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优秀教学设计3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2023-06-07 05:51:46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牛郎织女》优秀教学设计3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供大家参阅。

《牛郎织女》优秀教学设计3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牛郎织女》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牛郎织女》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3、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讲故事了。播放《喜鹊搭桥》的对话。

  2、课前回顾:

  本文体裁是什么?(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这些故事大都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并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探究故事:

  (从民间故事的特点入手)

  (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简单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孤苦伶仃、结识织女、生活美满、不幸降临、鹊桥相会)

  (二)鲜明的人物性格

  1、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2、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同桌交流交流,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能和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你想对xxx说xxx。

  (三)丰富的想象力

  找出故事中超越了现实的想象的内容。

  (四)表达的情感

  师生共同总结。

  三、结束: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并呼吁学生仰望星空,许下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作业布置:

  把《牛郎织女》讲给家人听,并阅读一则其它民间故事,来校讲给同学听。

《牛郎织女》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牛郎织女,谁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爱情故事)牛郎生活在人间上,织女生活在天上,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牛郎织女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爱情故事,看大屏幕,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大家已经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了,相信这节课我们会有更加独特的收获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升华主题思想。

  1任务呈现:出示任务,读一读

  2自主学习

  A牛郎、织女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结为夫妻?浏览或速读1—7自然段,思考。

  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互相欣赏、倾心、爱慕,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幸福),请大家学习课文,体会他们是怎样相爱的?怎样走到一起的?你发现了怎样的牛郎和织女?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体会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牛郎和织女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表现得坚强不屈。他们的爱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他们来干什么了?

  3、朗读11、12自然段,想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会想什么?七月初七他们鹊桥相会会说什么?(2分钟)

  3展示交流

  牛郎: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老牛:知恩图报

  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跟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遇到了什么困难?

  一(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二(3—5)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

  三(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四(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高潮)

  五(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任务二:根据内容,复述故事。

  (1)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2)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4)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3)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6)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9)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7)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5)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8)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10)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1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1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三、检测导结

  1、请大家说说“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有哪些?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

  《牛郎织女》

  2、课外链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3、写感受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们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牛郎织女》优秀教学设计3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牛郎织女》教案3篇(五年级上册缩写作文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教案12篇 牛郎和织女的教案

缩写《牛郎织女》作文12篇(关于牛郎织女的缩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