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学设计必备6篇

时间:2023-09-13 22:42:29 教学设计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①导入:齐读一句名言:(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一位普通的母亲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学习三~五自然段: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

①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②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a.中彩后父亲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为什么父亲会不高兴呢。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配乐投影)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六~八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父亲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②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③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

④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⑤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①朗读。(出示投影)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②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想象拓展

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②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学习最后一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②齐读中心句。

●总结拓展

①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②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或采用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导入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5、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1)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例如:

①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穷,父亲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②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4)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1)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4、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5、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和守信的珍贵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对“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的深刻领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大家见过彩票吗?如果所买奖券号码跟抽奖出的号码相同,可以获得奖金或奖品的就叫中彩。

  2、假如有一天你中彩了,你会怎么样?(生交流)课文中的主人公也“中彩”了,却给他带来了烦恼?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中彩那天》(板书课题)

  3、出示课题:中彩那天 注意读准第一个字“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分节轮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

  3、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4、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

  三、学习课文1—2段。

  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2段)

  1、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人物生活拮据的词句。(我们家六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

  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2、复述课文。

  二、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中彩以后,“我”和父亲的心情一样吗?找出有关的词句。

  2、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3、为什么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父亲反而“显得特别高兴”?

  四、集体交流自学情况。

  1、体会父亲的反常表现。

(1)默读课文4、5小节,用“—”划出描写父亲神态动作的语句。

(2)中彩后应该高兴,可父亲一系列的神态、动作却很反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引读:“当我回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却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的道德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2、过渡:难道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相信作者的迷惑也正是我们大家的迷惑。默读课文第6—8节,思考:究竟是怎样的道德难题?父亲是怎样处理的?

▲“留车”的理由:

(1)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生活拮据。

(2)父亲梦寐以求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3)库伯先生的彩票是父亲捎来的,父亲不说谁也不知道。

(4)两人都把此事忘了。

(5)彩票上的“k”字很容易擦去。

▲“还车”的理由:

(1)父亲在彩票上做了记号,说明父亲就很诚实。

(2)不想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

(3)跟母亲常说的“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有关。

  3、为什么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父亲反而“显得特别高兴”?

  五、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1、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文最后一节,自由读。谈谈理解。

  2、教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像可敬的父亲一样,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我相信,每个人拥有了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六、课堂练习,完成课后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写成一段话。

  板书

  5 中 彩 那 天

  留车?

  道德难题 还车!(诚实﹢信用﹦财富)

  还车?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

  2.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教学难点: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彩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内容,抽中汽车,中百万大奖也不再是很稀奇的事了,假如你买的彩票中了大奖,心情会怎样?(学生答)

  师:的确,中大奖的时候会让人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昨天,我们初步读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的爸爸买彩票中了大奖,而他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彩那天》,师板书课题,齐读。

  二、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抓住重点词句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明白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小声阅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概括,师点评)

  2、师过渡:文中的父亲最终把车还给了库伯,那他们一家人从父亲中彩到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各自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首先来学习课文的3——9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3——9自然段,听好老师的要求,分别找出我、父亲、母亲得知中彩后表现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画一画,先自己独立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听懂了吗?好,开始。(学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好,现在把你们的学习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下,好吗?谁先来说说父亲中彩后,我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生汇报:我得知父亲中彩后非常兴奋,“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读、再读)

  师:还有吗?

  生:“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生汇报感受)同学们来看大屏幕,这就是父亲中彩后我的表情,看多么兴奋啊!(朗读)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我听到父亲中彩后简直太兴奋了。

  3、师:我们接着汇报。那么父亲中彩后他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生: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奖带给他的喜悦。(板书:中奖——神情严肃)我们还来看大屏幕,看父亲的表情,神情严肃,一点也不高兴。(朗读)

  生:我几次想上车和他共享,都被他赶了下来。(读)

  生:送还汽车时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读)

  师:父亲中奖后本应该非常高兴,可是他神情严肃,他为什么会有异于常人的表现呢?

  生:因为中汽车的彩票是给库伯捎的那张彩票,而不是父亲中的那张彩票,他该怎么办呢?父亲遇到了难题。

  4、师: 作者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这时母亲是怎样安慰我的呢?我们接着汇报。

  生: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师:好,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想一想: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呢?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呢?父亲这样做值得吗?)好,同学们,请你们反复读7、8自然段,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生讨论)

  5、师:好,汇报前先找同学读一读7、8两个自然段,让我们在读中感受。(出示课件。点读。)

  师:父亲遇到的道德难题具体指什么?(生答)

  生:文中道德难题指的是到底要不是把这辆车还给库伯。

  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接着汇报。

  生汇报:父亲回到家里,可以看出k字用橡皮擦过,留下淡淡的痕迹。

  生:k字符号是父亲留下的,表示是库伯的,用橡皮擦过,说明父亲心里也想过留给自己。

  6、师:此时父亲心里可能想过什么?

  生:他可能想过:自己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现在终于有了一辆奔驰汽车;(理解梦寐以求)

  师:那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还要写父亲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呢?说明什么?

