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3篇(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时间:2022-10-10 14:08:14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3篇(科学四上第二单元),供大家参考。

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3篇(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1

  四下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电 第一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 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 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 量是多少?(3)全班交流.(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 年 6 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 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 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 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 “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 ”爸爸,快看!“ 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 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 ”天电引来了!“他一边 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 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 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 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 1706 年 4 月 17 日生

  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 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 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独立宣言》 他是 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 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 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 愚昧和无知,1756 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 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D,关与电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全班交流.三,总结.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 根导线,1 个电池,1 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1, 让小灯泡发光.(1)观察材料.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说说干电池的特点;说说小灯泡的特点.1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分别试着连一连.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活动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 4 根.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 样流的.(1)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 1 根导线,1 个电池,点亮小灯泡.(2)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3)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4)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1)观察材料.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连接电路.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3)画简单的电路图.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2, 点亮更多的灯泡.提供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 4 根.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三,小结.四,拓展研究.在能不能使 10 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 2-3 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 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2,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 2 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3)制定检测计划.(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5)讨论交流.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B.进行集体的评价.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 220V 的电路.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五,板书设计.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 理与分析,提出问题.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教学重点:检测区分 25 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 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 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 18 种待检测物体.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 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突出: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 作性.)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 18 种物体和自找 7 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 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通过检测 25 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 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 25 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 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 导体和绝缘体.2,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 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3,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 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 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 避免 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 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 “心理距离 ”很近, 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六,课堂小结.七,课堂作业.八,板书.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 3 点的活动过程.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 造能力.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 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 1 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 1 个,开 关 1 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 1 个,干电池 2 个,电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1)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 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4)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1)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3)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3,红灯,绿灯和黄灯(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 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2)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 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4,小组讨论制作.三,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 红绿灯有什么区别.2.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的: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4 接线盒子的过程;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教学准备: 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 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游戏用:四跟导线;演示用:6 接口的黑箱子一个.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盒子上面有 4 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 是连通的吗?(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检测要求: A,组装检测器;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运用检测器检测.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 4 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 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 2,研究的延续.(1)测试 4 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 6 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 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 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 连接的吗?试试.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1)小组讨论.(2)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节电池,1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2,经历 1 节电池,2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 4 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 开关各 2 个,长电线 4 根,短电线 6 根,胶带纸 1 卷,小剪刀 1 把,白纸若干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 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 2 节电池,2 个电池盒,1 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

  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比一比:用把 1 节电池,2 个小灯座,2 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 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2,分组讨论,总结.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 法最好? 二,探究

  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 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4)讨论交流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 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新的生命 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的: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 的浓厚兴趣.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 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 程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 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 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2,观察一朵油菜花.(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 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5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3)交流.(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 是四瓣.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5,交流与小结.(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 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 究成果.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 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 念的花若干.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 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2, “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 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三,课后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的: 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 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 观察的过程.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 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教学准备:

  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 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2,显微镜 2 台.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 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 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 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 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 6 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 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 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 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 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研讨.(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 件.(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 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提问: 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 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 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

  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 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 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三,作业:我来做一朵“油菜花” ,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豌豆荚里的豌豆 教学目的: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

  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 观察方法的过程.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 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 子数量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 花生等果实若干.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3,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 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 的相似之处.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 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 但它们都有荚, 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3)种子的数量相同 7 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个人,小组统计记录.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 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的: 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 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 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 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 直接认识.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教学准备: 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 与栗子树接近.(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 让种子散落在附近.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观察油菜的果实.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 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 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 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 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 得出结论.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总结.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萌发的种子 教学目的: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在课前 10 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 蚕豆发芽情况.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 8 汇报;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 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计算:10 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 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分组将蚕豆如 33 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汇报交流研究计划.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动物的卵 教学目的: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 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 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 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 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 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 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食物 第一课时 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的: 1,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2,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食物的问题和规律.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1,事先对几位学生的一天食物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四年级孩子所吃食物的 9 情况.2,设计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用.3,设计一张大的统计表,供记录汇总学生食物情况.4,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供学生分类时用.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小时侯,我 们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现在人越长越高,活动也越来越多,光吃母乳一种食物已

