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广播稿5篇(弟子规感悟类广播稿)

时间:2023-05-30 23:20:3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弟子规广播稿5篇(弟子规感悟类广播稿),供大家阅读。

弟子规广播稿5篇(弟子规感悟类广播稿)

弟子规广播稿1

  弟子规广播稿:

  《弟子规》的由来: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分为五个部份,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加以演述,编纂成一份《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是旧时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我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关心教育的家长,千万不可轻忽。 "教之道,贵以专",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是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

  《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为人弟、为人子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 《弟子规》正是教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穷无尽的。她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孝敬父母也是理索应当的。可是,我们真的尽了孝道了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这么简单的几句,有几个人真真正正的做到呢?

  典故: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弟子规广播稿2

  下面,进入《国学小讲堂》!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1080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他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后来,他根据传统对蒙童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训蒙文》。据传,后来有一位叫贾存仁的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修定,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也就是我们今后几期将要诵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从书名上来看是什么意思呢?先来看“弟子”,它有多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和少年都可以算弟子;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不仅限于儿童、少年、弟子,可以指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适用的。而“规”就是指规矩,行为规范。因此,《弟子规》讲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应该学习、遵守的规矩礼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如果不懂规矩,将会遇到许多麻烦。一个社会,如果人民道德水平高,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的矛盾和犯罪就会减少,生活就会更加和谐。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孩子在社会上成长,最终要步入社会,遵循社会的规矩。因此,孩

  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可见懂规矩、守规矩是多么的重要。《弟子规》作为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培养孩子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概括为开篇的八句总叙即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你还觉得有多余的体力、有多余的能力、有多余的时间,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学文”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学文字,也不仅仅是学文学,这个“学文”,泛指一切学问。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听一个身边美德少年的故事,大家想想在他身上体现了《弟子规》中哪方面的良好规范呢。(举一个事例)

弟子规广播稿3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甲: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本次广播由 主持,我是主持人 。

  乙:我是主持人 。

  上周我们学习了【冬则温。夏则凊(jìng)。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甲:【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虽然是小事,也要告诉父母,不能擅自做主和行动,如果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为,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乙:同学们,生活无小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父母们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安全问题,他们希望我们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可是,由于一些小朋友们没有做到“事虽小,勿擅为”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伤害。

  甲:就在去年四月六日下午,江苏九岁男孩顺顺在与同村的浩浩兄弟俩玩耍时,一时兴起,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烤羊的情节,把浩浩兄弟俩绑在了树上,并且点燃了脚下的杂草,火苗被风一吹就烧到了兄弟俩身上,他们俩无法挣脱,衣服全被烧没了,全身严重烧伤。幸亏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之后兄弟俩被送到北京304医院治疗,由于感染严重,兄弟俩一度生命垂危,医院曾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浩浩身上的皮肤大部分都被烧坏了,躺在床上痛苦不堪。为了挽救浩浩的生命,浩浩的爸爸要把自己身上的皮肤割下来,移植给浩浩。医生介绍说,做这种植皮手术,兄弟俩的治疗费用最少需要上百万元。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因为顺顺的一时兴起而被拖入了痛苦的深渊。而顺顺呢,他的一生都将在懊悔、内疚和自责中度过。

  乙:同学们,顺顺的教训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玩有趣,

  做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考虑清楚,是否会伤害自己或别人,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有些小朋友以作弄别人为乐,喜欢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上,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曾经有一篇报导,一个孩子因为好玩,他的同学要坐椅子的时候,他马上把椅子拉开。他的同学直接就坐下去,脊椎着地很严重,造成终身瘫痪,一个小小的动作,造成一家子的悲剧。所以同学们,「事虽小,勿擅为」,只要对别人会造成危险的动作,绝对不能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甲:同学们,浩浩兄弟俩的悲剧也警示我们:水火无情,平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我们学校离大凌河很近,同学们千万不能去大凌河人工湖里面游泳,每年人工湖都有淹死人的消息传出来。如果游泳,一定要去正规的游泳馆,低年级的同学还要有家长陪同才可以。除了谨慎水火,平时在家里,还要注意电器用品和燃气灶具的使用,最好要先请示父母,在大人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

  乙: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句话:【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从小培养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不仅可以让我们远离危险,还可以让我们将来的生活能多一些助缘。

  甲:下面有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北京有个外商公司招聘员工,去应征的都是很优秀的人,而且要经过多次的考试,还要考外语及很多专业知识。一路考下來,只剩几个人做最后面试。当这些通过最后考验的人到了会议室,考官就对他们说:「我现在有点急事,出去一下,十分钟以后我们继续面试。」结果他走出去以后,在这十分钟当中,这些年轻人就有人站起来东摸西看,甚至桌上的资料都拿起來翻一翻,还顺手拿给其他的`人看。十分钟以后,这位主管进来,他说:“对不起,你们统统没有录取,因为会议室里装有摄影机,你们连最基本的『事虽小,勿擅为』都没做到。”他们很不服气就说:“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不可以乱动。”

  乙:同学们,这几位年轻人小的时候肯定没有机会学习《弟子规》,如果他们知道“事虽小,勿擅为”的道理,就不会在主人不在的情况

  下,未经允许就擅自翻看他人的东西了。同学们,你到亲戚家和同学家做客的时候,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呢?有没有做到『事虽小,勿擅为』呢?细节决定成败,请同学们牢牢记住【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这句话,做一个恭敬谨慎、有生活智慧的人。

  甲:由于时间关系,下周再为大家讲解【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下面是每周一歌时间,今天送给的是大家!

弟子规广播稿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又到了广播时间。

  (主持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人们把他教育徒弟的言论编成了一篇著名的经文,它里面也向我们讲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篇经文后来成为了我国从古至今教育孩子最好的启蒙读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吧。

  (主持乙诵读:)

  弟子规(节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怎么样?这篇脍炙人口的经文你一定很熟悉吧!我们国家著名的音乐家谷建芬老师,还为它谱上了好听的曲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唱这首好听的《弟子规》吧!

  ——播放歌曲《弟子规》

  (主持乙:)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广播站“国学经典诵读”栏目的广播时间又要结束了。

  (主持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弟子规广播稿5

  水塘村完小红领巾广播稿

  第 2周 投稿中队: 第三中队 播音员:普丽娟 、普鸿涛

  水塘村完小红领巾广播稿

  第 周 投稿中队: 第一中队 播音员:杞燕菲、杞艳玲

  水塘村完小红领巾广播稿

  第 周 投稿中队: 第一中队 播音员:李自楠、期晓芳

  水塘村完小红领巾广播稿

  第 周 投稿中队: 第一中队 播音员:杞燕菲、杞艳玲

  水塘村完小红领巾广播稿

  第 周 投稿中队: 第三中队 播音员:普长安、普丽娟

弟子规广播稿5篇(弟子规感悟类广播稿)相关文章:

弟子规广播稿5篇(践行弟子规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