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7-31 10:58:22 教学设计

  本文是热心会员“fendeng”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8篇】,供大家赏析。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和氢键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氯化钠固体,液态水和酒精。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

[设问]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思考、讨论、回答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板书]第二节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我们就以NaCl和HCl 为例,研究存在于它们中的相互作用力。

  阅读教材,思考:钠原子和氯原子是以怎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作用力?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Na+

  课件演示: 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考。

  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离子键

  1、概念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提问:定义中的静电仅指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吗?离子可以无限接近吗?

  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对概念深入理解

  2、实质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记录

  提问: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么HCl 的形成和NaCl一样吗?

  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演示:HCl的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考。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考问题。

  板书:

  二、共价键:

  1、概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对就像双面胶一样将两原子联系在一起。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否都正好处于两原子正中间,不偏不倚?

  思考,回答:不是,成键两原子如果相同,两者吸引电子能力相同,则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如果成键原子不同则吸引电子能力也不同,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小结:共用电子对不偏移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

  板书:2、类型:

  1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X--Y)

  2非极性键:电子对处于在成键原子中间。(X--X)

  理解、记忆总结:

  NaCl和HCl是通过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把这种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倾听、体会、正确认识

  归纳抽象出概念。

  板书:

  三、化学键: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练习:下列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哪些含有共价键?哪些是极性键?哪些是非极性键?

  KCl、NH4Cl、H2、N2、Na2S、MgBr2、KOH、CO2、CH4、NH3、CaO、Na2O2

  运用刚才的抽象概念,从电子式角度判断、比较、回答:(1)只含有离子键的式KCl、Na2S、MgBr2、CaO。

(2)只含有共价键的是:H2、N2、CO2、CH4、NH3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NH4Cl、KOH、Na2O2

(4)含有极性键的是:CO2、CH4、NH3、NH4Cl、KOH。

(5)含非极性键的是:H2、N2、Na2O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何判断物质中含有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讨论、思考、归纳:

  从成键的元素判断: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1、离子键的成键条件: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

  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阴离子(SO42-,NO3-)及OH-

(3)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4)很活泼的金属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氢化物如 Na、K、Ca与H。

  2、非金属元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1)非金属单质:H2、X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

(2)共价化合物:H2O、CO2 、SiO2、H2S

(3)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理解、记忆

  巩固概念,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初中我们学过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从化学键的角度应该如何解释呢?以H2和Cl2反应为例,思考。

  思考并回答:H2分子中H-H键和Cl2分子中Cl-Cl键断裂成H原子和Cl原子结合成HCl,形成了化学键H-Cl键,所以,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板书:四、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第二课时)

  了解、预习

  本节课解决内容:

  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和非极性)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

  3、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之间的区别。

  五、作业布置:

  1、有下列物质:1Na2O、2Na2O2、3NaOH、4NH4Cl、5CH4、6H2O、7CO2、8N2、9H2SO4、10Ar。

  其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

(1)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是

(3)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具体的例子——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成键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发现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评价、补充,由学生归纳出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宏观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蒸馏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制取蒸馏水装置1套、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烧杯、铁夹台、铁圈、CCl4、碘水。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练习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3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理念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新

  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化

  学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化学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

  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方案有教

  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4

  篇1: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习题+答案)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学习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3.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学习导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温馨提示:请你仔细阅读下列实验室规则。

  1.只有当教师在场时才能进行实验,不能进行未经允许的实验。2.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实验内容,做好实验预习。

  3.有些化学药品的化学式或名称非常相近,所以在取用药品时,要仔细检查化学药品的标签,确保取用药品正确。

  4.未经教师允许,不要把多余的药品放回到原来的试剂瓶中。5.不要品尝实验药品。口香糖、食物或饮料不应带进实验室。

  6.闻物质的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不要把鼻子直接靠近瓶口闻味。7.实验时,不要把试管的开口端朝向自己或你周围的同学。8.任何实验室事故,无论多小,都应立刻报告教师。

  9.一旦化学药品溅洒到你的皮肤或衣物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溅洒部位。如果溅到眼睛上必须立刻用水冲洗并尽快送往医院。

