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0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4-02-19 12:3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0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以供参阅。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0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项名称;学会列除法竖式,并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创设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3。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且形式多样。

  四、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隐藏的数学信息,对收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

  七.突破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2.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恰当、适时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4.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探索和讨论。

  八.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

  2、计算: 8 ÷ 4 = 45 ÷ 5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 ÷ 5 = 4 (组)………… 3 (盆)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 略

  3、作业练习。(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本单元可用四课时进行教学。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4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反思: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1、“载重量2吨”:4次 “载重量3吨”:0次

  2、“载重量2吨”:1次 “载重量3吨”:2次

  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6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__

  大约20__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7

  一、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学样举行完庆祝活动后决定放假半天,住在同一个小区的淘气、小明、李强、笑笑、王芳都得到父母的允许,让他们五个人一起合理地安排这半天的活动,但必须在晚上六时前回家。(出示课件)贪吃的淘气说:“我们得首先解决午餐问题”。于是他们来到小区门口的快餐店前,只见电子宣传牌上写着:本店今日免费为每位来店就餐的儿童提供1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区别荤、素菜。(板书:标准:一荤一素)

  二、探究新知:

  (一)一荤二素

  于是他们高兴地来到店里,只见电子屏上显示着:(课件出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板书:一荤二素)

  1、如果按照一荤一素的标准搭配的话,他们可能吃到哪两种菜?请生独立思考

  2、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

  (1)你是怎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顺序,一个一个搭配。)

  (2)具体是怎样搭配的呢?(先以一个荤菜为准,去搭配不同的素菜。)

  (3)你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吗?(画图、文字、连线等)

  (4)评价: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去配菜,而且记录的方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5)这是我的搭配方法。(课件连线演示搭配结果)(板书:两种)

  3、揭题:我们在搭配中,像这样有顺序地搭配,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二)二荤二素

  别急,其实今天的菜还不止这些呢?这不,厨师又上了一道菜呢!

  (课件显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冬瓜)(板书:二荤二素)

  1、现在,他们可能吃到哪两种菜?先自已思考一下,拿出菜卡摆一摆,然后把你摆的结果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注意一定要在记录卡上把你们的搭配结果记录下来哟!

  2、汇报你是怎样搭配的?(课件连线演示搭配结果)(板书:四种)

  3、引导发现规律,小结:观察刚才的搭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对于学生的发现,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三)二荤三素

  哇,还有菜呢!(课件显示:今日儿童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冬瓜豆腐)(板书:二荤三素)

  1、好了,菜上齐了,准备选盒饭了。先猜一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指名说结论及猜测理由。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你的猜测对不对?(可用菜卡摆一摆,或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

  3、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你是样找到全部搭配方法的?(按顺序一个一个配)

  (2)你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搭配的.?(先确定一个荤菜或素菜,再分别去配不同的素菜或荤菜)

  (3)你是怎么样记录搭配结果的?(图示、表格、文字、符号等)

  4、同学们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搭配,配出了六种(板书:六种)结果,淘气、笑笑他们5人都各选了一份不同的盒饭,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三、检测反馈:

  接下来,他准备去哪儿呢?(课件出示路线图)请快速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所有可能的路线。指名板演。

  重点强调用字母符号等有序记录搭配结果。

  四、迁移拓展;

  1、数字游戏获门票

  拉一拉(上下拉动),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全部记下来,你就能获得游乐场门票!用你的智慧获得游戏的快乐!

  2、时间不早了,他们准备回家,要分别握手表示今天的快乐心情,相约以后还在一起安排活动,请问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现场模拟)课件显示连线记录。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生活中还有哪些搭配现象?

  (3)希望同学们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充分合理地搭配,这样你选择的空间更大,机会更多,你的生活也会更丰富多彩!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8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重难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四、课时安排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2课时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3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图见单位邮箱之教案电子稿)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9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平方分米

  读作: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

  平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打听件事,你们知道食堂今天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吗?课件出示“菜谱一”,为了营养均衡,我准备吃一荤一素两样菜,谁能帮我搭配一下。板书课题《配菜》。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①一个荤菜一个素菜,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②老师小结

  2、(出示星期五的菜谱)

  ①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④与学生共同总结这类题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应用

  1、参观动物园。

  2、搭配服装。

  四、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0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10的分解与组成教案3篇(10以内的分解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2篇 部编教材四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篇(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篇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5篇(初一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登泰山记》教案8篇 《登泰山记》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5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12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9篇(初一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