  经不够了,我们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 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给食物分类(1)图片分类: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怎 样进行分类?(2)汇报: 按喜欢吃的分类;按味道分类;按生活习惯分类;按食物结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类;……(3)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师:食物中蕴藏着许多学问,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些资料,我们将作深入的研究.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我们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教学目的: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 的重要作用.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 趣.教学重点:知道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能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 1,事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进行汇报.2,让学生带一些食物.3,准备作业纸.4,碘酒,小刀,白纸,蜡烛,火柴.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食物中的营养 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按组进行汇报交流(1)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例举;(2)糖类组: 就是白糖吗? 淀粉也是糖类;变成热量,力气的食物;(3)脂肪组: 你认为脂肪是什么? 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4)维生素组: 你知道哪些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看图说说哪些食物有较多的维生素?(5)矿物质组: 矿物质是什么? 缺钙会得软骨病;含有矿物质的食物.小组活动:将带来的食物进行分类(作业纸)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我们 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 了.(2)找找糖类.复习: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滴碘酒)滴碘酒该怎么做呢?(一小片食物,几小滴,用滴管要稍离开食物)学生操作;汇报.(3)找找脂肪.尝一粒花生米和一粒蚕豆,说说有什么不同? 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检验脂肪?(在纸上捻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油迹.)学生操作;汇报.(4)找找蛋白质.你有办法吗?(可以看看标签)学生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含量.用蜡烛烧头发,指甲,闻闻发出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产生的.烧一块瘦肉,继续检验.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3,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吃什么还吃 10 什么 教学目的: 1,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2,通过探究理解食物的“金字塔结构” 3,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教学难点:了解怎样使营养均衡.教学准备: 1,根据上节课的研究,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一份较科学的食物营养成分表.2,食物的“金字塔结构”图.3,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与食堂联系,请他们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天中,我们要吃很多食物(出示食物营养成分表),哪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 的食物?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怎样使营养均衡(1)出示青菜,米饭和肥肉图片:说说哪种食物最有营养?(2)出示一位孩子的一天食谱:说说发现什么?(3)口头回答:为了使我们均衡地获得各种营养,我们每天应吃什么?还应吃 些什么?(板书课题)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方法指导,如细嚼慢咽;卫生指导,如饭前洗手.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怎样搭配我们的食物? 小组设计;汇报(3—5 人):构建“饮食结构图”.(2)观察“金字塔结构” ,理解食物搭配的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喝一些水;……(3)根据以上原则,请你为自己配制一份营养晚餐.学生配制;3—5 人汇报;学生评价:这顿饭,富含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吗?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的: 1,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2,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3,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2,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铁匙,玉米等器材.3,设计一张观察记录纸,以记录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4,准备爆玉米花图片,玉米饼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 平时喜欢吃生的肉片还是熟的肉片?有些食物经过烹饪之后更好吃, 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谁发现

  得多? 二,探究过程 1,生食和熟食(1)出示一些食物图片: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2)揭示题目.(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1)教师提供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看看马铃薯的大小变化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把马铃薯切开,观察里面的变化(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1)预测:玉米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2)说说玉米变熟的方法,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出多种办法.(3)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置于火上烤.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4)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5)分组选择实验,并操作.(6)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三,巩固延伸 1,图片出示其他烧熟玉米的方法:玉米饼,爆玉米花等 2,尝尝爆玉米花.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面包 发霉了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 系.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教学准备: 小组: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 袋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若干台.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新鲜的和发霉的两块面包,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1)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 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3)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4)你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5)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菌?(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 小组讨论, 交流实验的方法.设计一种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操作.提问: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4)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3,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一次上课 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的: 1,通过孩子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 的各种方法.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3,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会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重点: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小鱼干,干面条,腐败的小鱼,发馊的潮面若干,镊子每人一把.2,演示用图片,食物罐头等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吃过什么鱼干?味道怎样? 每人尝一点新鲜的鱼干,说说你吃鱼干时的感受.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 物品? 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3)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 方?(4)汇报上一节课的后续实验记录情况,你从实验中发现面包上霉菌生长快慢 的原因了吗? 讨论: 小鱼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腐败了? 鱼干为什么能长时间地保持好闻的气味?(5)小结:阅读 48 页小资料.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 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2)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