  10.实验完毕,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内,并按要求做好清洁、整理工作。2.识别下列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标识。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当粗盐中含有泥沙时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过滤的方法可 以分离。其操作要点是:

  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发

  从盐水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可以用结晶的方法。其操作要点:(1)蒸发皿中盛放液体不得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加热过程中要用,以免溶液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3)当,就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把剩余的少许溶液蒸干。3.离子的检验 4.蒸馏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采用蒸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将液体中的的杂质除去。蒸馏装置的注意事项有:

(1)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瓶中加入液体的量不得超过烧瓶容积的,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2)温度计水银球位于;(3)观察冷凝管的结构,在实验时,冷凝水的流向:从进入,从流出。5.萃取和分液

  从碘水中提取碘,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原理是:利用某物质在,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较的溶剂中,这种方法叫做萃取。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理是。其操作步骤:(1)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3),待液体分层后观察,上层黄色液体是,下层紫红色液体是;

(4)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同步训练】 1.下列物质不属于危险品,允许旅客带上火车的是()a.烟花 b.酒精 c.汽油 d.食盐 2.下列仪器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量筒 b.普通漏斗

  c.分液漏斗 d.蒸馏烧瓶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器下端进入 c.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d.过滤时,将待过滤的液体直接倒入漏斗,使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4.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别人

  c.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稀硫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碳酸钙 d.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6.向某反应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

  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液中只含有sob.废液中只含有co 2? 4 一种阴离子 一种阴离子 2?3 2?3 c.废液中一定含有co d.废液中一定含有h2so4 7.某实验小组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带铁夹、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烧瓶、火柴。只应用上述仪器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①蒸发 ②萃取 ③过滤 ④蒸馏 a.②③ b.①④ 8.下列图示实验均不正确,请给以纠正。c.③④ d.①②

1.根据所给信息,填写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①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镁。②溴单质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从溴水中提取溴。

③乙醇沸点78℃,水的沸点100℃,分离乙醇和水。④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易分解,从其水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晶体。

  2.粗食盐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泥沙,通过下述实验除去泥沙等杂质,使粗食盐得到提纯。(1)在上述仪器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填写仪器名称);

(2)按要求填写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及其相关内容:

①加快溶解固体食盐的方法有(写出两种):、; ②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某同学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的产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少,请你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写出两条即可)①; ②。

  3.粗盐中通常含有cacl

  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杂质。某实验小组同学要对粗盐进行

  提纯。已知一些物质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请你回答:

(1)若按下表序号顺序,将三种杂质以大量沉淀方式逐一过滤除去,依据溶解性表,填写

  下列表格。(2)在除去序号③的杂质时,当加入试剂后,溶液中沉淀的化学式为 。(3)完成以上三步操作后,溶液中剩余的溶质的化学式为,此时欲得

  到nacl溶液,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填写试剂名称),涉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学习导引】

  1.阅读教材,填写概念;依据示例,应用公式,进行计算(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单位,含有×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都称为。12 示例:1mo16c中,约含有×1023个碳原子。篇2: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cn 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谭光军 程莎

《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6期

  摘 要:高中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丰富知识内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水平一直是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而化学是一门注重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整体知识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习题课的开展可以加强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巩固,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整体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平台。通过对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思考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化学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逐渐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作为化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地深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使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开展卓有成效。

  一、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开展,首先一点就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现在高中的化学习题课中明显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老师对学生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习题教学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给出正确的指示以及有效的引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习题课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更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以要想使得化学习题课的开展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

  2.习题课内容脱离课本知识

  目前,在社会中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习题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涉猎范围。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非正规的、不够完善的材料。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选择这些习题内容时显得比较盲目,一些习题集涉及的内容更是脱离课本内容,一味地追求高、新的内容,而忽视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练习这些习题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这样就使习题课的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3.习题课教学忽视了知识实践性

  篇3:高中化学电解池教案及习题(附答案)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熔融氯化钠电解体系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清晰地建立起电极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

  2.通过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食盐水的电解、铜的电解精练,了解这些较复杂体系中所发生的反应以及电解的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电镀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另一种电解原理的应用方法,并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4.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5.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法,经联想质疑中熟知的反应切入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本节学习;以已知离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为起点,从而分析具体反应中阴阳离子的移向,在渐进的学习中明白电解、电解池,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要让学生明白规律是有条件限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化学的魅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了解方法的重要意义,明白将来实现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教学难点: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课时安排:共5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联想?质疑】已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a(s)+cl2=2nacl(s)△h=—?mol—1如果要真个反应反方向进行,则需

