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4篇 学校管理学教案

时间:2022-07-11 03:37:3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4篇 学校管理学教案,供大家阅读。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4篇 学校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1

  管理学课程报告

---金融 王雨溪

  这一学期,通过学习管理学之后让我懂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东西。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前一直不懂,一个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员工,让员工感到归属感和如何让他们对企业最大化价值,但是现在,都慢慢懂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理论的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对这一行为科学学派的经典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需要层次理论很感兴趣,因此也对其做了一些详细的了解。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在了解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这些基本观点后,我觉得他的理论非常有道理。且不说从理论什么的方面来说明,就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人的需要是很复杂的。但是如何把这种需要的内在规律通过观察和研究总结出来,难度是很大的。在马斯洛之前,很多学者也对人类的需要方面做过大量的研究,不过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直到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我们才对此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马斯洛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的智商据说远超常人,被称为伟大的先知。作为一位管理学大师,我想把他称为心理学家跟为合适。从他的需要层次理论看来,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心理学的内容。

  从基本定义上来看,员工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自我实现。生理需求包括吃穿住行各个方面,若不满足这些观点一个人基本就是没有达到一个人基本的生活需要,更别要说工作了。在满足了员工基本需求以后,往往员工就要最求安全需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居住安全,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和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最后是尊重需求,在我的理解里,尊重需求是员工通过自己努力达到一定成就,他需要得到承认,得到认可。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我自己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自己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的过程,在训练阶段,我认识了很多一起训练的同学和老师,大家在一起虽然和辛苦,但是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大家相互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对这个运动员小集体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也深深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开心。而在比赛场上,我虽然没有能够拿到第一名,但是我尽力去做了,而且跑出了我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是自身的突破,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这也算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一种表现吧。

  当然,作为一种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马斯洛认为人们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才会产生和趋向高级需要。个体对道德需要这一高级的精神性需要的追求,只有当基本的生存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可是我们再现实中也会发现很多越层次的需求出现。比如一个流浪汗可能痴迷于音乐的魅力。可能他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依然对音乐有所追求

  这就是我对马斯洛的理解,在管理学课程中,魏老师不是一味的讲解大道理,或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往往以一个个案例将我们引进管理学的世界,要求我们自己回答,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想法和正常管理者应该的想法不对,会加强我们对为什么我们想的不对,这样的想法下,更容易使自己对这样的知识认识加强。内心中的好奇心会让我们更加想去了解为什么,我觉得这样的课程一定很好,很有趣,希望下学期魏老师教我们的其他课程也用这样的方式,上课既不无聊又不会打瞌睡。说实话,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渣。在其他课上基本上是打瞌睡,玩手机,但是在魏老师课上,那些案例一个个都很有趣,当我脑子里想法和案例答案不一样时,想的就是为什么不一样。认真听现在管理思想,魏老师这种上课方式真的值得其他老师去学习。

  同时老师以平时成绩占了70%这么高的分数也是想告诉我们,学习成绩不是必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过才是最重要的,谢谢你,魏老师!!!!!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2

《管理学原理》教案

  第一篇

  总 论

(15学时)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与管理学的含义、性质及管理过程的基本职能,进而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主要管理学家(或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3、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

2学时

1、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2、管理学的特点

3、本书的结构及学习方法

二、管理的基础知识

2学时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7学时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四、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学时

1、管理的基本原理

2、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管理的含义及特征、管理的要素与职能、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的基本原理、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霍桑试验的结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难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管理的方法

【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授、多媒体 【主要参考书目】

1.[美] H·孔茨,C·奥唐奈·管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3.[美] 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 德鲁克著;帅鹏等译·管理实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6.[美] F·W·泰罗著;胡隆祖等译·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管理?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3、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4、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5、科学管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科学管理论?

6、法约尔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7、试对泰勒与法约尔的二大理论作一对比?

8、霍桑试验的结论如何?和以前的管理相比,该试验有哪些收获?

9、试用表格形式写出管理发展各主要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10、根据管理思想发展史,说明管理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2 【基本内容】

一、概述

1、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60 min ★管理与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宏观)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实现也有赖于管理(宏观) ★管理是决定企业成败存亡的关键(中观) ★个人为什么需要学管理(微观)

2、管理学的特点:

10min (1)一般性 (2)多科性或综合性 (3)历史性

(4)实用性(实践性)

(5)艺术性

3、本书的结构及学习方法

  10min (1)本书的结构

  设计简明、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为主体 (2)学习方法

  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安全研究法、演绎法、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学以至用法)

二、管理的基础知识

1、管理的定义

35min ⑴如何给管理下定义

⑵其字面含义是:管辖、处理、管人、管事 ⑶日常意义: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⑷管理的涵义: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⑸管理与领导?管理与经营的区别与联系 ⑹理解管理的定义有五个要点 其

一、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其

二、管理的客体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资源

3 其

三、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和追求效率

  其

五、管理活动要在一定的组织环境条件下进行

2、管理的性质:

25min (1)管理的性质又称为管理的基本属性,它指的是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挥劳动 ★

  社会属性是监督劳动。 注意两点:

  其

一、管理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二、管理二重性原理要求处理的管理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管理二重性原理的两点启示:

  一方面大胆学习、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另一方面要注重中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管理之路。

3、管理的职能

  20min (1)管理的基本职能

  从管理的自然属性来讲,管理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 从管理的社会属性来讲,管理具有维护已有的生产关系的职能。 (2)管理的具体职能:五职能、七职能说 可归纳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三、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其代表是: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30min 主要内容是 :

  4 (1)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2)科学地挑选工人 。 (3)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

(4)采用刺激性的差别计付工资制。 (5)进行一次“精神革命”。 (6)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评

