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6篇(劳动模范典型事迹)

时间:2022-06-03 18:01:2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6篇(劳动模范典型事迹),供大家参考。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6篇(劳动模范典型事迹)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1

  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许振超,男,汉族, 1950年5月出生,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调入青岛港工作,初中文化程度,工程师,曾担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桥吊司机、固机队队长、安质部副经理、机械二队、机械四队队长,现任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桥吊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

  许振超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产业工人,靠追求卓越、精业报国的主人翁意识和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集装箱装卸效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他的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

  “不论干什么,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拼命也要创世界保班名牌,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

  许振超认为要真正成为港口的主人,就要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赶超先进、精业报国。他常说:“技术是为自己学的,活是给自己干的”。为了提高装卸效率,他瞄准同行业第一和世界第一,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对技术操作精益求精。 1976年,许振超开门机时间不久,自己就确定了练出“一钩准”的操作目标。矿石装火车有标准要求,多了,需要装卸工人把超重的卸下来;少了,又给货主造成损失。为达到标准要求,他暗下决心,一定练好丝毫不差的“一钩准”!为此,每次作业完毕,别人去歇着了,他仍留在车上操纵“把子”反复练习。4、5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从此,在工人中传出了许振超“一钩准”的美称。在集装箱班轮航运中,船东、货主最关心的就是班轮能否按照预期的时间到达港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装卸任务。如果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造成的损失要以每天几万美元来计算。港口的装卸效率和保班能力,在整个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船东、货主在选择停靠港时,首先考查的是效率指标。而桥吊在整个船舶保班作业中又处于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这方面,许振超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和感受。

  那是 1991年12月2日,一艘名叫“阳方口”的集装箱船到达青岛港,在这里要装上100多个满载圣诞节物品的集装箱,按规定时间运到新加坡,然后转运到欧洲。当时,桥吊队刚刚安装了两台新桥吊,作业中,2号桥吊突然发生故障,许振超立即带领所有技术人员登上了桥吊,抢修故障,但由于他们对新桥吊的技术性能还没有完全掌握,故障没法排除,堆在地上的集装箱就是装不上船。最后,这次作业因技术不过硬而打了败仗。这件事对许振超触动很大,从此,他暗下决心,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实现集装箱班轮保班率达到100%。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和大家一起潜心研究操作技术,琢磨提高效率的窍门,总结推广快捷、科学的操作流程。经过艰苦地探索磨练,桥吊司机的单机舱时量逐月提高,由最初的每小时 25个标准箱提高到28个、30个、33个,逐步接近世界最高效率。与此同时,加强设备保养,他们所管理使用的桥吊先后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有多少次,有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因种种原因造成滞期,而到青岛港后,是许振超带领他的团队为船方抢回了时间。2002年下半年,许振超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了“核心班轮保班全部100%”的目标,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名牌的称号,在中国大陆沿海港口居于领先水平。

  随着青岛港集装箱事业的发展,码头设备越来越先进。特别是 2002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岛港顺利完成了外贸集装箱从老港区向前湾新港区“西移”的战略转移,形成了较大的吞吐能力。这时,在许振超的脑海中,带领职工创造世界记录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2003年4月28日夜,许振超带领工友们在“地中海法米亚”轮上打响了创造新纪录的攻坚战。战斗从晚上8点钟开始,当时,现场灯火通明,气势磅礴。在320多米长的船旁,一字排开8台桥吊。每名桥吊司机精力都高度集中,船上有指挥手密切配合,码头上大型拖车穿梭不停。到凌晨2:40分,完成了该轮3400个标准集装箱的装卸,一举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国际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刊文盛赞:中国青岛港以一流集装箱码头、一流的桥吊设备、一流的操作技术,创造出一流的世界集装箱装卸效率。

  为长中国码头工人的志气,提升青岛港的国际知名度,打造港口的核心竞争力,青岛港决定以许振超的名字命名了“集装箱保班服务名牌——“振超效率”。“振超效率”叫响了青岛港,也使许振超充满了再创世界水平的信心和决心。时隔 5个月后的9月30日,许振超率领整个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的纪录提高到了每小时381自然箱。这项纪录进一步增加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的竞争力。

  “振超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名牌效应和良好经济效益。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 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2003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万标准箱,实现了%的高速增长。2003月7月21日,世界著名航运公司铁行、马士基和中远集团与青岛港携手,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三国四方”合资合作项目,为青岛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许振超有浓郁的爱港情节,这也成了他艰苦创业、回报港口的动力。 200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要求年底前必须安装起一批新型桥吊,保证西移的如期进行。这项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的重任落在了许振超的肩上。接受任务后,他先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他在黄岛有急任务,约一个多月不能回家了,让爱人放心;二是买了十箱方便面,准备吃睡在工地。当时天寒地冻,工期又紧。面对困难和压力,许振超连续40多天没有回家,每天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渴极了,他和同志们就从消防栓里接水烧着喝;饿极了,就干啃方便面、凉馒头;困极了,就身盖棉大衣躺倒就睡。许振超左腿患有严重风湿病,为不耽误工期,坚持工作在码头一线。许振超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工友没有辜负港口的殷切期望,胜利完成了任务,为青岛港的集装箱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一定要练就一身‘绝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做个优秀的工人”。