  要外界提供能量,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外界能量。

【学生】电能。

【提问】那么这样的反应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生】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教师】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中重要方法就是电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电解。首先我们来以电解熔融nacl了解一下电解的原理

【板书】

  一、电解的原理

【阅读交流】 1)、通电前,熔融氯化钠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的运动情况怎样? 2)、通电后,外电路上的电流方向怎样? 3)、接通电源后,熔融氯化钠中na+、cl-各向那个方向运动? 4)、移到两极表面的na+、cl-将发生什么变化?

  熔融

  电解熔融nacl 【讲解】在熔融nacl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和cl-,做杂乱无章的运动。通电后,电子由

  电源的负极流出,聚集到铁电极上。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na+要移向铁电极,做定向移动。na+在铁电极上得到电子,na+ + e-= na,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要流向正极,那么石墨电极上哪来的电子?

【学生】思考,回答

【讲解】对,cl-要移到石墨电极上,失去电子,2cl-—2e-= cl2↑,发生氧化反应。为了维

  持电流,cl-要不断地失去电子,不断地定向移动到石墨电极上。这样在通电的情况下nacl就分解成了na和 cl2,电能就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na和 cl2里面了。这个过程就称之为电解。

  下面我们看看有关电解的几个概念。

【板书】

(一)概念

  1、电解:

【讲解】能够发生电解的装置叫电解池

【板书】

  2、电解池:

【提问】大家结合电解熔融nacl的例子,说说构成电解池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

【板书】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讲解】这两个电极分别叫着阴、阳极,我们来看看阴阳极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阅读回答。

【讲解】结合电解熔融nacl的例子讲解。

【板书】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得到电子的电极,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失去电子的电极,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练习】1.分析下图,属于电解池的有(③⑥)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④)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任何电解过程,必将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过渡】如果随便给你一个电解池,你怎么来判断电极的产物和每个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

  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板书】

(二)电极产物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讲解】要讲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电极反应,大家阅读课本了解一下。

【板书】

  1、电极反应:

【举例】

  2、电解熔融nacl 【板书】阴极:2na+ +2 e-= 2na--阳极:2cl—2e = cl2↑ 通电 总方程式:2na+ + 2cl-2na + cl2↑(离子方程式)通电 2nacl 2na + cl2↑(化学方程式)

【举例】电解cucl2的电极反应的书写。cucl2 2【讲解】对于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有个一般步骤:

【板书】(1)明确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

【提问】cucl2溶液中存在哪些自由移动的离子?

【学生】回答

【过渡】对于阳离子,到底是cu2+先得到电子,还是h+先得到电子呢?这就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的问题了,大家阅读课本,了解以下离子的放电顺序。

【学生】阅读课本。

【板书】(2)是哪些离子得失电子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即:cu>hg >ag>s2>i>br>cl>oh>(no3、so42含氧酸根)>f-【讲解】那么大家根据放电顺序写出该电解的阴阳两极的电极方程式。

【练习】1.书写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硫酸的电极方程式和电解池方程式。

  2.用惰性电解fe2(so4)3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写出电解的电极方程式。

【作业】用石墨做电极,电解h2so4溶液naso4溶液naoh溶液hgcl2溶液cuso4溶液ki 溶液,分别写出电解的电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

  为下节课讲电解的几种类型作铺垫!

【板书设计】

  一、电解的原理

(一)概念

  1、电解:

  2、电解池:

  3、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外加直流电源

(2)两个固体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得到电子的电极,阳离子移到的电极。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与电源“—”相连的电极,失去电子的电极,阴离子移到的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构成闭合的电路

(二)电极产物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阴极:2na+ +2 e-= 2na 阳极:2cl-—2e-= cl2↑ 通电 总方程式:2na+ + 2cl-2na + cl2↑(离子方程式)通电 2nacl 2na + cl2↑(化学方程式)