价: 其贡献在于:

①、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奠基者 ②、科学管理的本质是经验知识科学化;

③、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使工人能成为更聪明的工人,而不是更勤奋的工人

④、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管理工作成为一项专门的工作 其缺陷在于:

①、将人看做单纯的“经济人”

②、重视物质技术因素、人及社会因素

2、一般管理理论:

30min (1)主要内容:

  其

一、关于企业界的六项经营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 其中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即企业本身需要管理,其他五种活动也离不开管理。

  其二:五大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其三:十四条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报酬→适当集权与分权→等级制度→程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中值得注意的是:等级制度原则以及“法约尔

  5 桥”的创建;强调和谐团结与创造;强调原则是灵活的,没有死板和绝对地东西,全部问题是尺度问题。

  其

四、管理者的六种能力:

☆ 体力: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捷 ☆ 智力:学习的能力、判断力、适应力 ☆ 品质:信心、恒心、责任心、开拓心和忠心 ☆ 一般文化知识:宽广的知识面 ☆ 专业知识: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 经验

  其

五、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与管理理论的普遍性

(2)评

价: 贡

献:

☆第一次系统明确地划分了管理的职能、原则。 ☆ 强调了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

足:

☆只注重了静态的组织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决策和人事管理。 ☆提出的具体原则和职能不尽完善。

3、行政组织理论

  30min (1)主要内容: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一般内容: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又被译为“官僚制”

  韦伯认为世上有三种权力和与之相对应的三种组织形态: 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 传统权力――传统的组织 法定权力――法律化组织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具体内容:

  明确的职责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建立人员的任用制;聘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完全理性的人与人的关系。

(2)

  评

价: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提供的是一种高效率、理性化的组织管理体系,

  6 丰富和完善了古典管理理论,为分析实际生活中各种组织形态提供了一种规范典型。

  但这一理论过分强调权威,缺乏弹性。

(二)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可以说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一次否定。

  古典管理理论由于时代的特点较多地强调了科学性、精密性、原则性,将人看作是单纯的“经济人”或作为机器的附属品,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特点。

  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是梅奥,著名的成就是霍桑试验。

1、霍桑试验:

30min

  是指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芝加哥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而进行的历时8年的一系列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谈调查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2、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10min 其一: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其二:企业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其三: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组织的发展,关键在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协作精神→取决于人的满足度。

3、对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5min 首先、是对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贡献:他摒弃了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代之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理论研究,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强调意见沟通,改善人际关系;强调对管理者和监督者的教育和训练,要求管理者改变对工人的态度和监督方式;倡导下级参与企业决策、允许职工对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再次,这一理论有过于简单化

  7 的缺点

  最后,在从物走向人的过程中存在过多强调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过分强调感情因素,而过分否定“物”的因素。

(三)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结果。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将之形象地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其中他认为主要的有六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数学学派。

  后来又将重新归纳为11个学派。

1、社会系统学派

5min 主要观点是:

(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协作系统中与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2)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定位、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4)管理者必须正确履行职能和权力

2、决策理论学派

  15min 认为管理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决策过程,决策活动贯穿了管理过程始终,管理的所有职能归根到底都是决策。

  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有关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准则、程序化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决策过程的联系等理论原则。

3、系统管理学派

  10min (1)认为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等基于一定目标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2)企业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 (3)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4)管理的作用或目标就是实现整体最优。

4、经验主义学派,又称案例学派

  15min 强调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管理的技巧、能力和经验不能移植

  8 到其他类型的机构中,主张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管理者通过研究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学会管理。

(四)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企业文化理论

5min (1)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2)企业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全体职工在企业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成熟,较为稳定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 其特征是:

  科学性、整体性、时代性、关系性、稳定性。

☆ 关于Z理论

  10min Z型组织的特点是:

  长期雇佣、缓慢晋升、扩大员工职业发展道路、采用明确与含蓄结合的控制方式,集体决策,以个人负责制为主,对员工全面关心,强调组织的整体观念。

☆ 关于“7S”管理模型

  10min 战略(stragtegy):积极、主动、灵活 结构(strcture):集中而又分散的结构 制度(sysrews):层次分明而又公开的体制 技能(skills):技术、技能、技巧

  人员(staff):用社会化企业 来管理全体人员 作风(style):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声不响

  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作为道德和信仰的总体体现精神和价值观念。

☆ 关于K理论模式

  15min

  以核心人物(keyholder)、企业目标(kile)、全体职工(kitlu and kin)构成轴心和主干。

  外界的联系交流和顾客意识组成外部环境,不断创新和简化的控制为内部机制。

  K理论认为:企业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领导,而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职

  9 工的凝聚力,而凝聚力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企业文化。

☆ 关于企业文化的五要素论

  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归纳为5个要素: 企业环境 价值观(核心) 英雄人物 典礼及仪式 文化网

☆关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论

5min 物层文化层次(硬件――最外层) 制度文化层次(软件――中间层) 精神文化层次(核心层)

2、学习型组织理论

(1)含义:

  5min (2)特点:

  5min →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远景 →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 →善于不断学习

→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幅度宽、层次少) →自主管理

→领导者的角色(设计师、服务员、教师) (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模型:

★ 关于圣吉模型

10min 第一:自我超越。 第二: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建立共同远景。 第四:团队学习。

