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6篇 七年级历史感悟

时间:2022-06-06 15:33:25 教学心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6篇 七年级历史感悟,供大家参阅。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6篇 七年级历史感悟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2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英语组教研工作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备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获得发展为第一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英语有效教学的抓手,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构建英语教学的和谐课堂框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抓关键: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在巩固上期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本学期一是要大兴学习之风,让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渗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二是要迅速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三是加强评价研究,四是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突破难点:优化组内常规管理,搞好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

  突出中心: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确保中考及

  一、二年级统考各项指标稳步提高;搞好组内“三课”活动。

  突出科研:重点抓好“学科教学和谐课堂标准”的研究。

  三、工作措施

  1、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3 没有高质量的课堂输入,绝不会有高效率的输出。

  ①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准确定位师生角色。 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③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模式。

  2、优化常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①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立足实际,制定出教师量化考核细则,努力做到教师考核公开、公平、公正。

  ② 继续搞好月查与抽查。按照学校教研室的要求教师每月课堂作业批改不得少于8次,另外课外作业和听写由老师们自己根据学生实际来把握。此外教师还应在思考自己教学的基础上写出教学随笔每月不少于4篇。

  ③ 继续实行教师之间的听评课。大力推行教师的“示范课” 组内教师的“公开课”并在听课的基础上备课组内教师及时进行评课,供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全学期组内教师相互听评课不得少于15节。

  ④ 搞好业务学习的考勤,将其作为年终教研组内学习的依据。

  ⑤ 抓各项教研活动的落实,尤其是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要在每次集体备课前确定好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三:不断开创工作新思路,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①要根据新的中考题型及中考阅卷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中考的新变化。

  4 ②要对于一些共性的知识点牺牲一些时间做出一些研究。

  ③要不断的加强业务自修。

  ④多采纳一些别人经过多年实验取得的很好效果的研究性成果为我所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四:抓好各年级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各备课组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班际分层和班内分层相结合,即要培养优又要辅差,使每一个学习层面的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从而增强学好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① 初一年级教师要在摸查学生学习状况方面下功夫,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把握好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② 初二年级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多做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偏科,不厌学,扭转上学年带来的被动局面。向习惯要效益,向习惯要成绩。

  ③ 积极抓好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和复习工作。发挥备课组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尽早的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复习计划。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确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本学期主要教研活动

  5 九 月: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制定

  组内业务学习

  十 月:集体备课、学科教学和谐课堂实施 十一月:期中考试

  十二月:说课、示范课

  6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教研组积极贯彻、领会教研室的有关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各位组员的齐心努力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新课程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抓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了教研组计划,完成各项任务。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也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对本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尤其是高一的四位任课教师,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开展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本组教师能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贯彻落实学科备课、上课、布臵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

  在切实抓好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努力配合年级组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我们的学校有相当学生尤其是男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英语的态度很差。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切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提高全组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在这一过程中,备课组长和师傅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领先带头作用,他们在带动新教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我们组是一个特别团结和谐的团体,老教师和骨干教师都能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年轻教师上好汇报课。在平时的

  8 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我们注重加强评课、研课、磨课的力度。

  本教研组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

  作为学校的生命线,英语教学在学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英语组一定会以勤奋敬业、勇敢向上的进取精神来对待工作,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9 2009-2010学年度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教研组坚持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各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师生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教学中去。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现总结如下:

  1.积极参与研讨,追求有效教学

  每个星期,我组基本上都要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本组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在教研会上,我们有时学习一些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论知识,有时说课、评课等,形式不拘一格,注重实效。

  我组每一位教师本学期至少都上一次校级公开课,09年11月3日一节《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公开课、09年12月15日一节《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公开课、09年12月1日杨永茂老师上了一节《大一统的新格局》公开课、09年11月24日周建娣老师上了一节《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公开课、09年12月8日金新林老师上了一节《长征》的公开课、09年12月30日胡婷婷老师上了一节《罗斯福新政》的公开课、09年1月5日杨使兵老师上了一节《立报效祖国之志》的公开课、09年12月30日夏传琴老师上了一节《关爱社会》的公开课、09年12月29日傅韵老师上了一节《大危机与新政》的公开课等等。2010年五月份张丽、张凤兰、杨永茂、