(5)小结:阅读 49 页小资料.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食 12 品包装袋上获取很多有关 食物的信息;2,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3,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教学难点: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每人收集 3—5 种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2,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记录表,牛奶饼干的配料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说说你带来了哪些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你从包装袋上了解到什么内容?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2)讨论: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有哪几类? 汇报并请学生板书.提问:你从这些信息中能了解些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 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1)小组活动:记录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观察比较:你从记录的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产的食品,最新生产的食品,保质期最长和最短的食 品.(3)小组讨论:选择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是哪些原因影响了食品的 保质期? 引导学生从两种食品的特点,包装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寻找原因.(4)如果是同一种食品,你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 3,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1)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看了这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你有什么想法?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推测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猜猜它是什么东西? 三,课后拓展 1,各种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第一课时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2, 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 及技能.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 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 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1)的岩石来自哪里? 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2)我的岩石观察 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 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 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 标准不要轻易否定.(2)给岩石分类 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 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 由学生来提供.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 13 课,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进一步观察岩石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比如“这 块岩石像是卵石与泥土挤在了一起”.描述中较为确且的运用一些诸如“挤,压” 等词汇.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的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 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 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重点:能对观察到岩石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假设.教学难点: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进一步研究岩石.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分类),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我们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二,探究过程 1,进一步观察岩石(1)各小组拿出第一组岩石研究(选择沉积岩类)①活动一(以上性质)是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的呢?)可能和它们的出处有关? 可能和它们的形成有关? 学生根据以上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将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猜测)记录在记录纸上.学生观察结束,汇报观察结果.(岩石的内部构造,特征等)②活动二 主题:1,根据活动一观察到的内容猜测岩石(一种或者一类)岩石是怎么形成 的.岩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吗?(说出“有关”的理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能用学过的知识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2)各小组拿出第二组岩石研究(选择浮石,大理岩等)①活动三 仔细观察这些岩石的特殊性质.猜测这些岩石的成因? 小组观察,发现这几类岩石的特殊性.2,火山喷发实验 教师演示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或者火山喷发的录像.)(熔岩冷却后会怎样?熔岩侵入大地和原有的岩石相碰会怎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照观察结果解释这几类岩石的形成原因.提供阅读资料(见后面资料),给岩石分类.3,给岩石分类 活动四 主题:给自己收集来的岩石根据下表分类: 岩石的种类 种类名称形成原因实例(自己带来的岩石)

  讨论:岩石的形成原因与岩石的性质有关吗? 三,小结: 说说自己还有那些些新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 或几种矿物组成的.2,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 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3,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 第19/23页 ,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 位.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教学准备: 小刀,塑料片,硬币,钉子,放大镜,稀盐酸,滴管,阅读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知道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 14 成.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请大家拿出花岗岩,进行观察活动.①活动一 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 多.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教师参与小组的研究.教师在研究过半,适时的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学生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鉴定花岗岩的成分.②活动二 教师提供阅读资料“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 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检索定位花岗岩的组成成分.学生认识一些矿物标本.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①活动三 教师提供矿物资料卡,学生阅读后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试着模仿描 述.对于其中的一些特征能寻求比较的标准,方法可以是多种.制定自己带来的岩石进行矿物鉴定分析卡.三,小结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知道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同学们你们 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目的: 1,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 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2,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金属,玻璃等物体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对铜,铁,铝及矿物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经历对矿物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3,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 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 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及纸标签等.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 份材料,包括:铜片,铁钉,玻璃,泥土,丝绸,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 同的矿物(可以自定),准备手电筒,普通瓷砖(或表面不发光的陶瓷)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 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 第20/23页

