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9篇

时间:2023-02-20 14:19:5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9篇,供大家赏析。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9篇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

  李雅雅 发表

  晋江金井瀛洲小学 李雅雅

  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 “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

  生:《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生1:(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生2:(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非常好。再来(请学生)

  生3:泊船瓜洲。

  师: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

  全班:(大声地)bǒ。

  师:连着题目一起读,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节课我们要把这首诗学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1: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生2:要懂得题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4:还要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读。

  生6:还要背诵。

  师:好,我们就初定三个任务。(读、理解、背诵)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我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确定学习任务,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已的事。)

  二、读诗。

  师:我们先说说怎样读,分小组读,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志地方。读错的马上帮助他纠正。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诗句。老师巡查、指导。)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告诉老师好吗?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我读成jiān ,同学告诉我“间”在这里是间隔的意思应读ji?n。

  师:很好,还有吗?

  生2: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重”我读成zhònɡ,同学告诉我数重是几层的意思,所以应读chónɡ。

  师;很好。还有吗?(没有举手)。没有了,刚才小组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很认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小组长就多给了这个同学机会,请他多读一遍,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精神。现在敢读给大家听吗?

  全班:敢!,

  (反思:同学之间懂得合作,互相倾听,互帮互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生:朗读古诗。

  师:很好,语音准确。声音略低了一些,谁能读得高一些?

  生:朗读古诗。

  师:读得流利。

  生:继续读。

  三、理解。

  师:好,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大家读得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现在我们看第二个任务;理解。请同学们给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你认为最有水平的同学来解答,开始。

  全班:(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讨论。)

  (反思: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生:学生自由画图。

  师:老师巡视。然后请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生: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画得怎样?

  生:画得很好,把它们的位置画准确了。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画得也很棒,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学生到黑板前展示。

  师:同学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知道。

  师:诗人要“还”到哪里呀?

  生:家乡。

  师:对。从这一诗句中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乡。你能把诗句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同学们听一听,看看是不是很着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师:(微笑地对生)你可以再读。

  生1:再读。

  师:怎么样啦?

  生:有进步了。

  师:谁来帮助他?

  生2:读

  师:再读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不错了。谁再来?

  生3:读

  师:读出些意思了。谁再来?

  生4:再读。

  师:读得很棒,把意思读出来了。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来,要把哪些字读好?

  生:又绿了。

  师:还在吗?

  生:何时、照、还。

  师:很好。全班同学试试看。

  生:齐读。

  师:不错。再读。

  生:齐读。

  师:很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反思: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生敢说、敢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相互促进,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我读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

  师:哪个字是长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师:哪个字是“隔着”的意思?

  全班:间。

  师: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这说明它们之间的距离怎样?

  全班:很近。

  师:(微笑对着生5)我们想听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读出来,想想怎么读?(停一会儿)开始,好吗?

  生5:读。

  师:要着重把什么字突出来念,可以表示两者距离很近呢?

  生5:读。

  师 :有进步了,谁再来读?

  生6:读。

  师:特别是有些字…

  全班:间。

  师:还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师:很好,(提高声音向全体同学)读。

  全班:朗读。

  师:全班朗读全诗。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出意思来了。现在可以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呢?

  师:(没有举手的学生)看来都懂了,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作者作诗过程中曾改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学习。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小组交流。

  生:可能用过“吹”字,只说明春风的到来,而不能看出江南变绿。

  生:可能用过“到”“过”字,只是说春风来过江南,而“绿”字用得好,它表现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绿”字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表现出春天到来后长江南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生:还有,春天来了江南变美,诗人就会思念家乡。

  师: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生:“绿”字用得好。

  师: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话。同学们应该学习王安石的这种精神,平时作文时应注意用字、用词的准确性,养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习惯。

  (反思;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冬去春又来了“我”没有回到家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内容,朗读就一定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重新把诗句读一遍,要把诗的意思读出来。自由朗读,开始吧。

  全班: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全诗。

  师:“春风”、“明月”、“绿”、“何时”读得很好。谁再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非常好,很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二、

  全班:齐声朗读全诗。

  师:好。同学们,再读诗句有没有产生新的一些问题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乡只隔几重山,为什么不能回家乡呢?

  师:这是个十分有水平的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 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们找的资料有谈到这个问题的吗?

  全班: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后回答问题。(发资料,每一个学生一张)

  全班: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师:巡视、辅导。

  师:看完了吗?

  全班:看完了。

  师:请告诉你知道的情况。

  生 1:知道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泊船瓜洲时写的,是在江边。

  师:这时诗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 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说是在赴任路上写的。

  师: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 3: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他诗写得好啊。还知道什么?