  10 夏传芹等老师分别上了一节教学公开课。这些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同时根据教务处、教研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政史地学科期中、期末考试相关工作,做好考试命题、阅卷、成绩分析工作。本组老师认真把握命题所覆盖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明确各知识点对能力的要求,严格控制难易度,做好命题工作,阅卷过程则严格按照教务处、教研处要求,坚持流水作业,重视考后的分析讲评工作。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尤其是对于九年级月考,我们政治、历史老师配合教研处认真做好月考拟卷、阅卷,分析等相关工作。

  2.积极参加并参与2009年蜀山区中学思品学科教研会 2009年9月18日,蜀山区全区思品教师在49中阶梯教室举行了“蜀山区中学思品学科教研会,暨2009年中学思品学科中考分析会”。 全区及邻区的各兄弟学校的中学思品老师也来到会场,蜀山区教研室中学思品教研员王慧珍老师针对09年思品学科中考情况作了分析并对迎接中考提出了建议。琥珀中学杨使兵和67中学龚菊英两位教师向全体教师汇报了他们的中考复习计划及备战中考的方法及策略。各位发言的教师畅所欲言,都能把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上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介绍给自己的同仁们,他们各有所重,大家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感觉收获颇丰。

  11 3.本组市级课题顺利结题

  09年10月,合肥市琥珀中学《新课程下初中思品课学生评价问题的探究》这一市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经过专家评审顺利结题。本次结题工作组成员由合肥市教科所专家卢庆生等三位专家组成,蜀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王慧珍老师专程到场,全程参与了课题评审鉴定。专家评议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杨使兵老师所做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及课题结题成果汇报,观看了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活动图片和视频。专家组成员查阅了课题研究资料,并进行认真的评阅、审议,与课题组成员进行广泛交流。专家组对琥珀中学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琥珀中学的课题组成员在开展科研的过程中,能够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充实,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尤其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生评价模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琥珀中学校长郑家模亲临结题会,感谢专家的点评和指导,郑校长表示: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我们将把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注重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我校的教科研水平。据了解,琥珀中学《新课程下初中思品课学生评价问题的探究》这一市级课题由我校政史地教研组长杨使兵老师主持负责,本组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历时二年多,在校领导和教研处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12 拓展,并最终顺利结题。当然,此课题的结题,将是我们新的起点。我校课题组广大成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我校思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努力做研究性的教师。

  4.积极参与“上好课”专题讲座

  09年11月28日,琥珀中学举办了第二期“上好课专题讲座,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上好课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政、史、地组组长杨使兵老师从他在学习和实践“上好课”的体会,阐述了一是养成了“不上无准备的课”的习惯;二是注意导入,调动兴趣;三是课堂条理清晰、节奏紧凑,过渡、衔接轻松自然;四是大胆对不合理的部分教材进行改革;五是语言有特色,讲课的风格幽默风趣等十个方面有效的“上好课”教学方法。会后,老师们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积极参与“蜀山区首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成长论坛”活动并获得佳绩。

  09年12月,“蜀山区首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成长论坛”

  13 活动隆重举行,琥珀中学杨使兵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比赛。杨老师演讲的主题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我尝到一丝甜甜的味道》,杨老师结合自己连续带8年毕业班的教学实践,从追求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善于利用自己的“弱项”;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善于捕捉和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并非一句口号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强调要努力营造一个真实而有效的课堂。杨老师清晰的演讲思路和真实而独特的教学经验赢得了在场市区教研专家、评委和老师们一致认可,喜获论坛一等奖。

  6.组织学生观看《钱学森——穿越时空的目光》、《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安徽省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等相关视频资料

  2010年1月,我组利用五楼多媒体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钱学森——穿越时空的目光》、《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安徽省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等相关视频资料,深受学生喜爱,给学生很深的心灵震撼。

  7.积极参加合肥市中学政治教研会第七届年会 2010年1月8日上午,合肥市中学政治教研会第七届年会在合肥八中隆重召开。我组夏传琴老师参加了此次年会,收获匪浅。来自合肥市区及三县的老师代表相互热情地握手、拥抱、交谈,脸上都带着春风般的笑容。合肥市教育局

  14 的姜局长、教研室李卫文主任、省政治学科教研员丁学武、合肥市教研员卢庆生等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由合肥实验学校校长叶传平主持。

  8.琥中思品教师荣获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010年5月,我组杨使兵老师在“合肥市蜀山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大赛”中,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新的教学设计,稳定的发挥,荣获一等奖。