  生:说明父亲很能干,是个认真的人。好,接着汇报。

  生:可能想过:自己一家六口人全靠一个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拮据,没有能力买汽车,而库伯是有钱人,不会在乎这辆车的;(理解拮据)

  生:可能想过:自己买彩票时,帮库伯捎了一张彩票,过后,俩人都把这事忘了,自己不说,库伯是不会知道的;

  生:可能想过有了这辆车,孩子们多高兴,对家庭有多大帮助---

  师:尽管有这么多可能,那淡淡的k字也没有完全擦干净,是因为他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心里非常矛盾。(板书:k字痕迹——心里矛盾)

  7、师:我们接着汇报父亲接下来是怎样处理的?

  生:给库伯打电话,他派人把车开走了,父亲特别高兴。(板书:打电话——特别高兴)父亲为什么特别高兴?

  生:因为父亲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把车还给了库伯。

  师:同学们想一想,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生:值得,因为父亲做到了诚实、守信。(板书:诚实守信)

  师:同学们说的对,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8、师过渡:父亲的诚实、守信的表现也应和了母亲常说的那句话。(课件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

  师总结:母亲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在她眼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母亲也经常这样教育家里人,让他们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能记住吗。

  生:能。

  9、师:好,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读)看大屏幕,谁能把红色字再读一遍?(课件出示: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再齐读。

  师:那同学们想一候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

  生:因为父亲做到了诚实、守信,解决了道德难题。

  师小结: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10、师:(师重复:是呀,中彩那天―――)这正好照应了开头母亲所说的:齐读:(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好,让我们把这两句话再来齐读一遍。(生读)

  三、小结

  师:同学们,文章学到这里,我想你们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就请大家说说你有什么收获?(生说)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富裕当然重要,但是精神的充实、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是生活快乐的真正源泉。原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

  师:好,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来齐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父亲诚实、守信的伟大人格。(生齐读)

  四、拓展作业

  最后,老师课后留两个作业:

  出示课件:(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2)库伯先生派人把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会是什么表现,想象一下,把想到的写下来。好,同学们,下课。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汇报预习情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生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生质疑

  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四、整体感知

  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口述)

  三、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讲读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

  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

  说说你的理解:(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 篇6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感悟,学习“父亲”诚实、讲信用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父亲”诚实、讲信用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三、课前准备:幻灯:重点品读的句子。

  四、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板书“财富”)你心目中的财富是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获取财富方式有哪些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中彩”及课题“中彩那天”)注意“中”字的读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拮据 维持生计 精湛 器重 梦寐以求 馈赠道德难题 迷惑不解 号码 橡皮 痕迹

(1) 跟小老师读、个别读、自由读、齐读

(2) 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拮据”,板演“痕迹”等。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再次默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教师鼓励学生读懂课文,把握全文的线索,并相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1)出示第一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齐读。

②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家生活很拮据,但却有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③对这样的一位母亲,你想说什么?

④再读母亲的话。

(2)那么“我”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请读读第二段。

  教师随机出示: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①“梦寐以求”什么意思?

②“父亲”这样白天想,晚上连做梦都想的是什么?

③指导朗读。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中彩那天》,齐读“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这是母亲说的,你还了解了文章的哪些内容?

(二)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①假如你得知自己中奖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可是父亲呢?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②品读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A.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B.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① 轻声读,你从“我看了又看”看出了什么?

② 你擦过用铅笔写的字吗?感觉怎么样?(很好擦!)

③ 但父亲擦了却还留下谈谈的痕迹,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4.面对如此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父亲确实很想把它留下来,现在如果你是那位父亲,那位以一人的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父亲,你想把这辆车留下来,你可以为自己寻找怎样的理由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能把汽车留下来的理由,作个记号。

①学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②汇报时用上句式:因为……所以,也许我可以……(因为我们家里非常穷,而库伯家非常富有/因为两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因为这是我梦寐以求的……)

  5.是啊,面对一辆如此充满诱惑力的车,面对有这么多留下的理由,父亲又是怎么决定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6.但是,父亲将汽车送出去以后却显得特别兴奋,(出示)“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①朗读,交流父亲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

②库伯开走汽车,父亲不可能回避如此多的把车留下来的理由,父亲也不可能回避这辆对自己家来说如此重要的奔驰牌汽车,但在父亲的心中,最终诚信的力量超过了汽车。父亲的想法是怎样的呢?此时,

  父亲想:(出示句式)就算……我也不能……

  7.父亲没有留下汽车,却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和道德的洗礼,他为家人作出了榜样,使子女从中受益终身。这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得到的大笔财富就是心灵的坦荡和诚信的满足。而这种精神财富,往往比物质财富更珍贵。所以成年以后,回顾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明白(齐读)“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穷的家最富有的时刻。”正如母亲所说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必备6篇相关文章:

《中彩那天》读后感11篇 中彩那天读后感400字

《中彩那天》读后感12篇 中彩那天读后感

《中彩那天》续写作文(汇编6篇)

读《中彩那天》有感优秀范文3篇 《中彩那天》读后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中彩那天》3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中彩那天》讲解

《中彩那天》续写作文6篇(课文《中彩那天》原文)

《中彩那天》读后感12篇 中彩那天感受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12篇(中彩那天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中彩那天》读后感6篇(中彩那天感受)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3篇 中彩那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