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舛命途(5.2 懵懂转身)(命途多舛前一句)

时间:2022-02-03 02:59:38 综合范文

5落第

懵懂转身

这所把我从大学落榜的“故纸堆”中“抢救”出来的中专学校,当时坐落在繁华的汉口顺道街95号(有时称“顺道街粮校”,以区别于后来补办的另一所同名学校,参见图5-2)。其“前世(身)”是粮食部武汉粮食工业专科学校,“今生(身)”是武汉轻工业大学,还曾用名武汉粮食工业学院、武汉食品工业学院、武汉工业学院等。文革中与部分大专院校一起停办,XXXX年代该校暂借“湖北省粮食学校”的招牌得以复办。我被分配到对我来说比生物学更加陌生的粮油贮藏专业。

图5-2当年入读的顺道街“省粮校”已变身为如今的常青花园“武轻大”

进校后的第一项工作是挖防空洞。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艰苦劳动锻炼的工农兵学员来说不在话下。但学习时间被一再挤压,要想真正学点东西只能大量依靠自学。记得数学、化学、病虫害防治等教材发下来后很少开课,我只好利用劳动之余自学完教材并做完每章后面的习题,然后送给任课老师批改,得到了他(她)们的肯定和好评。其中的《粮食病虫害防治》老师还带我出差参加学科研讨会,到各地粮油仓库“捉虫”建立昆虫标本库,追踪白蚁路线和巢穴,让我上台讲课以弘扬“工农兵学员上讲台”的教育革命成果等;尤其还与几位老师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与省农科院合组的小麦赤霉病科研组,进驻到广济县(今武穴市)的一个小麦赤霉病重灾区开展实地防治工作,在三四个月中学到了不少相关知识。此时,我已依稀看到未来做一名粮油贮藏专业老师的希望,但也明白这并非我心之所属。

工农兵学员的政治素质普遍较高,班上党员也较多,所以一开始只分配给我一个团小组长的职位。见我办墙报、出板报很用心又让我担任了团支部宣传委员,一年后团支部改选则被选为了团支书。这样我就有了较多机会接触校团委。团委书记经常要我为其代写发言稿、批判稿和工作总结之类,还把校广播站交给我打理。我邀上同班一位熟悉广播器材和电器修理的男生同住广播室,我也有了一个比较安静和独立的学习空间。此后我担任了一年左右的学校广播站男主播,女主播则由校团委轮流派任。这让我“天拙”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也使我蹩脚的普通话得到一些矫正。

然而我仍挥之不去的是头脑中的哲学情结。当上到《粮仓机械》这门专业课时,我别出心裁地将作业做成了一篇哲学应用心得,大约(凭记忆)是运用一分为二与对立统一、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静态与动态、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普遍联系观与系统论等辩证方法去解释一些粮仓机械原理,被任课的陈老师推荐给了政治理论教研室的哲学教研组。哲学教研组长、毕业于南开哲学系的王老师对此大加赞赏,安排我到各班或合班大课堂宣讲。结合我的综合素质与表现,学校在审查我入党申请的同时(详见上一章),决定让我提前留校担任哲学见习教师。与我一起充实到政治理论教研室的还有已故温校长的爱子小温----担任政治经济学见习教师。我俩还给分别安排了一名资深指导老师。

指导我的是一位戴着厚厚近视镜片的刘老师,哲学课讲得有条有理、滚瓜烂熟,基本不用看讲稿,只是偶尔拿稿“嗅一嗅”(高度近视者看稿就像“嗅”)。我则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旁听刘老师的哲学课,看到多数同学都听得很认真,也有少数“识破”老师的视力状况后便“自由行动”“溜进溜出”的。刘老师那段时间因闹家庭矛盾在校独居,这样我俩就有了大量时间在一起探讨,让我受益匪浅。他对年轻人的要求也挺严,给我开出来好些必读书目,还常常直言小温知识面不够需加紧弥补。

除了由老教师传帮带外,学校对我俩的“深造”都做出了很好的安排。那时一些大学实行插班生制度,接受委托单位的培养对象插入大二(当时是三年学制,恢复到四年制后则插入大三)学习,学习成绩达标且补考大一课程(或跟读下一届大一课程)合格后即可毕业。为此,学校安排了一位热心的汪姓老师带我去相关高校联系深造事宜。先去到华师政治教育系,主干课程包括中学政治课所覆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等。再去到武大哲学系,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外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心理学、比较哲学、中外哲学原著等哲学系列课程,无疑更加符合我的专业志趣和期待。汪老师按我的意愿很快谈定了后者,代培经费也不是很高。

没想到我两年前破碎的梦又要重圆了。而且插入的这个年级只比我两年前落榜的那个年级晚了一年,还是带薪学习。一切都似乎来得那么惬意而神奇!

然而得之愈容易的事愈是靠不住。就在我XX月下旬打点行装准备奔赴武大时,突然听到小温被调离政治理论教研室的消息。一开始压根儿都没想到这会涉及对我的安排。小温原定的深造去向是由湖北财院承办的“商业部政治经济学师资班”,培训对象是全国商业(含粮食)系统各类学校的政治经济学教师。对这种在全国范围内下达的计划培训指标是不能放弃的,何况还是国家财政拨款无需承担任何费用。于是学校紧急决定由我替补小温。我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毫无准备地转换了专业,做了好多年的大学哲学梦也戛然破灭了。借用当今“华丽转身”(多指企业成功转行转型)的说法,我由此算是实现了专业上的“懵懂转身”。打好的行装不是去到武大而是去到了财院。这让我又一次与那位再试不第的古人有了交集:

【小贴士·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唐]孟郊

多舛命途(5.2 懵懂转身)(命途多舛前一句)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