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教案9篇

时间:2024-01-10 14:4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练习二》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练习二》教案9篇

《练习二》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运用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

  1、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

  (1)长8米,宽6米,高5米。

  (2)棱长40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V=abhV=a3

  8×6×5=240(立方米)40×40×40=6400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1.5分米,厚2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请学生说说”厚“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米=20分米

  20×1.5×2=60(立方分米)

  3、一块立方体石料,棱长50厘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4、一个底面是长方形的沙坑,底面积是24平方米,深0.5米。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黄沙才能填满这个沙坑?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4×0.5=12(立方米)

  二、综合练习

  1、先求体积,再求质量的练习。

  一块立方体钢的棱长是2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2×2=8(立方分米)

  7.8×8=62.4(千克)

  教学过程

  备 注

  2、已知体积、长、宽、或底面积,求高的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8分米,宽6分米,体积是240立方分米。这个木箱的高是多少分米?

  (2)一块立方体石料的体积是5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这块石料的高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交流解题思路。

  240÷8÷6=5(分米)

  512÷64=8(厘米)

  3、小结

  三、思考题

  把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涂上油漆,如果按面上的'线将它分割成27个小立方体,那么,

  三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两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一面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没有涂油漆的小立方体有()个。

  1、弄清题意

  2、看立体图想象

  3、反馈交流

  4、用实物验证

  四、学生总结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所决定的,其体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看、想、推、说“进行。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来源及公式的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二》教案2

  教学内容:

  P11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发展估算意识。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44÷2 26÷2 68÷3 66÷3

  78÷6 44÷2 36÷3 84÷4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52÷3 96÷3 68÷4 75÷5 82÷4

  3、体育室购买了下面几种体育用品,你会算出每种物品的'单价吗?

  4、三(2)班共48人,每4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呢?

  5、妈妈准备用96元买一些花苗美化自家的院子。

  计算出每种单价可以买的棵数后,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二、拓展练习

  王老师到商店买足球。带的钱如果买3个足球还剩80元;买8个就剩下8元,你知道每个足球多少钱吗?

  三、练习指导

  1、练习二1

  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2、练习二3

  独立完成填表,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习二思考题

  引导理解题目,弄清楚为什么会多付“8角”钱,这“8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P11.2、3

《练习二》教案3

  教学目标:

  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和位数的意义,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数数、读数、写数,并能初步用实际。

  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练习十四(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完成第1题。

  二、第2题,请几个学生按要求数数。

  三、说说读数的方法,完成第3、4题。

  四、说说写数的方法,完成第6题。

  五、说说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六、独立练习第7、8题。

  练习十四(二)

  教学过程:

  一、先练习第13题,后练习第9题。

  二、说说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独立练习第10、11题。

  三、第12题,先把它们读出来,再进行分类。

  四、第14题,先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做,反馈校对。

  五、第15、16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思考题:三位数包括个位、十位、百位,按题意,先找个位和百位。因为2+2=2×2=4,所以个位和百位都是2,2×2=4,4只有用1乘才仍得4,所以十位是1。这个三位数是212。

《练习二》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和猜出不同谜语,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

  2.在说谜语的过程中,注意听清楚和说明白。

  课前准备

  1.请同学收集谜语。

  2.给挂图上小朋友说的谜语配录音。

  3.一幅小白兔贴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看图。

  2.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围在一起在做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讲故事、说谜语……)

  3.他们究竟做什么呢让我们听一听。(放录音或老师读出谜语。学生一听便知,小朋友们在猜谜语。)

  二、指导猜谜,领悟方法

  1.听谜语。

  让我们再认真听一听,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

  (再放一遍谜语录音。)

  2.猜谜底。

  提问:请大家和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谜底是什么打一种小动物。

  (若学生猜出几种答案,可以请同学讨论:谁说得对,为什么)

  3.对照谜语比一比。

  边说谜语,边对照小兔子图比一比,重点是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白皮毛、三瓣嘴的`外形特征。

