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案12篇 咏鹅教案 一年级

时间:2024-03-23 10:0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咏鹅》教案12篇 咏鹅教案 一年级,供大家参阅。

《咏鹅》教案12篇 咏鹅教案 一年级

《咏鹅》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 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在体现诗、歌的完美结合中,通过画的形式进行再现。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课件、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发声、和声练习

  二、铺垫练习:请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一段视频中看到些什么?感觉怎么样?(多媒体出示)

  1、教师引导出唐诗《咏鹅》。

  2、大家齐背《咏鹅》。注意朗诵的情感。

  3、师:这首诗大家很熟悉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了,那么哪为小朋友愿意来讲讲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4、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诗人骆宾王起七岁时写出了《咏鹅》用简单的几句诗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首诗更是被千古吟唱,经久不衰。

  5、谁能用下面这条节奏朗读一下唐诗?(多媒体出示节奏)

  三、学唱歌曲:(板书课题)

  师:以往我们是朗诵《咏鹅》,今天我们为它谱上乐曲唱一唱《咏鹅》。

  1、聆听范唱(多媒体出示)

  2、教师教唱歌曲:(生看书学唱)

  3、学习歌谱一遍,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板书休止符、反复记号)

  4、教师唱谱,学生唱词并打拍子

  5、再次聆听,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6、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7、学生看大屏幕自由演唱。(多媒体出示歌词)

  8、全班齐唱,教师纠音。 在多次的聆听和演唱中,相信学生已经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大概的熟悉 .。

  9、歌曲分析: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每个乐段演唱两遍。第一乐段音调由do开始。第二乐段有sol开始。歌曲形象的表现了鹅由悠闲自在的在湖面游动转向情绪高昂的过程。

  清晨鹅妈妈高兴地在湖里游泳,引项高声的唱起了歌曲。(鹅妈妈声音更深沉浑厚)鹅宝宝听见妈妈的'歌声 ,成群的来到妈妈的身边,和妈妈一起高兴的游泳,玩耍。(鹅宝宝声音更清脆甜美)

  10、男女生分乐段唱。并自编动作表演

  11、四人小组带上头饰表演 。

  四、拓展练习(画)

  五、小结

  师生问好歌上课

  一、 复习《云》

  (出示课件:歌曲云的图片)

  1、 复习《云》的简谱

  2、 复习《云》的歌词

  二、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吗,那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看片断背古诗的活动。老师这有一些跟动物有关的视频片断,小朋友们看了以后要举手背出一首跟视频有关的古诗,并模仿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师 (出示课件:动物视频片断)

  视频1:《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视频2:《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视频3:《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

  1、 请小朋友简单讲解《咏鹅》的诗意

  2、 师补充《咏鹅》的诗意 (课件出示:《咏鹅》的诗意:

  鹅,

  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

  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

  3、 请小朋友们大声朗读一遍

  (出示课件:《咏鹅》的图片和音乐)

  小朋友们,这首歌好不好听呀,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咏鹅》

  三、学习新歌《咏鹅》

  这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上自由自在游泳的神态,在学习怎么唱这首歌之前,我们先来学唱这首歌的简谱。

  1、学唱歌曲简谱

  a、师一边范唱一边讲解跳跃反复记号

  b、师用琴分句教唱,学生听唱(两遍)

  c、师弹奏完整连贯乐曲,学生内心默唱完整连贯乐曲

  d、学生大声音演唱完整连贯乐曲

  2、学唱歌词

  a、师范唱歌曲一遍

  b、师分句教唱歌词,生听唱

《咏鹅》教案2

  活动目标:

  在幼儿熟练朗诵古诗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鹅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会熟练念古诗《咏鹅》、黑色卡纸、白色、淡蓝色、深蓝色、红色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我们有很多外国人都没有的,谁来说说看?”

  幼:长城、长江、黄河、京剧等

  师:我们中国古诗也是很有名的,最近我们也学念了好几首,今天我们来念一首《咏鹅》给客人老师听听好吗?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二、欣赏感知,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情景化语言,让幼儿感知鹅的表现方法,使技能学习融入到情景中。)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示范。

  师:两个蛋宝宝在草地上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拿起电话跟大蛋宝宝说:“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朋友。”(添画鹅的脖子)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红红的帽子,张开扁扁的嘴巴说:“你好,你好!”

