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优秀教案3篇(李广射虎教案幼儿)

时间:2024-02-20 10:01: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李广射虎优秀教案3篇(李广射虎教案幼儿),以供参阅。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3篇(李广射虎教案幼儿)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武松打虎”的故事同学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二、理解课文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

  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3、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2)交流

  A出示:

  (1)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胆大艺高)

  (2)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3)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4)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7)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9)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10)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11)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的`那种恐惧而紧张的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B、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C、那白羽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3)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眼力,反而佩服他高超的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5)齐读第四节

  4、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那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1)指名说

  (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由点击“李广其人”,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2、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板书: 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 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精读诗文,理解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塞下曲》这首故事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强的。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故事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第三、四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很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3、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我引进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讨论探究,使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弓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你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再生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射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教学设想: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确保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哪些诗句不理解或感到难懂的,请做好笔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善于去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已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是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的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教学设想:“自由读”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再读课文”是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了课文的`重点。)

  三、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燃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1)引出《塞下曲》。

  第二段:(2)具体介绍“飞将军”李广。

  第三段:(3-4)具体介绍《塞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

  2、出示《塞下曲》,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诗意。

  3、指导背诵《塞下曲》。

  四、写字指导

  1、再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一些生字在书写时是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塞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写“嗖”、“搜”

  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 )将军,人们称他为(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你能正确、流利的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知道朗读。

  1、过渡:也许短短的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教学设想:富有悬念的过渡语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源头,让学生在一种期待中迫不及待的步入课文的学习)

  2、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3、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带兵外出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么黑,月色是那么朦胧,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引导生回答:害怕,因为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教学设想: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得出来?

  生:没有“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

  师:李广搜寻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李广警惕性高!胆量过人!

  师:那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这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学设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用圆圈圈起来。

  交流(拈、搭、运、拉)

  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过程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小组讨论)

  (生: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生:如果看清楚了再射,老虎会把人吃掉的)。

  师:是啊,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

  4、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你们自由的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讨论: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

  (1)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师: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2)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力大无穷)

  (3)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生:李广将军你真棒!李广将军你真了不起!)

  (4)齐读第四节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话,进行“被引导的创造。)

  5、我们学了这个小故事,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是句的意思。

  (1)指名说

  (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设想:在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诗文意境的基础上,让学生美读、试背全诗,旨在让学生获得整体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1、背诵塞下曲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李广射虎优秀教案3篇(李广射虎教案幼儿)相关文章:

最新关于李广的读后感范文3篇 关于李广的议论文

《李广射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5篇(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共6篇 李广射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