。

  2、铁锅42元,铝锅46元,妈妈带了9张5元的人民币,可以买哪种锅?(课后思考)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工作计划12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免费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春游作文5篇 春游二年级作文100字

有关春游小学二年级作文400字5篇(春游作文100字二年级作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篇 -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模板7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1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