  师:你们猜猜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大白鹅)

  师:你们真棒!猜对了!大白鹅很开心,张开翅膀,(添画翅膀),跳起舞来了!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情景化的语言来指导,幼儿的创作,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不同动态的鹅。)

  草地上还有许多蛋宝宝也想变成大白鹅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指导语:

  1、提醒幼儿要找一大一小的蛋宝宝来变鹅宝宝。(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大小的蛋,区分鹅的头与身体)

  2、鹅宝宝可喜欢洗澡了,身上的羽毛都是白白的。(要求幼儿用白色油画棒均匀着色)

  3、提醒幼儿要变出神气的'大白鹅。(特征:细细长长的脖子)

  4、鼓励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鹅,并添画背景。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找找谁的大白鹅最神气!我们一起来学学自己画的其中一只大白鹅的动作,边学动作边念古诗。(特征、动态方面)

  活动反思:

  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我选用黑色卡纸和白色油画棒,这在颜色上形成了很强烈的黑白对比,给孩子一个视觉冲击/也为我下面的活动过程起到了铺垫。在教孩子们画鹅时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比较童趣的语言让孩子比较有兴趣并且易于理解和接受。

  但是孩子们在表现鹅的动态时比较有困难,从而让交流评价这一过程也比较的枯燥,主要原因是我对孩子们的前期经验的准备缺乏了考虑,孩子们 的前期经验对于一节活动是极其重要,因此我门老师在选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多去考虑。

《咏鹅》教案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咏鹅》

  2、结合歌曲旋律模仿鹅的不同姿态,并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目的:

  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现象——悠闲自在。从视觉、听觉和情感上让同学了解这首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小朋友不但能够吟《咏鹅》、能唱《咏鹅》,还能画出自身心中的《咏鹅》。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二、 导入——

  师:今天老师呀!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听好了“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 打一种小动物。(答)

  师:对了!这“大白鹅”就是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那我们就得先了解它,在坐的小朋友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些怎样的认识哪?谁来和我们聊聊……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都为你们知识的丰富感到高兴,刚才老师用一个简单的谜语来描绘了鹅的外形,你们知道还有用别的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鹅吗?(答并朗诵)老师复读一遍并在黑板上画出鹅的形象。

  师:老师这里有这首古诗的朗诵和画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影像资料)然后全班齐颂。

  师:大家觉得鹅是怎样的小动物?(可爱、憨厚、笨重、叫声……)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吧!(同学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教师用钢琴给出《咏鹅》的旋律)——(请同学模仿不同身份的鹅,如:鹅妈妈、鹅爸爸、小胖鹅等,同时反复的给小朋友灌耳音)

  三、新歌教学:

  师:同学们跟着音乐做的真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刚才给你们伴奏的旋律就是作曲家叔叔为《咏鹅》配的曲谱,怎么样?好听吧!我一看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你们非常想学,哪我们开始吧!

  1、教师范唱。

  2、跟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3、模唱法教学。

  四、歌扮演:

  师:现在我们又会模仿鹅的动作,又会演唱《咏鹅》,我想给大家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边唱边扮演,你们能完成吗?(答)师生一起扮演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请每个小组模仿一种鹅的形态。然后推举一位同学来扮演,在他扮演的.同时呢请这组的同学把你们所表示的鹅的形态画出来,看哪一组扮演的最要、画的最好。<贴画>(自由讨论)

  (扮演)扮演的同学结束后站在台上不要走。

  师:同学们做的真是太棒了,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扮演的鹅啊忘了他们的小组在那里了,我们怎么来协助他们呢?(答)

  师:我有一个方法,因为我们每种鹅都有自身的特点,我用音乐来表示出来,是那种鹅,就请那一组小朋友站起来欢迎他。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大白鹅”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这个朋友,那么我给你们留个开外作业,回家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鹅有关的诗或者是儿歌,下节课我请你们再来扮演。

  颂《咏鹅》

  (有画面、有音响、有诗韵)

《咏鹅》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器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

  3、明确休止符在歌曲中的用法。

  4、感受2/4的韵律美并运用到歌曲《咏鹅》的演唱中,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2/4的韵律美并运用到歌曲《咏鹅》的演唱中,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

  电子琴、教学光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律动活动

  播放《阿里里》的音乐,同学们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拍手、拍腿。

  二、视唱小游戏——唱一唱气球上的音

  三、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柳树枝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嬉戏、悠闲自在的情景。这位小诗人名叫骆宾王。他写这首诗时,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只有七岁呢,因为这首诗写的特别好,简单的四句诗就把鹅优美的体态以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大声的朗读诗歌《咏鹅》。

