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3篇(语文语法知识点思维导图)

时间:2023-06-06 17:34:00 工作总结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3篇(语文语法知识点思维导图),供大家品鉴。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3篇(语文语法知识点思维导图)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1

  1、开头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结尾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中间某句话或者某段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2

  一、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1)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

  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1)联合(并列)短语:

  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

  如:科学技术 调查研究 酸甜苦辣 你我他  细致而周到  讨论并通过  上游或下游  升学或就业

(2)主谓短语:

  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

  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

(3)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前偏后正)其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

  根据组成部分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中心语是名词的:其中修饰语叫定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因此又叫“定中短语”。

  如:祖国大地  我的故乡文学流派 遥远的地方

  一朵茶花 美丽天使 千斤重担前进的步伐  流动状态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叫状语(一般是副词或形容词),因此又叫“状中短语”。

  如:很好看 不细致 已经完成 精心培植 独立思考 大力支持 可以参加 慢慢地走

(4)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一般表示动作、行为,后一部分一般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是宾语。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关涉和被关涉的关系,也就是动宾关系。

  如:翻修马路 寄存行李 热爱科学 影响声誉 来了客人 防止中毒 下决心 是凤尾竹 象珍珠

  象征光明 富有幽默感

(5)后补短语:

  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是中心语,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是补语。两部分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

  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

(6)介词短语:

  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如: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7)的字短语:

  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

  三、句子六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 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 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 用在补语前后

  句子成分作用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1、主语:就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回家的感觉 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战士们英勇顽强。你是学生。

  3、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如:

  大家喜欢游泳。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4、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如: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村子。

  注意:定语后置。如:

  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5、状语:是动词、形容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如: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介宾短语)

  6、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

  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 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

  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

  句例:(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

  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

  句例:[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特殊句子成分

  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

  1、主谓谓语句:这个电影 我看过。

  2、复杂宾语句链:我看见小王在大街上边走边读书。

  3、兼 语 句链:大家 选他 当班长。

  4、双宾语句:李老师 教 我们 语文。

  5、连 动 句:他们 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

  6、把 字 句:老师[亲切地][把书]放〈到他的手中〉。

  7、被 字 句:她[已][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8、存 现 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子。

  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3

  带着问题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快速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第二遍读文章,这遍读就要精读,深入文章,细细的理解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含义。

  分析题目

  题目其实已经代表了一切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啥,基本上已经知道内容了。读文章之前,一定要看看题目是啥,加深对题目的记忆,再读文章,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出问题所在。

  认准关联词

  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些关联词,一定不能只出现前半个,或者是后半个,这是严重的语法错误,就算是你题目答对了,语法错误,也是不得分的。

  从原文找答案

  阅读理解的题目,文章越长,就越有优势,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千万别杜撰。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时候,标注的关键词就派上用场了,从关键词中,找重点语句,答案往往就在这里。

  仔细看原文

  一般阅读理解题目,最常见的考察办法,就是文中人物的描述,这样的题目一出,就能套上:什么什么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这样的答题方式了,但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一定要写清楚,否则就有虎头蛇尾之嫌。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及时放弃

  有的时候,阅读理解就是让你百思不得其解,没关系,先做别的,因为语感这种东西,真的很神奇,说不定啥时候就有了。就算是语文的答题高手,也免不了思维放空这一招。

  文言文一般考察少见含义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是狠多同学头疼的地方,那是其实,这是最容易的,考察的内容,基本上老师都会讲,这个时候,不要犹豫,就是你觉得最不可能的那个意思。

  注重表达情感

  诗词赏析,一般都是要考察,看看你是否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抒发了诗人怎么样怎么样的情感,这句肯定不能少。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3篇(语文语法知识点思维导图)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搭石常用知识点3篇(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知识点梳理3篇(2年级语文我是什么)

大学语文所需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大学语文的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法知识点大全3篇(七年级下册的语法知识)

小升初毕业知识点语文古诗归纳3篇 小升初必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分享3篇(语文高三知识点大全集)

小学二年语文上册知识点3篇 语文二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五下苏教版语文知识点3篇 苏教版五下语文课本内容

小学语文考试常考知识点3篇 语文小学考必考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常用知识点归纳3篇 枫桥夜泊语文三年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