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优秀作文议论文3篇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大全精选

时间:2022-06-12 14:36: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高二优秀作文议论文3篇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大全精选,供大家赏析。

高二优秀作文议论文3篇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大全精选

高二优秀作文议论文1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高二优秀作文议论文2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高二优秀作文议论文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句古代名言,出自《孟子·尽心上》。这里面有一个名言故事(原文)是这样说的: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以上原文大意是:孟子对宋勾践说:“你是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应安详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其实,往明白些说,就是穷时应好好学着做人,富贵显达后当思忖如何做好事、干大事、帮助别人乃至于天下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原来孟子说的原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但并未失孟子原义。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

  也就是说,若一个人如运气来了,事业通达了,飞黄腾达了,发了大财,做了大官,有了权力或财富之后,就应该想到要造福天下百姓。而不要像现在的某一些人那样,有了钱就跑去澳门豪赌、或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或看不起穷苦人;或开着跑马、奔驰横冲直闯那样的胡搞,只会让人的精神越来越空虚甚或出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理想所在。

  其中,非常明白不过地告诉我们,这些财富权力是用来“兼济天下”的,不是一个人或一家人独享,或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而是用来帮助别人、帮助更多的人,甚至于帮助天下人。

  而所谓“穷则独善其身”。是说若一个人命运不济、或遇人生的逆境,甚至于身逢乱世当中,你同样也可以做到独善其身、自由自在、逍逍遥遥,在人间潇洒走一回。

  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山之前,就隐居南阳,躬耕陇亩。虽不得志,但他的人生目标很清楚,那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意思是:“我没有必要在乱世中到各个诸侯势力中去扬名,追求富贵显达;在这乱世之中,我只要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能够平平安安地过一生,这就足够了”。

  这是诸葛亮在穷困潦倒时的想法,也就是“穷则独善其身”。但是,当他时来运转,遇到刘备“三顾茅庐”,真心诚意地请他出山打拼一番事业时,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取得“三分天下”的局面,且把整个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高二优秀作文议论文3篇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大全精选相关文章:

高二春节作文6篇(春节 高中作文)

2021年谈建议议论文3篇 写给2021年的自己议论文

母爱作文1000字叙事的_高二母爱作文4篇精选(描写母爱的作文)

高二有关劳动节的作文800字五篇精选 劳动议论文作文高中生

高二寒假春节作文3篇(春节寒假的作文)

百年孤独高中读后感左右3篇 高二语文百年孤独读后感

高二数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5篇(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公式)

初中作文以选择为话题600字左右五篇(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议论文)

高二会考语文作文例文3篇 2018高二会考语文作文

高二关于亲情的作文3篇800字(关于亲情的作文初二优秀作文)


相关热词搜索:高二优秀议论文   高二优秀作文   高二   优作文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