  经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发展,港口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许振超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作为一名当代产业工人,要有更高的追求,更多的建树,当不了科学家,也要练就一身‘绝活儿',争当一名优秀的工人,这样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港口的培养。”

  改革开放为许振超提供了成才的大好机遇。青岛港的发展,更为许振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1984年,许振超成为桥吊司机以后,为了在这个岗位上练就“绝活儿”,他身上常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本电子英汉词典。机械故障是怎么出现的、怎么修理的,他都详细地做好记录,准确掌握桥吊各机构的性能参数。经过长期积累,到1991年,许振超在队里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修理专家”了,桥吊有了难修的故障,大家都愿意找他一起想办法。为了保证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公司领导为他配上了传呼机,当时,这在队里可是不得了的事儿!因为那时许振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桥吊司机,这可是非同一般的荣耀。

  长期以来,桥吊队的职工都认为,许振超技术好、肯钻研,赞誉他为“桥吊大拿”,机器上出了什么难事儿找到他,他一琢磨就能解决。 2002年3月24日晚上,维修人员围在5号桥吊前伸臂上愁眉不展,许振超到现场后,问明情况,经过检查,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仅用十几分钟就判断出了故障点,更换上了新配件,桥吊一切恢复正常。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都说:“许大拿”真是神了!

  桥吊是大型机械,很多司机作业中磕磕碰碰的现象司空见惯,既容易损坏设备,又造成安全隐患。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许振超率先提出了“无声响操作”的标准,并亲自练习示范。“无声响操作”要求集装箱吊装作业时,从抓箱到落箱几乎没有声音。一个集装箱加上吊具,至少也有二、三十吨重,把这样一个大“铁家伙”从地面吊起,再从几十多米的高空放下来,特别是有时还要放到 20多米的船底。这种铁碰铁的活儿,要不出声响,简直不可想象!但是许振超决心很大,他对工友们说:有人曾创造操作气锤打鸡蛋,汽锤碰到鸡蛋,鸡蛋却丝毫未伤的技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练成“无声响操作”?他通过操作车运行速度和吊具升降之间的变化来控制,熟中生巧,第一个掌握了这一操作技术,而且带出了一支能熟练掌握这一“绝活儿”的队伍。

  一次,承运一批乌鲁木齐铁路局转运的化工危险品。当时为了预防万一,码头现场、铁路专用线全派上了武警,因为一旦出现大的碰撞,就会引发恶性爆炸事件。在桥吊司机们的精心操作下,整整 40个箱子全部安全装到了船上。在场的原铁道部一位副部长连连赞叹:青岛港工人的“无声响操作”了不起。船公司代表感慨的说:“无声响操作”简直就是“行云流水”。

  许振超当上桥吊队长后,不仅创新技术,还创新管理。他说: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发现国内多数港口在基层桥吊作业上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他就把“全国质量管理奖”标准引入日常管理,参照制定了队里的条例,细化到连夜间维修取个扳手都有规矩。再如,在设备维修上多数港口实行机电分离,不利于设备养护。他就改变这一惯例,建立了机电一体的维修体系。这种做法创新了国内沿海港口传统的桥吊设备管理模式,日前,国内最大的桥吊生产厂——上海振华港机厂厂长特地带着外国客户来青岛港参观桥吊队的设备管理,盛赞明港的桥吊管理是国内最好的。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进大学,却不能没有知识。人要活出质量,就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这样才不枉宝贵的一生”。

  许振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益于时刻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968年,许振超进港当工人,干皮带机电工。工作之余,别人休息,他却学电工书籍,看设备图纸,从不放弃,日积月累掌握了不少技术窍门,精通了电工技术,尝到了学习甜头。当上了门机司机,他把队里仅有的几本技术书都看遍了。觉得不过瘾,就到处找同学借书看,怕同学麻烦,又省钱买书看。新书贵就买旧书,有一次下了夜班,他骑自行车跑了40多里,到李村集书摊上讨价还价,买了几本旧书,回到家没顾得休息全部读完。除了读书,他还注重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坚持做工作心得笔记。在以后的工作变换中,他都坚持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总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桥吊是技术密集的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尤其是第五代桥吊,集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科技含量很高,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如高压变配电、电力拖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字控制技术、网络通讯知识等。为了系统学习桥吊知识, 40多岁时他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后来,青岛港上了新桥吊,桥吊电控系统是瑞典BBC的,整个程序语言都是英文,许振超就自学起了英语。当时桥吊上的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是国内最先进的,他又买了清华大学的教材《可控硅整流技术》,从原理上学起。青岛港使用了美国GE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一套英文资料有两尺厚,他一有空就拉着技术人员陪他上桥吊,把程序一一记下来过后琢磨。那段时间,他下班回家后就大门不出,家里的桌子、床全摆满了电子零件、图纸和参考书,逼得爱人经常端着菜板在楼道里切菜。有一年,他听说国外的起重机械上已经开始采用变频变流技术,他就对队里的技术主管说:应该找本书来看看。但是逛遍了青岛大大小小的书店,也没买到。事隔半月,他终于辗转托人从上海买到了这种书,才一了心愿。2002年,青岛港桥吊上才用上了这种技术。

