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3篇 民法典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07-04 17:04: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3篇 民法典对法治建设的影响,供大家赏析。

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3篇 民法典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1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兴海路街道,身穿“红马甲”、臂带“红袖标”的志愿者们手握“劝导旗”、夹钳、环保垃圾袋等工具活跃在大街小巷,督导行人、清理垃圾、制止不文明行为的情景构成一道亮丽风景。他们用志愿服务的行,点亮街道文明的灯,街道呈现出秩序正规、人民团结友爱、卫生干净整洁的新景象,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人们脸上。

“一个老街,能治理成现在这样,得感谢街道领导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引导志愿者队伍发挥先锋作用,加快实施老旧楼院‘穿衣带帽’工程的结果吧!”谈起街道巨变,兴海路街道邓师傅高兴地说。

  兴海路街道居住着汉、回、蒙、藏等18个民族40000多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2.8%。老旧院落114个,“三无”楼院达到51.8%。怎么管?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动起心思,在管出新时代“幸福兴海”新模式上做文章。

  街道党工委发挥“头雁”效应,不断强化“创建人”意识,持续在“党建+兴海实践”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基层党建‘微综合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四级网络”综合治理新模式,确保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助老志愿服务队、“红袖标”志愿服务队、义诊志愿者服务队等18个志愿者队伍提供实践指导活动,有效激活街道城市治理细胞。

  党建领航,旗帜“插到位”。街道党工委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的实干理念,立足新时代,瞄准新发展,积极探索“党建+兴海实践”新模式,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综合治理提供全方位保障。突出“一把手”作用,督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持续走实,修订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管理制度》,打造新时代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新媒体+”“物联网+”开展党建、民政、计生、就业、综治、文体等“一站式”服务培训,组织优秀党员、“五星级文明户”“兴海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志愿者等评选表彰活动,探索推出“志愿服务得积分——积分‘兑现’激担当”等激办法,提升志愿者文明素养与业务技能,夯实为民服务根基。

  用好载体,唱响“文明歌”。动员各级组织发挥“领头羊”作用,“创建日”“每日打卡一小时”“民情夜访”等时机,组织“六支”实践队伍扎实开展“五进”活动,宣讲《民法典》等政策法规、科普健康知识、开展“亲子”活动、举办垃圾分类培训与演示等,引导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文明、向上、向善”的生活理念。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八月十五等传统节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进万家活动,编排精典邻里小故事,用“说、学、逗、唱”等形式,讲好服务人民故事,传递文明创建声音,当好居民“引路人”,齐力唱响争做文明市民之歌。

  实干提效,构筑“平安网”。发挥“五学六管四服务”“楼院管家113”“移动议事厅”等社区党建品牌效应,突出行人乱穿公路、随地吐痰、车辆违停、小区卫生“脏、乱、差”、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重点,组织党员志愿者、城市协管员志愿者、“红袖标”志愿者等队伍,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理中,开展行人劝导、不文明行为督导、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联防等活动,织牢文明实践的“笼子”,擦亮社会治理的里子。结合“六稳”“六保”任务,落实“两个责任”,加大联点帮带,组织“街道长”“河道长”“网格员”等力量进企业、进工地、进店面、进小区等,督导各级志愿者参与城市综合治理实践活动,引导辖区各行各业重业者和居民群众争做遵章守纪的模范和争创“绿色家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构筑起“安全、和谐、有序、文明”的“平安网”,有效提升了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2

  最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爆朋友圈,中秋时节,天气转凉,在气温骤降的日子,奶茶成了不少年轻人手头的“标配”,只要喝上一杯奶茶,似乎整个人都能随着甜糯的饮品变得温暖起来。在笔者看来,如果把在基层工作的日子比作一杯奶茶,它的“艰苦”“繁琐”看作各种Q弹的小料,工作就会变得生动有趣,从选择基层服务岗位的那一刻起,我便预想到了基层服务工作可能会面临的种.种情况,但是选择自己所热爱的,热爱自己所选择的!能够从事基层服务工作,扎根人民群众,是我一直以来所向往的,同时也使我觉得十分光荣与自豪。

