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

时间:2022-10-05 15:37: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

(课件)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地球表面70%是水,且大部分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的2.6%,而可饮用水仅占淡水资源的1%。(课件:扇形统计图)

  2.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人类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导致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水频频告急(课件)。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干涸,颗粒无收;

  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

  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2

  一.认真研读,深挖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结合课程标准就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乘法(二)”在小学计算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单元主要内容和例题分析,单元教学建议和重难点处理几个方面做以下解说。

  1、研读教材

  表内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技能。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7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学习)

  8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巩固)

  表内乘法(二) 9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加深)

  乘法口诀表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整理和复习

  2、横纵向联系

  纵观人教版1—6年级学教材,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本单元正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今后学习乘法的基础。与二年级下册一、解决问题,二、表内除法(一),四、表内除法(二)。三年级上册四、有余数的除法,六、多位数乘一位数,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五、两位数乘两位数,七、小数的初步认识,八、解决问题。四年级上册三、三位数乘两位数,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下册一、四则运算,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五年级上册一、小数乘法,二、小数除法,四、简易方程。五年级下册二、因数与倍数,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六年级上册二、分数乘法,三、分数除法,五、百分数。六年级下册二、圆柱与圆锥,三、比例,六、整理与复习以及各牵扯到乘法的计算均有联系

  横向来看表内乘法(二)是在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3、编排特点

  本单元在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3).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教学每部分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

(4).教材呈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谣唱诵,心情愉快而印象深刻地记住了乘法口诀。

(5).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是能用它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过7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了有关“倍”概念的教学,以及如何用乘法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将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机地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1、《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领域的总体要求是: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2、本单元的具体要求是:

  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3、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比较困难;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困难。

  三、方法灵活,尽显高效

  根据教材的与领悟我特制定以下教学措施

  1.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

  教学时融入实际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用实物图引导学生理解,得出连加结果,从而推导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引入“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 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引入“一只螃蟹有几条腿”, 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引入“每个小组有9人”,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例4时,我们也可以引用学生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打扫卫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扫教室卫生人数中,扫地的7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然后再配以带有直观小人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7的2倍,就是2个7,因此擦桌椅的是14人。

  2.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 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比较困难也比较枯燥;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数青蛙的嘴眼腿”“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谣唱诵,心情愉快而印象深刻地记住口诀。

  4.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可以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如教学例2时可以让小朋友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可以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

  四、结束语

“繁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其实,贴近生活、趋向简洁、真实有效的课堂才是 “真”课堂,也是我们最需要的数学课堂!让我们去粗取精、返璞归真,在师生真诚、互动的前提下,用真实、朴实、扎实和丰实共同演绎本色课堂的精彩华章。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3

  1、 注重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以及算理。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平均分”的直观认识。同时通过不同分物方式的对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是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的:一种是先确定份数再分,及“等分”;二种是先确定每份数是多少再分,即“包含”。分的方法不同,对应的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但是都是用除法解决。“包含”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一年级学习的减去相同数的问题,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通过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 “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因此,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充分的直观认识,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拐杖”。教师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学生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以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注重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充分的直观经验。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圈一圈、填一填以及列除法算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在教学问题解决时,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用除法解决相关问题的算理依据在哪里。

  3、 重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深化学生对除法算理的理解。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学习除法单元的问题解决时,学生能快速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只要出现在其他单元的除法问题,有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了。因此有的孩子就会加减乘除乱写一通,还有的孩子根据数字的大小来猜测使用什么方法解决。其实,说到底问题就在于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时运算模型识别不敏锐,而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建构初期。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算理的描述,对孩子多追问“为什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从除法的意义教学开始,注重让学生完整表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中,重点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领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不断地进行追问以及“多元表征”的统一,让学生不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4、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 以直观图示为桥梁,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期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准确理解题意,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看清楚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4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5

  课题课时1班级六(5)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科书第74、75页。2.本节课重点不是单纯学习数学知识,而是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的知识。 3.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3.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通过本节课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提供素材,引导学生自悟,比较归纳。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实验数据,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学生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板书设计:节约用水七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6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水龙头滴水速度的测算及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各地干旱图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不少有关水资源的资料,谁愿意给大家分享你收集到的信息,并说明资料来源。