  9.积极举办校级研评课活动

  日前,琥珀中学阶梯教室里热闹非凡,座无虚席,政史地组夏传芹老师在此向全校老师展示了一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评课。夏老师这节课的课题是“维护公民财产继承权”,在课前,夏老师做了精心准备,精选了大量素材,并制作了有效课件。在课堂中,夏老师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将抽象的法律内容,演绎得惟妙惟肖,有声有色。课后,组织了评课。各位老师踊跃发言,都从同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认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很有特色。教研处梁蕾主任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强调了学校之所以开展研评课的初衷以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郑校长作了总结发言,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节课:“给冰冷的法律赋予了色彩和温度,有生命的课堂不因学科而异。”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政史地组全体同仁们将继续不懈努力,再创辉煌。

  15 10.积极组织和参与外出听课活动

  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们积极外出听课、参加研讨活动:例如09年10月15日,本组政治老师去49中听了两节区级观摩课,并积极参与研讨。我组历史、地理师也多次到外校听课学习等等。

  蜀山区和瑶海区共同承办的合肥市九年级思品复习研讨2010年3月25日在瑶海区三十八中学举行,市区百余位政治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合肥市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卢庆生老师主持了此次活动。我组杨使兵、夏传芹老师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2010年4月27日,蜀山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选拔赛暨“送教”活动在南岗中学圆满落幕。我组政治老师参与听课研讨活动。

  2010年5月,琥珀中学杨使兵老师赴安徽省示范高中休宁中学参加了“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育硕士考察学习活动”。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对本次活动很重视,王学灵副书记和胡安全副院长全程参与。在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中,百年名校休宁中学安排了一系列教学观摩课和讲座活动,我们广大一线老师在听课、评课、座谈……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此次休宁之行,收获颇丰。我们将会把此次学习考察的经验所得运用到自己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尽情享受成长和成功的喜悦。

  16 2010年5月28日,在合肥市第46中学举办合肥市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大奖赛第二轮选拔赛活动,我组杨使兵、周建娣、夏传芹、张凤兰四位政治老师全部参与听课学习活动。

  11.积极申报一项省级课题

  2010年3月本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关于减轻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业负担问题的探究》。

  10.我组两位老师通过层层推荐和评选,被选定为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

  本组傅运、杨使兵老师被评定位合肥市首届骨干教师。

  六、工作中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的意识较差,没能及时将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获奖或发表的论文太少。

  2.教师的主动参与教研的意识还较差。

  3.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掌握教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方法,积极参加教科研方面的培训,对现有教材进行更大胆的整合和处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既提高能力,又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科资源的共享。

  政史地学科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认真贯彻区教科研2009年教学工作意见,紧扣学校“六助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教研方式,整合教研力量,认真研究落实课程改革和实施方案,借鉴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实施经验,为实现学校提出的“教师高素质、学生轻负担,办学创特色、教学高质量”的目标而努力。

  二、工作思路、目标

  1、继续立足于平时的“教”,着眼于平时的“研”:通过“课前讨论、课后反思、修炼提升”的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建设, 解决新课程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教改的热点议题,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同伴互助的多种教研活动形式,力求课堂实效与教研水平双赢。

  2.继续完善公开课开设的制度,加强听课评议制度。让高级教师上好研究课,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继续进行有效的跟踪与指导,做好传、帮、带工作;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多听原生态课。

  3.继续抓好教学效益。教学质量是教研组的生命,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打好基础,稳实做好九年级的中考工作,力求在中考上有所突破。

  4.继续组织学透规范教研组标准,落实《丹城中学教

  18 师教学常规考核》,钻研新课程实施后教学评价的新做法,使教师熟悉新的评价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三、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组、备课组计划制定

  2、推荐、参加学校开展的“六助教学”活动并制定相关计划。

  3、上报本学科组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

  4、学习其他优秀教师“六助教学”课堂模式。 十月份

  1、部分教师完成等级课考核。

  2、09学年优秀教研组展示。

  3、组织参加初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比。 十一月份

  1、期中教师教学常规检查,听课、备课、作业批改检查、学生问卷调查

  2、学科研究。

  3、参加初中政治教研组建设交流活动 十二月份

  1、部分教师完成等级课考核。

  2、部分教师开设学科论坛讲座 1月份

  1、教学论文、心得上交

  2、期末考试

  3、校规范教研组考核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2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莲~山课件 ]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莲山课件]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413字)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 22 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标有星号的内容,供各地的学校选用。前两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 繁荣 与 开放 。 繁荣 与 开放 ,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实际涉及 民族关系的发展 和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个主题。这里 民族关系的发展 ,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 经济重心的南移 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第三个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 ,让学生 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以 简述 ' 闭关锁国 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四、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 动脑筋 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