  第五:系统思考(修炼的核心)。

★ 关于瑞定等四种模型及学习型企业

  10min 第

一、持续准备:战略改革的持续性。

  10 第

二、不断计划:提倡设计开放的灵活的计划。

第三、即兴推行:强调员工的主动性,鼓励员工采取即兴创作的原则,创造性地实施改革计划。

第四、行动学习:从行动中学习,不坐等危机和问题的到来,而是及时行动作出反省,并改变改革决策。

★ 关于沃尔纳的五阶段模型

  10min 第一阶段:发展初期。学习活动的自发性,不正规性 第二阶段:不正规学习和组织安排并存阶段

  第三阶段:组织有意识地开发学习项目,建立学习基地 第四阶段:学习纳入日常工作

  第五阶段:学习与工作完全融合,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四、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1、管理系统原理

  10min (1)含义: (2)主要观点: 其

一、整体性观点。

  其

二、开放性观点。

三、动态性观点。

  其

四、综合性观点

2、人本原理

(1)关于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40min 第

一、经济人。

第二、社会人。

第三、自动人。

第四、复杂人。

(2)人本原理的含义

  30min 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既是由人进行的,同时也是对人的管理。其主要观点是:

第一、尊重人。

二、依靠人。

三、发展人。

四、为了人。

  前提是尊重、关键是发展、核心是为了人,人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效益原理

  15min 效益原理强调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实现最终的管理效益的要点: 第

一、要重视经济效益

二、要有正确的管理战略

三、要努力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

四、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五、要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4、能级原理

15min 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

第一、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的能级结构。

第二、按层次需要选人用人,使各种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 使能者有其位、有其岗、有其资、有其利、且能者之间能优化组合。

5、责任原理

10min 有四个要点:

第一、合理分工(基础和前提)

第二、明确责任(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内容具体,职责中要有横向联系的内容和明确的责任人)

第三、责权利对等。

第四、检查、监督有力。奖惩公正、及时。

6、二八原理

20min 又称二八法则,二八黄金分割定律。指在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却占多数。

(1)要用二八思考法取代五五口考法 (2)找准方向,全力以赴

(3)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一般。

(二)管理的基本方法

20min

1、法律方法:包括立法,司法,仲裁三个方面的内容。

2、行政方法:

3、经济方法:价格,税收,信贷,利息,利润,工资,资金,罚款等。

4、教育方法

  第二篇 计 划 职 能

(14学时)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理解和把握计划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2、了解目标管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目标管理的内容

3、理解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的作用和类型,掌握决策的步骤,了解决策的技术方法以及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计划工作: 4学时

1、计划工作概述

2、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3、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二、管理目标: 5学时

1、目标的概念和性质

2、目标管理

三、决 策: 5学时

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

2、决策的理性限制和决策原则

3、决策的体制与一般程序

4、决策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及要求、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目标管理

  难点: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目标管理、决策方法的掌握、决策理论的应用

【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授、多媒体 【主要参考书目】

1.[美] H·孔茨,C·奥唐奈·管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14 2.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3.[美] 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 德鲁克著;帅鹏等译·管理实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6.[美] F·W·泰罗著;胡隆祖等译·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计划?计划工作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3、什么是目标管理?简述目标管理的特征。

4、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5、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6、什么是决策?决策有哪些基本类型?

7、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8、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9、决策者的理性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何谓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后悔准则?

12、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哪些艺术?

【基本内容】

一、计划工作

1、计划工作的概念

  10min (1)计划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2)计划工作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出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

2、计划工作的内容:

  20min (1)做什么(what to do)

15 (2)为什么做(why to do it) (3)何时做(when to do it) (4)何地做(where to do it) (5)谁去做(who to do it) (6)怎么做(how to do it)

3、计划的种类

  20min (1)按计划的期限分类:长期、中期、短期。一般来讲,5年以上为长期,1年以下为短期。

(2)按职能分类:有多少种管理职能就有多少类型,如人事计划、财务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3)按计划的层次分类:战略、战术、作业计划或高层、中层、基层计划。

(4)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目标计划、战略计划、政策计划、程序计划、规则计划、方案计划、预算计划等。

4、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

  20min (1)计划为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力工具。保证了组织的方向,明确了活动的方式。

(2)计划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规避经营风险。

(3)计划为日常管理以及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保障。

5、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

  30min

(1)制定组织总目标并使组织各方面行动指向统一目标。 (2)计划工作应当领先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

(3)计划工作必须讲究效率。(有效地实现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组织内部的协调以及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协调。

(4)计划工作应当是一项普遍的工作

6、计划工作的原则

20min (1)可行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原则 (2)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原则 (3)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4)必要时重新确定使命和目标的原则。

7、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40min

  16 (1)PDCA计划循环法

  PDCA是英文plan、do、check、action 4个单词的第一字母。 基本原理是: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计划,然后按计划的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并不断循环前进,可分为四个阶段8个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计划(plan) 第二阶段:执行计划(do)

  第三阶段:检查计划执行情况(check)

  第四阶段:总结处理(action)

(2)滚动计划法:

  它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其编制方法是:

  在已编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每次调整时,保持原计划期限不变,而将计划期限顺序向前推进一个滚动期。

(3)计划――规划――预算法

  完全从目标出发编制预算。

  首先由最高主管部门提出组织的总目标和战略,并确定实现目标的项目。

  其次分别按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阶段所需资源数量进行测算和规划,应保证排在前面的项目的需要。

  最后根据各部门在实施项目中的职责和承担的工作量将预算落实到部门。

(4)网络计划图

  以网络图的形式制定计划,通过网络图的绘制和相应的网络时间的计算,了解整个工作任务的全貌,对工作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并据以组织的控制工作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5)复制图

(6)等程图

二、管理目标

1、目标的概念

  30min 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

  17 的成果。

(1)组织的宗旨是它的最基本目标 (2)组织的使命是区分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准

(3)具体目标项目是组织目的和任务的进一步具体化,他指明组织的奋斗方向、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