  法.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的光泽 ①观察玻璃的透光与反光 把玻璃平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把玻璃用手竖着举起,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用手电筒照射玻璃”发生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物体 透光与反光的现象,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②观察不同物体的透光与反光 用研究玻璃的方法,观察研究砖头,泥土,铜片,丝绸等物体的透光与反光.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汇报交流这些物体的透光与反光状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用“观察玻璃的方法”来研究其它的物体,应该不会有太 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清楚,这里隐含 着一种比较描述的方法.这对于描述矿物有着重要作用.)③观察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请你仔细观察石英,长石和云母的透光与反光状况.请你准确地描述这三种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出示煤炭,说说它是什么光泽? 2,观察矿物的软硬 ①比较铜片,铁片和铝片的软硬.用铜片和铁片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用铜片,铁片和铝片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 ②比较矿物的软硬 你有办法比较这三种矿物的软硬吗? 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方法进行比较.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矿物的条痕 ①观察铅笔的条痕 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②观察矿物的条痕

  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 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我们的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说一说,你有多少种研究矿物的方法? 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在小组里挑一块收集来的矿物,进行研究.你想怎么去研究呢?(小组讨论)2,描述我们的矿物 ①猜猜他是谁游戏.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你的描述水平怎么样? 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描述班中任意一个同学的相 貌让其余三位同学猜,通过该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掌握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从 而为有效地描述矿物的特征打下基础.②描述我们的矿物.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 第21/23页

  描述,评一评.一起为我们的矿物做份“简历”吧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4,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三,小结: 布置岩石展示盒展览时间.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学目的: 1,提供岩石图片及岩石实物,让孩子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2,让孩子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经历活动中了解冷热,植物, 风等对岩石的作用,体验大自然的力量.3,通过观察描述活动,让孩子认识改变岩石模样的主要力量;能够根据现象, 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重点: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理解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到野外收集岩石(注意保持岩石的原生态);教师准 备各种环境中的岩石图片或录像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酒精灯,镊子,烧杯,带盖玻璃杯,石灰岩(小块),6B 铅笔, 绘图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过了上万年会怎样?你们想知道吗? 二,探究过程 1,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①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的 观察图片,请描述大自然中岩石的样子 大自然中的岩石都是一样的吗?它们会变化吗? ②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岩石有些什么变化呢? 观察自己从野外收集来的岩石,你能找到岩石变化的痕迹吗? ③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推测一下,沙漠中的石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推测溶洞中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出示模拟溶洞形成实验

(方法:在两只烧杯中各装一些硫酸镁,加水搅拌均匀,取一段棉布条,两端各 系一个金属环,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在两烧杯中间放一张白纸,让棉布条下垂(离白纸约 2 厘米),静置一周.在白纸上会形成钟乳石模样的结晶.)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力量也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2,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①冷和热的作用.把岩石加热,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加热的岩石放入水中,它又会发生什么 变化呢? 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试验,请你推测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 ②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观察活动:在白纸上用铅笔(6B)写一个字,有橡皮擦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16 讨论:当沙粒被风刮起而撞上岩石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经过长时间的 作用,岩石会发生改变吗?(在这一环节中, 可以利用这一观察实验活动推理风沙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当然, 也可以用教材中的观察实验活动)③植物根的作用.出示石膏(石膏中生长着已发芽豌豆),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出示图片(岩石中长有植物),说说植物对岩石的作用.④小结 大自然中,改变岩石模样的力量有哪些?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三,小结 学习课文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2,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3,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 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 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教学过程: 以科学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活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 猜猜它的名称.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 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教学后记:

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2

  表达:不拘形式的说写见闻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4.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关键: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学习表达对事 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 型:口语表达、习作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3.学习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教学难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于我们学过的第一板块的课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对我们的习作会很有帮助的。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一板块学习了哪几篇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借鉴呢?(指名回答)

  二、交流见闻

  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留心周围的生活变化了,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经历一些事情,有一些感受,才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

  2.(板书:见闻)什么是见闻?谁说一说?怎样写见闻?继续板书:不拘形式的说写 “见闻”是指看到或听到的事。将大家的见闻归类,明确习作的范围:休闲家庭、爱心校园、快乐街区、亲近自然、关注媒体。

  3.无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注意这两点小要求,其实,在写其他作文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这两点,(板书:1内容真实 2感受独特)

  4.确定了写作要求,我们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写作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这几幅图,先说看到了什么,再说由这几幅图想到了什么。

  三、例文解析

  1.同学们,看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另外几幅图片,说说图上内容。汇报。现在老师以第二幅图片为例,来赏析一篇例文。

《校园见闻》

  走进校园,校园里的景物跟以前一样,我我真想大声的喊一句:“啊!校园你跟以前一样美丽!”

