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方法3篇

时间:2024-11-24 13:0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3篇,以供参阅。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3篇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1

  一、故事仿写法:

  顺从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选择短小、通俗、有意义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复述,再练习写出来,只要能写出大致内容就是成绩了。学过的故事性课文,像《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等,也可以让学生仿写。

  二、实事记叙法:

  写学生亲耳听的,亲眼见的,亲身经历的事。当然,最初要选择最简单的练习,以后根据年级不同逐步加深。如:课堂上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方格本不够用了。”另个学生说:“老师,我借他一本。”再如一个学生拾到一角钱交给了老师……这些零琐小事儿,多数学生不但能说明白而且能写清楚。教者也可提供材料,邻居家的猪到你家偷吃猪食,被你家小花狗给咬跑了,突出小狗的可爱特点;天突然来雨,你或别人把李奶奶晒的被子收回去了,突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等等。

  三、缩写课文法:

  小学课文,一般都浅显易记,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练习缩写,不算高不可攀。如《小猴子下山》,写出小猴子下山后几次做什么,怎样做的,心情怎样,就算可以了。

  四、创设意境法:

  按教者事先考虑、准备的,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件简单明了的小事儿,接着让学生复述或写出。如:一次教师给学生发课外书,发完少了两本,就让学习委员到备课室找,结果,她在半路上拾到了。于是,马上让学生动笔。这样做学生感到有兴趣,有话写。

  五、字词扩写法:

  低年级字词任务较重,可随时结合字词教学,进行扩写词语,扩写句子,扩写一段话,乃至一段短文的训练。尽量做到:联想丰富,有进步意义,内容完整、语句通顺。如:教“吓”字,组词(吓一跳)扩句(他把小力吓一跳),扩写一段话(小力走到教室门口,刚一推门,小军躲在门里,故意“嗷”地一声,把小力吓一跳,倒退几步摔个筋斗。上课时,小力告诉了老师。老师把小军批评了。小军红着脸说:“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六、观察实物法:写静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个方面着笔。“摹形”就是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传神”就是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可以说明物体本身的意义或者抒发作者对物体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联想。

  七、看图联想法:

  在“看图说话、写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使图前、图中、图后的情节融为一体。要注意以下四点:

  ⑴看懂图意;

  ⑵弄清题目规定的写作要求;

  ⑶依据要求,结合看图,确定写作重点;

  ⑷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如教第四册语文《杭州西湖》这幅图时,可启发学生说:“假设你此时在西湖岸上,能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再把这些问题连在一起回答。教者可口述范文片段,最后学生复述、仿写。

  八、讲说结合法:

  把讲读课文和说话练习结合起来。通过讲读促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口头复述能力,这是把理性知识(或课文知识)转入实践运用的范例,是语文课与作文课紧密结合的尝试。如:讲《小蝌蚪找妈妈》、《松鼠》之类的课文,可用十分之六的时间讲读,十分之三的时间练习说话,十分之一的时间机动使用。叙述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游水嬉戏的`情形;青蛙的外貌,生活习性;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变化情况。仿照《松鼠》的写法,叙述公鸡、大鹅、小狗等动物的外形,生活特性,用途或作用。

  九、古诗改文法:

  在学好古诗字、词、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试探改写成文,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好机会。因为古诗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这些现成的材料组织成文,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能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作文技巧。

  十、仿写作文法:

  现成的作文资料很多,教师可把适应学生仿写的作文读一篇。然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的记忆仿写。可分两种,作文能力差的仿写范文中的原有事物,作文能力强的可联想其它类似的事物。如:一次作文课,读一篇篇幅短小的作文《奶奶笑了》,写的是孙女小英,在天突然来雨的时候,主动给到市场买菜的奶奶送伞的事。少数学生可照原事写,多数学生可写自己为亲人做的实事。这就素材多了,可写冷天,给爸爸送帽子;可写妈妈在地里扒玉米,自己在家做饭;可写帮爷爷浇小树……

  以上十法,只是列举了低年级启蒙作文的部分训练方法,旨在给老师们提示个训练方法的思路。只要结合低年级教学实际,善于思考,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的低年级启蒙作文训练的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2

  作文凸显语文综合素质。小学生如果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小学生假如没有作文兴趣,没有作文经验,没有作文习惯,以及没有一定作文能力,即使有人拿着鞭子硬逼着他们写,也很难写出好文章。诚然,小学生初步学习作文,他们作文心理不成熟,作文经验不丰富,写作能力欠佳,写不出好作品就不足为奇。小学生作文素质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使“作文教学”受到一定影响。那么,小学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呢?

