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2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时间:2022-07-24 15:1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2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供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2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难点: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请来了一位动画片里的好朋友喜羊羊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不过灰太狼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 认一认

  课件出示人民币图片学生认识(夸奖学生)

  其实在生活还有很多地方要用一个比100大得多的数来表示。

  活动二:猜一猜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

  师:这是哪里?

  首都北京体育馆,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生猜的各不相同)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也要用一个比100大得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活动三:数一数

  (一)、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师:俗话说积少成多,其实大的数也都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的,咱们看看它们是怎样组成的(电脑演示。)

  1、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并得出10个一是一十。(板书)

  2、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师: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3、课件出示很多小正方体,(出现1000块的凌乱方块)估一估,现在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随意估计,到底有多少个?怎样数得速度快、数得准?

  师:看看现在灰太狼把它变成了什么形状?(课件变成10×10×10立方体方块图),让学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如一百为一层,2层是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重点强调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千) 师:为什么千位前面用省略号?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观察板书后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师引领生从188数到204。(课件演示) 师小结:灰太狼看大家表现的这么好,想给大家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大家自己在组内练一练。

  活动四:练一练 小组学习任务: 你来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七。(课件演示)同桌用计数器一个拨数一个说(集体一边看课件演示一边说)

  1、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针对难点,进行计数器演示。

  2、请出数朋友师:让咱们再一起请出数朋友来吧(课件)

  3、摘苹果

  大家可能都觉得灰太狼坏,其实灰太狼也有可爱的地方,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地球爷爷有一双无形而强大的手,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可以吃得下很多的东西,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知道苹果成熟了往哪里掉啊?其实是地球爷爷那双无形的手给摘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地球爷爷已经吃了989个,往后每多吃一个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1,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从989数到1000。)

  师:你能不看地球爷爷吃苹果的图,自己从989数到1000吗?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拍手数数,使数数抽象化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森林运动会师:灰太狼看大家表现的这样好,想带大家一起到喜羊羊课堂去。想参加吗?谁就请举手,这么多人都想去,那一定要认真听要求。

  2、按要求数数 师:哎呦,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嘛,喜羊羊很高兴有你们这样的朋友,这不它又给出了一些题目,请看

  3、掀起红盖头(猜一猜,五角星后面藏着哪个数字?)

  4、我说你猜

  5、寻找幸运儿

  6、激流勇进

  师:同学们真的表现得很棒!喜羊羊就向大家发来了祝贺(课件)看来喜羊羊是难不倒大家了,但是喜羊羊并没有放弃,它还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要不咱们不看了吧。

  ___ ___ 800 ___ ___(答案不唯一) 师:这道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哦,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吧。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师:通过数数这个题我们发现,数的方法不同,数的顺序不同,数数找的规律不同,得到的结果呢?(也不一样),只要我们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看二师兄给你们的评价——你真棒,你们都是非常棒的。看来喜羊羊真的难不倒大家,它乖乖地认输了。同学们获得了胜利,你们高兴吗?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今天的学习愉快吗?

  2、有什么收获?

  3、想到了什么问题?

  4、画珠子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一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说”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维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并讲一讲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个5等于10(只)的思考过程。

  2.摆小棒。

  老师在投影仪上摆5根小棒,然后问:老师摆了几根小棒?(5根)

  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摆小棒?

  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来摆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棒。

  如果小朋友们摆的小棒是老师的3倍,应怎样摆?(学生继续操作。)

  提问:你是怎样摆的?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摆的根数是老师的3倍,就是摆5的3倍,5根5根的摆,摆3个5根,一共是15根。

  板书:3个5根是15根

  5的3倍是(15)

  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和探究方法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小飞机,认识“倍”。

  师:(用5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小朋友们想不想摆小飞机呀?

  (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摆小飞机,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飞机,教师指导。)

  组织汇报交流,用多少根小棒摆了小飞机几架。

  学生(可能)的摆法:

  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用1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3架;用2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4架……

  (老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教师在投影上用15根小棒摆小飞机3架,也就是说15根小棒是5根小棒的3倍。接着提问:谁能说一说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就是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用20根小棒摆呢?