  我在校园里慢慢地走着,我的心里出现了一种幸福感,看!值日生已经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快步走向了教室,听见了教室里响起的琅琅地读书声,偶尔还传来一阵说话声。我 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拿起书本,加入了他们读书的行列,这一切可真熟悉呀!上课了,这时,我看见俩人正在说着话呢,他们在干什么?原来是某位丢三落四的同学在向一位同学借修正带呀,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想:我以后在上学的前一天晚上都要检查一下,看该带的东西带了没有,以防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的用,向其它同学借。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班的小书迷高兴坏了,马上从书包拿出心爱的书看起来,瞧!刘丹就是其中一位,无论同学们怎么叫,她都不搭理。

  啊!这真是一群有趣的同学呀!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2.指名读文。

  3.谁来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文章哪里比较好,好在哪里? 4.师小结。

  四、动笔写作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的学习,把你自己的见闻写出来。2.指名读习作。

  五、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看看习作提示。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鼓励学生抛弃第一种选材,别处心裁,写别人所未写。2.自己想一想,最想写些什么?

  3.组内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

  三、巡视指导。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小组评议,修改习作。

  1.选读习作,共同评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每组推荐一名学 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评议修改作文。

  4.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5.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板书设计: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要求:(1)内容真实

(2)感受独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第二板块:汉字家园

  2-1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关键:着重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对比练习,多次复现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鸟的图片、生字卡片。课 型:识字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知道书中四种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亦”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婴”字是由“鹦”拆开的。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做货币之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之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型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的本义是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2.读一读这些词语。

  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酷爱和平 传递佳音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教师指导:每种鸟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说“酷爱和平”;喜鹊报春,所以说“传递佳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孔雀美丽大方,“举止高雅”;雄鹰展翅高飞,勇敢、无所畏惧,因此说“英勇无畏”。

  学生再读,体会不同鸟的不同含义。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鹰、畏、亦。2.学生观察、书空。3.教师指导:

“鹰”共有18画,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畏”是上下结构,共有9画,下面不要多写一撇。展示“亦”的字理变化图。

  4.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五种鸟代表的含义。说说你记住了几个?(学生汇报)我们在知道含义的同时也学会了三个生字,在写“鹰”字是要注意“鸟”的上面是单人旁加“隹”,“畏”字写时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提。课后读几遍生词。

  六、作业:读词语、搜集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会写6个生字。

  2.了解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通过了解鸟的象征含义学习汉字,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重点:复习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通过了解鸟的象征含义学习汉字,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酷 婴 鹦 鹉 雅 畏 2.认读词语:

  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酷爱和平 传递佳音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二、写字教学: 1.出示:酷 鹦 鹉 雅 鹊 婴

  2.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说说共同点,汇报书写要领。后两个字注意虚宫格位臵,不宜写得过大。

  3.教师点拨:在指导书写时要强调“鹉”字的左边是“武”,不要多写一撇。“酷”字左边是“酉”不是“西”。

  4.学生练习书写

  三、练习:

  1.读词语: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思考这些鸟都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鸽子——热爱和平、孔雀——举止高雅……

  2.再想想,你还能列举出什么鸟类来?大雁代表什么;企鹅、燕子呢?(小组交流)大雁——纪律严明。企鹅——胆小怕事。天鹅——优雅高贵。燕子——勤劳勇敢。杜鹃——悲愁的象征;鸳鸯——妻和睦,青鸟——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鹏——志向高远前途光明,凤凰——幸福和祥瑞.鹤——隐者的伴侣。鸡——庸者的象征。乌鸦——报丧者。猫头鹰——恶狠或凶暴的人。麻雀、燕雀——无志者或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3.“读一读,写一写”

  婴(婴儿)鹦(鹦鹉)鹰(老鹰)雁(大雁)燕(燕子)

  先让学生熟练朗读,其次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发现。

  三、讨论交流:鸟的研究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天下的乌鸦不全是黑的;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千米/小时。