2、目标的(性质)特性

30min (1)纵向性 (2)网络性 (3)多样性 (4)时限性

3、目标管理的含义:

  40min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目标管理的实质是以目标来激励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员工的自觉性

、主动性、创造性。

(2)目标管理的特点:有四点。

4、目标管理的步骤:

20min (1)确定目标

(2)展开目标(分解、落实目标) (3)实施目标 (4)目标成果评价

5、良好目标应具有的特征:

40min (1)目标具体,应有弹性,但不宜太笼统 (2)具有可衡量性(目标应量化) (3)具有时限性,什么时间完成 (4)不强调过程而强调结果 (5)既切实可行,又具有挑战性。 (6)应尽可能由负责完成它们的人来制定。

6、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40min (1)目标确定较困难。

(2)目标一般是短期的: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往往具有短期性,很容

  18 易导致短期行为。

(3)不灵活的危险: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保持其明确性和肯定性,这就导致了管理中的不灵活性。

三、决策

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

20min 决策是一个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和确定方案的过程

(1)合理决策的三个条件: ★目标合理

★决策结果满足预定目标的要求

★决策本身符合效率,满意,有限合理以及经济性原则。 (2)决策的类型 。

2、决策的合理性标准:

30min (1)最优标准。所谓最优是在有条件的有限的情况下的最优。 (2)满意标准。满意就是能足够给出一个近似的比不用数学而单靠常识得出的那种结果要更好的结果。

(3)合理性标准:有四个要件。

由于决策的未来环境包含的不肯定因素,做到完全合理是很难的。

3、决策者的理性限制:

20min 决策的正确合理性除了受到客观环境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外,决策者还会受到自身理性的限制。

(1)知识有限,书到用时方恨少。 (2)预见能力有限 。 (3)设计能力有限 。

4、决策的基本原则:

30min (1)信息原则 (2)民主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效益原则

(5)创新原则 (6)满意原则

5、决策的体制

20min

  19 三大系统构成

(1)信息系统:提供综合性的可靠的情报信息,为正确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2)智囊系统:是决策的“外脑系统”

(3)决策系统:是科学化决策的核心,由若干名多谋善断的决策者所组成。

6、决策的一般程序

30min (1)调查研究,分析情报资料,找出决策者期望解决的问题。 (2)确定目标

(3)找出所有可行的方案

(4)确立衡量效益的标准化、测算每个方案的预期结果 (5)方案的评估及方案的选择 (6)实施决策方案

(7)追踪调查方案实施对目标的保证程序

7、决策的方法

50min (1)决策的“硬技术” (2)定性决策的方法

  其

一、头脑风景法,又称畅谈法

  其

二、戈登法,又称抽象提喻法

  其

三、对演法:

  其

四、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3)定量决策方法:确定性决策 、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篇

  组织职能

(6学时)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掌握了解和掌握组织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基础。

2、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依据、原则。

3、掌握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组织与组织工作

  2学时

1、组织的含义(特征)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3、组织工作的含义(特点)

4、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5、组织结构的类型

二、组织结构设计

  3学时

1、组织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

3、组织设计的原则

4、组织设计中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5、部门的划分

6、(职权的基本类型)部门的职权

7、组织图解

三、人员配置

1学时

1、人员配置挑选

2、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

3、人员配置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设计的原则、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人员配置的基本内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难点:组织结构设计

  21 【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授、多媒体 【主要参考书目】

1.[美] H·孔茨,C·奥唐奈·管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3.[美] 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 德鲁克著;帅鹏等译·管理实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思考与练习】

1、影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因素是什么?

2、非正式组织的影响都有那些?

3、组织设计的根本任务及工作步骤?

4、组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5、组织结构有那些类型?

6、事业部制组织有何利弊?实行事业部制需具备那几个条件?

7、矩阵制有什么特点?实行矩阵制,需具备那几个条件?

8、直线与参谋的冲突表现?如何处理好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基本内容】

一、组织与组织工作

1、组织的含义

  5min 从英文(organ)的词根来讲,组织是具有功能并自成系统的结构。 从现代意义上讲,组织一是指组织活动,二是指组织机构。 管理学意义上组织是作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结合体。

  组织有如下特征:

(1)组织是一个全体成员通力协作的人工系统。 (2)组织有一定的目标性

22 (3)组织活动具有有序性

(4)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15min (1)正式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称为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是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3)非正式组织的正面影响。 (4)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

3、组织工作含义

5min 组织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确定组织内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过程。它有以下特点:

(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3)组织工作应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4、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15min ----目标统一性原则 、分工协调原则 ----合理宽度原则 、权责一致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精干高效原则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均衡性原则

5、组织结构的类型

  40min (1)高型组织与扁型组织

(2)机械组织结构与有机组织结构。

(3)传统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 、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4)现代组织结构类型 :事业部制 、超事业部制 、矩阵型组织结构 、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 、集体领导制 、网络结构

二、组织结构设计

  23

1、组织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0min (1)组织规模、结构结构与组织规模大小有密切相关。

(2)技术、不同类别的组织需要不同类型的技术,而不同类型的技术则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相匹配。

(3)环境、环境与组织的关系是互动的。

(4)战略、组织结构的建立或调整是在战略确定的基础上来进行,结构的变化应服从服务于组织战略的需要。

2、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

  5min 组织结构设计是执行组织结构的基础工作,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3、组织设计的原则

  15min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为目标实现的组织设计就是将目标活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

(2)权、责、利对等原则。

(3)命令统一原则。组织设计中应避免的是“多头领导”,指挥不力,越级指挥等。

4、组织设计中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30min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含义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3)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

(4)关于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理论

5、部门的划分

10min 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的领域。

  部门化分是解决组织的横面结构问题。要求将整个组织的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综合,形成不同的部门。