  4.师生共同总结说谜语和猜谜语的要领。

  (1)说清楚。说谜语的同学要口齿清楚,如果别人听不明白,要再说一遍。有时候,可以在谜语后面说明,这个谜语打的是一个字还是一种动物或植物。

  (2)听明白。听谜语的同学要认真听,没听清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动脑筋。边听边动脑筋想,把谜语中提到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想想:什么是这样的

  三、小组活动,我说你猜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把自己准备好的谜语说给大家听,请大家猜。比一比谁说得清楚,谁听得明白,谁猜得准确。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个别辅导。

  四、小组竞赛,评选优胜。

  第一小组说谜语,请第二小组猜;第二小组说谜语,第三小组猜……如此循环。第一轮,每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谜语,若对方猜不出来,可请其他组抢答。猜出谜底后,要能说出理由,最后评出:

  “最会说”小组和个人——猜对的谜底多,而且能说出理由。

  “好谜语”——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谜语。

  五、介绍经验,教说谜语

  请“最会说”或“最会猜”的小组代表或个人介绍经验。

  请带来“好谜语”的同学教大家说谜语。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猜一猜。

  板书设计:

  我说你猜

  说清楚 听明白 动脑筋

《练习二》教案5

  教材分析:这个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巩固音序查字法、辨析形近字拧组词、排列句子成一段话、练习写字、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名句、看图说话写话。

  学情分析:把重点放在看图说话写话上,其方法如下:先由老师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四幅图的大意。再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理解图意,展开想象,然后把故事讲听。最后照第一幅图的样子给另外三幅图写几句话。

  教学要求:

  1、巩固音序查字法

  2、辨析形近字并组词,再写下来。

  3、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再填写序号。

  4、练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5、朗读背诵,积累词语。

  1、练习看图说话写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读和小写字母相对应的大写字母。

  (2)引读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3)指名说一说用音序查字法的一般步骤。

  3、练习

  4、反馈

  (1)指名汇报答案

  (2)小黑板出示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

  (2)说说“诗”和“待”相同和不同处。

  (3)介绍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辨析字的音、形、义。

  3练习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读短句,理解断句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天气变化的规律。

  (3)指导学生五句话,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发展顺序。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章、掌”这两个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来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章”“掌”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导

  (2)出示卡片,认读“章、掌”这两个字。

  (3)引导回忆前面提出来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4)指导书写“章”“掌”。

  2、练习

  3、反馈,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导

  (2)自读成语

  (3)教师范读

  (4)同座位的同学讨论成语的大概意思。

  (5)自由练读。

  2、练习

  3、反馈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散居古语。

  (2)教师范读

  (3)教师分句讲解这三句古语的意思。

  (4)教师讲解后再读,让学生发现古语对仗的.特点,记住反义词,如“黑发”对“白首”、“早”对“迟”、“出”对“来”等。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学生借助拼音读图下面的两个要求。

  (3)教师帮助学生弄清题目有几项要求。

  2、指导复述

  (1)指导复述故事

  指导学生边按顺序观察图边听教师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

  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小马要干什么?松鼠|、老牛、老马分别是怎样说的?最后,小马是怎样做的?

  指名回答问题,同坐互答。

  指名分角色复述故事中的语言、串联主要情节。

  自练、互练。

  指名复述,全班交流。

  (2)指导仿写句子。

  引导学生读一读第一幅图下面句子,理解意思。教师归纳写法:先写小马在干什么,再写小松鼠说了些什么。

  学生观察余下的三副图,思考:每幅图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记住内容。

  同桌互练

  请学生口头说话写在的横线上,教师指导引号的用法,提示一下引号不要漏写。

  学生自己读一读。

  指导将四幅图下面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同桌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评点、修改。

  二、课堂作业把四幅图下面的话连起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练习二》教案6

  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加减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练习。

  算一算。(书P26第1题)

  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去算,算完后订正。并请有错的学生汇报一下,大家帮他们找找问题。

  书P26第2题。你们看过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图中的“5~15°C”是什么意思?(小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低温度,大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差几度?怎么算?15-5=10师介绍: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的就是就是这一天的温差。你能算出上海一天的温差吗?学生独立计算。

  3、书P26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不讲方法。学生填完后,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