  跑得最快的鸟:鸵鸟,72千米/小时。

  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千米/小时。

  体形最大的鸟: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米,体重达18千克左 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0厘米,体重35克。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根。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飞行最高的鸟类:大天鹅和高山兀鹫是飞得最高的鸟类,都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飞行最远的鸟类: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

  最凶猛的鸟:兀鹰,体长可达米,两翅展开达3米。它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和“百鸟之王”的称呼。

  学话最多的鸟:非洲灰鹦鹉,学会800多个单词。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几个生字?(6个)在写“鹦鹉”的“鹉”不能多一撇,“雅” 字后面是“隹”,还有“喜鹊”的“鹊”和“麻雀”“孔雀”的“雀”不一样。在书写是要注意区分。

  五、布臵作业:练习写字。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鸟

  鸽子 喜鹊 鹦鹉 孔雀 雄鹰 酷爱和平 传递佳音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酷 婴 鹦 鹉 亦 雅 畏 “亦”的字理变化图

  会写的生字:鹰 畏 亦 酷 鹦 鹉 雅 鹊 婴

  2-2 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的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关键:列举例子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对比练习。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 型:识字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的意思。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上一课我们学了“鸟”这个字。我们知道一个简单的字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一课我们再来看一下字还会有哪些变化。生活当中有很多“言”。教师板书。同学们说说言都有哪些词语?生答:预言、直言、忠言……等等。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各种“言”。

  二、初读感知

  1.出示: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你能了解哪个名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予”的读音是三声,不读四声。

“允”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允”的读音是“yǔn”,而不是“rǔn”。“诤”字的读音是“zhèng”。

“戒”是由“诫”拆出来的字,可以组词:戒严、戒烟。古文字的“戒”字,像一个人两手拿着武器——戈。它的本义为持戈的警戒,引申为防备、警告;又引申为禁止、戒除等义,如戒烟、戒酒等。

“诫”字是警告,劝人警告,可以组词:告诫

“预、诤、勉、恳、赠、诺”都是形声字,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生字。2.读一读这些字词。

  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3.师生对说: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坦诚表白的话——直言。劝人改错的话——诤言。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赠言。诚恳劝告的话——真言。内心倾吐的话——忠言。应允别人的话——诺言。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

  四、写字教学: 1.出示:予、允、恳

  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臵,书空。

  3.教师范写,并强调“予”没有撇,“允”字下面是“儿”字。注意“恳”的心字底的写法。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5.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从八种“言”中认识了8个生字,要注意“予”“允”“诤”的读音,写认真工整地书写三个字,“予”“允”笔画比较少,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

  六、作业:熟读词语、搜集有关“言”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7个生字。

  2.了解“言”字的丰富内涵,积累语言。教学重点: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言”字的丰富内涵,积累语言。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予 预 恳 诤 允 勉 戒 诫

  2.认读词语: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二、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预 倾 诺 赠 勉 戒 诫

  2.观察各字的结构特点,前四个左右结构,后三个半包围结构。再观察在虚宫格中的位臵,练习书空。

  3.教师范写并说明:“预”字左边是“予”。“倾”字的第四笔是横。“诺”的右下是“右”字。“戒”和“诫”的右下有撇。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5.学生练习书写。

  三、练习:

  1.认读词语: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2.师生对话:

  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坦诚表白的话——直言。劝人改错的话——诤言。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赠言。诚恳劝告的话——真言。内心倾吐的话——忠言。应允别人的话——诺言。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

  3.读一读、填一填。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是(赠言)。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这句话是(格言),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先读——然后填——再读——记忆

  4.读读下面条幅的话,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言?

