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时间:2024-02-09 13:2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供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颧”字的读音是“quán”;“弥”字的读音是“mí”,不是“ní”。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块二文本故事初次读,班长形象眼前现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颧(quán)骨威胁喜出望外收敛弥漫衰弱瞻仰奄奄一息

  3.检查学生读准字音。

  “颧”字读“quán”。

  4.借助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概括,全班同学补充: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6.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7.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板书: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自由朗读课文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再到要求掌握课文中字词的正确读音;最后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三文章描写细细品,红军精神心中立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寻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读完之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重点交流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①指名读外貌描写部分。

  ②提示:重点从“背有点儿驼”“布满了皱纹”等描写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预设: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2.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预设1:班长因为没有吃的感到忧虑,所以他整夜合不拢眼。

  预设2:从“喜出望外”可以看出发现了鱼,对班长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3)指导朗读:分男女生读。

  (4)小结:抓住关键词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5)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①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②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③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可贵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1)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2)老班长奄奄一息,却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课件出示: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3)学生交流。(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的学习向导,深入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板块四“金色鱼钩”入人心,革命精神世代传

  1.学习第四部分。

  (1)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讨。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课件出示: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话形式结束课文,不仅升华主题,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文导入时也别出心裁,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篇幅较长,不过好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阅读课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2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纠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第二段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讨论,同学之间纠正、补充,教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考讨论

  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体会和感想写下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3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篇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6篇(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范文)

初二下册语文作文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案12篇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3篇 科学生物与环境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入学教育》3篇 小学一年级入学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入学教育》3篇 入学教育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12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4篇

六年级《大自然的秘密》教案6篇 大自然的秘密主题网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