  2、阅读资料P105页(阅读宝贵的水资源片段,了解我国及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阅读任务:

(1)用笔勾出相关的统计数据,展示相关的统计数据)。 (2)说出你阅读此片段的感想。

  3、交流学习结果,板书:2300立方米、1/

  4、121位看了这些数据和你收集到的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

  4、课前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试验,老师为你们每人都测量了一分钟的漏水量,我们一起来看看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

  5、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1)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平均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一天

  1年(365天)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升水?(如果1立方米约重1吨)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吨水?(2.628升=2.628吨)要求学生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约为3吨

  1 (2)在统计表中选择恰当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发现,滴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滴水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板书:滴水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1、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生说说收集到的节约用水的资料) 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P106页第3题。(运用调查的和计算出来的数据解决问题)

  2、周围有那些浪费水的现象?你能算出一年全国家庭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吗?(老师提供信息①全国大约有1.5亿个家庭,②平均每个家庭有一个水龙头漏水,然后结合前面已得到的结果算一算全国的家庭一年大约浪费多少吨水)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7

  教学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知识点:

  1. 什么叫洋流?

  2.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以及洋流的分类。

  3. 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5.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试找出分布规律。

  重点:①洋流的分类②洋流的分布与流向③洋流的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全班参与讨论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引起的。解说:什么是洋流?→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5分钟)

  第二步:图文并茂,深入讲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最根本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而后带动海水运动,产生现在的洋流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海陆分布和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10分钟)。

  洋流的分类→①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亦称吹送流,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属于风海流。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补偿流因为海水挤压或分散引起。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②按冷暖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高,来自水温低处,寒流,亦称凉流,冷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来自水温高处。③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20分钟) 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一般的,除了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的洋流之外,其他地区洋流流向是稳定的,不受季节影响,而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洋流的流向转变均是受季风改变的影响。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逆时针运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顺时针运动;而中国沿岸洋流冬季受大陆西北和东北季风影响,流向向南;而夏季受到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流向向北。

  洋流系统:表层环流系统以中低纬海区的副高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低压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

  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风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寒流。南半球中纬海区的西风漂流。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的绕极环流,称为南极寒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信风漂流、信风漂流遇大陆后向高纬转向的补偿流、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大陆后向低纬转向的补偿流,便构成各大洋副热带海区(仅指大洋的如下海区: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由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到陆地后向北分支形成的补偿流、极地东风带形成的中高纬大洋西岸的洋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极绕极环流:在极地东风带的吹拂下形成环绕南极洲大陆一周的南极绕极环流,再往低纬方向为环绕南极大陆一周的西风漂流,因本海区自然特征比较一致,有些学者把南极外围海区称为南冰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大洋应有其对应的大洋中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25分钟)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对气候的影响: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降低温度和湿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对海洋污染的作用:有利也有弊: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

  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高中地理教案,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20分钟)

  第三步:回顾知识点,有任何疑虑的向我提问。

  课后总结:大部分学生能了解洋流,以及洋流的分布。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8

  知识与技能

  1.上海港的成因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

  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有利条件;

  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和探究式教学,以上海港为例,来分析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

  教具

  多媒体以及《上海港位置图》《北京市主要公路长途汽车客运站的位置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旧知:我们已经学习了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主要包括哪些呢?

  学生回答:铁路线、公路线、内河航线等。

  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得很对,其实不管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线,都是由交通运输点组成的,而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包括港口、车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货流的集散地,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影响交通运输中的点。

  一、港口的建设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什么是港口呢?