(1)明确电解液中存在的离子

(2)是哪些离子得失电子

  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顺序:

  ag+>hg2+> fe3+>cu2+> h+(酸)>pb2+>sn2+>fe2+>zn2+> h+(水)al3+>mg2+>na + >ca2+> k + ------- 阳极:阴离子失电子顺序:活性电极﹥阴离子。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5

  一、 说教材

  1、 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本节课采用实验来导入新课。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NaCl固体、纯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在实验结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这一概念。

  2、新课教学:

  讲授部分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类型、电离、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的定义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详细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着重强调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义中“或”和“和”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为化合物等等。避免学生进入误区。

②通过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例题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例题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够导电的混合物如盐酸溶液、能够导电的金属单质、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并非该物质导电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钠和常见的有机非电解质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之后配合详细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独立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让学生们明白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个概念不是一个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满足化合物这一基础。

③通过例题进一步对判断这两个概念做个系统的分条目的总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4、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5、酸碱盐水和部分的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2)、电解质的类型

  通过小结的最后一点,自然而然的引入电解质的类型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3)、电离

  分析课前所做的实验,让同学们自主探究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初中所学到得知识入手,概括出物质导电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即金属导体导电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导电的原因。)从而得出NaCl固体和纯水不能导电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引入电离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微观粒子的电离过程。

(4)、电离方程式

  通过NaCl固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其书写规律。

(5)、酸碱盐的定义

  请同学到黑板写出HCl、 、 这三种常见的强酸的电离方程式。让学生观察三种酸电离后的共同点,利用这个共同点重新对酸下一个定义。学生独立思考用同样的方法对碱和盐重新定义。

(6)、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利用多媒体播放溶液导电性实验的短片,让同学们观察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让学生主动探究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到有的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而有些不能。从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并给出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

  五、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们回顾之前学过的溶液导电性方面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从各种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背景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四、教学用具: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

  六、教学过程:

[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小结]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但同时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他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首先,就必须对甲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揭题]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1、分子组成:CH4

[提问] 碳原子需要形成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欲形成两个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P60实践活动并小结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

[板书]3、分子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C—H键比较牢固。

[过渡]至此,我们对甲烷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甲烷的结构决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

[展示]贮存甲烷气体的装置,并结合甲烷的式量,让学生判断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质。

  1、 对于一种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学物质,我们研究它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

  2、 甲烷能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等物质反应吗?

  3、 如何设计上述实验?

[探究活动]根据以上预测,分别设计甲烷能否与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反应的探究性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演示实验]将氯气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

[设问]1.点燃甲烷前应注意什么?

  2、如何定性检验甲烷的产物? 点燃 [学生活动]上台板演:CH4 + 2O2→CO2+2H2O

[板书]2、化学性质

⑴甲烷较稳定,不与水、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反应。

⑵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 2 O2点燃 →CO2+2H2O

[过渡]甲烷除了在点燃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外,还会在光照情况下跟氯气反应。

[演示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边引导学生观看实验现象,边提示学生在观察重点实验现象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讲授]取代反应的概念及原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概念部分的关键词,

[投影]电脑模拟的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氯气的取代反应的动画

[板书]⑶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光 氯气与甲烷的取代反应方程式CH4+Cl2 → CH3Cl+HCl

[提问]CH4与Cl2反应后产物有几种?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种产物最多?

[学生活动]完成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随堂巩固练习

[投影]甲烷的三点利用及图片

[课堂小结]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反应、取代反应和热解反应。它主要取决于甲烷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取代反应是甲烷的特征反应。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P65课后习题1、2、3、5、6

  2、查阅资料,从反应形式、反应条件、反应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几个方面比较取代反应和我们学习过的置换反应有什么区别?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通过介绍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以比较兴奋高昂的情绪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在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时,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学生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回忆,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学习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甲烷的性质,始终紧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条主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利用学生探究活动、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投影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取代反应的实质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甲烷的性质的探究活动这一块要注意控制时间,否则很容易让这一块内容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

  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究法,帮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 ,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既是氧化剂有时还原剂。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8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12篇(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内容)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5篇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7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总结)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7篇 年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2篇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怎么写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4篇(初中化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12篇 最新高三化学教学总结与反思

高二化学教学计划【6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2篇(中学化学教学反思简短)

化学教学总结3篇 化学教学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