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名著阅读感慨3篇(读老残游记有感)

时间:2022-06-12 17:06: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老残游记名著阅读感慨3篇(读老残游记有感),供大家赏析。

老残游记名著阅读感慨3篇(读老残游记有感)

老残游记名著阅读感慨1

  《老残游记》中,写人写事的技巧并不高,但写景却是《红楼梦》、《水浒传》所不能及的,更不是《西游记》所能比的。

  如书中关于大明湖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哪一株半株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是静,就是一幅画,是如此的和谐与安详,光是颜色的词儿,就有十一个,而绿色就有三个:苍翠、绿、碧。

  苍劲的绿给人以无限岁月和历练的想象,一阵疾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正见树枝苍叶,晃出阵阵林涛,枝怒吼,风狂嚎,摇得苍叶上下翻,却不嬉笑。

  翠柏与苍松相映,翠柏更富有活力,鲜艳的衣装而清雅,连袈裟都逊色几分,香客拜佛,也会偷窥春色。

  碧绿如翡翠,耀眼闪人心,誓与皇家色一较高下,却不知深入凡世红尘中。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有声有景,分明一幅动态画,虽不如上段色调繁多,却也清新雅致,那一声渔唱,虽未听过,但在耳边响彻。

  书中的人固然重要,事情也重要,可没有场景,就算有仙家,也只是在白板上添了几笔,可有可无。

老残游记名著阅读感慨2

  话说我读完《老残游记》,颇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发现后面还有若干续集,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又读将过去,看看这老残和德慧生在回扬州路上又会有什么奇闻发生。这一日,老残一行从齐河县便走到了山东泰安境内,泰山脚下。老残游记续篇,大篇幅的文字都发生在这泰山脚下。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杜甫《望岳》诗云: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首诗,将泰山的雄壮、神气描摹尽致。虽然未曾去过泰山,却对那里有着向往。而高中时代的第一篇课文《雨中登泰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我的语文老师郑学章先生讲授这篇课文时,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逐字逐句详细讲解。这泰山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在老残眼里,又是怎样?

  不想,随老残行去,却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将心思集中在“逸云”身上了。甚至于那泰山脚下县长公子的恶劣行径,也成为逸云故事的辅助而已。你道是怎样?原来,这泰山脚的一座“斗姥宫”中,藏了一个高人。如果说《老残游记》中桃花扇访贤一节中,桃花山深处宅子中的女子谈论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么,逸云乃是佛家之巅峰了。

  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经历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从六七岁就进入斗姥宫修行的逸云,在如花的年龄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严酷的现实让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终归破灭。特殊的寺庙生活把逸云铸炼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风尘尼姑,让她以尼姑而兼妓女的身份混迹于人世的火坑;她无力改变现实,只好把自己的精神归宿投射于虚幻的宗教世界,用虚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己,并姑且拯救自己。

  此种评述,似乎有些悲观,有一种研究者自以为是的感觉。其实,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逸云已经完成了人生之修炼,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种修炼吗?不能因为逸云是在尼姑庵中修炼,就把她的修炼归结为“用虚幻的生活麻醉自己”。参悟人生,参悟生命的真谛,是不分地方的。

  逸云说法一章中,讲述她所经历的所谓“爱情”那段,无甚可看。讲述悟透生命,得道一节,却颇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当下世界,我们不妨都来读一读这段参禅悟道的文字,或者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残游记》讲述人间故事最后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残的笔墨便着重在地狱里了。这节描述,淮安勺湖,到有点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图,没想到果真现在还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刘鹗故居”的标志。这倒让我对淮安颇有点神往了。

  言归正传,却这地狱一游,看似和人间故事毫不相干,却实实在在就是人间故事的延续。不管是善人、恶人待遇之别,还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间送纸钱阴间之“享受”,其实作者用意都是让人们在阳间多行善事,少做恶行,修炼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残不就是如此吗?别的人阳寿尽时,被叫去阴间哪里还有回去之可能?老残,却可在阴世一游,浑身又散发香气,可回归人世了,所谓“善缘发动化身香”是也。

  不管这阴阳之说是否真实存在,阳世修美好总归不是坏事,哪怕到了阴间也是真人。

老残游记名著阅读感慨3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我事业的哀叹,刘鹗期望用这本书来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挽救国家的危亡。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述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的描述。”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生动。能够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一个偶然机会,有人请刘鹗给《绣像小说》半月刊杂志写小说连载,刘鹗一时兴起,就答应了。他写《老残游记》,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得无趣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1903年起,刘鹗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的《老残游记》陆续在《绣像小说》杂志上发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后又重载于《天津日日新闻》报上,才完全出版。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小说以一位人称“老残”走方郎中铁英的游历为主线,透过老残游历的见闻和作为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这个人自以为清廉,不要钱,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目的,甚于赃官的贪图钱财。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道:“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过活阎王,碰着了就是个死!”。玉贤在曹州府的“功绩”还包括他一手制造了几起冤案。如对于家一案,于朝栋一家因与强盗结仇,被栽赃陷害,玉贤不加调查,不审真情,一口咬定他们是强盗,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酒后说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贤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罚“站笼”而死。玉贤手下的人见于朝东一家几口“死得实在太惨了”,都动了恻隐之心,下决心要弄清这桩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桩嫁祸于家的强盗。强盗原但是是想让于家吃几个月官司,结果闹得那么厉害,“都后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这个心里总觉得自我是清官的玉贤,唯恐这桩“不照律例办事”而造成的冤案会使他受到上司的责询查办,使自我苦心经营的只为做官且急于做大官的私欲付之东流,竟然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释放了那强盗。之后因为他捕“盗”成绩显著,上司赏识,还被朝廷加官进爵。

  小说透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的“清官”滥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恶的描述,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结论。作那些表面上所谓事事为民生的官员其实虚伪造作,而对政治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的老残在曾对们提出改革,让人们将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下去,但是老残的一番创新思想并没有引起反响,而当老残到山西谋求发展时,他说服了当地官员,却又难过京中大官的这一大关,从而发展受阻。晚清社会并不只是像我们所明白的官场腐败那样,它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现象。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晚清时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谓的“清官”的真面目。对我们学习历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残游记名著阅读感慨3篇(读老残游记有感)相关文章:

阅读名著水浒传读后感心得3篇(水浒传读后感百度文库)

羊脂球名著读书心得3篇(《羊脂球》读书报告)

小升初语文名著知识练习题及答案(小升初名著及课外读物必考题及答案)

《平凡的世界》名著阅读笔记3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简书

圆明园的毁灭名著读书笔记3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书感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有感3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受

工匠精神名著读书感想范文3篇 《工匠精神》读书心得

《追风筝的人》名著的观后感3篇(追风筝的人了读后感)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感悟3篇 书籍爱的教育读后感

名著《金银岛》个人观后感心得3篇 金银岛的读后感想


相关热词搜索: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阅读感想   老残游记   名著   读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