  学生思考: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或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如何呢?它的修建有何优势和劣势?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地理位置: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上海市位于长江口的南岸,而上海港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

  优势:

  1.上海港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水运便利;

  2.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

  3.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

  劣势:

  1.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

  2.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

  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上海港所处的地理位置(板书并打出投影片图7.15)

  2.上海港的地理位置(板书)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并思考图中的小字部分的两个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前面第六单元第四课“城市化”中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已经有所了解,在第五课中还学习了上海近年来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我们今天来学习上海港口的建设,注意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图7.15也要与第六单元的6.18、6.26两图结合,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通过引导来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主要位于长江口的南岸(因为上海市还包括长江口中间的崇明岛和一些小岛),而上海港(港区)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但是,由于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再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

  承转过渡:上海港在这种地理位置和这种自然条件下,为什么能够建成我国第一大港呢?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

  学生思考:上海湾所处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其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上海所在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教师拓展:

  1.上海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浦东的开发,使得上海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面旗帜,因此上海港的服务区域即其经济腹地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2.上海港周围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有长江干支流,而且有京沪、沪杭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因此经济因素是上海港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3.对上海港的区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建设一个港口既要考虑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又要考虑腹地、交通等经济因素以及与城市的关系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对具体的港口进行区位因素分析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死搬硬套。

  承转过渡:同学们大多数生活在山区,回家或到学校上课主要是坐汽车,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主要是什么呢?

  二、汽车站和航空港的建设

  多媒体投影:图7.16。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引导分析:

  1.从自然因素来看。汽车站宜建在面积较大且平坦的地方。

  2.从经济、社会因素来考虑。汽车站应建在市区内人口流量大的繁荣地段,且让人们容易找到。

  3.从经济需要出发来看。方便人们乘车,汽车站应选择在与市内、市外有直接联系的地方。

  多媒体投影:图7.18,北京西客站是近些年来的一项新建筑,当初在站址的选择时,曾经有三种方案,试分析哪种?

  学生合作探究:第三方案搬迁单位较少,但占菜地最多,距市中心最远、距电影制片厂很近,车辆行驶震动对制片生产有干扰,而且翠微路较窄,道路两侧多政府机关,与旅客车站、服务设施等内容不大协调。第二种方案,需要拆迁首钢公司的炼钢车间,搬迁量很大。通过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第一种方案。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9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

  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3】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

  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

  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体会:

  一、 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入学后,我对所带班级进行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

(1)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

(2)学习目的明确、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占20.2%

(3)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 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 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

  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了有理数。

  此外,我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四、 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 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2.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

(2)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展示图片】阅读教材,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思考问题并完成表格: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动手设计表格: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小组探究:对照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2.1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与城市化的那一阶段?

(3)近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环节三:课后作业

  全班各自然小组依次为空气污染调查组、水污染调查组、噪声污染调查组、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查组、光污染调查组、交通组、住房组、人口组、就业组、社会秩序组,调查连云港市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

  1.网络搜集或走访调查。

  2.图文资料真实,且具概括性。

  3.注意安全和中学生形象。

  四、板书设计

  表格式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1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①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2

  六年级上册数学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重量,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从益阳的环境来讲,学生没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对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在本节课中,关键要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感染身边的人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活动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活动准备: 1.让学生通过网络、杂志、报刊等渠道调查我国目前和益阳当地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作实验,观测水龙头滴水量,测量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滴水量。

  3.调查一下自家每个月的用水量活动学具 量杯、卡纸、计算器 教学准备 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影像资料,干旱的图片,浪费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评论 师:同学们!老师想出个谜语考考你们,愿意吗? 双手抓不住,用刀劈不开,洗衣和煮饭,都要请它来(打一物)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水有关的知识,课前已布置让同学们分组通过网络、杂志、报刊等渠道调查、收集与水有关的资料信息,同学们做的怎么样? 二.汇报资料,收集信息评论 (一)汇报结果 1、师:看每个小组都信心满满,想必一定是收获累累,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收集有关水的信息资料,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好!(有代表性的资料可鼓励小组展示在黑板上) 2、师:看来每个小组都非常用心尽力,收集的资料也非常全面具体,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3、播放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影像资料。

(二)交流总结 1、师:通过刚才的观看和同学们课前收集的资料,你们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汇报结果。

  小组1: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

  小组2:我国水资源现在非常匮乏,不仅农村缺水,城市缺少,到处都非常缺少。

  小组3:现实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给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师:每个小组都总结的非常好,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调查还是非常严重的,那浪费到底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同学们想不想验证一下?那应该用什么来验证呢? 3、小组甲:我们想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出结果后下结论。

