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原教案模板6篇(草原教案教案)

时间:2022-07-17 17:4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草原教案模板6篇(草原教案教案),欢迎参阅。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6篇(草原教案教案)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读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并能用课文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2、品读词句,体会比喻句的妙用。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有关草原的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草原吗?或是见过草原吗?它是什么样的?和我们书中写的一样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老师。(生谈自己的见闻)

  2、师简介草原及其民俗民情。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进入学习

  1、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掌握情况:检查读音、字形、组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激趣:如果让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行吗?

  三、再读课文,准备介绍材料。

  1、把自己想向别人的景物作上标记,要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在小组里介绍,然后选代表上台介绍(可让学生利用挂图)

  景物分为:自然风光

  民族风情

  要求:先说你想介绍什么?再作具体介绍,还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介绍的情况,相机作板书:(板书附后)

  3、教师过渡总结:

  听了他的介绍,你认为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吗?(很美)美在哪呢?我们来仔细体味一下老舍爷爷是怎么样描写的。(读第一自然段)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作旁注,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着重体会作者的心情)

(2)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草原美景)

(3)四面都是小丘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理解比喻句的妙处)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理解、品味句子意思)

(5)在这种境界里无限的乐趣。(联系生活谈感受)

  在理解上面句子时,在让学生懂得句子的意思,懂得这样表达的好处,可以借助图片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仔细品味,进一步领略草原的美景。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并试着背诵这一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刚才我们听了小导游的介绍,知道了草原的自然风光,现在我们再美美的读读一读,享受一下这美丽的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我们知道了那里不但自然风光很美,而且民族风情也很有趣。谁来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读2至5自然段,讨论交流后,请一个学生介绍民族风情,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板书。(板书附后)

  1、听了他的介绍,你觉得这里的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热情好客)从哪里体会到的?读一读有关句子,仔细体味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1)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2)在汽车左右和前面引路。

(3)许多人从几十里外来看望客人。

(4)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手抓羊肉。

(5)姑娘、小伙子为客人们表演。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2、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三、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比喻句的用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让学生谈谈它的好处。

(2)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气特点。(要求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四、拓展训练

  1、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里的语言,介绍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附:板书设计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草原》教案设计(三)。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教具准备】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若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

  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流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 羞涩 鄂温克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 斜阳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练习作业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原》教案设计(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

  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4.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板书)

  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平地 绿

  小丘 线条柔美翠流

  羊群 白色的大花

  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7.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

  8.作者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

  9.最后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

  10.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

  11.指名试背。

  二、讲读第二节

  1.作者欣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继续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作者分别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默读课文第二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2.“马疾驰,襟飘带舞”是何意思?

  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第一节。

  2.练习作业第2题、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后题(3)

  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

  3.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4.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

  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

  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7.作者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3

【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抓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一、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

  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图片和读物。其目的是:①为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作准备。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字词,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回味、洒脱、迂回、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会心

  四、出示预习提纲

  内容如下(教师巡视指导):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认真读课文,按“写景”、“叙事”给课文分两部分。并按课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结合上下文,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为下节课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课上交流。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自由发言。

  1.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经过努力,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第二课时(讲读课)

  一、抓住总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清脉络,把握整体。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启发,引读,并板书总结句。

(三)按照“写景”、“叙事”的写作方法给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总结句,逐段读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把预习所得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享受到自学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以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完善、深化,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按照写草原景色和写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两层。

(二)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设计如下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读议。

  1.草原的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心情?

  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找出具体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句子,谈谈这种景色怎么美丽?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欣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铺垫。

(三)在这种境界中,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题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不能直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而要进行独立思考,思考的依据又离不开课文的词句。这样,学生要读懂这句话就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但要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说。体现了“语言—思维—语言”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情境,丰富想象。

  学生边听乐曲伴奏下的有感情朗读,边看图,边想象,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富于诗情的画面。

(五)小结写法。 (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恰当比喻。)

  学习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虽然难理解的句子较少,但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学生较生疏,所以教学时应从整体入手,先理清文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欢迎客人的方式作为理解重点,从而使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

(一)理清脉络。(据课后提示,概括第二部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读议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并说出层意。

  2.读议第一层,作者又进一步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辽阔、寂静)

  3.学习第二层。

(1)出示文中插图的幻灯片,图文对照,说说草原人民是怎样迎客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现“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的词语,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写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通过写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来表现的。)

(三)按要求自学三、四、五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

②“相见”、“款待”、“联欢”的场面是怎样的?