  让学生多说一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小棒摆小飞机再说一说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摆小飞机的活动中,经历了动手操作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想的过程,逐渐抽象出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认识了“倍”概念,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再摆一摆,把对“几倍”的理解转化成“除法”问题。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图:

  师:老师用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1架,小朋友们准备用多少根小棒来摆小飞机?(15根)小朋友摆小飞机用的小棒数是老师用的小棒数的几倍?(3倍)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因为5根小棒摆1架小飞机,所以15根小棒可以摆小飞机3架,15根是5根的3倍。)

  师:谁能把这15根小棒迅速地摆一摆(不用摆成小飞机样子),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看出15是5的3倍来呢?

  板书:15是5的(3)倍

  请小朋友在投影仪上摆出下图,并说一说。

  学生:把15根小棒,每5根小棒分一份,15根里面有3个5根,所以15是5的3倍。

  板书:15根里有3个5根

  师:如果你们用20根小棒来摆小飞机,所用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20根是4个5根,所以20是5的4倍。)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像上面摆小飞机就是求15是5的几倍。想: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算15÷5=3,所以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计量单位,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板书:15÷5=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提高了思维质量。

  3.想一想,说一说。

  (1)苹果3个,梨6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算6÷3=2。)

  (2)萝卜6个,茄子2个,萝卜的个数是茄子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算6÷2=3。)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实物联想到倍数关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3)摆圆片。(动手操作,再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

  a.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b.第一行摆9个○,第二行摆3个○。

  (4)8里面有( )个4,8是4的( )倍

  12里面有( )个3,12是3的( )倍

  24里面有( )个6,24是6的( )倍

  42里面有( )个7,42是7的( )倍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读课本第54页至55页的内容。

  2.学习例3(思考回答问题)。

  (1)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人数的几倍”。

  (3)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思路引导分析解决。)

  3.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4.归纳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探索。

  四、巩固训练

  1.练习十二第1题。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1)图中有些什么动物?(2)分别是多少只?(3)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4)为什么这样列式?(5)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独立完成第2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3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1)11—20各数的认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难点:统计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并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通过逆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从而找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解决

  “逆向求和”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

  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活经验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老师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很多的小球,请一个同学从盒子里拿出几个小球,另一个同学再数一数盒子里还剩下几个小球,最后请同学们猜一猜,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

  2.玩一玩教师演示游戏方法,与学生一共可以玩三次。之后进行全班学生进行游戏。

  3.回顾与反思每一次求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都用共同的方法:拿走球的个数加上剩下球的个数,等于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4.揭示课题。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常见,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对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情境展开,构建方法

  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p98例6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板书:领走7个)。

  ②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你是怎么想的呢?

  预设1:如果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预设2:如果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个。(总之,不少于7个)

  ③出示剩下一部分情境图。商店还剩下5个,(板书:剩下5个)。

  ④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板书)

  ⑤由同学完整地叙述题意。(可以边指图边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教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说出亿以内数的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数位表、(板书如下)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40000 659200 30060400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

  4、根据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

  (2) 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学习新知

  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

  1、指导探索,学习写整万的数。

  (1)出示例3 写出下面各数(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那么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呢?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同学们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

  提问:你们是怎么写的?(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只要在万级上写七、七十、七百零八,然后在后面加四个0就可以了。)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上面三个数。

  引导学生小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2)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①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让学生写出十万,并追问:在什么级上写?然后再写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师说明:写数的顺序和读书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 三十二万零六百

  提问:这个数一共有几级?万级怎样写?个级怎样写?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小结:这是写数和读数不同之处、写数是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者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③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数,再说一说怎样写的?

  (3)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结、

  ① 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 如果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写在书上

  五百零六万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五万零三百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面三个写数题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一千零五十五万 四千零三十万零三十 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3、判断下面的数写得对吗?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四万五千二百 写作:45200( )

  三百零六万 写作:306( )

  一千零二万四千五百 写作:1024500( )

  4、写出下题横线上的数(投影)

  (1)我国的领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克粮食,那么全国每天可节约一百三十万千克的粮食。

  (3)某省今年共栽树一千零五十万零八百棵。

  (4)钢铁厂今年共炼钢四十万零七百吨。

  5、思考: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同学们都理解了,那么含有三级的数的又应该怎么写呢?

