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网友“jiabigushuo”整理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在本学期,我负责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德育计划,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通过多种形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一、指导观念
提高学生心理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依据国家教委新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心理健康教育已被明确列入中小学德育的核心部分。因此,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帮助其提升心理素养,健全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
二、具体目标
1、重视学生心理指导,搞好心理咨询工作,开展个案辅导和登记管理。
2、关心心理咨询室的基础建设,更好地发挥功效,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宣传、发动、普及和教育。
3、重视进行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完善老师的教学对策,提升教育学习效果。
5、定期为父母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利用班会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年至少举行2次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班会)。
三、内容要求
1、心理与智能发展的指导。
(1)协助学生深刻认识自身,发觉潜力,增强学习自信。
(2)引导学生塑造明显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3)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包含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和自我监控等方式。
(5)在特殊时期开展学习心理调节,如比赛前与毕业考试前。
2、心态、情绪及品性教育。
(1)让学生认识情绪的多样化和易变性,学会识别自己总和他人的情绪。
(2)掌握适当控制、表达和发泄情绪的办法。
(3)学习维持积极心态的技巧。
3、坚毅意志与挫折承担能力的提升。
(1)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2)协助学生培养果断处理事件的习惯。
(3)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认同、与人相处及性教育。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学会自我接纳、尊重及信赖。
(2)养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同学、教师及家长建立良好关联。
(3)了解个体差异,接纳身体变化,正确认识性别角色,与异性同学保持健康的相处心态。
5、人格发展的教学。
(1)鼓励学生塑造搭建健全人格的心愿与动因。
(2)重视学生自我人格的培养。
(3)对有心理障碍学生给予关键指导。
四、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心理课程辅导。在每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依据班级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程。
(2)心理咨询室。逐步开放“心灵家园”,为个人或小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开设师资队伍承担,制订固定开放时间地点。
(3)开设“内心邮箱”,让不便直接表述的学生能通过寄信与心理老师沟通和预约咨询。一般难题由心理教师转送班主任回应,独特难题则由心理辅导教师开展某些咨询。
(4)利用院校宣传平台,根据各班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本学期将积极利用这些宣传渠道,进行心理专题讲座,分析某些案例,并解答常见问题,协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维持健康心态。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院校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以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和家庭应一直探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依靠父母会等多种途径,持续向家长提出建议,帮助他们在家庭里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教授小学生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学会放松。协助小学生了解到紧张是一种正常反应,能通过想像、分散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锻炼、听歌、唱歌、阅读和睡眠等方式来放松。
2、与人交谈。让小学生明白,当遇到问题时必须寻求帮助,在学校可以与老师或心理辅导教师交谈,家里则可向长辈或朋友倾诉。在社会上,还可以利用心理咨询电话等渠道获得适用,随时与别人沟通,终身受益。
3、记日记。激励小学生将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记下来,以此与自我对话,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极为有利。教师和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阅读日志需征求小孩的同意。同时,小学生无需过分担心个人秘密被别人了解,要学会坦然面对自己和他人。
大家始终秉持“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材关键”的理念,全体教育工作者将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充足利用各方资源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学校社团工作计划
★ 学校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