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泥娃娃》3篇

时间:2024-04-10 09:4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班教案《泥娃娃》3篇,以供参考。

大班教案《泥娃娃》3篇

大班教案《泥娃娃》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

  1.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2.教具-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展开

  1.引导幼儿理解并学说歌词

  (1)出示泥娃娃提问:这是谁?它长什么样子?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他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歌词

  (3)幼儿拍手完整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幼儿跟随教师清唱

  (3)幼儿跟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4.在师幼共同创编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表演,幼儿欣赏5.幼儿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儿分组表演

  三、结束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提问:帮助了泥娃娃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活动反思:

  《泥娃娃》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有趣易记,好多幼儿都曾听过这首歌,所以在欣赏歌曲的时候,便有部分幼儿兴奋地喊着:“老师,我会唱的!”特别是重复“泥娃娃、泥娃娃”一句的时候,为了表示他们会唱,声音特别大。看到孩子们对这首歌这么感兴趣,我觉得是这个活动好的开始。

  在活动记歌词的过程中幼儿显得对歌词不太感兴趣,但是在请幼儿唱的时候多数幼儿却可以模糊的记忆歌词,也许是歌曲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在教师边拿着木偶娃娃根据歌词表演动作时幼儿能够感受歌词的含义觉得泥娃娃是一位很可怜的娃娃。当我问到他们对于泥娃娃的感受时,有的小朋友答道:“老师!他很可怜,他没有爸爸妈妈”。那你们该如何去帮助泥娃娃时,有的小朋友很可爱的回答:“我把我的爸爸妈妈给他分享”。大家都愿意做他的亲人,他是各种回答都不一样,幼儿还没想过要做他的爸爸妈妈,因为小朋友们都把泥娃娃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在教授歌曲时,还是发现了虽然孩子们对歌曲是熟悉,但对歌词不是那么清楚,歌中唱到“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和“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这两句时,有的先唱“鼻子”,有的先唱“眼睛”,造成了歌唱的声音十分的混乱,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面对面看看歌里所唱到的“眼睛”、“鼻子”等是在脸上哪个部位,从而感知是按照从上往下唱的,有了这一个点拨,孩子们就非常明确的唱准了。歌曲的另外一个难点是“他没有亲爱的爸爸也没有妈妈”这一句,由于是弱拍起,刚开始孩子们很难把握,总是把这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唱在第一拍起的时候,于是我就在空拍上加了一个“啊”字,反复练习几遍后,我就要求孩子唱“啊”时不要发出声音来,刚开始的几遍孩子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大声的“啊”了出来,练习几遍后,总算真正的掌握了正确的唱法,很容易的`就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也都表现的非常兴奋,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唱的可带劲了……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培养的目标是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感。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幼儿很好的体会到了歌词的意境,感受到了歌词中的美。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环节幼儿没能积极响应,多数幼儿没能大声的唱歌曲。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多去尝试,不要怕失败,因为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这其实也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很好的机会,把困难当成是一种挑战,只有这样的胜利才会有那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

大班教案《泥娃娃》2

  课堂游戏:

  泥娃娃

  活动目的:

  1.感受音乐的'旋律,在初步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做动作。

  2.能按照音乐的节奏模仿泥人动作,并能进行大胆改编。

  活动准备:

  不同动作的泥人(玩偶)、动作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泥人,引发小朋友兴趣.老师:瞧老师这儿有一个什么?你们看它好玩吗?它是怎样来跳舞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好吗?

  2.听音乐,熟悉乐曲旋律,模仿木偶的动作。老师:说了这么长时间,泥人着急了,它想邀请小朋友一起来跳舞,我们看看泥人是怎样听着音乐跳舞的。

  3.老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泥人一起跳舞啊?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听音乐,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出泥人的动作来。

  4.引导幼儿选卡片,做动作。

大班教案《泥娃娃》3

  设计思路:

  泥娃娃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他们形态各异、面貌可爱,十分吸引孩子。因此此次活动就是通过泥娃娃这一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让幼儿在仔细观察泥娃娃不同特征的过程中,利用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记录分类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本活动共四个环节,首先是看看说说可爱的泥娃娃的不同,然后想想把泥娃娃分家家的好办法,最后尝试分类并记录。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特征分类排序;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把结果记下来,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PPT(泥娃娃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包;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可爱的泥娃娃

  1、播放PPT:你认识他们吗?(他们的名字叫泥娃娃,也叫大阿福。)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找找泥娃娃造型上有些什么中国特色,比如糖葫芦、福字等。)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产自我们中国的`无锡惠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他们包含了许多的祝福,代表我们的生活非常幸福、快乐、吉祥如意,还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二、想一想——泥娃娃不一样

  1、播放PPT:来了这么多泥娃娃,你有什么好办法帮他们分分类吧!(幼儿讨论,教师操作。将泥娃娃按不同的特征放进相应的表格中,初步了解泥娃娃的分类。)

  2、泥娃娃是泥做的,下雨会被淋湿的,我们快把泥娃娃放到展览架上吧~

  3、出示展览柜:请你们按照泥娃娃不同的特征分别放在展览柜上展览,并说说你的理由。(要求幼儿把语句说完整。)

  小结:泥娃娃有许多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特征来分类。

  4、出示《泥娃娃展厅记录表》:按照自己的方法把分好的泥娃娃记录下来。

  5、这个办法真不错,但是怎样记下来让别人看懂呢?(做标记。)

  6、你有不一样的分法吗?再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三、摆一摆——泥娃娃展览

  1、出示操作包上的泥娃娃:这里有几个泥娃娃?(20个)

  2、看看这些泥娃娃,他们哪些方面一样?哪些方面不一样?(表情一样,发型、衣服、动作不一样。)

  3、按照他们不同的特征分别放在两个架子上展览。

  4、提醒幼儿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记录后能表达出是什么意思。

  四、交流分享

  1、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来给泥娃娃分类的?(颜色、大小等)

  2、试一试同伴的好方法。

大班教案《泥娃娃》3篇相关文章:

大班空气教案12篇

大班语言教案小桃仁4篇

烟花爆竹的安全燃放大班教案3篇

花的语言大班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6品4篇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教案11篇

幼儿园大班穿衣服教案优秀3篇

大班健康教案《小马过河》反思3篇

大班数学生活中的数字教案12篇

大班数学优质课生活中的数字教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