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共3篇(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时间:2022-06-09 16:13:4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共3篇(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供大家参阅。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共3篇(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共1

  推动“非遗”保护,建设文化强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脉,是民族文化中核心、本质的东西。保护非遗发展,对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晚,发展快,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少数地方、部门和个人将保护文物视为现代化、城市化的阻碍,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文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功能,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出现矛盾时,多以牺牲文物为代价。 二是缺乏专业保护人才。一些地方非遗保护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不符合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的要求。缺少挖掘、整理、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乡、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日常普查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帮忙。

  三是保护经费难以保障。一些地区未将非遗产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也没有设立普查、发掘、整理、征集、抢救、补助、展演、宣传、培训等专项资金。临时申请的工作经费,常常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缺少正常办公经费和技术装备。许多失去市场支撑而又缺乏开发利用潜力的传统绝技,缺少持续的保护经费

  投入。

  四是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民间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日渐凋零,而由于许多传统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和现代化信息的冲击,年轻人大多不愿入门学艺,不少民间艺术大师面临无弟子或弟子太少的尴尬境地,造成新老交替出现断层,艺术传承青黄不接。

  基层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建立文物保护规章体系,解决文物法律法规原则性和滞后性上的不足,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形成文物保护合力。严格文物行政许可,加大文物执法力度,杜绝利用文物违法现象。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文化遗产法律法规,让群众了解并遵守文化遗产法律法规。

  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解决好经费保障难题,通过引导,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性,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资助,确保所需的工作经费、保护经费、专项经费、装备器材能及时、足额到位,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进行。

  三是强化保护队伍建设。要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层层落实,使非遗保护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加强对保护队伍人员的业务培训,建成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从业人员,落实保护工作。

  四是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加大对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的扶持

  力度,实行财政补贴,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训班和课程,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设立专业民俗艺术学校,聘请优秀民间艺人,专业化培养传承人才。

  五是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将非遗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建立非遗专题博物馆,集中保护、展示和传播非遗资源,充分发挥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作用。推动非遗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结合,挖掘有代表性元素,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共2

  “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于2006年,经过5年的努力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两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仪征市资料汇编》,调查整理了120个“非遗”线索资料,建立了37个县级“非遗”名录,命名了34个项目38个代表性传承人,32个项目列入扬州市级“非遗”名录,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还有2个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项目之中。“非遗”保护工作在扬州各县市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市“非遗”保护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普遍发动,全面普查。举办“非遗”普查员培训班,掌握普查知识和具体业务,专门召开“非遗”普查动员会议,发动各乡镇专门组织人员逐村逐组普查。经过努力全市共普查出“非遗”线索241条。这些线索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方面。

  二是明确重点,全面整理。在我们搜集的241条线索里,其价值有高有低,我们对其进行了认真梳理,梳理后,又组织老教师、老群文、老专家和基层文化干部,重新开展田野调查,全面搜集了解每个项目的情况,整理出比较全面完整的项目资料。共形成记录文稿万字,录音小时,文献资料180多册,基本摸清了全市“非遗”项目家底。

  三是逐级申报,建立名录。我们采取边普查边申报边建立名录的办法,努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2007年我们首报扬州市级项目13个,全部获得通过,2008年,我市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首次建立县级 1

  名录,当年建立名录20个,同时成功申报两个省级项目,即:《胥浦农歌》、《朴席制作技艺》。“非遗”申报工作是2年为一个申报期,2010年,我们又新增县级项目17个,新增扬州项目19个,合计县级项目37个,扬州市级32个。这些项目主要是:民间文学类《伍子胥的传说》、《大仪大捷的故事》、《捺山的传说》、《小秦王赶山填海到龙山的传说》、《二度梅口头文学》等,传统音乐类《胥浦农歌》、《月塘民歌》、《大仪民歌号子》等,传统舞蹈及体育类《新集跑驴舞》、《月塘舞镗叉》、《月塘玩石锁》等,传统技艺类《萧美人糕制作技艺》、《十二圩茶干制作技艺》、《大仪全牛席烹饪技艺》、《谢集臭干制作技艺》、《仪征绿杨春茶制作技艺》、《史家香制作技艺》、《周氏铁具制作技艺》等,传统医药类《“臣”字门儿科中医术》、《新城姚氏肝胃中医诊疗法》、《大仪王氏妇科中医术》、《牛角山张氏祖传中医术》等。

  四是加强保护,传承再现。我们克服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做好有关项目的保护再现工作。对一些传统技艺类项目,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对文艺类项目通过开展特色文化团队创建、乡镇文艺汇演、重大节庆活动等进行排练、加工,使之得到再现。几年来,我们先后再现了《新集跑驴舞》、《月塘舞镗叉》、《大仪民歌号子》、《胥浦农歌》、《月塘民歌》,有的项目还走进了扬州电视台,参加了扬州电视台《大地飞歌》栏目表演,与高邮民歌进行PK对唱,民间文化得到了交流和传扬。

  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依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保护经费捉襟见肘。今年我们打算建立“非遗”展示厅,预计需要资金40万元;在37个项目中需要进行录像的约有30多个,目前,有录像资料的只有4个项目,其它项目尚无;照片资料有一半以上因为缺少设备,像素达不到,画面质量差,不能作为宣传使用。代表性传承人命名后,无个人经费补助待遇;用于项目保护的相关设备缺乏,如:摄像机、资料硬盘、电脑、打印机、放映设备等;项目再现的资金,如:服装、道具、音乐制作、演员排练费等等。省市级“非遗”项目申报需要不少资金。这些资金均无处着落。

  二是高端项目尚待挖掘。我市“非遗”项目数量不少,但能冲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较少,多半“非遗”项目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个性不够鲜明,影响力大的项目少,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

  建议:

  一是政府加大对“非遗”资金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年安排经费不低于10元。

  二是要敦促乡镇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非遗”项目都在各乡镇,他们不重视,仅仅靠基层文化干部无力承担保护责任,使一些项目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共3

  《关于金盆村春节风俗习惯变化的调查和研究》

  亲爱的村民们: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我是调查员方玎玲,又到新年啦,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年来村民们过春节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我想针对这些变化做一些调查。本次调查不记名。感谢您的配合,谢谢大家。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处于?

  A、少年B、青年C、中年D、老年

  3、您的文化水平?

  A、未读过书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学

  4、您对您所在地过去的春节风俗习惯持何种态度?

  A、认可,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B、不认可,太繁琐

  C、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改变D、无所谓

  5、您对您所在地现在的春节风俗习惯持何种态度?

  A、认可,变化的恰到何处B、不认可,忽视了中国传统

  C、有些变化的号,有些变化的不好D、无所谓

  6、您认为春节风俗习惯哪些方面变化了?

  A、庆祝活动方面B、饮食方面C、人们的娱乐活动方面

  D、人们对过年的态度方面E、其他反方面

  7、您觉得您所在地关于春节风俗习惯变化程度如何?

  A、一点没变B、变了一点C、变了很多D、完全变了

  8、您对这种变化持何种态度?

  A、无所谓B、认可C、部分认可D、部分不认可

  9、您认为春节风俗习惯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多选)

  A、经济水平提高,人们收入多了B、受现代文化喝外来文化影响

  C、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对春节有更多的要求D、新农村政策的影响E、原来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太繁琐,不符合现代社会节奏

  F、现代通讯技术影响

  10、您家现在的收入大概是?过去的收入大概是?

  11、您希望怎么样过春节?

  最后,还是非常感谢您的配合。并衷心的祝您节日快乐、合家欢乐、美满幸福。

  2011年1月6日方玎玲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共3篇(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