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5-07-01 11:5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阅读。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5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2

  一、 教案背景: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

  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同时在上节课已经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东南亚的视频短片。

  二、 教学课题:东南亚第一节

  三、 教材分析:本节只是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的第一节课的教案。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

  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

  点。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

  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东南亚的视频短片,大家还记得短片中的内容分吗?(请学生举手回答)

  生:东南亚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生产热带水果

  (教授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师:用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讨论,找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书上P28页活动题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

  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师: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并通过让学生回忆视频内容,直接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产品并强调这一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种类。

  生: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农作物,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从而分析东南亚经济的'特征。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认识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师:请大家根据图7.22填表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知识体系,提醒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知识反馈】

  (1)东南亚包括哪两个部分( )

  A.菲律宾群岛 B.中南半岛 C.马来半岛D.马来群岛

  (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位于( )

  A.五海三洲之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之地

  (3)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4)一艘轮船正在泰国某港口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最可能是( )

  A.小麦 B.水稻 C.石油 D.煤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及组成部分

  2、主要国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东南

  东南亚地理教案

  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此教案是主要是为教学提供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通过一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并证实上节课看到的视频中的内容,得出结论。本节课还应该注意把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把地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更要注意地理学科的人文性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力图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理解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请同学们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大致估计一下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

  关于气温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

  (提问)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阅读书上例子,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提问)我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气温是变化的还是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

  可从空间与时间上进行多方引导,例如:一天、一个月、一年,国内与国外,我国南方与北方等等,得出结论。

  (板书)气温的变化

  (副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

  (提问)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请大家阅读课文,自己都有哪些值,这些值是如何得出来的。

  常用于描述气温的值有: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这些值都是通过观测与计算得来的'。

  (提问)气温是如何观测的?(视频链接:气温观测和记录)

  (提问)读图“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图,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图上纵坐标代表什么?横坐标代表什么?

  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读数。

  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叫什么?

  读出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与读数。

  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什么?

  (展示图片)出示孟买和亚库茨克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比较两地气温年较差大小,并气温年较差与气温年变化大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变化就大,反之则相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

  一、气温与生活

  气温的变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今天请大家根据所给数据亲自绘制一张气温曲线图。(南半球某地气温资料)

  提问:这幅图的形状与我们上节课阅读的气温曲线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南半球为波谷形,北半球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不同地点在同一时间的气温不同。

  板书:三、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等温线特性示意图

  提问:回忆等高线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温线。

  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邻两条等温线的差。

  大屏幕或挂图展示世界一月气温分布图(动画链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以北回归线为例观察海洋和陆地气温有何差别?说明什么问题

  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夏季相反。

  爬山时,感觉山顶比较凉爽为什么?

  (学生讨论)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三、气温的分布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 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 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季风气候:

  3. 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沙漠气候: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了解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发展。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四川东西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四川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经济增速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崛起的四川”。

  [教师活动]

  1.(板书)崛起的四种。

  2.用多媒体展示图8.7、8.8、8.9、8.10、8.11.

  3.提问: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西部的经济强省。

  3.家乡人民把四川建设成了我国的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最大、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较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4.提问:家乡人民发掘了哪些优势条件来发展经济?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旅游天堂。

  3.(转承)“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的旅游业,地震灾后迅速复苏。20xx年,四川人民将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经增长34.8%.

  4.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补充饮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等。

  2.对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学生活动] 将自己列举的与老师补充的旅游资源分类。

  [教师活动] 作为学生,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 完成P.105的活动。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转承)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四川地处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冲。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变通途,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

  [学生活动] 完成P.107的活动。

  [教师活动] 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的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建设四川的责任感。

  [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西部的经济强省

  自然旅游资源

  崛起的四川 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资源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交通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范文5篇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7篇

关于初中地理老师教学的教育随笔9篇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老师教学随笔4篇

初中地理老师教学随笔3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6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6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