  生 4: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

  师:恩,两次推辞皇帝都没批准,所以、

  生 4:所以他在江边写下这首诗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师: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刚出来就这么忧愁、忧伤。他前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啊!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同学们请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全班:句号。

  师:他不是在问,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师:对,想自己的蹉跎,想、(请一学生)

  生 5: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首诗充满了了忧愁。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作手势) 我们再读。

  三、背诵。

  全班:(读)

  师:不太好,同学们要体会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读,很有感情地)

  师:非常的忧愁,这一去呀,不知何时返回家乡了。会背诵了吗?

  全班:会!

  师:我们一起试一下,忧愁地背诵啊。

  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师:我要特别表扬你们,你们是自己完成了任务。现在,布置作业。(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找一找有关王安石写的诗读一读。)

  (反思: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补充阅读资料: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 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 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

  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3

  (课前,学校领导介绍陈老师。)

  课前谈话:

  1 师:认识我吗?听了刚才的介绍,我想考考大家听话是否很认真。

  2、学生回答:你是特级教师;你叫陈金才……

  3、出示教师名片,阅读两分钟,学生补充发言

  4、刚才同学们把听到的信息告诉我了,看到的信息也传递给我了,能不能透过这些信息发现些什么?

  5、学生回答:你有电脑;特级教师上课很厉害;你很谦虚,名片中名字写得很大,校长、特级教师等字写得很小;很有才华,名字中有个“才”字;喜欢白色和蓝色。

  6、教师总结:看名片,就是一种阅读。(板书:阅读)你们刚才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读懂了字面上的信息;二、看出了背后的意思,字里的意思。(板书:字面、字里),我们读书,不但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读懂字里的意思。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

  3、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4、这节课该怎么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5、学生回答:理解意思;理解诗人感情(师:也算理解);读好(师:而且这个读要放在理解前面):把诗句意思联起来想(师:这是理解方法);读懂;会用。(板书:读好、理解)

  二、读好

  1、自由读两遍,注意带点的字

  2、个人读(师:他一个字都没读错,每个字都很响亮)

  3、个人读(师:你是不是全班读得最好的?啊,还有更好的)

  4、齐读(师:象他这样,读得很有韵味)

  5、快速背下来。(一分钟)

  6、学生背诵(师:谁的手举得高,谁更自信)

  7、总结:刚才我们完成的是第一个任务“读”,同学们不但会读,还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理解。

  三、理解

  1、教师示范解释:泊船瓜舟

  2、学生看注释理解诗句,划下不懂词语。

  3、学生提出问题

  ① 一水间(提示:“间”是什么?“水”是什么?)

  ② 春风为什么又绿江南岸?

  ③ “照我还”是什么意思?(提示:照?什么照?还?还哪里?)

  4、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意思。

  5、现在还有什么疑问?

  6、慢慢读一遍,读完之后,请你告诉我,你还知道了什么?

  7、再读一遍,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回答:

  ① 思乡的感情。(从哪里知道?)

  ② 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长江。(解决“水”的疑惑)

  ③ 瓜洲跟南京的紫金山只隔着几座山。(是瓜洲还是京口呢?)

  ④ 知道江南现在是春天。

  ⑤ 知道诗人很久没回家了,从“又”字看出,又过了几个春天了。

  ⑥ 作者离家乡很远。(“远还是不远,赞成远的举手。”举手寥寥无几。教师画示意图说明。)

  ⑦ 我奇怪,作者离家乡不远啊,为什么不回去呢?还那么思念?(这位同学很会学习,我们应该向他那样,读的过程中要读出问题。)

  8、深入分析

  ①读第一句,这两句话就写了一个意思,是什么?(板书:近)

  ②读三四句,这两句又写出另一个意思。(引导:不是一般思念,是急切思念。)(板书:急)

  ③连起来读,读出什么?有问题吗?(引导:这么近,又这么急切回去……)

  ④学生质疑:不是很近吗?为什么那么急着回去?

  9、课外拓展,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① 快速阅读

  ② 提问:离家多久了?(刚从家出来。)

  ③ 去做官为什么还想着回家呢?(上次做官,很多人反对他,这次肯定又有人反对他,所以此次离家充满了忧虑。)

  ④ 王安石遥望家乡,对着天上的明月说:春风啊,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大地,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其实他内心是在说——怎么回来?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⑤ 师总结:这种改革家的路子是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忧虑。

  ⑥ 再读这首诗,应该怎么读?(学生再读,语气自然下沉)

  ⑦ 师范读。

  四、总结

  读好没有?理解没有?感情理解没有?这都是你们自己完成的,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水平真高。

  总评:在这节课上,老师着力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很多方面都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如学习目标的制定: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读好、理解”的目标;在“读好”环节,安排了十分钟初读、背诵,然后又有分句读、读出问题、拓展材料读,读出忧患,读出伤情;在“理解”环节,老师没做任何一句解释,先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借助注释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读,让学生说读完后知道了什么?在老师到位的点拨中,学生基本理解了诗的内容。

  其次,教师对教材挖掘深刻、独到。《泊船瓜洲》一般的理解是,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但教者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得出不一样的见解——表现作者离乡的忧患心情。并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很好理解了作者的感情。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4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刚刚才听说你们认识我啊?是这样吗?