  四、课后作业

  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出来、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 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1999年我国共生产彩色电视机四千二百六十二万台。

  (2)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占世界第二位;藏书一千四百万册,占世界第五位。

  (3)1999年来华旅游总人数约七千二百八十万人次。

  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

  五、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6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

  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

  (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

  (1)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有几种车。

  (2)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可以把这个统计表用“1格代表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各组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4)说说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用1格代表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

  (5)讨论:如何解决上面遇到的难题。

  (6)小组汇报。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辆车。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辆车。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

  ……

  (7)教师引导学生用1格代表5辆车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在组内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各组的代表作品。

  2、分析数据,合理预测。

  (1)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

  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个数据比较合适?

  ②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③猜一猜,20分钟后,这个路口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

  (2)各组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3、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下面的统计表,学生观察,思考:每格代表几个数据合适?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7

  我们的数学课堂学什么?计算、算理、概念……,是的这些基础数学知识对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是不是惟一决定性因素呢?是不是影响我们学生以后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中曾叙述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能确定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重要吗?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这一公式至多不超过一次。

  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问题解决”,要解决我们学生过去、现在、将来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们所需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什么是数学核心思想

  数学核心思想,是指在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中起核心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基本数学思想有:符号与数的表示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合理化思想和结构思想等。数学观念主要有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抽象意识和整体意识等。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当情境稍有变化时,主体常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有数学核心思想来调控数学方法,则往往可以超越这个特定的情境。摘自《学与教的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教学、传播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分析教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以及修改执行方案的系统过程。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样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所进行的设计。

  三、数学核心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数学思想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说基础知识是躯体的话,那数学思想就是躯体的灵魂。数学活动过程是渗透数学思想的载体,而教学设计则应以数学核心思想的渗透为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本课的数学核心思想,围绕数学核心思想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一)数学核心思想为教学设计的路标

  美国学者马杰认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即制定教学目标;做为一个教育者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核心思想的确立,教育者会在教学设计中,把这一思想蕴含到教学教学活动之中去,有了灵魂的教学活动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数学核心思想:十进制,位值制

  历史上,无论美国、加拿大,还是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数都被认为是数学课程的基石。这学前至十年级的数学都扎根在这块基石上。代数中的解方程原理和数系中的结构特征一致,几何和度量特性是用数字描述的。(摘自美国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据这一数学核心思想设计这样一组教学活动:

  1、通过数据模型建立“千”和“万”的概念。

  出示了一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先猜一猜,后分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接着数10个一千个小正方体,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再通过对比一万和一千、一千和一体会1万和1千。通过课件回忆数的过程,发现十进制,从而告诉学生十进制是中国人发明的,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测量长度”数一些数量较大实物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练习中让学生数大约一万个豆子,这时孩子肯定不一个一个数,也不会十个十个的数,(学生认为这样比较麻烦)。这时出示二百个豆子,并把它放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学生受到启发用,量出二百个豆子的高度,然后画出4个同样的高度,迅速的数出大约一千个豆子,同时可以想到用同样的方法能数出一万个豆子。

  3、通过用10个一百厘米展示一千厘米有多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通过用10个一百厘米展示一千厘米有多长,利用十进制建立长度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一万厘米有多长?一万米有多长?为后面学习千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习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9

  教材简析:教学从得数是6、7的加法开始由过去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重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及内在联系的体会。教材安排了两组算式作为例题,其余一些得数是6或7的加法,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方法去探索,学会计算,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并感受方法与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和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观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主题图,黄圆片4个,红圆片2个,2个邮箱贴图,7个辣椒图片。 学生:黄圆片4个,红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

  师: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

  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的意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二式,从观察角度的不同,了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认识算式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及计算方法。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二式,了解列出两个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相互联系。]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我们看到 4+2=6,能马上想到2+4=6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 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设计意图: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设计意图: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五、板书设计

  得数是6、7的加法

  6

  7

  1+5=6 5+1=6 1+6=7 6+1=7

  2+4=6 4+2=6 2+5=7 5+2=7

  3+3=6 3+4=7 4+3=7

  0+6=6 6+0=60+7=7 7+0=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节目呢?