  四、学习歌曲

  (一)初次聆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由《咏鹅》这首古诗改编的歌曲,大家仔细听,听后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①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②歌曲中几次出现《咏鹅》这首诗。(“你能说说出现了几次吗?”“不能”“谁来说说?”她说2次,你说3次,这位同学说4次,有2次、有3次、有4次,究竟出现了几次?让我们来看正确答案。)──四次

  再听音乐,这次同学们都伸出你的手,当听到第一遍时伸出一个手指头,听到第二遍时再伸出一个手指头,最后看看到底是几次?(4次)师:古诗在歌曲中出现了4次。咦?怎么歌谱中只写了两次呢,这是怎么回事?

  师:这是因为歌曲中有一种记号,它的作用可大了,歌唱中遇到它要重复演唱两遍,是什么记号呢?(反复跳跃记号)哦,原来是反复跳跃记号。我们第一遍唱到这儿进入小房间1,第二遍唱到这儿要跳过小房间1到小房间2去。反复跳跃记号在歌谱中出现了几次呢?(2次)分别在哪里?

  (切换成投影仪)先看第一处,在古诗第一遍结束的地方使用了反复跳跃记号;第二处在鹅的叫声结束之后出现的,因此,这之间的部分要重复演唱。接下来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师范唱)

  (二)按节奏读歌词

  1、朗读是我们最拿手的事了,但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可不太容易,请看大屏幕,(师播放课件:按节奏读歌词)试试看你会读吗?听老师读一遍,(师按节奏读歌词)。

  听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种节奏不同。)有什么不同?(原来呀,第一种节奏在鹅后使用了休止符。)我们来练习一下第一种节奏,为了能读准确,我们在读到休止符的时候用食指点一下嘴巴,来我们一起试试。伸出你的手,做好准备

  2、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找一找歌曲分别在哪个地方采用了哪种节奏?听完歌曲我们知道了歌曲前两遍采用的是第一种节奏,后两遍采用的是第二种节奏。看来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

  3、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完整的读一遍歌词。(放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

  (三)歌曲学唱

  ⑴请同学们随老师唱。⑵学生随琴集体演唱。

  (四)歌曲的处理

  1、用不同的速度演唱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较快的速度唱,还是较慢的速度唱呢?

  (分别用较快、较慢的速度再唱一遍)

  师:你们觉得用哪种速度歌唱更能表现出鹅在水中悠闲自在的戏水呢?

  2、用优美的声音轻声的歌唱

  师:那我们就再一次用较慢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这一次老师要求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轻声演唱这首歌曲。

  师小结:一首古诗在我们XX班小小音乐家的努力下,变成了如此动听的歌曲。

  (五)创编动作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除了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外,还能以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舞蹈)

  1)谁能用动作模仿鹅“曲项向天歌”的姿态呢?

  2)白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真漂亮,你能模仿一下它游水的动作吗?

  3)它们游水时,红色的脚掌是怎样动的呢?

  谁来扮演可爱的大白鹅?请人上来表演,其他小朋友用我们最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咏鹅》。

  师:大家想不想变成可爱的大白鹅,都到水里游一游呢?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用最漂亮的动作把大白鹅悠闲自在游水的优美姿态尽情都展示出来。

  集体随音乐表演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所有同学继续乘着歌声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殿堂,知识的海洋。

《咏鹅》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将耳熟能详的唐诗《咏鹅》改编成歌曲进行学习,相信他们一定颇感趣味,带着新鲜感来学习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大背景图、各种图片、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聆听法、模唱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二、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响起了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

  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动画)

  3.学习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5)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6)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延伸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1、展示板镲、腕铃、地鼓等乐器,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教师告知并展示使用方法)。

  2、板镲用在每小节定节奏(2拍子),腕铃定在每小节第一拍定节奏,地鼓在休止符处敲击。

  3、分乐器展示表演。

  4、合奏展示,教师与学生观众给与评价与鼓励。

  5、出示PPT“小提琴与大提琴“图片,分别听听他们的音色。

  6、猜一猜

  分别用小提琴与大提琴演奏《咏鹅》,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谁演奏的。

  7、说一说,小提琴与大提琴演奏的《咏鹅》分别有什么不同?(小提琴音色明亮、活泼、细腻,大提琴情感浑厚丰满、深沉)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清离开教室。

《咏鹅》教案6

  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咏鹅》,背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并背唱歌曲。

  2. 体会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材分析

  1.《咏鹅》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由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态。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整的四句式结构。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体会音乐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让学生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从而热爱中国文化。

  2.《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C大调,2/4拍,在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它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

  欣赏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都背过很多的古诗,在同学们会背诵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动物的诗?