  五、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 想一想 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 内容标准 的要求为依据;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995字)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

  1、

  2、

  3、4班的历史科教学工作。这4个班基础水平都差不多,但

  1、3班相对来说气氛没有

  2、4班那么活跃,思维与整体的反应程序相对来说比较慢一点。

  1、3班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通过学习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对学生初步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人类和平事业,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历史的能力并能初步运用唯物主义来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基础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a爱国主义教育;b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大团结的观念;c社会发展的观点;d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的观点e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观点;f历史辩证的观点;g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修养基础知识教育目标:a、掌握年代、世纪的计算方法

  b、了解从人类的起源到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c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概念等。

  能力培养目标:a能填写历史填充图;b提高对历史史实物件的阅读理解能力;c能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d能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分析及谈自己的看法。

  四、各单元基础知识重点、难点

  1、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的情况;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基本情况;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启建立夏朝;分封制;宗法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汉朝的对外关系;三国鼎立的基本情况;孝文帝改革;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

  2、难点:历史年代世纪的计算方法;猿为什么向人转化;南北方农耕文化有何不同;“公天下”

  与“家天下”有何不同;宗法制;商鞅变法的原因;如何评价农民起义;汉朝的对外交往;三国鼎立如何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诸子百家的思想本质。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用精彩、引人入胜的导入把学生带入每一节课中。

  2、用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需要。

  4、平时的工作要做到勤奋。

  5、抓好学生的课堂知识的过关工作。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3

  七年级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级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虽然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但我还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复习计划,使大部分学生在最后的会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4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傅露露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三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各班班风、学风上存在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中华书局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19课。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封建社会的建立,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封建社会的发展,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及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任务。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节课的抽考和每月的复习总结,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5

  七 年 级 历 史 教 学 反 思

  祁县初级中学

  高俊洋

  在祁县初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在长期的历史课常规教学中总会出现如此情况:教师在讲台前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而下面的学生时而紧邹眉头,时而欲言又止,有的干脆埋头写作业,更有甚者昏昏欲睡,缺少教师希望的那种学习激情,老师生气,彷徨,心血得不到回报与尊重。究其原因,并非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亦不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而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抢占了学生的发言权,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机会。

  今天的历史课堂,也是不能离开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当别的老师都在尝试新的教育理念时,我们依然来用传统模式,怎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激情?我们也应该大胆的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等优良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作为中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古代史内容,时间间隔长,历史跨度大,年代久远,民间传说也是片言只语,学生对此了解的不是更多,尤其是一些古文材料,学生的语文基础所限,可能看不懂,教师要讲起来花费很多时间。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听起来疲惫,产生矛盾。在以前的历史课教学中,大多是我讲,不问学生能否接受,结果老师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对古人的思想观点教学更是难题。由于是空的代沟,有些思想观念已发生了变化,甚至变成了糟粕。讲的太深了,学生不能理解,讲浅了,不能解释清楚问题的主旨,学生只懂皮毛,不能掌握。此事困惑了我很长时间,通过新的课改理念注入课堂,导学案的推行,我也能用新的课改理念尝试课堂改革。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结合课本,灵活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结合背景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和参与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6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随着云南中考改革,历史降为了10分,学生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语、数、外这三门学科上,而对历史的态度也不怎么太认真了,开始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有的学生上历史课时去作语、数、外作业的情况。这让我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过后,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呢?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反思,以及和学生交流,我发现,只有提升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实践中,却碰到了很多的问题,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一、初一历史讲述的中国古代史,本身有一定的趣味性,然而,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比较狭小,对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知之甚少,而且连有些历史课本中的字都容易读错。要想转变这一情况,就只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我校初一教室又没有多媒体设备,不能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所以就只能在导入,以及教学过程中多下工夫,要引人入胜,这就要求精心备课,充分准备,利用一些历史故事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每周只有两节正课,如果讲得太多,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就少,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会影响教学进度,缩减学生复习的时间。

  二、除了用故事外,其实还有其它的一些形式,比如知识竞赛、表演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我校开展的“有效教学模式”下,可以增强小组的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在具体的实践中,多数学生比较积极,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值得欣慰。但其中问题也不少:极少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有的会“哗众取宠”、有的乘机扰乱课堂、有的在表述时比较肤浅,不能言之有物、有的不敢展示自己等等。