  师:有没有异义的小组?那你们想用什么数据来验证,你们操作的方案和步骤是什么? 4、小组乙:因为现在我国大约有4.3亿个家庭还有好多个单位和一些公共场所都在使用自来水,所以我们想选定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作为实验的对象 (三)合作实验 1、实验 (1)、小组汇报实验的步骤(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相机的跟进幻灯片的播放) (2)、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师板书 (3) 、师质疑:每个小组为什么结果不一样?(生活中水管的大小不同,试验时穿孔的大小不一样) 2、计算 建立直观印象。

(1)、师:那我们应该选择以前学过的那个数据来代表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平均数)(师板书:一个水龙头平均一分钟的漏水量) (2)、师:通过实验、计算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50克,那么,接下来同学们想算什么? 小组甲:可以算出一个水龙头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漏水多少了。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

  1个水龙头1分滴漏 50 g水 ,那么1时、1天、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 1分 g 1时 g 1日 kg 1年 t (3)小组报学习卡的填写结果、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千克,你知道72千克水有多少吗? 我家的矿泉水桶一桶大约有18千克,一个水龙头一天大约就要漏掉4桶水 师:根据学过的统计知识我们还能把上面的统计表制什么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4)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四)、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1、联系实际 (1)教师:同学们,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千克,一年就是26吨水啊!根据这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提议教师选定一个问题共同解答,假若一个学校有一个水龙头漏水,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算式是:26 300000=780万吨 (2)师:看到这个数据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体验生活 师:根据同学们的提问现在把780万吨水进行以下的量化,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决 (1)如果1个人1年用30 吨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 (2)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 (3)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 (4)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解答,展示算法并讲明算理) 3、交流感受 教师:看到这些数据,每个小组有什么感想?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滴虽小,随着时间增加,水管增多累积起来可就成了大大的浪费) (五) 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呢?谈谈你的感想。

  课后作业: 1、设计几句“节约用水“的口号。

  2、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套用水方案。

  3、为全校师生写一份节约用水倡议书。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3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苏埠镇戚桥学校

  刘宝周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七 磁生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l 过程与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

  1 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 【教

  具】

  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神秘地):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认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

  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

  师(遗憾地):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 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同时

  师(富有激情地):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 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七

  磁生电

  2 师(打趣地):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

  师: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

  师: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依次):

  问题1: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 问题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 师引导学生回答。 答问题1:

  生: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中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答问题2:

  生:电路中有电流时,电灯可以发光,电流表会有示数等。 师(补充):由于这个实验中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普通的小灯泡根本不会发光,普通的电流表的指针也不会偏转,所以我们要用更灵敏的检流表检测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答问题3:

  根据检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第二次实验中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第二次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第一次不同。 师:下面,请大家按图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

  3 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

  师: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按照实验提示分步进行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第一步: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时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第一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第二步: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产生电流?若不是,请注意导线的运动方向。

  第二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师:如果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似?

  课件展示:三幅动画:(1)小刀锯磨细木棒;(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 生:切割。

  师: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如果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

  课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比较让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三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

  4 场方向一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课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第四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总结:(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

  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板书

  1、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

  法拉第)

  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师: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

  3、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5 展示手摇发电机模型。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发电机模型。发电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子和定子。另外还有铜环和电刷。

  板书:2基本组成:转子和定子、铜环、电刷

  师:发电机的转子是用很多匝的铜线绕成的线圈,定子是具有很强磁性的永磁体,转子可以高速的转动,因此它可产生很大的电流。 教师请一名学生摇动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注意转速不要太快),提醒其他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师:大家是否观察到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以前电路实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生:这个小灯泡在不停地闪烁。

  师:小灯泡为什么会闪烁呢?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课件演示:发电机模型工作过程中电流方向和强弱的变化 师:大家回想一下,这与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有什么不同? 课件演示:干电池作电源的电路中电流的情况 师生交流总结:

  1干电池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 2发电机提供的电流方向和强弱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师:把方向和强弱都不发生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把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板书:

  4、交流电:方向和强弱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6 师:我国工农业中所使用的都是交流电,1s内发生50次周期性变化,因此我国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 板书:50Hz 师:我们课堂上所演示的发电机,是最简单的发电机,生产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发电机要复杂得多。 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发电机图片

  师:在实际使用中,为产生更强的电流,常用电磁铁代替永磁体,为了避免电刷与铜环之间由于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造成损坏,一般把线圈固定做成定子,而旋转磁极,这与我们课堂用的发电机模型的定子与转子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图片 师:无论是哪一种发电形式,都要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能。因此,从能量转化角度来说,电动机是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

  5、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电动机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另外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1、下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在哪种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的主要结构是和,它把能转化为能。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

)Hz,周期是 (

)s,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 (

)次。

  4、当你唱卡拉OK时,要用到话筒(麦克风)。话筒的种类很多,下图是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 ,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

,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的 ,经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4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5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决问题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上,能否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其关键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引导启发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为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在复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究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借助对比练习,总结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策略多样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准确判断题中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弄清题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多媒体课件;小组学习记录卡。

  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情景图,说一说图意,了解数学事例。

  2.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引导过渡:这个问题除了用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问题,必须知道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吗?

  2.小组合作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发放学习记录卡,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及对应的数据,填写下表。

  和的相等。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组织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学习记录卡”的应用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建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比例的解是x=16。

  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再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方法。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 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

  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师:反思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一起来归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

  一找、二判、三列、四解、五检。

[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不仅用我们过去的方法解决了李奶奶的问题,还发现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决李奶奶的问题,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请你们解决一下王大爷的问题吧!

  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7

  2-5的乘法口诀

  一、5的乘法口诀

  1. 利用5个5个连加的方法,列出有关5的乘法算式,根据算式编制5的乘法口诀。

  2. 5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5,所得结果个位上的数字不是5,就是0。

  3.口诀的编制方法:口诀的前半部分表示相乘的两个数,后半部分是相乘的积。例如:四五 二十(四五:相乘的两个数;二十:相乘的积)

  4.要点提示:根据五五二十五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

  二、2的乘法口诀

  1.利用2个2个连加的方法,列出有关2的乘法算式,根据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

  2. 2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2。

  3.要点提示:应用2的乘法口诀计算出的结果都是双数。

  三、3的乘法口诀

  1.根据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编制3的乘法口诀。

  2. 3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3。

  3.要点提示:根据“二二得四”和“三三得九”都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

  四、4的乘法口诀

  1.先用数数的方法得出结果,再列乘法算式,根据乘数和结果编制4的乘法口诀。

  2. 4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4。

  3.要点提示:应用4的乘法口诀计算出的结果也都是双数。

  五、2 ~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1.运用2 ~5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相关的乘法算式。

  2.要点提示:要根据问题中所给数的特征,确定使用哪句口诀计算。

  六、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学会收集、选择、整理数学信息,利用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要点提示:数学问题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

(1) 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

  认识:乘数╳乘数=乘数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如3╳4=12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

  3+3+3+3=12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

(2) 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如根据“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5个7比3个7多2个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

  错误典型:

  a、“口诀”与“读作”混淆:

  如:3╳7=21,读作:3乘7等于21。口诀: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

  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

(1) 除法的意义

  能够结合算是说出除法的意义,如算式21÷3=7可以表示:

  a、 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

  b、 把21拿来分,每份是3,可以分成7份;

  c、 21是3的7倍。

  体会除法与乘法的“互逆”。

(2)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了解: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 会用乘法口口诀求出除法的商:

  同样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四个算式,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如:三九二十七:3╳9=27 9╳3=27 27÷3=9 27÷9=3

(4) 理解“倍”和“倍数”的意义:

  倍: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生的话来理解——“大数里边有几个小数那么多”。

  倍数:学生的话——“一个数的倍数就是这个数一个那么多、两个那么多、三个那么多……的数”,比如3的倍数是3、6、9、12、15……

(5)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真读题,仔细分析。

人教版数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推荐1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表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