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7【5篇】

时间:2024-04-27 10:0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7【5篇】,以供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7【5篇】

大班数学教案7 1

  活动目标:

  1.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学习用符号记录结果。

  2.乐意操作,大胆尝试,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2块,幼儿操作板大图一份。

  2.学具:每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图操作板每人一块。每组一份固体胶或者浆糊。

  活动过程:

  一、学习按范例板拼图形。

  1)出示一张三角形的范例板,幼儿观察范例板,并按范例板拼图。

  提问1: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冷)风怎么样?(风很大)昨天夜里挂了一阵很大的大风,把小白兔家的房子给刮倒了。小白兔很伤心,我们要怎么帮助她呢?(给小白兔盖一幢房子)

  提问2:(出示房子结构图)这是小白兔家房子的结构图,我们看一看它的墙壁是由什么组成的?(正方形)它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提问3:小白兔还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些图形片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片片?(三角形)小白兔想让小朋友们用这些三角形片片给她盖一幢新的房子。小朋友们看看墙壁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拼一下)

  提问4:小朋友能用手中的三角形拼出这幢小房子吗?我们一起来拼一拼。(幼儿动手操作)

  2)、出示另一张范例板,请幼儿按范例板拼出图形。

  提问1:小白兔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了,这还有一张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这是什么?(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是由什么组成的?(三角形)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6个)

  提问2:原来是用小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三角形。你们想不想用你们手

  中的三角形来拼一拼这个大的三角形?这次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前拼一拼。

  二、游戏:“三角拼图”。

  1)讲述规则: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一个记录表,在记录表的左边,有什么?(正方形长方形)在正方形的左边有一个大的空格,在这个空格中小朋友们要用小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拼完后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并用符号记录到后面的空格中。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符号来记录呢?(小圆点,波浪线直线数字??)记住,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就在后面的空格中记录几个符号。

  2)教师引导幼儿复述规则。

  师:(指着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在长方形后面的空格中我们要干什么?(用小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拼完后要干什么?(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然后干什么呢?(用符号记录到后面的空格中)

  3)介绍操作工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棉花棒糨糊和记号笔,小朋友们可以现在空格中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用棉花棒沾一点糨糊涂到三角形的背面,涂完后用记号笔记录到后

  面的空格中。

  3)教师总结,

  师: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表?

  4)幼儿相互检查。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三角形拼出一个大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反思:

  当时在选课的过程中,由于怕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够,所以我选择了这节环节较少,目标目标明确的三角拼图活动。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学习用符号记录结果。所以在设计上将环节简单化,增加幼儿的操作次数,让幼儿自己在拼拼凑凑中找到诀窍以及拼图的乐趣。

  虽然在这节活动中基本做到了环节清晰,语言流畅,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不足:

  一、整个活动显得生硬,游戏性不强,缺少让幼儿感兴趣的东西。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虽

  然我在第一环节加入了情境以及游戏,但是在整体活动中没有将情境贯穿与整个活动中。尤其是在出示大三角形时,已经有幼儿说出这是屋顶,但是我还是说大三角形。我没有好好把握住幼儿给我的启发,从而导至整个活动有些生硬。我想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会多注意活动的游戏性。

  二、没有让幼儿有充分的观察机会,引导不够。

  一个活动的导入环节是整个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幼儿能否理解和接

  受新的知识关键还要看导入的够不够充分。在导入环节中,我让幼儿观察小房子的结构时没有给幼儿充分的观察时间,在让幼儿观察时我缺少了让幼儿自己思考的过程,我没有让幼儿自己思考正方形是如何用三角形拼成,怎么样才可以拼出一个大的三角形等等。如果幼儿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的话,那么在后来完成记录表的过程中应该会轻松许多。

大班数学教案7 2

  活动目标:

  1、 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 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

  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

  二、基本过程:

  1、 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 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

  (2)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 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方法,(mamanv)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2、 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 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 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请幼儿操作

  (3) 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

  (4) 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

大班数学教案7 3

  一、活动背景

  有一次,在我上角色游戏时,发现有个幼儿去商场买饮料,买回来的时候,她正好从我身边走过,边走边计算着:“一瓶可乐2元钱,再加一瓶八宝粥3元钱,一共花了5元钱”,小女孩的一句话无意间提醒了我,我何不把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一些游戏环节结合到我们数学活动里,让幼儿在模拟购物的同时,尝试运用数的加减运算来进一步游戏,让我们的孩子充分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于是在20xx年6月份,我在大二班安排了一次“超市大赢家”数学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的:

  1、了解超市购物的程序,初步学习使用10元以内的人民币,体验购物的`乐趣。

  2、尝试运用数的加减运算解决购物中遇到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一支铅笔、三张10元人民币。

  (2)创设超市情景。

  (3)幼儿平均分为红、蓝、绿三队。

  (4)黑板上面标明红、蓝、绿三队。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

  (2)幼儿已有初步的购物经验。

  三、活动过程:

  1、以游戏“超市大赢家”导入活动。

  (1)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介绍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裕挚商场,参加我们举行的‘超市大赢家’这个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分为红、蓝、绿三队进行比赛,三队要按老师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三次的购物活动,每次购物后老师会组织三队进行交流、检查购物情况,能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按要求购物的代表队我们将奖给它一颗星,最后看哪队的星星多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超市大赢家’,我们的口号是……”

  幼:“超市大赢家,快乐带回家。”

  (2)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请幼儿辨别它们的面额。

  师:“在比赛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人民币,辨别一下它们的面额。”

  2、幼儿进行第一次的购物活动。

  师:“我们第一次购物活动准备开始,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教师介绍购物的要求:

  ①要求幼儿选两种商品,商品总计必须是10元。

  ②请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购买商品的名称及价格。

  ③音乐停购物时间到。

  (2)幼儿进行购物,教师观察其活动情况,并指导幼儿完成记录。

  (3)师幼交流购物情况。

  师:“我们各队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我买了什么,又买了什么,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3、幼儿进行第二次的购物活动。

  师:“第二次购物活动准备开始,请听清楚购物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7 4

  【活动目标】

  1、运用分类、排序的经验进行猜扑克牌的活动。

  2、有初步的协作、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扑克牌一套、现成扑克牌五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扑克牌排列规律

  1、出示扑克牌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就用扑克牌来和小朋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这儿有一些放大的扑克牌,牌上的数字宝宝已被我悄悄地藏起来了。你们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横着看,第一排是梅花,第二排是红心,第三排是……竖着看,第一排是3个点子的牌,第二排是4个点子的牌……每种图案的.牌有几张呢?有几种图案?最少的是几个点子?最多的又是几个点子?

  二、猜扑克牌

  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任意抽调一张扑克牌,你根据规律猜出是什么图案的、几个点子的扑克牌不见了。

  1、老师拿,幼儿猜。

  2、幼儿拿,另一幼儿猜。并让幼儿讲讲: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三、分组猜扑克牌

  1、讲解游戏规则:四人为一组一起合作,人人动手,将老师藏掉的扑克牌找出来。并一起记录在老师的记录单上。

  2、请客人老师藏掉两张扑克牌,幼儿找并进行比赛。要求大家一定要商量一下,怎样才会获胜。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与同伴或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出更多的扑克牌的玩法。

大班数学教案7 5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门卡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7【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6篇

大班119消防日安全教案14篇

大班科学环保教案6篇

大班语言教案十二生肖6篇

大班迷路的小花鸭教案5篇

幼儿大班安全工作计划范文4篇

关于大班个人计划3篇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案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