  这两年,随着青岛港的桥吊越换越大、越换越好,许振超学习得更加刻苦了。为了适应学习需要,他经常带着“三件宝”。一台手提电脑,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快易通电子词典。特别是那个快易通,已经换了两个。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查的专业技术词汇太多,原来的旧版快易通的词汇量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看着许振超象着了魔一样的学习,妻子劝他说: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说:我底子薄,现代技术变化又快,不学怎么能跟得上? 2000年,正逢队里的轮胎吊发动机需要大修。按惯例,应该花大价钱,请专业厂家来修理。但许振超考虑到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增加很多费用。他就主动向公司请战,要求自己动手维修。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茶不思、饭不想,简直入了迷。一年内,他带头成立的大修小组边研究边实践,先后对公司全部轮胎吊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大修,不仅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保证了现场作业正常运转,还为公司节省开支140多万元。近几年来,经初步估算,经许振超主持修理的各类桥吊设备共有70多台次,节约费用达800万元。

  许振超不仅会排除一般故障,就连一些精密的技术部件,也敢碰。桥吊上的重量传感器,是国外厂家的“王牌”产品,要求不能打开,再加上他们的技术保密,用坏了只能换。换一次需要近1万美元;不换就要降低桥吊60%的工作效率。许振超执意自行修理,当他打开一看,里面布满了蜘蛛网般的电阻线,象是人的大脑神经一样,当时也一下子惊呆了。他冷静下来,利用手头上的简陋工具,逐根检查,遇到精密处,就用头发丝小心翼翼地拨,终于发现是一根细如蚕丝的电阻线断了。在接线中,他把电烙铁磨尖,象神经科医生实施手术一样,摒住呼吸,稳住手,一点点地焊起来。后来,这件事给许振超深刻的启示:困难是自己喊出来的,凡事只要认真学习,敢作敢为,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

  “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团队协作。要在世界一流码头干出世界一流效率,就必须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奉献出来,还要办亲情的事,暖伙计的心”。

  许振超不仅是“桥吊大拿”,还是一位良师益友。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切感受到桥吊队要成为一支敢于创造一流业绩的团队,首先要成为一支学习型的团队。

  2001年底,黄岛新港区集装箱桥吊队刚组建时,新司机占八成。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加班加点搞培训,他系统地总结了自己多年来驾驶和维修桥吊的经验,专门编制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桥司机操作手册》,组织大家学习,使新司机少走了许多弯路。这本册子既明确了正常操作规程,又介绍了恶劣气候条件下安全作业的注意事项和故障应急方案。靠这本手册,带出桥吊司机由原来需要1年缩短为3个月。现在这本手册不仅放在新港区每台桥吊的驾驶室里,还成为部分大专院校机械专业的授课教材。

  许振超在队里建立起了严格的学习制度,规定每月两次集中学习,每十天研究一个课题。他要求队员们做到“经验互补、资源共享”,不管是技术主管还是桥吊司机,每排除一起故障,都要把造成故障的原因、现象和排除的方法,写成专门的材料在队里交流。 2002年,队里的一个技术主管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却迟迟不肯将案例整理出来。他就以此为例,在队里展开了讨论,使全队同志对搞技术封锁的弊端和交流学习的益处达成了共识。从此,他在队里立下了规矩,无论是谁,坚决不准搞技术封锁,出现这种现象,任何人都可以大张旗鼓地批评。

  在许振超的带动下,桥吊队形成了浓郁的学习风气。现在,维修主管们下了班,还经常聚集在队里研究问题,看图纸。新录用的大学生也人人带着“好易通”,有空就研究桥吊上的英文资料。队里不管是哪个车组出了故障,其他车组的队员只要没事都会跑来看看,研究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以便举一反三。队里的骨干还主动把一些故障编成案例,当作队里的“土教材”,给年轻人上课。公司请来技术权威搞安装测试,工友们一定想方设法把他请到队里来讲课,听课的工友们不仅自己做好笔记,过后还会主动传给当班没来上课的同事。

  许振超深深的爱着他的桥吊,爱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青岛港,他把码头作为自己的家,把队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许振超深知,创造一流的效率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他特别重视对新录用大学生的培养,对他们不急于安排相应的岗位,而是让他们先从事修轮胎、换钢丝等一些比较艰苦的工作。为此,有许多大学生不理解,但许振超认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在艰苦的工作中磨练,就难以成才。如今,这些新来的大学生都锻炼成了桥吊队的能手。