  秋天的第一杯三分甜奶茶,一分来自“将心比心为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拳拳初心。二十多岁的我们纯真、质朴,时常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有时却又忧心忡忡、举步维艰。那些“前浪”忠诚于职业的孜孜追求,忠诚于祖国与人民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后浪萌新”学习与传承。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战场上,是我们的基层干部奔走在社区防控的前线,日日夜夜坚守换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健康;在抗洪抢险救灾的现场,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也是基层干部走在最前面疏散群众,抢救物资。在全面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干部以真情怀、真热忱投身其中,把困难群众的贫穷当作自己的痛楚,而不是把工作当成例行公事,真正义无反顾地向贫困宣战,让帮扶成为“有尊严的帮扶”,让发展成为“有温度的发展”。正是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此,我们更需要激扬“将心比心为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秋天的第一杯三分甜奶茶,一分来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专业指导。初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们是有些忐忑的,好在街道考虑周到,为我们安排了具体工作内容的培训,包括《民法典》专题讲座、开展“岛城e支部”专题督导培训以及网评写作经验分享等,培训课程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的课程学习使我的知识储备和层次得到了提高,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初心使命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不负信仰不负青春,这为我今后的工作创新思路和方法,铺就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每日繁琐的工作,面对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各位前辈尽心竭力地为每一位群众解疑答惑;面对我们幼稚的问题,前辈更是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我们,正是前辈们专业的引领与指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才让我们想要努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传出汩汩正能量。我们感佩前辈的专业指导,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激励我们善学、勤思、创新,以日臻完美的工作擦亮一名基层工作者的应有本色。

  秋天的第一杯三分甜奶茶,一分来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生信条。奶茶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其“颜值”和美味,还因为其亲民路线让人人都能喝得上、喝得起,我们基层工作者也要躬下身子深入群众、亲近群众,与人民群众之间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而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是离人民群众最亲最近的人,更应该懂得这份责任,主动到人民需要的地方蹲苗、打磨,勤勤恳恳地当好“服务员”,增强服务意识、永葆奉献精神,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成为家人,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急事、难事、关心事,始终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人生信条并努力践行。

  受大家欢迎的奶茶才是好奶茶,受群众拥护的同志才是好同志。基层工作者应当坚定信仰、筑牢思想、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放下身段、用汗水浇灌成长,在漫漫基层路中走好为民服务的每一步,做好国家前进的基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忠于祖国,忠于我们的岗位。

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密切的桥梁和纽带,是党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是党执政的固本之基,抓好以党支部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战斗堡垒意义深远。

  现实工作中,有的支部书记及其班子成员,在党不言党、在党不忧党、在党不建党,把党建看作“软指标”,遇到上级提问或群众咨询,对党的理论、党内法规,甚至最起码的“三会一课”“发展党员”“社情民意”等答非所问,集体“乱语”或“失语”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支部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逐步下降,话语权逐步削弱,不得不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打造“学习型”支部,在争做自觉学习的表率中增强话语权,拒绝“答非所问”。要完善机制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围绕增强政治能力深化理论学习,切实做到学习有主题、有内容、有讨论、有收获。要结合实践学。结合基层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实际,采取夜晚院落“闲摆学”、田间地头“谈话学”等方式,实现“一人参与,全体受益”。要丰富载体学。通过制作微党课,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拓宽党员活动阵地,有效实现党建工作由“被动式”向“互动式”的转变。通过“学习型”支部的打造,极力提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理论素养,避免心中无货的“答非所问”。

  打造“发展型”支部,在争做加快发展的表率中增强话语权,拒绝“说外行话”。要以“党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聚焦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在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示强劲的红色驱动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真正做到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要大兴拼搏进取之风,真正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工作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着眼于“三农”工作,形成大抓发展的工作合力、工作动能。通过“发展型”支部的打造,让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对“社情民意”“发展思路”有更深的认识,避免滔滔不绝的“说外行话”。

  打造“服务型”支部,在争做服务群众的表率中增强话语权,拒绝“套话大话”。要着力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注重激励奖惩、党内关怀、培训教育等机制的运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要着力完善支部阵地建设。以“党建引领、服务群众”为目标,在保障党支部正常办公的前提下,优化支部活动场所功能布局,将其打造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党员群众满意的综合性活动阵地,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更多的荣誉感、归属感。要着力服务载体的丰富创新。实行“办理事项”“办事流程”“办事承诺”三公开,实施特殊群体“事务代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通过“服务型”支部的打造,让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细心服务,避免不切实际的“套话大话”。

  打造“法治型”支部,在争做遵纪守法的表率中增强话语权,拒绝“自言其说”。要探索“党建+法治”基层治理模式。围绕组织建设法治化、党员队伍法治化、办事决策法治化、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目标任务,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要让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印制《民法典内容选编》,对群众最关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借款合同如何支付利息、家庭关系、离婚冷静期等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切实解决干部群众的“法治恐慌”。通过“法治型”支部的打造,让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意识,避免脱离法律法规的“自言其说”。

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3篇 民法典对法治建设的影响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民法典伴我成长主题征文   发挥民法典的法治作用论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