  一、尊重作文主体,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从小对周围人和事充满好奇,教师如果能抓住他们心理,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语言把所遇到的一件件真实事情表达清楚,或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如实写明白,就能助其写成好文章。这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千方百计地从小学生作文实际出发,引导他们走出作文误区,树立作文信心;带领他们感受现实生活,积累认知经验;帮助他们把亲身感受写成好作品。只有这样,小学生作品才具有欣赏价值,才能得到大家认可,也才能使小学生享受到成功作文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当然,小学生作文迈出这一步,绝非易事。教师必须给以正确引导,应传授他们科学作文方法,培养他们良好作文习惯,鼓励他们进行作文展示、交流;让他们优秀作文得到分享;指导他们分析作文病因,使其不良作文因素得到根除。由此观之,教师对小学生作文进行正确引导,能给小学生作文指明方向,使他们作文缝隙能够得到阳光照耀,为其成功作文打下基础。反之,教师如果不尊重小学生作文个体差异,不引导小学生从作文生活中积累经验,总是担心他们写不好作文,甚至越俎代庖地帮助他们写好作文,并以“八股文”形式要求其效仿。这种作文教学方法不利于发展小学生作文个性,使他们作文不能“百花齐放”。在实际小学作文教学中,个别教师有时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个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全面设计,以便给小学生作文来个面面俱到,其实他们这样做会让大多小学生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小学生独立作文能力会渐渐下降,作文越来越缺乏真情味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再以心目中“尺子”来衡量小学生作文,并因小学生没做好而加以责备,就会加重他们作文心理负担,使他们渐渐失去作文信心,甚至厌恶作文。诚然,小学作文教学就会偏离预先设定目标,达不到教学要求。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应让小学生体验作文成功乐趣,助其树立作文自信;应尊重小学生作文自尊,激发他们写作欲望;千万不要苛刻求全,不要让小学生感到写作“前途渺茫”。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

  二、寻找作文源泉,积累写作素材。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不复存在。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积极体验生活,引导他们从书本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作文经验,或汲取更多作文营养。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这说明作文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就是小学生作文之源泉,离开生活谈作文,就会使之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价值可言。因此,教师在从事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课文教学,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内容,背诵、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子、自然段和课文,做到多阅读多记录,以便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效;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和人,要求他们把大自然中万物和生活琐事都纳入观察范围

  ,把自己对外界所见、所闻和所感牢记心中,并把自己认为最美东西写成心仪作品,从而实现思维和自然界和谐统一。法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师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小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千世界,去观察、探究

  ,以及发现美、创造美和再现美的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指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写成好作品。这正如鲁迅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当然,小学生在积累素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正确指导。教师应教给小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助其写出真情实感文章。综上所述,小学生作文素材既来源于生活,又来源于书本,二者皆不可忽视。小学生一方面通过读书,得到思维锻炼,提高思维水平、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感受生活,使自己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于实践,便于书本知识融于生活,实现生活与知识的'统一,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三、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小学生反复学习教材中优秀文章,使之从中吸取有利于作文的营养。因为课文是经过智深编者精选的,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作品,能够使小学生受到经典或优秀文化熏陶,能够对他们思想和写作素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能够使他们在反复领悟课文中“温故而知新”,进而促其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写作技能,为其写作创造条件。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小学生组词、造句和写话能力,注重读、写结合,灵活指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助其开阔视野,积累丰富语文知识,使其作文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观之,小学作文教学和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密不可分,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注意在平时语文学习中知识积累,才能为其作文打开方便之门。当然,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小学注意语文知识积累外,还应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小学生多写读后感和日记,使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注意培养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总之,作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意识,培养他们用词、造句、构思谋篇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用词、造句和构思谋篇的困惑,就会逐渐消除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使他们不再为作文而烦恼,使他们能够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其作文能力。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尊重小学生作文个性差异,消除他们作文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信心,让他们感受社会生活,广泛参与各种阅读,学会从生活、书本中积累丰富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其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3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3篇相关文章:

激动人心瞬间小学六年级作文

小学生记事作文-那一次,校园篮球赛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的小制作12篇

我学会了游泳小学二年级作文

中心小学作文

保护环境小学作文

小鱼小学三年级作文

小学的作文400字5篇

一件尴尬的事-小学作文12篇

小学生教育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