  2003年大年初一,许振超开着自己的车,跑遍了大半个山东,行程1千多公里,走访了7名家住农村的工友。这些工友回来讲,许队长的到来惊动了全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青岛港的一名队长会给他们的家人拜年。其实,只要稍微熟悉许振超的人都知道,他关心职工是由来已久,职工结婚他去祝福,职工得子他去祝贺,职工亲属生病他去探望。他自己有本“小册子”,还给职工配备了“两个卡”。 “小册子”上面记录着每一名职工的家庭情况,每逢职工过生日,他就送上蛋糕和贺卡,送去真挚的祝福。“安全卡”记录着一些不安全隐患,时刻提醒职工;“爱心卡”是给职工家属的,卡上留着联系电话,写着“有事找振超”。工友李顺的妻子得了尿毒症,许振超组织全队为他捐款4000多元,自己就掏出了2000元。四年来,类似这样的捐款,许振超在全队组织了七、八次,自己捐了上万元。许振超常说,只要在我们这个集体里工作过的,全是自家人,人走茶不能凉。至今许振超还与离开队的农民承包工保持着联系,只要他们有困难,他总忘不了写一封信,寄去一、二百块钱,尽心尽力帮助他们。

  许振超以率先垂范、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赢得了全队职工的广泛赞誉,他所带出的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桥吊队,为青岛港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文乃网上炒摘,但很值得我们学习!(*^__^*) 嘻嘻……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2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导读:本文是关于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雨多情绿大地,金龙展志壮神州。在举国欢庆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专采作业区专采二队的员工们丝毫没有停下上产的步伐,在7天长假里他们没有与家人团聚一起享受节日带来的欢乐,而是争分夺秒地驻扎在井场,忙着抢投新井、捞杆、调冲次,荒原中一个个红色的身影穿梭在油井四周,呈现了一派忙而不乱、繁而不杂的节日夺油上产新景象。

  岁末冉起的“新星”

  恰逢农历腊月的“小月”,大年二十九变成了年三十,大街上人影稀少,人们都聚在家里,筹备着年夜饭。此时,专采二队的员工也想留在家中为了新年而屋里屋外的忙碌,可是评价井女S42-26却在此时吹响了投产的集结号,为了能够提前见产,他们和时间赛跑,在做足了准备工作后,第一时间刚到了油井现场,拉开了油井投产的序幕。

  寒冬腊月的风,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吹打到人们的脸上火辣辣的疼。上午8时,在寒风中,专采二队的员工们和作业区维修班的同志们一起,打灰土基础、吊装抽油机、上多功能储集器、连接流程、电路等工作。为确保安全、顺利施工,该作业区安全负责人对此次油井投产各环节制定了周密的安全预防举措,专门进行了宣讲和要求,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现场安全监督。

  不觉间,时针指向了16:30分,抽油机吊装到位。几名员工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不分你我、协同作战,按照指令,有条不紊的展开着后续工作:调平衡、挂负荷、挂皮带等生产联接环环相扣。下午17:30时,经过近8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女S42-26井顺利起抽,听着抽油机刚劲有力地运转声,大家之前的疲惫被一扫而光,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着眼前这口刚刚诞生的油井,大家觉得它仿佛是一颗新星,它冉起在岁末,承载了专采人对新年夺油上产的美好希冀,它点亮了新的2012年。

  “麻溜儿”的捞杆作业

  大年初三这天,小区里节日的气氛浓厚且温馨。在该作业区生产一线,节日的气氛被大家淡化了,为了确保油井平稳生产,值班人员在特殊的日子里加密巡查着每一口油井。

  下午16:30专采二队女66-5井看护人员在巡井过程中,发现油井井口不出液,电流出现反向,电机异响,随即向作业区和队长做了汇报。专采二队队长霍景元在接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新的光杆并协调车辆,经过周密的准备后,他带领值班人员王文军、吕友正,打好作业票后便赶赴女66-5井场进行捞杆作业。

  18:00时,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此时在井口值班房上,探照灯那强大的光线为大家照亮了女66-5井捞杆作业的“小战场”。寒风中,队长霍景元带领2名员工通力协作:卸松盘根盒、摘卡子、拆悬绳器、打卡子、上吊卡……各项工作循序渐进着。远处的村庄里,不时地传出一阵阵鞭炮声,仿佛是在为他们加油鼓劲。为了使油井尽快启井,大家顾不上吃晚饭,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抗衡,谁也没有想停下休息一会儿的念头。时间一分一秒匀速地走着,提出第1根断杆,下入新杆,捞杆作业区成功在即,挂负荷、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连接流程、启井、测电流……大家“麻溜儿”的完成着每一道工序。当晚21:30时,经过近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捞杆作业较计划提前1小时完成了,女66-5井顺利起抽。

  春节一年只有一次,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日子。但是,当油井需要他们的时候,专采人的心中便没有了节假日的这个概念,因为在个人与集体利益面前,在岗位需要他们的时刻,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奉献出个人的一切,能够促使他们这样无怨无悔付出的原因,无非是那一腔浓的化不开的石油情。在这个龙年的新春佳节里,他们过得别样忙碌,别样有意义。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3

  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事迹

  许振超,出生于1950年,初中毕业,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是文革时期毕业的老三届。这个年龄层次的群体,受教育少,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下岗再就业的特困户。国家专门实施了4050工程,扶持这部分人再就业。但许振超不但没有下岗,而且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在合资公司里再担重任,连外国合资方都佩服他。许振超踏着时代节拍前进的武器是学习。他在日记中写到: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