  常见部门划分的主要标志或方法有七个。

6、(职权的基本类型)部门的职权

  15min (1)直线职权

(2)参谋职权

(3)职能职权

  24 实际中的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都兼具有直线、参谋或职能的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三种职权本质上是一种职权关系。

7、组织图解

25min (1)组织图解的特征

(2)组织图解的种类

  其

一、金字塔式组织图表

  其

二、垂直式组织图表

  其

三、水平式组织图表

四、圆形组织图表

  其

五、直线式权责记载图表

三、人员配置

1、人员配置概述

  10min 人员配置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1)人员配置的重要意义 (2)人员配置的职能 (3)人员配置的过程

2、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

15min (1)适才适能

(2)赞贤任能,任人唯贤 (3)扬长避短

(4)群体相容

(5)协调发展

3、人员配置的基本内容

  15min 人员配置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得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考评等内容。 (1)人力资源的获得与配置: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人员的招聘和选拔来实现。

(2)培训与开发:培训原则、培训种类

(3)人员考评: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估的过程。

  25

  第四篇、领导职能

(10学时)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领导,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2、掌握领导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

3、掌握激励原理和内容,了解激励的强化理论,掌握激励的一般形式。

4、了解沟通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领导理论: 5学时

1、概述

2、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

3、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4、领导方法与艺术

二、激励理论: 学时

1、概述

2、激励理论

3、常用的激励方法

三、沟 通: 学时

1、概述

2、沟通的过程及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领导作用、领导理论、激励的原理 、激励的内容理论、难点:领导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授、多媒体 【主要参考书目】

1.[美] H·孔茨,C·奥唐奈·管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6 3.[美] 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 德鲁克著;帅鹏等译·管理实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6.[美] F·W·泰罗著;胡隆祖等译·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思考与练习】

1、领导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成领导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3、领导行为四分图和管理方格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4、领导的权变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需要、动机和激励的涵义。

6、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应用。

7、试述双因素理论及应用。

8、试述期望理论及应用。

9、公平理论给管理实践带来哪些启示?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公平?

10、试述强化理论及应用。 【基本内容】

一、领导理论

(一)概述

1、领导的含义

  5min (1)领导的字面含义率领、引导的意思。

(2)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领导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属实现组织目标。

(3)现代的管理理论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动施加影响,从而使人乐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艺术过程。

2、领导的作用

10min (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

  27 (3)先行作用

(4)激励作用 (5)浇灌作用

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0min (1)领导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区别:领导工作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它又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而领导可能利用这一点,但更多的是依靠个人魅力,个人专长及影响力来实施的。

(二)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

1、领导特质理论

30min (1)斯托格迪尔的领导个人因素理论 (2)吉赛利的领导品质理论 (3)鲍莫尔的领导品质理论 (4)日本的十大德性与能力理论 (5)三种技能理论

(6)拿破伦·希尔的成功学理论 (7)我国领导者素质构成观点

2、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又称为领导工作作风,它表现出领导者的个性。

(1)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15min ★专制型领导方式 ★民主型领导方式 ★放任型领导方式

(2)连续统一体理论

20min 由美国管理学家坦南鲍姆和施密特于1958年提出,认为领导行为包含了各种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是多种多样的。

  在专制型和民主型两种极端方式的中间,还有多种领导方式,且很难断定哪一种错误,哪一种正确,需要领导者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各种

  28 因素后,加以选择。

  在其模型中提出了七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3)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10min 认为领导行为就是关心人和关心组织这两种行为的组合。 关心人包括建立互相信任的气氛、尊重下属的意见、注意下属的感情。

  关心组织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明确职责和相互关系,确定工作目标、设立意见交流渠道和工作程序等。

(4)管理方格图理论

  10min 在四方图基础上发展而来,由布莱克·莫顿于1964年提出。 管理方格理论提供了一种简便诊断领导行为的维度,可使管理者比较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领导行为,并指出改进方向,被认为是培养有效管理者的有用工具。

3、领导权变理论

15min 领导权变理论又称情景理论,集中研究的是特定环境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问题。它认为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管理者的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自身品质和才能,也取决于他所处的具体环境。

(1)菲德勒模型 (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20min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智能结构

4、专业结构

5、气质结构

(四)领导方式与艺术

1、领导方法

25min (1)充分发挥影响力 (2)提高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3)提高情绪智商

  29 (4)正确处理与上级、同级、下级的关系

(5)建设坚强的领导团队

2、领导艺术

30min 领导艺术指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妙地运用各种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的一种非规范化的基本技能。

(1)统筹全局的艺术 (2)领导他人的艺术 (3)处理事物的艺术 (4)利用时间的艺术

二、激励理论

(一)概

  述

1、激励的含义

5min 激励的字面意思是激发、鼓励。

  管理学定义的激励是:管理者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努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简单地说,激励是一个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2、激励的运动过程

  10min 人的行动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所源于需要,因此激励的过程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

  需要→动机→行动→满足需求→产生新的需要

  未满足的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它引起内在的动机,激励人们去采取行动。

3、激励的特点和作用

  10min (1)激励的特点: 第

一、被激励的对象是人

第二、被激励的人有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愿望和动机

  第三,人被激励的动机强弱是一种内在的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2)激励的作用: 激励与组织的绩效密切相关。绩效=f(能力、激励、环境)

  30

(二)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10min 马斯洛按时间先后顺序和重要性,把人们最基本需要分为相互联系的五等级层次,并认为这些层次需要是由底级向高级逐级发展的。

  总结起来其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四:

第一、已被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行为的作用。

二、人的需要是可变而复杂的

三、需要有层次性和向上性。

第四、满足高层次需要比满足低层次的途径更多。

2、ERG理论,即成长理论

  25min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归为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1)ERG理论的重要观点:

第一、在同一层次上,少量需要满足后,会产生更强烈的需要。

二、较低层次需要满足越充分,对较高层次的需要越强烈。

三、较高层次需要满足得越小,低层次需要则更加强烈。 (2)ERG理论对马斯洛理论的发展

  其

一、马氏理论是基于“满足――前进”;而ERG理论认为应包括“受挫――倒退”。

  其

二、它不认为激发高层次需要一定要先满足低层次需要。

三、它不认为“剥夺”是激发需要的唯一手段。

  其

四、ERG理论认为一个人可同时拥有几个需要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强度上的多大差别。

(3)评价:

  ERG理论很好地补充了“马氏”理论的不足,更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贡献主要在于:

第一、提出了人可能同时受到多种需要的激励

二、明确提出了“气馁性回归”的概念。

  由此可见,马氏理论所述带有普遍的意义,而ERG理论侧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

3、成就需要理论

25min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认为人类在

  31 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三种基本需要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

(1)成就需要:达到目标,追求卓越,争取成功,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有三个特点。

  独挡一面、不好高骛远、以及希望得到对他们工作业绩的不断反馈。 (2)权力需要:

  影响和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愿望,有高度权力需要的人的特征:

第一、寻求得到领导的职位,喜欢与人争辩,健谈,好议论。

二、性格坚强,敢于发表意见,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

三、喜欢教训别人,乐于演讲和公开讲话。 (3)归属需要:

  指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有高度归属需要的人的特点。 第

一、关心并维持融洽的社会关系。

第二、随时抚慰和帮助处境困难的人,并乐意同别人友好交流。 (4)不同需要的人对组织的作用:

  归属需要强的人有利于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相互合作。

  少量权力需要强的人对组织也是必要的。一个组织必然需要组织者、协调者、领导者。

  成就需要强的人对组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织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发展和成长就可能越快,效率就可能越高。

(5)如何增进个人的成就需要: ★以成功人士为楷模 ★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成功反馈 ★改变自我观感,增强自信 ★控制遐想,正面鼓励自己 (6)评价:

  此理的重点是放在鉴别和培养成就需要上,丰富了马氏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描述,对于管理者发现高成就需要的人及培养下属的成就需要是非常有用的。

4、双因素理论

10min

  32 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基本观点有三:

(1)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需求为核心的。

(3)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5、期望理论

10min 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基本观点是:

  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准则。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什么、以及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人们是根据他对某种行为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和相应奖酬的重要性的估计来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的。

  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6、公平理论

15min 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在组织中员工对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十分敏感。作为社会人的员工,他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经常受关注的不是获得的绝对值而是与别人相比的相对值。

  当员工认为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待遇,因而会心情舒畅地积极工作,相反则会产生不公平感,怨气丛生,牢骚满腹,工作积极性自然会受影响。

7、强化理论

5min 强化理论基于一个简单地假设:

  一个行为的结果如果得到奖励,该行为就会趋向于重复;反之一个行为招致惩罚的后果,该行为就会减少重复。

(1)强化理论改造行为的方式: 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

(2)强化手段一般可采取的策略是:固定间隔,可变间隔;固定比率与变动比率 。

8、综合激励理论

5min (1)此模式中各因素的主要关系:

(2)模型的主要骨架:奖酬对个人的价值、对努力导致奖酬的主观估计、努力程度构成了期望理论的主要骨架。

  33 (3)对奖酬的公平感是公平理论关注的要点。 (4)能力和素质影响每个人努力的效果和质量。 (5)角色感智直接影响工作绩效。

(三)常用的激励方法

10min

1、工作激励

2、成果激励

3、培训激励

4、奖罚激励

5、运用激励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三、沟

  通

1、沟通的含义

  10min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2)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彼此的了解、信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沟通作用

  其

一、沟通就如凝聚剂能使组织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有机体;

二、沟通是领导者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三、沟通是建立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的桥梁。 (4)沟通的类别:人际沟通、组织沟通

2、人际沟通:

10min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它是群体沟通和组织沟通的基础。

  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人际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符号沟通。 (1)语言沟通: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沟通

(2)非语言沟通:指通过某些媒体而不是语言来传递的信息的沟通,包括身体语言沟通、语调、物体的运用以及空间距离等多种形式。

3、组织沟通

  10min 组织沟通以人际沟通为基础,一般分为组织的对外沟通、组织的对内沟通。方式有:

(1)正式沟通:又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

  34 沟通四种形式

(2)非正式沟通 :它以社会关系为基础。

(3)组织沟通渠道的类型:正式渠道的类型 、非正式沟通的类型 。

4、沟通的过程:一般包括3个环节

  5min (1)信息发送 (2)信息接收 (3)信息传递

5、沟通的方式:

  5min (1)电话沟通 (2)网络沟通

6、有效沟通的实现

20min (1)有效沟通的障碍:

★个人因素方面:词不达意、综合知识差距、主观过渡

★人际因素方面:信任度、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结构因素方面:包括地位、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等。 (2)有效沟通的方式 第

一、正确对待沟通

二、学会倾听的艺术

三、相互信任

四、缩短信息传递链

五、在组织中建立特别委员会

六、加强横向沟通

  35

  第五篇 控 制 职 能

(4学时)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掌握掌握控制的含义、功能、目标及类型。

2、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有效控制的原则、特征。

3、对控制的方法有一个基本了解。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控制概述 学时

1、控制的概念

2、控制的前提条件

3、控制的必要性和作用

4、控制的类型

5、控制的原则

6、控制的要求

二、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学时

1、控制的过程

2、控制的内容

3、控制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控制的类型、控制的过程、控制的必要性和作用、有效控制系统的构建、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难点:有效控制系统的构建 【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授、多媒体 【主要参考书目】

1.[美] H·孔茨,C·奥唐奈·管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3.[美] 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 36 4.[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 德鲁克著;帅鹏等译·管理实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6.[美] F·W·泰罗著;胡隆祖等译·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控制的动态性特点。 2.简述现场控制的弊端。 3.简述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 5.简述控制工作的过程和要素。 6.简述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相同点?