  生:是,您在我们二年级的时候给我们上过《葡萄沟》。

  师:(惊喜的)是吗?真是太好了!转眼都过了4年了,你们都长这么大了。那你们觉得老师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但不敢大胆说。

  师:既然如此,我想我们就是老朋友了,大家应该不会再感到陌生了吧!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好吗?

  生:好!

  课堂教学:

  师:前两天大家学习了《梅花魂》一课,其中有这样两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会背吗?

  生:会!(生齐背两句古诗)

  师: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们能背这首诗吗?

  生:(小声)不会。

  师教读两遍古诗,要求学生课后背诵。

  师:在这首古诗中诗人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关于思念家乡的,请大家齐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泊船瓜洲》。

  师:请大家注意在题目中有一个多音字,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生:是“泊”字,在这里读bó,停泊的“泊”;它还有一个读音,读pō,湖泊的“泊”。

  师:太好了,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读音,那就请大家给两个音组上词语再读一读吧!

  生读多音字。

  师:哪位同学知道“泊”字的意思?

  生:停泊、停靠的意思。

  师:很好,那你能给大家说说“泊船瓜洲”的意思吗?

  生:有点困难。

  师:那好,你坐下继续思考。有别的同学能说说吗?

  生:应该是把船停在瓜洲的意思吧?

  师:非常好,语气再肯定一些,把意思再说一遍。

  生:(语气坚定)把船停泊在瓜洲。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你能根据题目在图上标出“瓜洲”吗?

  生迅速在图上标了出来。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有同学对他了解吗,起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生拿出了工具书,但介绍的声音太小。

  师:那老师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大家自由轻声的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读,练习把字音读准,把诗读熟。

  师:我现在想请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但是这两位同学需要很有勇气,因为我们是第一次读,非常容易把字读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困难呢?

  生反而举手的非常多。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敢于面对困难,那就请这位男生来读吧!

  (学生都看着老师,那个学生也没有动。老师询问怎么了,有学生告诉老师那是一个女孩子。)

  师:是吗?那非常抱歉,你能原谅老师吗?还是请你来读好吗?

  生大方的点点头,大声地朗读了古诗。

  师:原来真的是一个女生,而且是一个声音好听又很大方的女生,请坐。再请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

  又抽了两名学生朗读诗歌。(发现学生普遍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

  师:读得非常好,虽然这首诗歌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但同学们都掌握了按照词语或句子环境给多音字选择读音的方法。但是希望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黑板上对多音字的注音练习读流利,注意诗歌的节奏,要是能读出感情来就太好了。开始吧!

  (生再次按照老师的要求联系朗读诗歌,有的读给同桌听)

  指名两名学生朗读,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热烈的)愿意!

  师:那就请你们好好读给你的同桌听吧 ,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有的同学都会背了吧?先自己试一试看会不会背。(学生练习背诵)有哪位同学敢于第一个背给大家听呢?

  几个勇敢的孩子举起了手,指名一位男同学背诵。

  师:真是个勇敢而能干的小伙子,我想会背的肯定不止这几个同学,会背的同学自己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请一个同学起个头,注意节奏。

  生很好的背诵了诗歌。

  师:果然会背了,那刚才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现在也加入进来一起试一试好吗?

  全班起立一起背诵诗歌。

  师:我们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会背,还要能理解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文注释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试着理解诗句意思,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想老师请教。

  (生独立或合作理解诗句意思,师巡视指导)

  师:看来大家理解得差不多了,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生:我知道这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河。

  师:这条河叫什么名字?

  生:长江。

  师:很好,把你刚才的句子再说一遍,说得具体一点。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师:很准确,“间”的意思是什么?

  生:间隔、隔开。

  师:老师建议大家把它写下来,要学会做笔记。哪位同学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呢?

  生:钟山也只隔了几座山而已。

  师:你能说明白钟山和哪里只隔了几座山吗?

