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4篇

时间:2024-04-21 16:00: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4篇,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4篇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1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的体会。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的著名作家都对她进行了赞颂。我国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本十分反感、厌恶母鸡,然而当它孵了小鸡,成了一位母亲后,也不由得对母鸡赞赏起来,并肃然起敬。

  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我在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了母鸡的母爱后,让学生比较老舍写的《猫》和《母鸡》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在比较欣赏后,让学生进行改写,带着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来写一写,随机出示老舍描写“猫”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一设计,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亮点,突出了爱的主题,让学生从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体验,很有必要。

  在课文的结尾,我推荐给学生一些写母爱的课外阅读文学,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等,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得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选学课文,可是自己因为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丢掉一些,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了,还有自己上课讲得太多,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在朗读教学时,朗读形式太过单一了,因此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就该多种形式朗读,重视朗读的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表不同意见,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2

  在教学经历中,我认为最难教的并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课文,课文的教学只要基本达到了三维目标,课文后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就是掌握了课文。但是,作文的指导如何才算是教会了呢?而且每个学生的程度都不一样,如何让好的文章出彩,差一点的文章有所改进,习作教学似乎并不是一遍就能通过的。

  这次的习作是学写一封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再现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学生心中对老师的情感,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情景表现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

  一、情感。

  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在上课时让学生谈有关老师的话题,调动学生情感深处,有感而发,融入了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再现生活现实,一个个关爱的例子让学生回味无穷,体会六年学习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为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而薄发,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源活流,启发学生的思路。同时课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导语让学生走入充满关爱的世界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关爱意识。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内心的情感与积累的语言碰撞激活学生的情感,产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这次习作指导中体现明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涤,真正落实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学观。

  二、方法。

  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在上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回顾一些写作方法(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书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写作的难点。出示情景片段帮助学生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做到每次习作有一得。

  三、改进之处:

  本次习作的关键词是“打开记忆的闸门”,但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的情谊,这些情感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可以通过音乐调动学生情绪、照片打开记忆闸门等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勾连他们对即将话别之人的回忆,激活他们倾吐的欲望。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易懂。按照我原定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可谓是有喜也忧。

  一、注重朗读,以读观“变”,以读悟情。

  在本节课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读课文,根据提供的画面,在文中找恰当文字配解说词,使画面与文本巧妙融合,学生自主灵活地选择画面解说,又让学生互相进行解说评价,不断地读、评、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读的过程中,多种形式交互进行,个人展示读、齐读相结合,朗读文本与静观画面结合,朗读文本与体验修辞效果结合,于朗读中进行无痕的知识传授,于朗读中进行震撼人心的心灵之旅。

  二、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

  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环节,即课题质疑,看图说话,拓展延伸三方面,我又将重点的三个方面(对比了解罗布泊前后的状况,明确其变化的原因。)同时,我将板书和教学流程充分的结合起来,很好的呈现了课文主要内容及教学结构。

  三、导入环节不够恰当。

  等到我真正的上这一课后,才发现我曾经的自以为是。为了不像别的老师那样干瘪的进入到课堂主题,想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设置的讲梦话,学生难以理解,且关系好像不大,反而为后面教学走了弯路。其实,我下来之后也看了网络上有很多很妙的导入都是值得借鉴的。如一位老师朗声诗歌《罗布泊今昔》——

  楼兰女郎/有着西子的明眸/她的笑脸/映亮罗布泊涣涣的春水/胡杨树像茂腾腾的小伙子/却羞涩地撩不开她的面纱……

  楼兰女郎把明媚的眸子/留在罗布泊的梦里/罗布泊把涣涣的春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把所有的美丽/留在了黑色的文字里……

  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导入新课,就是不错的做法。

  四、朗读缺乏层次性。

  我在引导学生赏析第22段时出现的过错就很明显。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当一个学生读完这段话后,我便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他回答后我马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学生读完后紧接着找了几个同学来读。看学生读得差不多了,便开始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赏析本段,赏析完毕后,马上又提问:“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结果学生又读了好半天,就这一段浪费了近乎十分钟。课后想来,这个细节处理得不好,其实,一学生读完后,就可以从字词入手赏析,从而深化到情感朗读上。而无需让学生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新的语文教材,加强了给学生审美体验、情感熏陶的文章的选入。这一鲜明的变化,其实也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教育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人文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于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标准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既重认知又重情感,既重理性又重感性,既重工具又重人文,尤其是在阅读目标上,应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分析的偏差,强化感受性,强化体验性。”纵观全课,我在新课标的把握上还欠缺很多,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不多。对于“少教多学”这一理念实践的还不太好,后期须待继续努力。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4

  教学改革进行到现在,有人说有种“温水”的感觉,总是沸腾不起来,行动与试验的效果就是不能够尽如人意;也有人说付出了太多,但是困难还是太多。我们的课改的确有困难,我们也是迎着困难向前。但是我们感到有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学习不够。没有理论支持,只是一味的按照领导的一点要求去进行,看到的总是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困难很多,不足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不行。其实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在前人的经验中。我们要向前人的经验学习。

  我认为要想更快的、更彻底的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下去,我们应该克服等靠思想。不能够再等着领导督促,每节课都要将我们的理念实施下去,将实验进行下去。我们做的是事业,是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将创造库沟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所以绝对不能够看轻自己的课改工作。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觉得这些地方可以进行进一步发展。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经过我们3周的训练,学生掌握的比较熟练了,各位同学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合作过程中知道了如何分工,合理分配任务;合作学习中的发言、倾听、交流等常规掌握的较好。我们下一步要规范小组展示环节,我们的课堂在展示时,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太零散,没有整体性,造成了小组合作的成果不能够全部展示出来。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进行展示:将一个大的问题或者进行一次合作学习的问题,让一个小组进行整体展示。展示时,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都不要打断,等这个小组整体展示完成后,再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教师最后总结提升。

  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都离不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品读,并展示到全班。关于时机的选择,我想可以放到小组展示的最后一步,也可以在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补充时进行。

  关于读书的环节(主要是指初读课文时),放到小组中,放手让小组独立进行,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进行朗读与倾听、评价。具体做法可以是:小组长安排组员开火车读文,大家倾听、互相评价。分段开火车读课文时,读书的同学要站起来,评价提建议的同学也要起立。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4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1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10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9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3篇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实用12篇

《荷花》教学反思11篇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反思3篇

荷花教学反思11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

有关小学教学工作总结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