7.简述控制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8.简述纠偏工作的主要方法。 【基本内容】

一、控制概述

1、控制的概念

  25min 控制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中的“掌舵术”意指领航者通过发号施令将偏离航线的船只拉回到正常的航道上来。

  在管理学史上,最早给控制下定义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享利·法约尔。 作为管理职能的控制,就是按照事前制定的计划标准去衡量实际完成的情况,发现计划实施中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活动。

(1)控制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

一、控制的依据,即控制的标准;

第二、控制的对象,即偏差信息即与标准要求偏离的信息;

三、控制的方式,采取矫正措施,纠正偏差,保证组织计划的顺利进行。

(2)管理职能的控制与一般意义上控制的区别

第一、信息反馈的复杂度不一样,管理中的控制表现得更为复杂;

二、信息的内容不同,一个是单纯的,一个是有计划的、有目的 37 组织起来的;

第三、二者的目的不同,一般控制的目的是求得平衡,管理的控制是求得上升。

(3)控制职能的产生与发展

  控制职能是随着管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

一、监督控制阶段

第二、沟通控制阶段

第三、科学控制阶段

2、控制的前提条件

15min (1)要有明确、完整的计划

(2)建立相相应的组织机构。如果控制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就很难实行有效的控制。

(3)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控制力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关键。 (4)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机制。

3、控制的必要性和作用

  15min (1)控制的必要性:其原因在于: 第

一、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二、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及管理权力的分散性;

三、管理者能力的差异。 (2)控制的作用:有四点.

4、控制的分类

10min (1)以控制发挥作用的环节来分类: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按控制所采用的标准分类:优化控制、跟踪控制、程序控制、自适应控制。

(3)按控制的主体分类: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4)按信息反馈有无回路分类: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

(5)按控制的分类:综合控制、作业控制

5、控制的原则

  20min (1)预见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8 (3)实事求是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弹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7)例外原则

6、控制的要求

  15min (1)控制应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2)控制工作应切合管理人员的个别情况。 (3)控制工作应突出重点并强调例外。 (4)控制工作应当客观、及时。 (5)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6)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或员工自我控制能力

二、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1、控制的过程

20min 管理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控制过程在今天来说就是一个系统。他的基本过程是:

(1)确立标准

(2)衡量成效

(3)纠正偏差

2、控制的内容

20min 管理对控制的对象非常广泛,内容极其复杂 (1)生产控制

(2)财务控制

(3)人事控制

3、控制方法

20min (1)预算控制法:运用财务预算对经济系统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

  其种类有三: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 (2)非预算控制法:

  39

  第六篇

  创 新 职 能

(5学时)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了解创新的含义、作用、特征、种类,掌握创新的内容。

2、了解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3、掌握创新的过程和原理,能够应用创新理论进行创新活动和创新管理。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创新概述 学时

1、创新的含义

2、创新的作用

3、创新的特征

4、创新的种类

5、创新的内容

二、创新的过程、原理与方法及管理 学时

1、创新的过程

2、创新的原理

3、创新的原则

4、创新的因素

5、创新的方法

6、创新的管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管理创新的概念、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难点:创新的过程、原理与方法及管理、管理创新的过程 【教学方式和手段】 讲授、多媒体 【主要参考书目】

1.[美] H·孔茨,C·奥唐奈·管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40 3.[美] 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 德鲁克著;帅鹏等译·管理实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6.[美] F·W·泰罗著;胡隆祖等译·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思考与练习】

1、创新的内容有哪些?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个?为什么?

2、你认为创新主体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说出你的理由。

3、创新的策略和方法各有哪些? 【基本内容】

一、创新概述

1、创新的含义

20min (1) 创新的渊源

(2) 管理学意义讲:创新是指组织或其成员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主客观情况,用新观点、新思想来看待新事物,用新方法来解决的问题。

★ 创新与创造、革新的关系 ★ 创新与发明的关系

2、创新的作用

15min (1)创新是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需要。 (2)创新是组织维持自身生命活力的需要。 (3)创新是组织维持自身生命活力的需要。 (4)创新是成功之路。

(5)创新是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3、创新的特征

  30min (1)新颖性(首创性)

(2)未来性:一是创新所解决的问题是前人没有或没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指一个真正的创新者,总是着眼于未来。

(3)创造性:打破常规、勇于开拓、敢走新路。

41 (4)变革性:不破不立,创新的实质就是变革旧事物,开创瓣事物。 (5)延续性:所有新事物都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6)价值性:从创新的影响来看,其成果必须是人类社会有用的,或者说是有价值的。

(7)先进性:与旧事物相比较而言

(8)时间性:创新成果的认可与时间是密切相关的,而今天的新在明天就会成为旧。

(9)风险性:创新基础是从已知的条件中去探求未知的结果,因此创新意味着风险。

(10)协同性:在当今时代,创新的协同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甚至可以说 重大的创新往往产生于协同。

4、创新的种类

5min 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书上将创新分为:连续性创新和非连续性创新、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自发创新和有组织的创新。

  我们还可以从企业的角度、非经济组织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分类 也可以分为观念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机制的创新,组织的创新等等

