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3篇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时间:2022-07-14 14:2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3篇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供大家参考。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3篇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 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2.议一议:笑笑和淘气走路上学用的时间:6分钟、8分钟,他们两人谁走得快呢?

  3.算一算,比一比

  继续出示420米、640米,(板书:路程)现在,你能准确地比较出谁快谁慢了吗?

  4.汇报反馈:笑笑快。

  5.初步理解“速度”含义,引出“速度”一词。

  6.揭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激活内需,目标导学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什么方面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三、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写法、读法教学:70米/分,读作70米每分;80米/分,读作80米每分

  2.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练一练:

  (1)一辆自行车2小时行驶1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 。

  (2)国产小型飞机6分钟飞行了48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

  (3)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40千米,飞船的速度是 。

  4.设置冲突,引发问题,进一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1)它们的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它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速度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不但要看路程还要看时间,它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5.速度概念提练,概括

  (1)小组交流: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概括地说说什么叫速度吗?

  (2)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物体每小时、每分钟、每秒……行的路程,叫做速度。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叫做单位时间。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中速度的快慢

  依次出示一组图片,引导感受速度的快慢。

  1.刘翔8.5米/秒

  2.动物界的猎豹30米/秒

  3.自然界的自然现象:雷电,声音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30 0000千米/秒

  五、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先出示图片,认识限速标记。

  2.再出示文字:张叔叔驾车经过这一路段时,想花2小时行完140千米。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那你建议张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3.同学们给出了合理的速度,那么我们按这个速度来解决两个问题

  (1)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的路程张叔叔需要开几小时?

  要求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

  七、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八、综合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镇政府与北团中小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今天早上,吴老师7:30分从北团镇政府出发,以100/分的速度赶往北团中小上课。我能在7:50分到达学校吗?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每分钟行的路程

  笑笑:420÷6=70米/秒 读作:70米每秒

  淘气:640÷8=80米/秒 读作:80米每秒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 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新知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用教具直观演示,增强感染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悦;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电闪雷鸣”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速度的一些问题。(板书“速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已有感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你们看,这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有关速度的信息。(教具出示信息:图片)

  1、出示课本45面彩图挂图:从这些关于速度的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本45面彩图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叙述。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速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继续探究:以上列举的速度中,都是以“每小时”为单位时间,如果出现其它的“单位时间”呢?(板书:时间)

  (3)小结:比较速度的大小,就要有相同的单位时间才能比较,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等。

  3、“路程”的含义:路程就是指两点间的长度,可以是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直线的距离。

  4、速度的表示

  (1)描述:像以上这样“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是速度。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2)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小时

  (3)把课本45面的挂图中的速度改写成统一速度表示法。

  三、提供思维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例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1)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很密切,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2)学生小组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板演。80×2=160(千米)

  (边板演边讲: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就要行两个80千米,两个80千米的和可以列式为80×2)

  2、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想一想:算式中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来吗?

  80×2=160(千米)

  (2)请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关系式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3)引导学生继续探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板书:160÷2 = 80(千米/时)

  160÷80 = 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出示例3: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1)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指出各个数量表示什么

  四、课堂练习:

  大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1)卡车2小时可行120千米,卡车的速度是多少?

  (2)小丽乘一辆速度为70千米/时的车回家,要走210千米,几小时她能到达?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并用统一的方法来表示速度,还学习了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八第5-6题。

  2、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八第7-9题。

  (2)熟记三个关系式及速度表示法。

  板书设计:

  例3(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答:2小时可行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

  60÷2 = 80(千米/时)

  160÷80 = 2(小时)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例3(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千米)

  答:10分钟可行2250千米。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3篇 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