  先读书中“谈论交流”的言,在汇报课前搜集的言。格言: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关于诺言的语句: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言必信,行必果

  轻诺必寡信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会写了7个生字,注意“预”“倾”后面的“页”字最后一笔是点,“赠”读音是四声,不是多音字,从第九笔开始是竖、点、撇、横,再加“日”,注意笔顺。这些“言”对我们很有用,平时要多积累,以备写作文时用。

  五、布臵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言

  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

  坦诚表白的话——直言。劝人改错的话——诤言。

  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赠言。诚恳劝告的话——真言。内心倾吐的话——忠言。应允别人的话——诺言。

  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格言。

  会认的字:予 预 恳 诤 允 勉 戒 诫 会写的字:预 倾 诺 赠 勉 戒 诫

  2-3 三字经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关键:注意引导学生多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三字经》语言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课 型:识字课 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注意 “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稷” 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字形采用“禾”作边旁,“畟”是声旁。

“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猪。它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横或一曲画之形,表示从口里发出声音,即说话的意思。

“曰”的本义为说、道,引申为叫、叫做,又引申为“为、是”,含有判断之义。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饲 惧 酸

  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虚宫格中位臵,书空。3.教师范写并说明:“饲”字书写要左窄右宽,第三笔竖提要直。“惧”字后面的“具”里面是三横,书写分布要均匀合理。“酸”的右面中间有个“八”。下面是折文。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5.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9个生字,谁来给大家认一认。(学生读)会写的有三个,在书写要注意:“饲”字书写要左窄右宽,第三笔竖提要直。“惧”字后面的“具”里面是三横,书写分布要均匀合理。“酸”的右面中间有个“八”。下面是折文。

  六、作业:背诵三字经,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重点:复习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菽 黍 稷 豕 饲 曰 惧 酸 咸 2.认读词语:

  黄黍 社稷 饲养 饲料 惧怕 恐惧 酸菜 酸奶 咸盐 高粱 悲哀 哀求 恶心 赤红 赤诚 3.背诵三字经:

  二、写字教学:

  1.出示:粱 豕 曰 哀 恶 赤 咸 2.观察各字结构特点及在虚宫格中位臵,书空。

  3.教师范写并说明:“粱”字下面是“米”。“豕”字左下没有点。“曰”字书写时要扁一点,注意与“日”区别。“哀”字是“衣”字中间加个“口”。“赤”字上面是“土”。由大、火会意,其本义即指大火。火焰赤红,故又引申指红色。“咸”字右下有撇。

  4.学生扩词并练习说话。5.学生练习书写。

  三、练习:

  1.背诵《三字经》。说说这里的“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别是什么? 六谷:稻、麦、粱、菽、黍、稷 六畜:马、牛、羊、鸡、狗、猪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甜、辣、咸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先读——同桌互说——独立写 3.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根据猜出来的字编写一个小故事。课上可以口头说一说,回家后再写一写。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休。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有学会了七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粱”字下面是“米”。“豕”字

  左下没有点。“曰”字书写时要扁一点,注意与“日”区别。“哀”字是“衣”字中间加个“口”。“赤”字上面是“土”。《三字经》的内容能给人深刻教育,读起来朗朗上口。课后多读多找,熟背《三字经》的其他内容。

  六、布臵作业:练习写字。板书设计:

  2-3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菽 黍 稷 豕 饲 曰 惧 酸 咸

  粱 豕 曰 哀 恶 赤 咸

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3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的方法,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亿以内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谁来读一读下列几组数据?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 1 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

  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

(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学生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 2 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的“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

(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

(2)写数。

  学生尝试写数,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4.认识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出示数位顺序表)

  教师适时讲解: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2)学习数位分级。

  明确: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 3 少个“万”。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整万数的读法,即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2.写一写。

  三千零二十四万 四百万 六十五万 3.读一读。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百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得出结论: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这个数由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再问:万级上的“5239”和个级上的“5239”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一。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的数。

(3)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和“5239”这两个数。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交流后,反馈:

  相同点:“5239”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1)观察思考。

  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

(2)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3)写一写。

  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4)读一读。

  提问:和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

  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1)读一读。

①2014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人次。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米。

③永乐大钟上铸了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2)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

①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

  掌握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2)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 四十二万零三百 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读数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读一读每组数,再说说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三个数,再根据题意进行选择。(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指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四个数进行分级。说明:从个位开始,每四个数位是一级。说说每个数的组成。

  用分级读数法读出题目中每个数。(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这道题是读生活中的大数。在读数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写数练习。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

  这道题是写整万的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每个数,再组织交流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这道题是写含有两级数的多位数。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这题中的数和第3题中的数有什么区别,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写,再独立完成。

  2.数的意义练习。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5、8题。

  10(1)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2)第8题: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