  学生自由回答。

  二、《咏鹅》歌曲学习

  1. 背诵《咏鹅》。

  师:有谁会背诵这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全班背诵。

  2. 欣赏动画《咏鹅》。

  3. 朗读歌词。

  学生大声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5. 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学生随歌曲《咏鹅》小声学唱。

  7. 教师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

  8. 聆听《咏鹅》伴奏,再次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悠闲自得的情绪。

  三、创编表演

  1. 播放歌曲伴奏,全班各自即兴表演。

  2. 个别上台表演。

  3. 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全班同学大胆表演,把鹅的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

  四、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 初听乐曲《口哨与小狗》音频,感受乐曲情绪。

  师:同学们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自由回答。

  2. 复听乐曲《口哨与小狗》音频。

  师: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 讨论乐曲情绪。

  师:乐曲的情绪怎样?我们能体会到小主人怎样的心情?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

  (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打击乐器或提醒学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

  4. 再次聆听歌曲《咏鹅》和《口哨与小狗》音频,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

  师:能不能说一说这两首曲子的情绪有什么差别?

  生:《咏鹅》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五、课堂小结

  在快乐的音乐声中我们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回去能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咏鹅》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柔、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咏鹅》;能用恰当的身体动作,表现鹅的姿态,大胆地随乐参与表现。

  2、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3、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运用。

  4、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像力。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轻柔、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咏鹅》。

  教学难点:

  认识“反复跳越记号”,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

  教唱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头饰、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歌。

  师: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上音乐课了,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能表现得更棒!

  2、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一比谁最聪明。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3、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憨态可掬的大白鹅是人们熟悉的动物伙伴,古往今来,中外诗歌、音乐中都不乏描绘鹅优雅、可爱的形象。

  4、背诵古诗。

  师:我国古时候有一位诗人,特别喜欢鹅,还为鹅写了一首诗呢,有谁知道这首诗?给大家背一背。

  (1)找学生背诵古诗《咏鹅》。

  (2)说一说故事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咏鹅》。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看老师朗诵的跟你们有什么不同?

  二、节奏练习。

  XXXX|X-||

  红掌拨清波。2/4XX|XXX|XX|X-|XX|XXX|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XXXX|X-||

  红掌拨清波。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边拍手边用“哒”读节奏。

  3、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提示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用手势帮助理解。

  师:音乐家也十分喜欢这首古诗,还把它编成了歌曲。大家快来听一听吧!

  三、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谈感受:歌曲的曲调清新优美,音乐形象生动活泼。

  师:歌曲中的大白鹅是多么的悠闲自在呀!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与以往学过的'歌有哪些不同之处?

  2、讲解反复记号。

  指导学生在歌曲中找一找。

  3、学生跟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

  4、分句教唱歌曲旋律。

  注意: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乐句来练一练,特别是有四分休止符出现的地方。5、分句教唱歌词。

  教师用手势表示四分休止符。

  6、完整演唱歌曲。

  7、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上台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拍手拍腿伴奏。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分组创作表演,自我感受。

  师:你们真是优秀的小小演奏家,谁还能为这首歌曲编一些好看的动作?

  2、播放《咏鹅》表演视频。

  3、教师示范表演。

  师:我想这样来表演歌曲。(师表演)小朋友们,你们想怎样表演呢?

  4、随着音乐师生一起跳一跳、唱一唱。

  引导学生体会鹅的悠闲自在,展现鹅的美。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谢谢你们的精彩表演,让我们来为自己鼓掌吧!希望同学们回去能

  继续和你的小伙伴、你的爸爸妈妈分享这首好听的歌曲,让音乐陪伴着我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下课!学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咏鹅》教案8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示音乐情绪。

  同学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同学的音乐发明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流程:

  预习展示交流:(用时: )

  背诵唐诗《咏鹅》

  同学重点研究内容1:(用时: 5 )

  熟悉歌曲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1:

  整首歌曲整首歌喊唱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2:

  不爱听老师指挥,以为自身背的很熟练。

  教师指导(小结):

  用中间(手势)的.音色来演唱。

  间休设计(用时: 1分)

  同学重点研究内容2:(用时:10 分 )

  歌曲的处置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1:

  整首歌从头到尾一个力度,没有强弱的对比

  同学可能学习活动2:

  速度一样,没有快慢的对比

  教师指导(小结):

  教师用对比法,和听声音回答问题的方法,让同学来回答什么地方该强,什么地方弱,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同学经过仔细的聆听,很快会回答出问题,结尾处要渐慢渐弱,表达小鹅越走越远……

  课堂反馈练习设计:(用时:5分)

  分小组演唱

  本节学法指导要点:听唱

  扩展资源链接:同学会背的唐诗

  导学反思:同学喜欢本首歌,并且扮演的很熟练。

《咏鹅》教案9

  一、课文说明

  《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图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请大家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才肯和大家见面。你们有信心吗?(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快猜猜我是谁?

  2.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你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我在干什么?

  3.(放录音)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了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二)学习新课。

  1.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咏、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

  2.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项

  (2)易读错字音:曲、拨、波

  3.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读。

  (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师再启发引导)

  (3)大家说得那么好!连大白鹅也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可是,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

  (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5.(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唱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6.(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这首小诗?(体会朗读、练习背诵)

  (2)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大白鹅都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棒!我听了非常感动!可是,聪明的你们,能不能也像骆宾王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集体、分组、个人)

  2.学习生字:咏、曲、项、毛、浮、绿、掌、波、拨、马、乌、鸟、写、毛、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新授。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空。

  2.学习写字。

  (1)出示:马、乌、鸟、写

  观察:在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吗?请你找出来。(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

  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异同。(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儿、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先书空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观察:与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将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同学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五.作业安排。

  1.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搜集一些有关鹅的资料,了解更多鹅的知识;找几篇描写鹅的文章读一读,知道更多有关鹅的有趣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咏鹅》教案10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咏鹅》

  2、结合歌曲旋律模仿鹅的不同姿态,并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目的:

  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现象——悠闲自在。从视觉、听觉和情感上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孩子不但能够吟《咏鹅》、能唱《咏鹅》,还能画出自己心中的《咏鹅》。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二、 导入——

  师:今天老师呀!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听好了“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 打一种小动物。(答)

  师:对了!这“大白鹅”就是我们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那我们就得先了解它,在坐的小朋友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些怎样的认识哪?谁来和我们聊聊……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都为你们知识的'丰富感到高兴,刚才老师用一个简单的谜语来描绘了鹅的外形,你们知道还有用别的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鹅吗?(答并朗诵)老师复读一遍并在黑板上画出鹅的形象。

  师:老师这里有这首古诗的朗诵及画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播放影像资料)然后全班齐颂。

  师:大家觉得鹅是怎样的小动物?(可爱、憨厚、笨重、叫声……)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吧!(学生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教师用钢琴给出《咏鹅》的旋律)——(请学生模仿不同身份的鹅,如:鹅妈妈、鹅爸爸、小胖鹅等,同时反复的给孩子灌耳音)

  三、新歌教学:

  师:同学们跟着音乐做的真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刚才给你们伴奏的旋律就是作曲家叔叔为《咏鹅》配的曲谱,怎么样?好听吧!我一看大家的眼神就知道你们非常想学,哪我们开始吧!

  1、教师范唱。

  2、跟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3、模唱法教学。

  四、歌表演:

  师:现在我们又会模仿鹅的动作,又会演唱《咏鹅》,我想给大家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边唱边表演,你们能完成吗?(答)师生一起表演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请每个小组模仿一种鹅的形态。然后推举一位同学来表演,在他表演的同时呢请这组的同学把你们所表现的鹅的形态画出来,看哪一组表演的最要、画的最好。<贴画>(自由讨论)

  (表演)表演的同学结束后站在台上不要走。

  师:同学们做的真是太棒了,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表演的鹅啊忘了他们的小组在那里了,我们怎么来帮助他们呢?(答)

  师:我有一个办法,因为我们每种鹅都有自己的特点,我用音乐来表现出来,是那种鹅,就请那一组小朋友站起来欢迎他。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大白鹅”做了好朋友,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这个朋友,那么我给你们留个开外作业,回家找一找还有没有与鹅有关的诗或者是儿歌,下节课我请你们再来表演。

  颂《咏鹅》

《咏鹅》教案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天、白、毛、水”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鹅、歌、绿、红、掌、清”

  2.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说话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

  解决办法:先理解重点词语,再连起来理解诗句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提前预习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鹅浮水的挂图,简介作者及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说说鹅的样子,鹅在干什么