③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2.交流自学所得。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四)回到结句,总观全文,深化整体。

  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一起,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特点以及本课重点训练项目三个面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练习课)(略)

  自评:

《草原》这一课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我力图做到“加强预习,长文短讲,强化训练,大量阅读”。

  把课前预习、课外阅读纳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讲读的基础,把讲读作为预习的深入,把课外阅读作为讲读的延伸。尽力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我都这样安排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第二课时读议课;第三课时练习和课外阅读课。

  预习指导课是在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再把诸如解决生字词、分段、概括段意等做为预习重点,而是把这些做为一种习惯来要求。预习课是把下一节讲读课中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交给学生。读议课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长文短讲。这节课仍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着重谈谈《草原》讲读课的教学特点。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

  草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

  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

  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 品读佳句:

  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

  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 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

  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

  大草原的景色真美!

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

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

  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

“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联欢”一段人们的尽情尽兴体会。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4、欣赏蒙古人热情好客录象片段。

5、小结:

  草原人更美!

五、总结

1、我们随着老舍爷爷的笔触,到内蒙古大草原,欣赏了草原的绮丽的风光,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团结友爱,让我们一起载歌载舞齐唱《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草 原

  景美 人更美

  天空可爱 远迎

  一碧千里 相见

  羊群似花 款待

  小丘柔美 联欢

  蒙汉情深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课时计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 5 草原的早晨

3、解题:

⑴ 学习生字:原

① 指名呼读音节:yuán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 教学厂字头。

③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

  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 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⑵ 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 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

⑴ 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⑵ 图上有谁和什么?

⑶ 牧民们在干什么?

⑷ 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⑴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⑵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⑶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① 牧:教学牛字旁。

② 民的笔顺。

③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⑷ 骏马:指好马

  指名拼读音节:jùn

⑸ 远处:

① 指名拼读音节:yuǎn chù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ù 是翘舌音。

② 远与运比较。

③ 处与外比较。

④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⑵ 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⑶ 领读几个长句子:

  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1、处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2、教学处的偏旁。

3、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思考讨论:

① 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 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 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 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⑶ 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涌奔

  牧民跨追

⑵ 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 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 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⑶ 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

  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⑵ 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⑶ 看录像,体会意境:

  录像内容:与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⑷ 指导朗读。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⑴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⑵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1、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6

活动目标:

  在了解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基础上尝试创编蒙古族舞蹈动作。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音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蒙古大草原上去玩一玩,我们一起去看看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些什么,那里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一边播放PPT课件,一边讲解,提问幼儿,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生活,知道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些什么,那里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二、听旋律,编动作

  教师播放一段蒙古族音乐,让幼儿边听边回想蒙古大草原声的人们在干些什么,然后试着用动作来表现。

  反复感知旋律后,让幼儿大胆尝试创编蒙古族动作,包括扬鞭骑马,骑马射箭,抚摸牛背,挤牛奶,献哈达等动作。

  三、表演舞蹈

  将创编的动作串联、组合起来,让幼儿随音乐一起舞蹈。

(可采用集体,分组,分男女等表演方式)

  活动反思: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分析中提到这样一条:“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我就是根据这个目标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设计的本次活动。孩子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创编出扬鞭骑马、射箭、给奶牛按摩、挤牛奶、献哈达等动作,并能随音乐与同伴快乐的跳舞,再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2.但是我发现,也有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的现象,我认为是与幼儿的性格和兴趣有关,通常参与不积极地幼儿往往是性格比较内向、安静的孩子,他们比较喜欢看图书、画画这一类活动,对于音乐活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明显降低,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多做引导,多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活动,让其在获得肯定之后产生兴趣,使其性格越来越活泼。

关于草原教案模板6篇(草原教案教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关于草原教案模板汇编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