  在青岛港里,许振超虽然是工人,但从上到下都把他划到技术人员圈里。青岛港与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中国远洋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时,他反而进一步受到重用,被聘请出任专管设备和技术员的技术部固机部经理,手下工程师就有40多名,名正言顺地走进了技术管理人员的行列。合资公司开给他的月工资超过6000元,不但是固机部里最高的,而且比青岛港(集团)XX公司的党委书记还高。公司前两年还专门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最令许振超自豪的是,青岛港几乎不用请外人帮助修理桥吊设备故障,他们有能力自己排除。看着设备转得安全,许振超说:这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技术部技术主管刘俊泉是许振超的手下。他1986年大专毕业后,就和许振超共事。他说:从文凭上看,我比老许高,但他做了我的领导,我服气,因为他的技术领先于我。我年轻时打扑克、下象棋,他则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比我大11岁,学习起来吃力得多,但他坚持学习,超过了我。现在我觉得不学没有出路,我业余时间也在学习。

  许振超在日记中写道: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要自己教育自己。正是凭着这种韧劲,许振超学得真功,从工人迈进了技术主管的行列,并创造了世界记录。

  许振超同志是敢想敢干、能干会干、苦干实干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

  一、爱岗敬业、为国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拼搏精神,做民族振兴的脊梁; 三、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做知识型的现代产业工人;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4

  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许振超,青岛港一名战斗在港口建设一线的普通工人,从吊车司机到桥吊司机再到桥吊队长。3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在港口装卸的平凡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带领桥吊队两次刷新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每小时接卸集装箱381自然箱的世界纪录,被誉为“振超效率”,为集装箱的发展做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振超精神”,他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他有勤学苦练的精神——“7天学会操作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他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用4年时间绘制成两尺多厚的桥吊控制系统模板的电路图纸……”;他有埋头实干的精神——“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雾天作业禁区。创造了?15分钟排障?的?振超效率?”;他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一钩准”、“一钩清”的绝活和“无声响操作”技巧的背后流下多少汗水,却坦言“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这种善学善干、技高胆大和有所作为、成就本职的气魄,展现了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才干和精神风貌。许振超奋发进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的时代风采和优良品质,可钦可敬可望可及,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振超最令人钦佩的是那种进取意识。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到同行赞誉的桥吊专家,他两度刷新代表现代港口实力和竞争力的集装箱单船装卸世界纪录。这个过程是他积极进取、执着追求、刻苦钻研的历程。”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起点在哪里,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积极进取最重要,勤奋刻苦最可贵。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中不断获取的。许振超为攻克进口控制系统模板技术难点,花了4年时间,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倒推12块电路模板,掌握了其中奥秘,这是何等的毅力。许振超走过的路,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路。事业的成功就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许振超最令人尊敬的是那种奉献意识。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有奉献精神。青岛港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许振超临危受命,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他把家搬到了工地上的一个集装箱里,40多天吃住在工地,常常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在集装箱里的硬纸箱上。超大型桥吊按时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却加重了。直到现在,他每天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裤毛袜子。从许振超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奉献不是痛苦,不是丧失,而是快乐的升华,幸福的源泉。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可以有出息有作为,关键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许振超最令人感动的是那种责任意识。从苦练“一钩准”、“一钩清”绝活到创造“15分钟排障”、“无声响操作法”,无不蕴含着他强烈的责任心。他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给桥吊司机的“安全卡”,写着“禁止疲劳驾驶,安全帽要生根”等十条注意事项;另一张是给职工家属的“爱心卡”,写着“有事找振超”和联系电话。他铁面无私,两个多月就因起落钩环节违章处理了11名司机。过去的老搭档管理的拖车与桥吊发生了小碰撞,他也不通融不留情,上报公司严肃处理。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同,能力和作用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心忧天下,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人,都应当具有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

  学习“振超精神”就是学习他刻苦学习的“钻劲”,学习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他立足本职岗位的成才之路。

  学习他有强烈责任意识和以身作则、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带好队伍、凝聚人心、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学习“振超精神”,要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象许振超那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学苦练,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实现将连云港港建成亿吨大港的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5

  劳动模范申报材料

  --义翔铝业销售科科长黄矿柱同志先进事迹

  黄矿柱,现任义翔铝业销售科科长,先后在供应科、销售科等多个部门工作。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集团公司几十年来,曾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以及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在他的带领下义翔铝业销售科连续多年获得了五好班组和六好科室的荣誉,发挥出了领导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义翔铝业公司的销售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认真参加党内先进性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义翔铝业销售科科长黄矿柱同志积极参加党内先进性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有良好的职工道德和社会公德。

  2010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去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这两则规定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从业,

  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年来他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十七大报告中具体提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结合这些精神他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与党中央和上级保持了一致,支持、参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风严谨,光明磊落,在党内先进性教育工作中有着突出表现。