  2、有没有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啊?什么时候有?对,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妈妈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想不想再回顾一下那时的情景?

  ①多媒体播放新年即将来临,全场倒计时的场面。

  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0点钟声敲响,猴年第一天开始了!)

  ③也就是说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板书:半夜12时 0时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么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到现在还记得的?跟大家讲讲,好吗?

  4、过渡:可能有些同学那天过得不是特别有意义,或者已经忘记了,想在明年春节的时候给自己计划一下吗?你可以把最想干的两三件事情写下来。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1、学生填写时间安排表。

  2、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学想来介绍?

  ①一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讲边拨钟,师口述:从0时起一天开始了。

  ②师:一整天结束了吗?(把时针拨到0时)旧的一天结束的同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③从这位同学拨钟的过程中,你发现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一共有几小时?(板书:两圈 24个小时)

  (2)谁也想来介绍一下?

  请学生把安排表放到实物投影上说一说。

  3、两位同学写的时间怎么不一样呢?

  随机揭题: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像上午7时,下午3时(板书)等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板贴:普通计时法),另外一种叫24时计时法(板贴:24时计时法),它们都是记录一整天中某个时刻的方法。

  4、改写:

  这是普通计时法,你能用24时计时法把它改写一下吗?

  这24时计时法,谁会改写成普通计时法?

  5、让我们从屏幕上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计时的?

  多媒体演示,师讲述:

  半夜12时 中午12时 半夜12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现在你能从图上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了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师板书:

  ①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

  ②从普通计时法换到24时计时法,第一圈,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第二圈,时针所指的时刻还要分别加上12小时;从24时计时法换到普通计时法,第二圈时时针所指时刻减去12小时。

  板书成: 第二圈

  +12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有时间词 -12 没有时间词

  半夜12时 0时(24时)

  (二)师生对口令

  过渡:下面我们来个对口令,我说一个时刻,你能判断它用的是哪种计时法并把它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

  题目:上午9时 凌晨3时 晚上9时 14时 7时 半夜12时 下午5时 22时

  三、运用拓展

  1、我们的手表上都有时针和分针,可是这些钟面上却少了时针,你能根据下面这些时刻给钟面画上时针吗?

  7:00 下午1:00 21:00 24:00

  2、 在我们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24时计时法?

  师:对,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瞧——多媒体随机出示

  A、电子表

  B、图书馆借书时间表、肯德基营业时间、节目预告

  3、看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24时计时法,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间吗?(可以用24时计时法,也可以用普通计时法。)

  4、现在的人们离不开钟表,可是很早以前并没有钟表,那时的人们又是怎样计时的呢?让我们跟随电脑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

  师介绍: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利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这是日晷,由 “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刻有24个等分的刻度,晷针垂直在晷盘中央。当太阳照着晷针,针影随太阳的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指示出刻度来,便知道了时间,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应用,阴雨天和夜间就不行了。因此,人们又发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这就是铜壶滴漏,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而且应用也很普遍。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计时就越来越准确了,也就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想知道其它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到网上或书上去查一查。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问题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进入了误区,使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出现了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牵强的情境;出现了创设对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偏差的情境;出现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境等等。为使情境创设更好地发挥对数学教学的服务作用, 因此选此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之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对未来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老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课题的提出:

  1、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数学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数学教师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图的运用缺少方法,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图中所出示的数学信息往往是比较零乱的,缺少连贯性,怎样让学生组织这些较为零乱的数学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情境图,老师不知所措。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情境的新理念。

  (2)教学情境的方法和策略。

  (3)教学情境的评价标准。

  (4)教学情境的应用及反思 。

  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提问是构成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反馈的最直接,最贴近师生心理的一个过程。课堂问题的设计对教与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各科教学中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质疑,引发思考,完成每步教学目标。课堂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苦心研究,精心设计,尽力做好,努力提高,这样,我们所提的问题才具有真实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教育设计理论。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的研究,将决定情境教学活动系统的基本要素为: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经验和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顺序、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艺、教学评价、教学气氛情境和师生的态度等,它们在活动中相互联系、形成结构,并随着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者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课题研究将揭示优质课堂与教学技艺等教学活动过程中诸因素与学生学习素养形成之间具体的关系和规律,因此,研究必然丰富教师对新理念下情境教学设计的理性认识。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既丰富了情境教学、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理论,又对新课程中相关理念的落实和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课堂学习理论和原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才能从被动转向主动,才能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设计理论。