  三、我校开展“有效教学模式”,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并选出每一小组的小组长,然后让小组长带领小组学习、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汇报结果等。这就要求发挥出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要引导他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分析问题、给其他成员讲解问题等。教师如果人为的制造一些压力,营造一个紧张的氛围,可以增强小组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然而,这种方法用多了,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但如果不这样,小组的主动性又大大降低。这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不管是利用故事,还是表演,还是知识竞赛,还是小组合作,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抗拒心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更加注重精心设计和好好准备,另一方面,还需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总结。

  2015年10月26日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7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七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2013-8-24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8

  七年级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李鹏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七年级的英语教学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英语基础打得不好,会削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制约学生各科成绩的平衡发展。因此,如何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新生入学伊始,对英语好奇心强,学习兴趣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讲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表扬、鼓励学生,少批评、挖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怕犯错误,因为谁都会犯错误。

  二、七年级学生英语语感还不强,表达能力也不高。教学应以听说为先,读写跟上。要求学生要熟读每单元主要语法句子和对话,必要时要求背诵。由于初一学生自律性不强,教师要引导、监督。

  三、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教会学生单词记忆方法极其重要。教会学生熟读音标和音节,详细讲解英语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要花较多时间去教会学生怎样用音标去记忆单词,直到掌握为止。

  四、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备好课。上课时做到精讲多练,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多用启发性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五、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要把握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讲解要清楚透彻,通俗易懂,切忌贪多贪快而导致学生难以消化理解,影响其学习信心。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辅导,加深记忆。

  六、每上完一个单元,要布置适量的针对性练习,反馈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总结学习的得失,合理评价学生,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不足,及时改正。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9

  历史教学反思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教学中,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上学期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只是一册书,今后需要将初中的六本历史书熟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好教材,才能让学生直接准确的掌握知识。

  二、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后,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根据教材,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三、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我们知道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生物、地理等这些都有他们本学科发展的历史。因此,我常常去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以便了解更多丰富的知识,在课堂上我就可以根据学生们学的知识再增加新的知识。还能使学生们觉得老师什么都懂,是一个万事通,让他们由衷的佩服你,从而更加奋发的学习。

  四、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一周两节课,如果课堂上不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那么课下让学生们学习历史,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首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备课多一分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少一点。所以,一定得备好课。然后,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讲新课之前我都要找学生提问上一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这样才能温故,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我将让学生作一些比较典型的练习题,使得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反馈、巩固和提高。并且我要求学生讲完一节新课作一节的练习题,及时反馈。

  五、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虽然初一学生对于三年后的中招考试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以眼前的小天地就知足,更应该想到三年后的中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时常穿插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躬献,让学生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0

  2011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马海达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

  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

  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

  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

  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

  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

  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2011年8月28日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 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五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

  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周()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第3周()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第4周()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第5周()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第一单元测验

  第6周()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7周()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8周()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第9周()

  复习5-8课

  第10周()

  复习9-12课

  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第13周()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第二单元测验

  第14周()

  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周()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6周()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7周()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

  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周()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第3周()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第4周()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第5周()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第一单元测验

  第6周()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7周()

  第8周()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第9周()

  复习5-8课

  第10周()

  复习9-12课

  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第13周()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第二单元测验

  第14周()

  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周()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6周()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7周()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

  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

  期末复习

  第20周()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1

  教学心得体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学期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2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反思

  结合自己的教学,仔细想来,存在以下问题:下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到底有哪些值得反思和回顾呢?回想这五个月来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油然而生,不禁感慨万千,有失误的难受,也有成功的快慰,总之,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必须要认真总结反思,好好思考一下。 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做一下回顾:

  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没有充分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但我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没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日后工作要改变的。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 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在第一单元的探究与活动课中,主题活动为《历史图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提前做了布置,叫学生自由结合,五六个人组合成一组,课余时间上网、查图书资料、看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资料,整理成文字材料,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并从各个组中抽出代表作裁判,从而评出优胜组,并让学生做主持人,活动安排好了以后,我还辅助学生上网络查了跟此图有关的资料,基本上让学生来做,老师指导观看。到了学生上课开展活动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乱做一团,各组发言的同学演讲毫无激情,语言干巴巴的,缺乏感染力,而且声音很小,下面的学生都听不进去,最差的就是各组代表只是在念资料,纯粹是拼凑材料,没有一点加工,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无法吸引人去欣赏,几乎就是念书,还坑坑巴巴念不清楚,学生各行其是,乱作一团,整个是乱糟糟的。回想一下,估计是学生缺乏经验,时间仓促,自己是急于求成,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组织能力欠缺造成的。