  二、事业至上,专研业务,为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销售工作的领导,如何网猎市场信息,如何建立健全销售网络,如何分析产品地区定位、价格定位等问题,在他内心里无时无刻地想着、惦记着。面对当前所遇到的困难,黄矿柱同志向各级领导汇报销售工作现有的弊病,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意见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降低了产品的能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得公司产品的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竞争力有了质的提高。

  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销售业绩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010年1月到12月共销售氧化铝.7吨;回收货款.01元;平均单价元/吨。由于对市场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氧化铝市场售价低迷时实施了适量销售政策,约

  有2万吨氧化铝转移至了第三季度开始销售,每吨增值了约200元,共计增盈了400万元以上,为公司的利润达到最大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廉洁自律,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近一年来,他通过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廉政准则》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坚持按照中央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在工作中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他坚决杜绝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等;在公司期间兢兢业业的为公司工作,没有以个人或者他人名义经商,真正把精力用到公司的改革发展上;在职务消费中,没有到单位报销过属于个人消费的费用;在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保持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没有奢侈浪费和到过高档娱乐场地消费,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扎实践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黄矿柱同志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以他的实际行动在销售科科长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

  己的人生价值,无怨无悔的把他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义翔铝业公司的销售工作。

  他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规定,以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时刻把集体的利益摆在工作的第一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理想信念,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在职工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6

  1968年,许振超进港当工人,干皮带机电工。工作之余,别人休息,他却学电工书籍,看设备图纸,从不放弃,日积月累掌握了不少技术窍门,精通了电工技术,尝到了学习甜头。当上了门机司机,他把队里仅有的几本技术书都看遍了。觉得不过瘾,就到处找同学借书看,怕同学麻烦,又省钱买书看。新书贵就买旧书,有一次下了夜班,他骑自行车跑了40多里,到李村集书摊上讨价还价,买了几本旧书,回到家没顾得休息全部读完。除了读书,他还注重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坚持做工作心得笔记。在以后的工作变换中,他都坚持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总是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1976年,许振超开门机时间不久,自己就确定了练出“一钩准”的操作目标。矿石装火车有标准要求,多了,需要装卸工人把超重的卸下来;少了,又给货主造成损失。为达到标准要求,他暗下决心,一定练好丝毫不差的“一钩准”!为此,每次作业完毕,别人去歇着了,他仍留在车上操纵“把子”反复练习。

  4、5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从此,在工人中传出了许振超“一钩准”的美称。

  在集装箱班轮航运中,船东、货主最关心的就是班轮能否按照预期的时间到达港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装卸任务。如果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造成的损失要以每天几万美元来计算。港口的装卸效率和保班能力,在整个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船东、货主在选择停靠港时,首先考查的是效率指标。而桥吊在整个船舶保班作业中又处于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和大家一起潜心研究操作技术,琢磨提高效率的窍门,总结推广快捷、科学的操作流程。经过艰苦地探索磨练,桥吊司机的单机舱时量逐月提高,由最初的每小时25个标准箱提高到28个、30个、33个,逐步接近世界最高效率。与此同时,加强设备保养,他们所管理使用的桥吊先后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有多少次,有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因种种原因造成滞期,而到青岛港后,是许振超带领他的团队为船方抢回了时间。2002年下半年,许振超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了“核心班轮保班全部100%”的目标,获得了“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名牌的称号,在中国大陆沿海港口居于领先水平。

  2003年4月28日夜,许振超带领工友们在“地中海法米亚”轮上打响了创造新纪录的攻坚战。战斗从晚上8点钟开始,当时,现场灯火通明,气势磅礴。在320多米长的船旁,一字排开8台桥吊。每名桥吊司机精力都高度集中,船上有指挥手密切配合,码头上大型拖车穿梭不停。到凌晨2:40分,完成了该轮3400个标准集装箱的装卸,一举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国际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刊文盛赞:中国青岛港以一流集装箱码头、一流的桥吊设备、一流的操作技术,创造出一流的世界集装箱装卸效率。

  为长中国码头工人的志气,提升青岛港的国际知名度,打造港口的核心竞争力,青岛港决定以许振超的名字命名了“集装箱保班服务名牌--“振超效率”。“振超效率”叫响了青岛港,也使许振超充满了再创世界水平的信心和决心。时隔5个月后的9月30日,许振超率领整个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的纪录提高到了每小时381自然箱。这项纪录进一步增加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的竞争力。

  “振超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名牌效应和良好经济效益。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2003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万标准箱,实现了%的高速增长。2003月7月21日,世界著名航运公司铁行、马士基和中远集团与青岛港携手,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三国四方”合资合作项目,为青岛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许振超有浓郁的爱港情节,这也成了他艰苦创业、回报港口的动力。200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要求年底前必须安装起一批新型桥吊,保证西移的如期进行。这项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的重任落在了许振超的肩上。接受任务后,他先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他在黄岛有急任务,约一个多月不能回家了,让爱人放心;二是买了十箱方便面,准备吃睡在工地。当时天寒地冻,工期又紧。面对困难和压力,许振超连续40多天没有回家,每天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一干就是十

