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反思获奖模板共3篇(获奖教学反思案例)

时间:2022-07-31 10:07:5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教案反思获奖模板共3篇(获奖教学反思案例),供大家参阅。

教案反思获奖模板共3篇(获奖教学反思案例)

教案反思获奖模板共1

  少 儿 英 语 教 案 模 板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 (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Greeting(问候) warm up(热身) Review(复习) New Leon(新课) 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 业 的 布 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如:Hello! am Go is Unit 11??? Goodbye! 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 (2)修正过程:

  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 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 C:提出问题。

  D:结束Say:“ Good bye! ”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 (2)词句的翻译。 (3)疑难解答。 (4)家长的经验交流。

教案反思获奖模板共2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教案反思获奖模板共3

《画》获奖教案_模板

《画》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科教学.计划 养培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

2、通过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3、通过观察和反复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坐端正,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和书本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读书时要使视线与书本平面所成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手臂平放桌面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o夹角,食指较他母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爱护学习用品。 三、教学时间:3个课时 四、教学内容

1、让学生认识到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与视力健康、身心健康发展、读写质量非常重要。 2、通过看图,懂得怎样做才符合要求。 3、爱惜学习用品。 五、教学设想

1、利用有趣的挂图吸引学生,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符合要求。 2、严格要求、反复练习。[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2004—2005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

  再

  一

  冲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1《春笋》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师:通过读了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理解?

  生:为什么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呢?

  生:为什么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较暗的地方就看不见影子子呢?

  生:为什么影子像小黑狗呢?是我的好朋友呢?

……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一和影子做

  游戏。请小朋友边做游戏边仔细观察影子,以上问题你就会明白了。

  师生:一起和影子做游戏,边引导他们观察发现。

  生:当我们面向灯光,影子就在后,背对灯光,影子就在前。

  生:当灯光在我们的左边,影子就在我们的右边,当灯光在右边,影子

  就在左边。

  生:我们向前走,影子会跟着向前走,我们向后退,影子也会跟着后退,

  我们走到哪,它也会跟到哪,就像小狗常常跟着主人,好朋友常常

  在一起玩一样,影子的颜色又是黑色,所以说影子像小黑狗。

  生:因为光线照到我们时,我们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照不到我们挡到的地方,所以就形成了影子。

……

  点评:

1、注重儿童身心发展,倡导体验学习。

  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创设“和影子做游戏”这一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游戏中玩耍,并在玩中亲身体验到影子有趣的不同特点,从而达到调节儿童单调、紧张、厌烦的学习情绪,又巩固知识。

2、注重自主发展,倡导探究学习。

  新的课标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读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难,再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带着疑难在游戏中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探究,发现问题,找到答案,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激发全体学生潜意识地形式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9《影子》片断赏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反思 收获

  获奖教学设计

教案反思获奖模板共3篇(获奖教学反思案例)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教案反思获奖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