  “情境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符合本知识点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任务、内容、方法和形式,以及系统特征及其内外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学生的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挥,时间得到高效利用。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中,“最优的”一词并不等于“最理想的”、“最好的”。最优的是指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性来说,以及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①教学任务的具体化;②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③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④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⑤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⑥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明确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分类;

  2、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使用和创设及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目的和类型。

  (1)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的课堂教学目标。

  (2)根据以上课堂教学目标罗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初步按课堂教学目标划分出以下小学教学情境: ①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 ②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③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去寻找更多的教学情境,我们寻找的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

  2、不同类型的数学教学情境,其有效的标准。

  关于有效的标准,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数学教学情境来讲,它可能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说明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如问题情境,可能必须包含一个问题,问题必须要清晰、明确,问题必须被学生接受、解决。其它教学情境也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

  3、达成数学情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探究。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关系,设计出有效教学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反思等形式进行衡量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效。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引导教师分析现有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及弊病,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思路。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二) 研究方法。

  1、针对教学情境的分类的方法设计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开设研究课深入分析情境教学的分类,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有效的科研方法,如:实验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通过教师评议、学生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方案,再次研究探索,逐步完善教学情境应用的新模式。

  在总结完善教学情境的几种分类后,由课题参与老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及时沟通交流,丰富完善。

  2、达成情境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方法设计。

  针对教学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关系,设计出每一种有效教学情境的活动方案,通过听评课等活动,教师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调查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课后反思等形式衡量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效,搭建“发现现象——提出问题——设计整改方案——课堂实践——课后交流——研讨总结提升”的平台,从而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为教师的再应用扫平道路,继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情境教学的效益。

  (三) 技术路线。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全面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以案例(个案)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四)研究过程

  开题准备阶段: 20xx年 9月—— 20xx年 12月 (负责人:相洪军)

  1、组建课题组,召开骨干教师会议,商讨研究课题,健全实验研究制度,进行课题组成员教科研方面的方法培训,加强课题相关理论的研究学习。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聘请专家顾问进行初步论证,修订课题方案,填写、上报课题申请审定书。

  3、完善实验条件,调查、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筹措实验经费与软硬设备,做好课题研究的物质准备工作。

  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 1月—— 20xx年 1月(负责人:张洪荣)

  1、优质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实验、讨论、修改、确定。

  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研究的意见。

  3、对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4、完成“优质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

  结题总结阶段: 20xx 年2 月——20xx 年 4月 (负责人:相洪军)

  1、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分析数据,进行成果汇编。

  2、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预审。

  3、完成结题申请、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4、课题成果鉴定。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①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承担着第一线教学任务,均具备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教育理论已写出关于情景教学的的论文。

  ②课题组在近几年来,已经完成多项区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

  ③各学科都有一些公开课,并在各级各类讲课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2) 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习》

  2、《李吉林文集》

  3、《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李吉林

  4、《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5、《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6、《情境中应注意的几点》梁松林

  7、《情境式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莫宝庆

  8、《美国学校教学情境的策略与实践》李钰

  9、《发生认识论》皮亚杰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姓名

  职务

  任教学科

  学历

  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相洪军

  校长

  数学

  大专

  论文国家级发表

  主持多个课题

  张洪荣

  教导主任

  数学

  本科

  区优质课

  论文国家级

  厉栋

  总务主任

  数学

  本科

  区优质课

  论文国家级

  李春梅

  教研组长

  数学

  本科

  论文国家级

  中央教科所优质课

  卜凡红

  教研组长

  数学

  本科

  论文国家级

  区优质课

  陈祥玺

  教师

  数学

  本科

  论文国家级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我校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中青年教师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

  (2)、求实的教科研队伍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有较为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课题组人员担任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有效的教科研机制

  我校是常熟市首批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五、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一)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建立健全课题组织机构。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确保课题的组织管理、经费保证、档案管理、成果展示、教师培训、学习等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分工负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落实课题组员的职责,参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诸行动,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载体,精心设计、关注非物质化手段的运用,关注细节对学生的影响。