  五、六个小时。渴极了,他和同志们就从消防栓里接水烧着喝;饿极了,就干啃方便面、凉馒头;困极了,就身盖棉大衣躺倒就睡。许振超左腿患有严重风湿病,为不耽误工期,坚持工作在码头一线。许振超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工友没有辜负港口的殷切期望,胜利完成了任务,为青岛港的集装箱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一定要练就一身‘绝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做个优秀的工人”。

  经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发展,港口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许振超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作为一名当代产业工人,要有更高的追求,更多的建树,当不了科学家,也要练就一身‘绝活儿’,争当一名优秀的工人,这样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港口的培养。”

  改革开放为许振超提供了成才的大好机遇。青岛港的发展,更为许振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1984年,许振超成为桥吊司机以后,为了在这个岗位上练就“绝活儿”,他身上常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本电子英汉词典。机械故障是怎么出现的、怎么修理的,他都详细地做好记录,准确掌握桥吊各机构的性能参数。经过长期积累,到1991年,许振超在队里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修理专家”了,桥吊有了难修的故障,大家都愿意找他一起想办法。为了保证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公司领导为他配上了传呼机,当时,这在队里可是不得了的事儿!因为那时许振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桥吊司机,这可是非同一般的荣耀。

  长期以来,桥吊队的职工都认为,许振超技术好、肯钻研,赞誉他为“桥吊大拿”,机器上出了什么难事儿找到他,他一琢磨就能解决。2002年3月24日晚上,维修人员围在5号桥吊前伸臂上愁眉不展,许振超到现场后,问明情况,经过检查,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仅用十几分钟就判断出了故障点,更换上了新配件,桥吊一切恢复正常。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都说:“许大拿”真是神了!

  桥吊是大型机械,很多司机作业中磕磕碰碰的现象司空见惯,既容易损坏设备,又造成安全隐患。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许振超率先提出了“无声响操作”的标准,并亲自练习示范。“无声响操作”要求集装箱吊装作业时,从抓箱到落箱几乎没有声音。一个集装箱加上吊具,至少也有

  二、三十吨重,把这样一个大“铁家伙”从地面吊起,再从几十多米的高空放下来,特别是有时还要放到20多米的船底。这种铁碰铁的活儿,要不出声响,简直不可想象!但是许振超决心很大,他对工友们说:有人曾创造操作气锤打鸡蛋,汽锤碰到鸡蛋,鸡蛋却丝毫未伤的技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练成“无声响操作”?他通过操作车运行速度和吊具升降之间的变化来控制,熟中生巧,第一个掌握了这一操作技术,而且带出了一支能熟练掌握这一“绝活儿”的队伍。

  许振超当上桥吊队长后,不仅创新技术,还创新管理。他说: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发现国内多数港口在基层桥吊作业上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他就把“全国质量管理奖”标准引入日常管理,参照制定了队里的条例,细化到连夜间维修取个扳手都有规矩。再如,在设备维修上多数港口实行机电分离,不利于设备养护。他就改变这一惯例,建立了机电一体的维修体系。这种做法创新了国内沿海港口传统的桥吊设备管理模式,日前,国内最大的桥吊生产厂——上海振华港机厂厂长特地带着外国客户来青岛港参观桥吊队的设备管理,盛赞明港的桥吊管理是国内最好的。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进大学,却不能没有知识。人要活出质量,就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这样才不枉宝贵的一生”。

  许振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益于时刻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桥吊是技术密集的港口大型机械设备,尤其是第五代桥吊,集多种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科技含量很高,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如高压变配电、电力拖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字控制技术、网络通讯知识等。为了系统学习桥吊知识,40多岁时他开始自学高中课程。后来,青岛港上了新桥吊,桥吊电控系统是瑞典BBC的,整个程序语言都是英文,许振超就自学起了英语。当时桥吊上的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是国内最先进的,他又买了清华大学的教材《可控硅整流技术》,从原理上学起。青岛港使用了美国GE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一套英文资料有两尺厚,他一有空就拉着技术人员陪他上桥吊,把程序一一记下来过后琢磨。那段时间,他下班回家后就大门不出,家里的桌子、床全摆满了电子零件、图纸和参考书,逼得爱人经常端着菜板在楼道里切菜。

  这两年,随着青岛港的桥吊越换越大、越换越好,许振超学习得更加刻苦了。为了适应学习需要,他经常带着“三件宝”。一台手提电脑,一个笔记本和一个快易通电子词典。特别是那个快易通,已经换了两个。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查的专业技术词汇太多,原来的旧版快易通的词汇量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看着许振超象着了魔一样的学习,妻子劝他说: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说:我底子薄,现代技术变化又快,不学怎么能跟得上?2000年,正逢队里的轮胎吊发动机需要大修。按惯例,应该花大价钱,请专业厂家来修理。但许振超考虑到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增加很多费用。他就主动向公司请战,要求自己动手维修。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茶不思、饭不想,简直入了迷。一年内,他带头成立的大修小组边研究边实践,先后对公司全部轮胎吊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大修,不仅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保证了现场作业正常运转,还为公司节省开支140多万元。近几年来,经初步估算,经许振超主持修理的各类桥吊设备共有70多台次,节约费用达800万元。