  生:瓜洲。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不对,我认为应该是钟山隔京口只有几座山,诗人是在向京口方向望,而且钟山是作者的家乡,他想看到家乡。

  师:说得太好了,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那我们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吧: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和京口也只隔了几座山而已。学了这两句之后,请大家找一找有哪几个地名,把它圈出来,并标在旁边的插图上,标好后同桌互相看一看。

  学生标注京口、瓜洲、钟山几个地名,师用简笔画表示。

  师:学了这两句我们知道诗人这首诗是在什么地方写的?

  生:瓜洲。

  师:是啊,家乡近在咫尺,但为了自己的事业却不能回去,不知不觉春天又来了,哪为位同学能说说后面两句的意思?

  生:后面两句的意思是“春风又把长江两岸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家乡?”

  师:理解得很好,只是注意其中有一个字,传说诗人在写的时候曾做了九次改动,你们能猜到是哪个字吗?

  生:是“绿”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资料书上知道的。

  师:看来预习对我们很有帮助啊,是的,就是这个字。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王安石可能用过哪些字?

  生猜想,师板书。(到、吹、来、回、拂、过)

  师:据史料记载,可以确定作者曾经用过“到、过、入、满”。我们今天也有同学想到了“到”和“过”,看来也得了一些诗人的精髓了。诗人最后定稿时用了今天的“绿”字,实际上是把一个名词用作了一个动词,在这里要理解为“吹绿”,请大家写一下,并且思考,用这个绿字有什么妙处?可以交流。

  生:这个“绿”字让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师:前面的“春风”我们也能知道春天来了呀。

  生:这个“绿”字不仅让我们知道春天来了,还知道春风一吹,大地慢慢变成了绿色,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使我们觉得江南更美了。

  师:太了不起了,体会得非常深刻。在春风的轻拂下,江南仿佛一夜之间批上了一层新绿,到处都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分外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那我们从哪个字看出了作者的想回去?

  生:“还”字。

  师:一个“还”字表现出了诗人想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能回去吗?

  生:不能。

  师:想“还”却不能“还”,诗人感到了分外的孤独和惆怅,隔江举目眺望,不觉已是皓月初上,想象出了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一起吟诵《泊船瓜洲》。

  生起立一起吟颂《泊船瓜洲》。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一首思乡的古诗,其实以前也学过一些,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背一背。

  生回忆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静夜思》等。

  师:我们在这首诗中了解了“绿”字的巧妙的用法,其实像这样追求用词精准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字要大家来选择一下(师出示小黑板: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师讲关于“推敲”的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词准确的意识。

  师:希望同学们下来后练习默写这首古诗,同时收集更多王安石的作品读一读,背一背。

  (下课铃响)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了,大家都非常的用心,辛苦你们了,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相象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4)体会作者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背诵古诗,深化体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与关键:

  1、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插图

  3、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知道诗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及板书设计

  设计目标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出示地图)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看图听介绍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钟山”的大略位置)

  明白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三个地方的一些历史了解。

  2、 板书诗题,读题

  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读题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三、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请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师板书诗句

  读古诗

  板书:(诗句)

  多读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讲讲多音字:间、重、还。

  指名读

  正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反复读诗,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4、指名交流

  生回答:诗句意思和感受

  说诗句意思,谈感受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自由交流

  引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回答)

  生回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说诗意

  4、指名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生回答

  检查交流情况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相象。

  6、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感情朗读,感受诗意

  7、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诗人描写了几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观察插图,说出描写了几种“绿”

  板书:(绿)

  训练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

  8、指名答

  生回答

  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课件出示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生口头回答

  课件出示: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词的积累与运用

  10、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1、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

  抓重点词理解

  12、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赛读)

  男、女赛读

  朗读

  1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看课后“资料袋”

  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4、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回答

  说感受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读诗句

  朗读训练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生回答

  激趣引入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生回答

  板书:(京口、瓜洲、钟山下划线)

  引出三个地方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学生上台指明

  熟悉地理位置

  4、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了解背景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指名回答

  生回答

  6、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生读

  联系有感情朗诵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背诵

  背诵古诗

  六、总结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径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板书:宋

  复习回顾

  七、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

  2、 抄写生字词。(自组的)

  3、 背诵《泊船瓜洲》

  ppt出示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7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 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

  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9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泊船瓜洲》教学设计9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课练14篇(21课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长相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7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3篇(泊船瓜洲王安石写作背景概括)

王安石《泊船瓜洲》写作背景3篇(《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

《二十年后回故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优秀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3篇(泊船瓜洲教案及反思)

《泊船瓜洲》说课稿6篇 泊船瓜洲演讲稿

《故乡》教学设计12篇 故乡的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12篇(泊船瓜洲的教学目标)

四川教师资格初中试讲:语文《故乡》教学设计3篇(初中语文四川面试试讲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