  (二)规范管理,确保课题顺利进行研究

  坚持课题组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会,组织参研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建立课堂教学为主载体的研究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辅导、检测六关。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重要课题资料、学习资料及时整理好,在学期结束及时收集与归档。

  (三)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我们要坚持把课题组成员培训提高放在首位,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着力提高课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等方面。同时,注意抓好校本培训,规范和加强学校业务学习活动,要求学校课题小组每周组织一次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活动。在培训形式上,我们把学习、讲座、讨论、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使课题研究人员较快时间内掌握相关科研方法和理论知识,尽快入轨上道,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四)理论结合实践,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体的内在发展的重要意义。创设典型的教学情境,就是要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使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每节课教师都要做好创境激趣工作。在长期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校课题组成员努力实践情境教学理论,并在交流经验成果时,抓住每一研究成果,总结升华,力争将实践检验的理论推广于全校教师中。

  1、运用直观手段,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3、创设语言故事情境,引发求知欲。

  4、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5、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六、预期研究成果

  依据新课标,如果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个案研究报告、中期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

  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2. 教学反思案例

  3. 优秀教学设计论文

  4.小学学科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5.小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6.课题研究过程光盘

  7.结题工作报告和成果报告。

  预期完成时间为:20xx年4月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习》

  2、《李吉林文集》

  3、《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李吉林

  4、《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5、《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6、《情境中应注意的几点》梁松林

  7、《情境式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莫宝庆

  8、《美国学校教学情境的策略与实践》李钰

  9、《发生认识论》皮亚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2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现在站在你们的什么方向吗?

  生:前面。

  师:你知道你们面朝的方向是前还是后呢?

  生:前。

  师:那我们背对的方向呢?是前还是后

  生:后。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教师边说边点题)

  1、前后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现在站得直吗?那看哪位同学坐得比老师还直。现在老师是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向后转:现在呢?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面朝的就是前,背对的则是后。你记住了么?

  师:教师在上课之前,听到一个好消息,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

  我们一起去为运动员加油,好吗?

  生:(齐说)好。

  师:你知道他们在进行什么比赛吗?

  生:跑步比赛。

  师:有哪些运动员呢?(点名回答)

  生:小鹿、小兔子、乌龟、蜗牛、小兔。

  师:你真棒,认识这么多的动物。(学生边说教师边指)

  师:它们朝哪个方向跑?你是怎么知道的?(点名回答,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哪里是前,从而方便下面的判断。)

  生:朝那个方向跑,因为动物的面朝那个方向。(学生用手指出方向)

  师:你们说对吗?快看,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

  认真观察,比赛的情况如何呢?注意:当比赛开始后,我们一齐

  拍手喊加油,好吗?(目的是让学生进入角色,增强学习兴趣。)

  生:(齐答)好。

  师:现在,老师来当裁判,(手势)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跑!

  师生:(一起拍手喊)加油,加油……

  师:停!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点名让学生自由的说,教师不作限

  制)例如:

  生1:鹿跑在最前面,是第一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松鼠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小兔是第三名,乌龟是第四名,蜗牛是第五名。

  师:你说得真好,谁还看到了什么?

  生2:松鼠在白兔的前面,白兔在松鼠的后面。

  生3: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鹿的后面;小兔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小兔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生4:鹿跑在最前面,蜗牛跑在最后面。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你们能完整地把小朋友们看到的都说出来吗?试试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自由练习说,教师巡视并辅导)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鹿跑第一,松鼠跑第二,兔子跑第三,乌龟跑第四,蜗牛跑第五。鹿在最前面,松鼠在它的后面,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兔子的前面,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兔子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兔子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你真棒!对他的精彩表现,同学们一起来鼓励他。

  (或者学生不能说得那么完整,教师将做以下处理)

  师:你有补充吗?你觉得刚才那位同学讲得怎样?(让其他学生补充。)

  师: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听,另一边的赛车场多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屏幕转换赛车画面)

  师:现在,跑在最前面的是几号车?(点名回答)

  生:2号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12篇(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表格教案共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及学情分析3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内容分析)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七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八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