5、创新的内容

15min (1)观念创新 (2)知识创新 (3)组织创新 (4)制度创新 (5)管理创新 (6)技术创新 (7)产品创新 (8)环境创新

二、创新的过程、原理与方法及管理

1、创新的过程

  15min 第一步:准备阶段

  第二步:寻找创新的机会和时机

  42 第三步:提出构想

  第四步:付诸实践。实践出真知 第五步:不断完美 第六步:形成模式

2、创新的原理

25min (1)启动原理 (2)希望原理 (3)组合原理 (4)比较原理 (5)联想原理 (6)桶板原理 (7)还原原理 (8)综合原理

3、创新的原则

  10min (1)实事求是原则 (2)符合规律原则 (3)切合实际原则

4、创新的因素

15min (1)结构因素 (2)文化因素

(3)人力资源因素

5、创新的方法

30min 其

一、创新思维方法

(1)逻辑思维 (2)形象思维 (3)灵感思维

  其

二、创新的技能:有六个方面

6、创新的管理

25min (1)创新过程中个体性障碍的克服

  思维定势、策略、价值、感觉、自我形象等障碍的克服 (2)创新过程中群体性障碍的克服:有六个方面

  43 (3)创新活动的组织:也有六个方面 (4)国家的创新政策

44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3

  2006/08 -- 2008/02:时代光华

  培训课程:名家讲座

  培训描述: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余世维《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余世维《赢在执行》 余世维《管理者的有效沟通技巧》尤登弘《数字管理》 李践《砍掉成本: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分层授权vs分层负责》 余逸鹤《没有任何借口》 刘敏兴《5S推行实务》周昌湘《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张晓彤《绩效管理实务》 张文《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姜汝祥《锡恩持续增长模式操作方案》 吴维库《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 李雪峰《企业发展战略设计与实施要务》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4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定义: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搜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层含义:1.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

3.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工作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展开的,环境既提供了机会,也构成了威胁。

  二.管理的性质

1.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

  会属性

2.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有社会性又有文化性

  三.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四.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

1.高层管理人员: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全面责任的人。职责:指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2.中层管理人员:处于高层和基层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职责:贯彻执行高层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的工作。

3.基层管理人员: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职责:给下属工作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的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五.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六.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洞察、分析、决断)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沿革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建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2)首创劳动定额、差别计件工资法。3)

  提出了对工人培训的重要性

  二.古典组织理论

  法约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父,一般管理之父):

1.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六类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2.指出: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应着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命令的统

一、指挥的统

一、员工报酬、集权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创造性、集体精神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三. 科学理论的创建

  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论点为:1.员工是社会人;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非正式组织有不成文的规定,有自然领袖;

4.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提高员工满意度

  四.当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数学、计算机运用到管理学中,而出现管理科学学派; 20世纪70年代,出现战略热;

  20世纪80年代,出现企业文化

  20世纪90年代,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

  第四章管理环境

  一.组织文化定义:是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明、发现和发展的基本假说的规范。指各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组织共有的价值观念、价值准则、习惯、作风、道德规范。

  二.环境的定义: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三.环境的分类:1.宏观环境(一般环境):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新技术的发展

  趋势,现在技术的发展状况)

2.中观环境:产业环境,区域环境

3.微观环境(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公众、政府

  四.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变性

  五.企业对以下负有责任:投资者、竞争者、顾客、员工、环境、社区

  六.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1.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

2.把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3.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计——划——篇—————————————

  第五章目标与目标管理

  一.目标:个人或组织根据自身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二.目标具有多样化、层次性、网络化的特点。

  三.目标的制定:明确、定量、可达到、相关的、限定时间、下属参与

  第六章计划工作

  一.计划: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动指南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

  三.计划的类型: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四.计划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预算

  五.计划工作的原则:限制因素原则、许诺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

  第七章策略

  一.决策: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二.决策包括的方面:针对性、现实性、优化性、选优性

  三.明白什么是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四.会计算各种方案的收益值、损益值P203~206

  对于不确定型决策采取1.大中取大法2.小中取大法

3.最小后悔值法(计算各方案与最大收益值的差,即最大后悔值。最后取后悔值最小的)

————————————组——织——篇—————————————

  第九章组织设计与运作

  一.组织设计的原则:分工明细、指挥统

一、权责对称、层幅适当、人职结合、部门化原则

  二.矩阵型结构的优缺点:

1.突破了指挥统一的框架,会带来混乱,使组织滋生争权夺利的倾向,给员工带来较大的压力

2.能促使一系列复杂而又相互依存的活动得到较好的协调,同时又保留将只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所具有的经济性。

————————————领——导——篇—————————————

  第十二章领导行为基础

  领导理论发展过程

  一. 领导特质理论

  二. 领导行为方式理论

1.领导行为四分图(高、低关心人与高、低组织)

2.管理方格图

  三. 领导权变理论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1) 被领导者: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成熟

  2) 领导行为: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

2.菲德勒模型(菲定义的环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工作任务结构、职位权力)

3.路径——目标理论

  第十三章沟通

  一.沟通: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进行传递,并获

  取理解的过程

  二.沟通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发送者的信誉、知识经验的差距、渠道不畅通、心理上的

  障碍、沟通时机不当

  三.克服障碍的方法:运用反馈手、提高表达能力、积极倾听、注重非语言提示、沟通要因人制宜、组织沟通检查

  第十四章激励

  一. 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激励:和自身有关的因素(成就、责任、承认)

  保健:外部因素(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管理监督、公司政策)

————————————控——制——篇—————————————

  第十五章控制

  一. 控制的基本类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二.控制的过程: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

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共4篇 学校管理学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学课程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