  2、机械理论,忽略理解消化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虽然我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的是热情洋溢,兴致勃勃,但是由于

  自身知识理解认识不到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阐释的不够形象,学生理解不深,头脑这中没什么印象,很容易混淆概念,理解产生偏差或错误,很难留下记忆,要采用其他方式来教学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和不足,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骜述了。

  但是也有成功和收获,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拉近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学习历史课,对学生理解体会历史知识很有帮助。获取历史知识需要感性认识。

  3、准备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历史课堂不应该就是讲教材,课程资源应是一切与历史有关的东西。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

  4、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一、生动地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我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历史学科的电视、电影录像资料来源于历史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片、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故事影视片。前者真实可靠,后者虽不是历史的实录,但能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再现某些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人物。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功能,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

  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以上就是本人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迅速的成长起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尽量克服这些缺点与不足,争取讲自己的课堂做的更好。

  2014年7月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3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出来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哦!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10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7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二):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

  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4

  七年级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1、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课改前,课堂上我们以讲为主,使劲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却不一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力不讨好。我也曾苦苦思索怎样改变面临的困境。新课改的试验和尝试,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赋予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课堂得控制力,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课改前,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课改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下,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品德课上积极参与的态度最重要。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不要居高临下。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无保留地和教师同学交流。和学生的交流,我有时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我的思品课上,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

  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也是轻松和谐的,我想这就是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应用中的感悟与收获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5

  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平山乡雄营教学点:郭光辉

  今年我担任七年级的英语课,很多人都认为七年级的内容简单,老师教起来比较轻松,其实不然。由于在农村学生没有英语基础,所以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现将我在教学中尝试的一些教学方法、心得总结如下:

  一、规范书写

  英文的书写必须规范,端正。在上第一堂英语课,学习第一个英语字母的时候就要向学生提出要求:每一个字母、单词都要书写规范。在学习过程中,对书写规范,端正的学生给予夸奖,对书写不规范的学生给予惩罚,例如让其再写十遍。后来慢慢的,学生的书写都规范了起来。

  二、注重音标

  如果说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那音标就是基础的基础。今年的英语课本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强了音标教学,这点我认为很好。不同的英语老师对学习音标的时机看法不同,我个人认为让学生在开学一两个月内学完音标比较好。因为音标学好了,就意味着学生自己会读单词了,有了自学的能力。当学生看到没学过的单词也都会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更浓。

  当然,如果一味的学习音标肯定很枯燥。学习音标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利用音标自学单词,我以我倾向于利用渗透教学法,在学习单词的同时逐渐的认识并学习音标,慢慢的掌握利用音标

  

  拼读单词。音标学好了,很多单词通过读音就能书写出来,单词也变得容易记忆了。

  三、淡化语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强调语法,讲解语法,很多学生不但听不懂,而且会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要通过句子学习语法,例如要讲解一段对话,先让学生去听跟着读,然后明白它的意思之后就引导学生自己编对话,然后分组反复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自己会说会写了,里面所包含的语法自然就学会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把重视传授知识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潜能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教学相适应的游戏或表演节目,让学生去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但得到了快乐,而且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真诚的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理解、尊重他们,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他们也就慢慢的喜欢、尊重、依赖我,同时也更喜欢英语这门课。

  以上是我在七年级教学当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教学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英语老师用心去教,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都能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整个学年的教学任务。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6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串连起来。在学习中历史本身就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应及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新的知识,记住历史知识。在这方面,我注意做到:

  1、导入新知识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先给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如何来的呢?世界各国都有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国的女娲娘娘造人和西方亚当和夏娃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述,再引出我国远古居民的相关问题,这样自然的学生对远古人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4课讲述夏、商、西周的兴亡,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时,我就利用学生看的电视剧“封神演义”提出问题“为什么周武王能推翻商朝?”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感叹这节课时间太短了。

  3、学会知识的归类

  历史课知识较琐碎,为了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列表格归纳总结的方法是主要的,常用的。

  比如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主要讲述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材是分别讲述的,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讲述神农氏发明种植技术的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说明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 :有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然后把表格画到黑板上,让学生从距今年代、所处流域、种植农作物品种、饲养禽畜、房屋特点、生产工具、手工艺技术等方面分别找出相应的内容。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活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重视利用表格学习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再如历史课中出现的朝代、事件、人物、时间较多,对于这些我们都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类,使知识一目了然,尤其对于重大的事件、人物更可适用。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6篇 七年级历史感悟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教学心得体会七年级历史(共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