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必修二地理知识总结)

时间:2022-06-04 12:50:34 工作总结

  通过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然后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必修二地理知识总结),供大家品鉴。

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必修二地理知识总结)

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1

  地理必修二 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地理组 王泉灵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 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六个班的成绩比较趋于统一,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四、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地理必修二 教学计划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 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认真备课,抓住重点

  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6)以课堂教学为重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

  地理必修二 教学计划

  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7)抓住作业易错点

  作业批改时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后进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8)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进度安排

  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7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周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周人口的合理容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第四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不同城市等级的服务功能(1) 第五周城市化(1) 第六周城市化(2)

  农业的区位选择(1) 第七周 农业的区位选择(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地理必修二 教学计划

  第八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第九周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期中复习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十二周 传统工业与新工业区(1) 第十三周传统工业与新工业区(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十四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十五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十六周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十七周复习

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2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一、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二,侧重于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经济、人口、聚落、旅游、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地理》(必修二)只选择了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农业、工业与交通、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 1 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4、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5、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验、观察、测量、参观、制作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按学校教学思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7、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8、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9、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

  10、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对学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进度

  教 学 进 度 课时安排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课时)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1课时)

  2 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1课时)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课时)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课时) 第2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课时) 第3节 城市化 (2课时)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1课时) 中段考试及试卷分析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1课时) 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 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 问题研究 龙游的农业区会是什么样 (1课时) 第4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1课时) 第2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1课时) 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2课时) 问题研究 煤城城市出路何在 (1课时) 第5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课时) 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课时) 问题研究 中国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1课时)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发展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课时)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课时) 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 (1课时) 期末总复习 (2课时)

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3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地理组 王泉灵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 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六个班的成绩比较趋于统一,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四、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 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认真备课,抓住重点

  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6)以课堂教学为重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7)抓住作业易错点

  作业批改时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后进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8)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进度安排

  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7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周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周人口的合理容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第四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不同城市等级的服务功能(1) 第五周城市化(1) 第六周城市化(2)

  农业的区位选择(1) 第七周 农业的区位选择(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第八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第九周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期中复习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十二周 传统工业与新工业区(1)

  第十三周传统工业与新工业区(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十四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十五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十六周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十七周复习

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4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 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 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是;重庆地处和交汇处,城市形态为

  2、城市内部因

  3、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住宅区的分布地。

  4、商业区多位于,主要为或

  5、中心商务区不但是中心还是

  6、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

  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

  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

  1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

  12、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级别,服务范围;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13、城市化的标志。

  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它体现了。

  15、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拉力有等。

  16、城市化进程可分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出现逆城市化的是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阶段。

  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18、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19、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

  另一方面。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二是

  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4、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5、混合农业主要是和

  6、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类型

  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9、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0、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人口

  11、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1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

  13、国外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是;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但经营方式是

  14、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为主

  15、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

  的农业生产。

  1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17、美国农业的特点:化、化、化

  1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19、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 牧牛为主有,牧羊为主有

  20、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21、大牧场放牧业具有、

  2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3、乳畜业是随着的产品是。

  24、乳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25、乳畜业的饿分布地区,大多紧邻,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在

  26、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27、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国家是

  28、影响下列农业的主要因素:江南丘陵的茶树,

  海南的天然橡胶,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

  29、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性是

  3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发展条件

  3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农业。

  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2、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5、鞍钢区位;宝钢区位

  6、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或减弱),原料、燃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

  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

  水污染工业的布局

  9、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四者之间的关系

  10、工业联系的种类

  11、工业积聚的原因:

  12、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基础,以目的 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哪种工业联系)

  13、我国的钢城、石油城

  14、工业分散的原因

  15、传统工业区,例如,

  是在基础上,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16、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

  17、德国鲁儿区兴起的条件:

  18、鲁儿区衰落的原因

  19、鲁儿区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方面)、、

  20、新兴工业区是以、

  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

  22、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

  24、美国硅谷是以工业为主导

  25、从环保角度看,水泥厂的布局原则化工厂的布局原则印染厂的布局原则钢铁厂的布局原则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方向发展。

  3、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标志交通运输向

  4、交通运输网中的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5、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有

  6、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7、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影响很大,表现在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8、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

  9、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10、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平原商业网点密度。

  11、商业网点建在市区环路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是以为原则; 商业网点建在市中心,符合原则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2、历史上出现了以下一些人地关系思想,按时间顺序排列:改造自然、崇拜自然、征服自然、人地协调

  3、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的进行迁移,以逃避自然的惩罚,是

  4、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是时期

  5、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6、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时期

  7、当时,

  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8、资源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短缺的主要资源有等

  9、生态破坏的表现在等

  10、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

  11、环境污染的形成

  12、环境污染的发生,与]

  13、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1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15、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6、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带来的环境问题

  1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原因

  1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中产生,必须在

  19、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0、可持续发展是在1987年《》报告中提出的,1992年6月的《》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2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

  2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2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4、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是 (国家)制订的。

  2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26、

  27、循环经济以为手段,以以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化

  28、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饿基本途径是

  29、在农业经济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以实现循环经济。

  30、清洁生产可以带来很好

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必修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