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反思3篇(课文《猫》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2 14:21: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猫》》教学反思3篇(课文《猫》教学反思),供大家赏析。

《《猫》》教学反思3篇(课文《猫》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1

一、本课的总体设想

  星期四上午第一节,我上了《可爱的大熊猫》这一课,它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西师大版)的一篇略读课文,位于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怎么教?如何确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想,既然有“略读课文”以及“自读园地”中的自读课文,那么它们的教法一定与精读课文是有区别的。我以上连续教了几年低年级,这次也是第一次认真考虑“略读课文的教法”这个问题。

  我的思考是这样的:

  1.本册教材有“略读课文”和“自读园地”的安排,其编排意图是出自这样的考虑: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把之前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得以潜移默化的运用。

  本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体现大熊猫的可爱,内容浅显易懂。“总—分—总”的结构在本课之前的《家乡的红橘》等课文中都有学习。做为略读课文,我认为可不必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因此,我没有采取按照传统的以本文“总—分—总”的写作特点进行教学的做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对于一篇课文,确定“教什么”、“怎么教”、“何目标”,还是要审慎一些的。

  2.结合教材编排,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语文要素的训练上,主要抓住两点:一是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二是重点句段的赏析,即大熊猫吃食、喝水的语句。

  这个重点同时又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无论是“词语的表达作用”还是“重点句段赏析”,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扎扎实实落实“勾画描写大熊猫吃食、喝水特点的语句”“体会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两个语文知识能力训练的点(即语文要素)。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本节课的难点。

  实际上课的'过程是:

①从“每周一诗·马诗”导入新课。

②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③借助拼音认读部分生词,巩固拼读的能力。同时起到对生词读音的自查和正音作用。

④重点句段赏析:大熊猫吃箭竹、喝水的语句。

⑤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⑥课堂小结。

二、本课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分析(草稿)

  1.课堂导入。我班正在诵读的“每周一诗·马诗”中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诗句,体现了诗人期望获得成功的心态。在诵读了这首诗之后,激励学生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去。

  2. 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考虑到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以及略读课文的特点,所以这个步骤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

  3. 借助拼音认读部分生词,巩固拼读的能力。这个步骤可以引导学生对生词读音进行自查和正音。

  4. 重点句段赏析:大熊猫吃箭竹、喝水的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三年级同学来说更是难点。

  这个地方的能力训练,一是阅读、提取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出描写大熊猫吃食、喝水的动作的语句。自己勾画,然后请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最后把相关语句确定下来。然后是找出表示“吃箭竹”的先后顺序的词语,问题一出来,学生经过了一个迷惘、猜测的过程,终于,还是有聪明的同学果断喊出了第一个:“先!”,这一下点燃了全班的激情,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把剩下的几个说出来了。表示“吃”的动作,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然后,安排学生读一读并且尝试背诵,这是“语言的积累”。其实在上课之前最后修改的教案中,这个环节之后是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小动物的某个动作。但是考虑到还有“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这项教学内容,所以就临机把“小练笔”给放弃了。

  现在想来,这个放弃才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如果保留“小练笔”而放弃了“体会加点词的表达作用”,那么这样的选择才是合理的。

《《猫》》教学反思2

  今天我们班上了一堂公开课,讲的是寓言两则之一《掩盖过失的猫》。同学们的精彩的发言,宏亮的声音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节课下来,我有这样一些感受:

一、教师准确的角色定位和学生角色转换。

  在这一节课中,我始终都是以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的作用是恰如其分地“引”上。而学生则是以故事中的“成员”身份出现的,他们开始就一直站在主人公小猫的身边,他们“目睹”了小猫的种种过失和百般掩盖,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指出了小猫身上的缺点,帮助小猫改过自新,由“喜欢—不喜欢—喜欢”,重新和小猫了成了朋友。学生始终都是故事中的一员。

二、新型的教学设计---寓言故事的生动化。

  在这节课中,以介绍朋友方式导入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这样的设计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充满哲理的,但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年

...

《《猫》》教学反思3

  在学习《猫》这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古怪以及刚满月时小猫可爱淘气的特点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善于抓住动作特点描写小动物的写作方法。于是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一、首先从整篇课文来体会,读完课文这只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特点?在学生找到猫那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以后,分别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并从中找出重点词语。例如: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学生有亲身体会,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于“屏息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再加上“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的理解,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猫那“尽职”的性格。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由于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是相同的,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

  在反馈交流时,有的学生条理清晰,很快讲出了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以及勇敢和胆小的性格特点,这是高于一般学生的思维广度,也显示出了这位学生非常强的学习能力,这正是我们着力想培养学生的方面。也许因为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找的重点词还是比较准确的,紧接着学生又结合具体的语句深入谈了自己的体会,因而为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研究写作方法,进一步理解全文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这只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一样。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最能表达作者喜爱猫的感情,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说它贪玩吧……又是多么尽职”,由此看出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叙述自己的孩子。又如讲猫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明明是说猫的脚印把稿纸弄脏了,却说成是“踩上几朵梅花”,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还有记叙刚满月小猫淘气特点的句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小猫淘气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动作特点。”我随即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句:“耍个没完没了”、“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从以上描写小猫动作特点的词句可以看出小猫的淘气可爱。

  最后总结出:作者正是抓住了动作特点才把小猫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细心体会,尤其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动作特点,也可以把身边的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惹人喜爱!

《《猫》》教学反思3篇(课文《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猫》教学反思12篇(猫课文的教学反思)

《猫》的教学反思9篇(猫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小学《猫》的教学反思参考3篇 课文《猫》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12篇 猫教学反思与总结

《猫》教学反思12篇(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猫》教学反思3篇 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猫》教学反思12篇 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老舍《猫》教学反思9篇 老舍的猫的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12篇(猫 教学反思)

《猫》教学反思12篇 13.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