  注意要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不算能不能判断出大小,如:20+3○2+30,右边的30比左边的20多了10个,而左边的3只比右边的2大1,所以2+30要比20+3大。

  P26第4题。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种玩具的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说说:如果让你去选两种你喜欢的玩具买,你会选哪两种?算一算:买你说的`两样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在书上列出算式。

  如果给你50元钱,你可以买哪两种玩具?可以让学生在全班说,然后马上反馈。

  三、实践作业:回家听天气预报,了解深圳明天的天气,并算出温差。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书P27第6题

  1、观察书上的图,数数唱歌的有几个人,跳舞的有几个人,弹琴的有几个人。2、引导学生读懂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提问题。书P27第7题。观察第7题的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图的内容提出哪些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请列出算式。集体讨论。

  三、游戏:信鸽送信。

《练习二》教案7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3~14练习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ppt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第7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练习二》教案8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身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考虑: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防止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丹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和时褒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沛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身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身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1、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2、教师与学生一起示范口语交际场景,突出两点,一是将朋友的优点介绍清楚,对朋友的尊重;二是将来家的原因向家长作解释。

  四、扮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扮演的就上来扮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他人的扮演,提出自身的意见。

《练习二》教案9

  训练要求

  1、通过词语归类使学生积累词语。

  2、懂得要写完整的句子。

  3、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4、读背儿歌,积累词语和句子

  5、积累学生的成语量

  6、让学生懂得留言条在生活的作用,懂得留言条的写法,并根据提供的内容学留言条。

  重点难点:

  把句子补充完整。言语交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1、积累“又——又——”的词语。

  2、把句子补充完整。

  3、会写上下结构的字。

  训练过程:

  一、学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读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表达了哪些方面的意思?

  3、你能讲出有关味道、肌肤感情的这种“又——又——”形式的词语吗?

  4、还有哪些同类型的词语?

  5、能用这些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些句子都没有写完整,我们要补充完整。

  (1) 母亲忙着给他——“干什么呢?”

  (2) 下面三句话各缺少了什么?

  (3) 指名说说补充完整后的句子。

  (4) 把句子补充完整,写下来。

  3、检查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观察一下,书上出示的都是什么字?这上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

  3、提醒:写心字底的卧钩 要注意斜度和长度。

  4、学生描红、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检查。

  四、补充作业

  1、补充句子

  (1)——————真的好玩吗?

  (2)我愿意————————。

  (1) 月亮有时候————,有时候——————。

  2、将下列词语中不是一类的词语用——画出来。

  (1) 母亲 爸爸 阿姨 诗人 叔叔

  (2) 铅笔 橡皮 皮包 尺子 小刀

  (3) 毛笔 铅笔 钢笔 水彩笔 笔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1、能有感情地背诵小诗。

  2、积累成语并回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说说要求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诗歌

  3、借助图画,想想为什么植物老人要带小树重新安家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5、读了这首诗歌,你该怎样锻炼自己呢?

  6、背诵诗歌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自己读读成语。

  3、你已经懂了哪个词语 的意思?

  “哪些词语已经在我们的课文中表现出来了?

  (沉香和妈妈团圆之后,回家就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4、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成语说一段话吗?

  5、写一段话,用上这其中的1——2个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懂得留言条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留言条的写法,并回根据内容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是留给谁的?写了什么事?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

  3、总结留言条的写法。

  开头顶格写留给谁的,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留给他的内容(写清楚,语言简洁)最后在右边写上谁留的,再下一行写日期。

  4、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什么时间?谁写的?写的原因是什么?

  5、自己来写写留言条。

  6、反馈、评讲。

  二、课堂作业

  1、7月5日下午小红到小明家来还书,可小明家没有人,于是小红把书转交给小明的邻居王奶奶,请她转交给小明。但小红怕小明不知道,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留言条怎样写的呢?请你帮小红写一写。

  2、3月12日下午,小华去公园植树,要很晚才回家,他怕妈妈不放心,就写了一张留言条放在桌上,这张留言条是怎么写的呢?请你帮他写一写。

《练习二》教案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