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3篇 说课稿模板

时间:2024-02-25 14:18: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说课稿3篇 说课稿模板,欢迎参阅。

关于说课稿3篇 说课稿模板

关于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 、遇 、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小精灵儿童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三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四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教材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我想编者的旨意在于让学生在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主要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课型,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研究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学生通过玩橡皮泥,把它做成船形或空心球形,借助漂浮物体使它浮起来。

  第二部分:学生玩潜水艇,探究上浮和下沉的奥秘。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探究死海之谜。为了验证海水的浮力比淡水大,课文引入了土豆上浮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中加盐,浮力会增大。最后是对本课的扩展。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本课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课型,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好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如何组织好学生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进一步寻找浮起来的方法,从而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为了能使本课的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综合运用了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共同合作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方式。

  三、说教学准备:

  水槽、水杯、木筷子、鸡蛋、牙膏皮、塑料“潜水艇”、小木块、泡沫板等。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我准备一杯盐水、一杯清水以及两个土豆。(出示两杯水,然后拿出两个土豆,放入杯中)让学生观察,同时提问:“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并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且给予肯定:“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不可能把问题一一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课题)。

  这一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带着疑问积极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中去。

  (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科学》是一门强调“做”的学科。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做”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从动手“做”中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动手“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学生预测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然后富有激情的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然后把你成功的办法记录下来。”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这一活动的设计用了竞赛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x,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玩中求知。

  活动二:探究潜水艇沉浮的道理

  这一活动使学生知识的延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活动:“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投影出示谜语:像鱼不是鱼,天天水里游,眼睛出水面,沉浮任我行。)学生猜出谜底后,投影出示潜水艇图片,提问:“你们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潜水艇的那些事情?”“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学生们情绪高昂,都积极投身于潜水艇的沉浮活动中。让学生明白:灌入空气,潜水艇重量变轻,就上浮;注入水,潜水艇重量变重,就下沉的道理。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索物体沉浮的奥秘,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探究意识。

  活动三:探究死海奥秘

  先课件出示人在死海看书的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在死海里游泳的人能躺着看书呢?想不想知道?”然后多媒体播放有关死海的知识之后,我故作神秘地说:“难道海水里的盐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们来做个模拟死海的实验。”在这我设计了土豆上浮的试验,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了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这一活动的设计,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利用多媒体把死海奇特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看到这一奇观后萌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三)课外延伸

  科学教学活动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小,参与程度往往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探究渔民利用鱼排养鱼时,想让鱼网将鱼群围住,用什么方法能是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这一设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虽结束了,但探究活动并没结束。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要把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下,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是对知识浓缩和提炼的结果。在板书中我力求简明扼要,体现全文。本课时的板书如下: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浮 改变形状

  ↑ 增大空间

  沉 减轻重量

  水中加盐

关于说课稿3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对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除了对教材理解外还要对所教授的学生很了解。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思维还在发展中,好表现,爱思考,对于新的知识感兴趣,但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有难度,所以老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学情和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掌握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逐步养成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4,6,8,10,15,16,20,25......,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倍数概念,找出2、5的倍数。在学生找出来后,我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数字,并看看有什么特点?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旧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

  2.新课教学

  待他们讨论结束后,我会出示百数表,以提问的方式请不同的同学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引导完善,从而总结出2、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和5的数。

  紧接着引导同学观察自然数及其2的倍数,通过观察,2的倍数全是双数,从而引出偶数和奇数的概念。

  这样设计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而且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巩固提升

  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些数字,让同学们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那些事5的倍数。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理解掌握,同时突破难点。

  4.小结作业

  我会请一位同学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同时给他们留一个小任务,课后探究3的倍数特征。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能拓展他们的思维。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注重突出重点,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

  2、5的倍数的特征

  1.2和5的倍数特征:

  2.奇数和偶数

关于说课稿3篇 说课稿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