  2.简介作者及古诗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

  复习古诗中出现的音节和熟字

  (三)看拼音读课文

  记住生字字音

  1.先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生字字音

  (四)讲课课文

  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生字词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一共几句,有几行

  2.讲读第一句

  (1)读第一行,引导学生理解一连说了三个“鹅”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行,教师先讲“项”是脖子的意思,“曲”是弯曲的意思,再让学生看图,说说鹅的脖子是什么样。“向”是什么意思?“歌”是什么?是唱歌吗?“向天歌”是说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把鹅叫说成唱歌

  (3)小结。第二行是写鹅的`头颈,意思是鹅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

  (4)让学生再读第一句,要求读出正确停顿,读出喜爱鹅的感情

  3.讲读第二句,教师范读第二句

  (1)指读第三行对照挂图讨论

  “白毛”一词指什么?“浮绿水”又指鹅在干什么?

  (2)读第四行,让学生图文对照讨论理解

  (3)范读第二句,并指图概括第二句的意思

  (4)再让学生读第二句,要求读出正确停顿

  4.读全诗,再次强调古诗的读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读生字卡片

  (二)识记四个生字的字形

  1.“天、白、毛、水”,分析字形并进行书空练习

  2.指导在田字格上书写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小作者指着鹅说什么?

  2.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

  3.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样的水面上?

  4.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用红掌在干什么?

  (四)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1.口头组词

  2.看拼音写字

  (五)板书设计

《咏鹅》教案12

  《画 鹅》教学设计

  ――大班美术活动

  民勤县新民幼儿园 赵 洁

  活动内容:

  学习用简笔画的形式画鹅。

  活动目标:

  ⒈在幼儿熟练朗诵古诗的基础上了解鹅的形体特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大胆表现鹅的不同动态。

  ⒉培养幼儿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用简笔画的形式大胆表现鹅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本文来自: 教师 联盟 网:中班教案咏鹅)

  幼儿:彩笔、8K绘图纸 教师:鹅、鸭子、母鸡的.头饰、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歌表演《勤劳的小蜜蜂》

  二、基本部分

  ㈠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小朋友想不想猜呀?师说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幼儿猜谜语。

  2.让幼儿背诵古诗《咏鹅》并说说古诗大意,整体感知鹅的形象。

  3.出示白鹅课件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对鹅的喜爱之情。

  ㈡欣赏感知,理解内容

  1.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示范。

  师:两个蛋宝宝在草地上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拿起电话跟大蛋宝宝说:“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朋友。”(添画鹅的脖子)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红红的帽子,张开扁扁的嘴巴说:“你好,你好!”

  师:你们猜猜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大白鹅)

  师:你们真棒!猜对了!大白鹅很开心,张开翅膀,(添画翅膀),跳起舞来了!

  2.示范画收起翅膀游泳的大白鹅。

  3.示范画走路的大白鹅。

  ㈢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草地上还有许多蛋宝宝也想变成大白鹅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指导语:

  1.提醒幼儿要找一大一小的蛋宝宝来变鹅宝宝。(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大小的蛋,区分鹅的头与身体)

  2.鹅宝宝可喜欢洗澡了,身上的羽毛都是白白的。

  3.提醒幼儿要变出神气的大白鹅。(特征:细细长长的脖子)

  4.鼓励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鹅,并添画背景。

  ㈣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教师展示几幅幼儿的作品让大家欣赏,交流评价。对画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㈤游戏表演:《小白鹅找妈妈》

  小白鹅从蛋壳中出来找不到妈妈了,于是它一摇一摆地走在草地上找妈妈,它分别遇到了鸡妈妈、鸭妈妈,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后来通过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帮助,告诉它的妈妈的样子,小白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三、 结束部分

  让幼儿欣赏歌曲《咏鹅》并学唱。

《咏鹅》教案12篇 咏鹅教案 一年级相关文章:

《月亮的心愿》的教案模板3篇(小学语文月亮的心愿教案)

科学沉与浮教案及反思10篇 科学《沉与浮》教学反思

中班健康教案12篇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案3篇(唱起来跳起来优质课教案)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9篇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解读

幼儿防中暑安全教案5篇(防中暑幼儿安全教育)

《交通标志》教案12篇 小班交通标志教案

《秋姑娘的信》教案11篇(秋姑娘的信课文教案)

中班心理教育教案17篇(中班心理教育活动教案)

《金蛇狂舞》教案12篇(金蛇狂舞优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