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9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

时间:2023-11-11 10:39:00 课件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9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以供参考。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9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30课《狼何鹿》。(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说说狼和鹿之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过度:课文中的狼和鹿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消灭了人人讨厌的狼会怎么样?请自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贪婪哀嚎提防狩猎青烟袅袅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语

  葱绿 捕杀 灾难 下毒手 生机勃勃

  枯黄 功臣 威胁 传染病 生儿育女

  (2)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

  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人们特意保护的鹿,倒成了“大坏蛋”。

  (3)理解词语:

  贪婪 哀嚎 提防 狩猎 青烟袅袅

  (4)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每个自然段将了什么?

  (三)学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插图。

  (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的?交流。

  (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的呢?

  (3)同样的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变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读。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

  交流

  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于是人们( )狼,( )了鹿,使得鹿群( ),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

  7、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这儿现在有三顶“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坏蛋”、“自由王国”。

  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帽子”该戴在哪儿?为什么?

  (四)延伸明理。

  1、课上到这儿,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编者叔叔把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课本中来,目的是什么呢?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4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5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蜿蜒 民族 驾驶 谱写 奴隶 曲折 不朽 岛屿 海域

  宝库 水天相连 星罗棋布 连绵起伏 询问 固定 顿时

  传递 快慰 哀伤 飘飘 悠悠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指名交流。

  5、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

  2、( ),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

  指名交流,师总结。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 ),它能飞越( ),忠实地为人们( ),所以人们称它是“( )”。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 ),在蓝天中( )……

  六、阅读分析。

  1、齐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要求。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 ) ( ) ( )

  飘飘悠悠 ( ) ( ) ( )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 ),看到( )。

  3、逐条按要求完成。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5、再一次齐背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自豪 镜子 疼爱 陷进 变幻 增添 姿态 笼罩 遮挡

  酿蜜 槐花飘香 瑞雪初降 铺天盖地 糊涂 警惕 翻译

  据说 同胞 边境 惊呆 神勇 无比 热火朝天 平平 盏盏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 )( )

  氵( )( )( )

  辶( )( )( )

  艹( )( )( )

  纟( )( )( )

  土( )( )( )

  1、练写。

  2、交流。

  3、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塞下曲》。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 )的,因为( )。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 );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 ),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

  (2)庐山的景色十分(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3)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心里装着(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 ),( )、( )、(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 ),整个槐乡都浸在( )中了。

  六、阅读分析。

  1、齐背《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

  2、读一读,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齐读。

  3、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庐山云雾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ì àn dià iàn xíng 5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

  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俺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俺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俺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俺们可别光顾着自身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过渡:刚才俺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那么,让俺们一起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俺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假如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示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假如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1、心情小结。

  今天,俺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俺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俺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七、作业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5、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根据自身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项,课后完成)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

  2、引导学生揣摩间架结构,努力把字写美观。

  3、积累成语,了解这些成语集中体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理解、欣赏、背诵《滁州西涧》。

  4、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约请别人。

  5、学习“竖弯”、“竖弯钩”的写法。

  教学内容

  分析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二、写好钢笔字。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三、读背成语。

  1、请同学们借助词典或成语词典读准字音、理解成语的意思。

  2、谁能读准这8个成语。

  3、交流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比喻品德修养、学问、技术或处事手段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鬼哭神惊:杜甫称颂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找出8个成语的规律。(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5、诵读、背诵。

  四、读背《滁州西涧》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

  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

  西涧:在滁县城西。

  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约请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强化练习。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约请别人一起参与活动。那么,怎么去约请,约请是应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约请。

  2、请同学们把这次约请的要求读一遍。

  3、指导看图:顾老师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如果你是三(1)中队的中队长,你会怎样去约请呢?请同桌先讨论,再分角色演练一下。

  5、指名两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评议,明确训练要求)

  6、我们约请别人时除了说话有礼貌,还应注意说清楚约请的原因,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7、现在请同桌之间再按要求表演一下。

  8、指名学生表演。

  9、同学们明天就是星期天了,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不想约你的好朋友出去游玩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9篇(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件)相关文章: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5篇(分数的意义优质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麦哨》教案6篇 小学语文麦哨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园地六》教案4篇(一年级语文园地六教案上)

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精彩8篇

七年级语文期末作文14篇

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语文9篇 3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13篇

语文教案范文4篇(语文教案教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太阳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