  四、反思总结 1.巩固知识。

(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2.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

  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分级的方法。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学会整亿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下习题。

(1)说说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 (2)读一读。 (3)写一写。

  一千零六万 五百三十万零六百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比亿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题3文字及图片。(1)引导学生读题。

(2)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比亿还大的数? 2.认识亿以上的数。

  提问: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1)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计数器一边拨数,一边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让学生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亿,再照样子填一填。二亿是2个亿

  二十一亿是()个亿 八百一十四亿是()个亿

  组织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独立完成填空,汇报交流。3.整亿数的写法。

(1)观察整亿数的特点:说说上面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三个数都是整亿数,它们的万级和个级上的数字都是0。

(2)师生共同完成二亿的写法。二亿 写作:(3)学生尝试写出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13(4)小结整亿数的写法。

  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4.认识十进制计数法。(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的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出示学生填写的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出示数位顺序表)

(2)观察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明确: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数的意义、整亿数的读法练习,先让学生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1)先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

(2)结合数位顺序表说说“一亿、一百五十亿、十亿”各是几位数。

(3)学生独立写数,组织交流订正。3.自学“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的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上数表示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多位数。2.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多位数。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所表示的含义和写法。教学难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甲、乙、丙三地人口数: 甲地人口为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人。乙地人口为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人。

  丙地人口为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人。写出横线上的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独立写数,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亿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除了整亿数之外,还有许多比亿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亿以上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4文字及图片。让学生读一读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理解数的组成。

(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 明确:这两个数都含有亿级和万级。(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后得出:8个亿和9000个万合起来是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合起来是三十五亿二千万。

  3.交流亿以上数的读法。

(1)提问:我们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学生汇报: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个级上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2)追问:如果一个数同时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呢? 组织交流,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这样的数还是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来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3)即时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4.探讨亿以上数的写法。(1)复习整理数位顺序表。

  提问:我们学过的数级包括哪几级?每级包括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数位顺序表。(2)结合数位顺序表写数。

  出示例4的两个数,提问:你能写出这两个数吗? 学生尝试写数,组织交流,可以在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

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

  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八亿九千万写作: 三十五亿二千万写作:(3)小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写数时,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算盘图,说出每个数各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再进行写一写、读一读。

  2.交流讨论:在这两个数中,亿级上的数有什么不同?万级呢? 交流汇报:第一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05,万级上的数是3000;第二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50,万级上的数是300。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进率的相关知识,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和亿以上数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2.读出下面各数。 3.写出下面各数。八亿五千一百六十万五千 四十二亿五千四百万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亿以上数的认识相关的练习。

  二、基本练习 大数的认识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回顾、整理有关数位顺序表、分级、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知识,再独立完成填空并汇报。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5题。

  这道题是有关数的组成的练习,通过对数的组成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大数所表示的意义。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6题。

  题目中每个数都含有数字“9”,但它所在的数位不同,因此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连线,再交流这样连线的理由是什么。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9题。

  这道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出1亿里面有多少个100万,也就是有多少个6吨,所以合适的答案应是600吨。

  三、综合练习 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完成教材第18~19页“练习三”第2、3、4、7、8题。1.第2题:

  在读数之前要先找出最高位,主要是结合数位顺序表来进行读数。

  2.第3题:

  让学生感受个级、万级、亿级数在读法和写法上的联系和区别。3.第4题:

  在读数之前要先思考各数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主要采用 19 分级读数法来读数。

  4.第7、8题:

  在读、写数的同时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四、反思总结 1.巩固知识。

(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2.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在○里填上“>”“<”或“=”。988○1000 765○489 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追问:如果最高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

  方法二:=25万,=30万,=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亿 =()亿 =()亿

()亿>()亿>()亿

  23(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近似数。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 25 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9万

  26(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和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在的左边,接近38万;在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千位上是4,比小,接近38万;千万位上是6,比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 ≈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7(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和1617是准确数,、和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整理。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

  2.导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整理。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 29 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2.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1)数位顺序表。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

(4)近似数。

  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综合运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中的“练习与应用”第1~6 30 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7、8题及“思考题”。教学反思:

四下科学第二单元教案3篇(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