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4-02-11 16:5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以供参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复习关于表内乘、除法、角、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分类等内容。

  2、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点。

  3、热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从图中读取信息,发现知识点。

  教学难点:

  灵活利用情景图结合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或挂图、多媒体课件、正方体等李具。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上节课我们对照所学内容从情景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或故这些知识点。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1、出示左上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方位知识进行整理。

  (1)师:今天刮的是西风,那么明天刮什么风呢?对于明天刮什么风我们不能确定,只能猜测,这就是我们前面学到的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2)师:房子的.东面有条河,从真个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3)出示不同角度的汽车,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深刻体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着的位置。

  2、出示课本102页的图。

  (1)让学生算一算“有多少玉米”?让学生说一说师怎样算的。

  用加法算:8+8+8+8+8=40(个)

  用乘法算:8×5=40(个)

  (2)让学生算一算“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

  (3)让学生算一算鸭和鹅的只数,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

  3、复习“角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

  (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分为直角、锐角、钝角

  (3)简单画一些角,让学生比一比大小。

  4、复习统计的有关知识。

  再次出示课本108-109页的情境图引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三、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

  计算。

  20—3×6 6×5+20 80—5×6 7×5—20 90—4×9 42—3×8 7×5—20 90—4 x9 42—3×8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2

  《分数与有限小数的关系》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与例1、例2合并成一节课,教学例3时,先把3/4等5个分数化成小数,接着把5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平淡、枯燥、抽象,无法突现出分数和有限小数的这个关系的规律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和探究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我只安排例3这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一个最简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质因数及结论中“一个最简分数”的出现不会感受到突然,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掌握住的'规律才是“牢固的规律”,才是“理解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 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

  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

  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

  教学重点

  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过年开心吗?过年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

  教师:压岁钱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剩下的存入银行,这样做利国利民.

  二、新授教学

  (一)建立相关储蓄知识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板书: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单.

  (1)仔细观察,从这张存单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我想知道到期后银行应付我多少利息?应如何计算?

  3.出示二年期存单.

  (1)这张存单和第一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有什么疑问?(利率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存期越长,国家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更长期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

  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2)小组汇报.

  (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

  (二)相关计算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

  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

  教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平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

  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三)总结

  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

  三、课堂练习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

  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一)填写一张存款单.

  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华20xx年1月1日把积攒的2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一年.准备到期后把税后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计算,到期时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六年级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七、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

  本金 利息 利息税 利国利民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探究活动

  购物方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渗透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能够辩证、发展、全面地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0.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0.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 现价:10.0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 现价:10.00元

  学生讨论:如果你买,你选哪一套?

  2.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 现价:12.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 现价:10.78元

  C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2.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2.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 现价:13.5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 现价:12.24元

  学生讨论:现在买哪一套最合算呢?

  3.教师出示价格表

  每套18.00元,冰淇淋7.00元.

  第一周:每套16.20元;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二周:降价20%;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三周:买5套以上打七折;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学生讨论:

  (1)你准备在哪一周买

  (2)你打算怎么买?

  (3)你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什么?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6162页。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

  2、揭题

  二、探索新知

  1、与学生一起欣赏

  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

  2、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结合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 )说说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

  (3 )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

  3、数学书61----62页

  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离子/台 200 250 300 450 600 300 350 400 450 650 450 300

  液晶/台 400 500 550 650 800 650 700 550 800 1000 750 600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

  (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最好的月份占

  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

  (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

  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

  改编例题后,出示

  与学生一起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小练习

  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

  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

  班 级 5、1 5、2 5、3 5、4

  男/人 24 30 28 19

  女/人 23 22 22 28

  (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

  (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不重复

  制成统计图 不遗漏

  分析数据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相关文章:

必备梅花小学作文12篇(小学梅花作文怎么写)

小学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7篇(高中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

秋小学作文精品12篇(小学作文写秋天的作文)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范文6篇(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教案免费复制内容)

蒲公英小学作文7篇 《蒲公英》作文

蒲公英小学作文42篇 小学作文蒲公英优秀作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篇(四年级数学计划怎么写)

热门实用的小学作文300字3篇 小学生作文大全300

小学三年级的日记4篇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计划12篇(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