  许振超不仅会排除一般故障,就连一些精密的技术部件,也敢碰。桥吊上的重量传感器,是国外厂家的“王牌”产品,要求不能打开,再加上他们的技术保密,用坏了只能换。换一次需要近1万美元;不换就要降低桥吊60%的工作效率。许振超执意自行修理,当他打开一看,里面布满了蜘蛛网般的电阻线,象是人的大脑神经一样,当时也一下子惊呆了。他冷静下来,利用手头上的简陋工具,逐根检查,遇到精密处,就用头发丝小心翼翼地拨,终于发现是一根细如蚕丝的电阻线断了。在接线中,他把电烙铁磨尖,象神经科医生实施手术一样,摒住呼吸,稳住手,一点点地焊起来。后来,这件事给许振超深刻的启示:困难是自己喊出来的,凡事只要认真学习,敢作敢为,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

  “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团队协作。要在世界一流码头干出世界一流效率,就必须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奉献出来,还要办亲情的事,暖伙计的心”。

  许振超不仅是“桥吊大拿”,还是一位良师益友。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切感受到桥吊队要成为一支敢于创造一流业绩的团队,首先要成为一支学习型的团队。

  2001年底,黄岛新港区集装箱桥吊队刚组建时,新司机占八成。为了提高装卸效率,许振超加班加点搞培训,他系统地总结了自己多年来驾驶和维修桥吊的经验,专门编制了《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桥司机操作手册》,组织大家学习,使新司机少走了许多弯路。这本册子既明确了正常操作规程,又介绍了恶劣气候条件下安全作业的注意事项和故障应急方案。靠这本手册,带出桥吊司机由原来需要1年缩短为3个月。现在这本手册不仅放在新港区每台桥吊的驾驶室里,还成为部分大专院校机械专业的授课教材。

  许振超在队里建立起了严格的学习制度,规定每月两次集中学习,每十天研究一个课题。他要求队员们做到“经验互补、资源共享”,不管是技术主管还是桥吊司机,每排除一起故障,都要把造成故障的原因、现象和排除的方法,写成专门的材料在队里交流。2002年,队里的一个技术主管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却迟迟不肯将案例整理出来。他就以此为例,在队里展开了讨论,使全队同志对搞技术封锁的弊端和交流学习的益处达成了共识。从此,他在队里立下了规矩,无论是谁,坚决不准搞技术封锁,出现这种现象,任何人都可以大张旗鼓地批评。

  在许振超的带动下,桥吊队形成了浓郁的学习风气。现在,维修主管们下了班,还经常聚集在队里研究问题,看图纸。新录用的大学生也人人带着“好易通”,有空就研究桥吊上的英文资料。队里不管是哪个车组出了故障,其他车组的队员只要没事都会跑来看看,研究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以便举一反三。队里的骨干还主动把一些故障编成案例,当作队里的“土教材”,给年轻人上课。公司请来技术权威搞安装测试,工友们一定想方设法把他请到队里来讲课,听课的工友们不仅自己做好笔记,过后还会主动传给当班没来上课的同事。

  许振超深深的爱着他的桥吊,爱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青岛港,他把码头作为自己的家,把队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

  许振超深知,创造一流的效率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他特别重视对新录用大学生的培养,对他们不急于安排相应的岗位,而是让他们先从事修轮胎、换钢丝等一些比较艰苦的工作。为此,有许多大学生不理解,但许振超认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在艰苦的工作中磨练,就难以成才。如今,这些新来的大学生都锻炼成了桥吊队的能手。

  2003年大年初一,许振超开着自己的车,跑遍了大半个山东,行程1千多公里,走访了7名家住农村的工友。这些工友回来讲,许队长的到来惊动了全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青岛港的一名队长会给他们的家人拜年。其实,只要稍微熟悉许振超的人都知道,他关心职工是由来已久,职工结婚他去祝福,职工得子他去祝贺,职工亲属生病他去探望。他自己有本“小册子”,还给职工配备了“两个卡”。 “小册子”上面记录着每一名职工的家庭情况,每逢职工过生日,他就送上蛋糕和贺卡,送去真挚的祝福。“安全卡”记录着一些不安全隐患,时刻提醒职工;“爱心卡”是给职工家属的,卡上留着联系电话,写着“有事找振超”。工友李顺的妻子得了尿毒症,许振超组织全队为他捐款4000多元,自己就掏出了2000元。四年来,类似这样的捐款,许振超在全队组织了

  七、八次,自己捐了上万元。许振超常说,只要在我们这个集体里工作过的,全是自家人,人走茶不能凉。至今许振超还与离开队的农民承包工保持着联系,只要他们有困难,他总忘不了写一封信,寄去

  一、二百块钱,尽心尽力帮助他们。

  许振超以率先垂范、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赢得了全队职工的广泛赞誉,他所带出的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桥吊队,为青岛港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6篇(劳动模范典型事迹)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