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感言共5篇(评委感言共文章)

时间:2022-08-04 01:24:2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评委感言共5篇(评委感言共文章),供大家赏析。

评委感言共5篇(评委感言共文章)

评委感言共1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高校自主招生不应该取消笔试。

  在当今社会,各大高校都纷纷在高考之前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提前录取一些德才兼备、十项全能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成绩优异,更是在各个领域过人一等,学校在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更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做基础和保障,笔试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更是考验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发挥能力,它涉及范围广,对学校了解学生的真正水平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其一,如果一个学生真正有资格成为各高校竞相追逐的对象,有真正实力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那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修养再加上极佳的心态,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显而易见的是学习能力是一切的基础,高中三年所接受的科学文化知识不应仅仅能通过流利的话语表达出来,更是需要学生灵活的运用、思维能力表达在书面上。

  其二,相对于面试,比赛获奖经历、学校推荐等方式,笔试具有公平严谨的特性,它可以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底线,所有考生密面对的题目一样,而考分就恰恰能体现水平的高低不同,学校不是招收能说会道而无真正实力的人,而是需要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只有通过平等的考试,才能为评定学生的能力提供基础,更何况就目前而言在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笔试依然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和分数比例,此外自主招生总报名人数多,一个学校就有近千人,如果光面试不笔试工作量会大到难以承受,所以从现实角度看决不能取消笔试。

  此我方认为,当今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不应取消笔试。

评委感言共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中《词五首》中的第4首《武陵春》这首古诗词的有关知识。

  我今天的说课的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八个方面进行。

第一、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5课《词五首》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时期词流派之一婉约派。第六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主题是结交历史人物: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足智多谋的文臣,有情思汹涌的诗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创作了一篇篇感人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这些优秀人物的智慧、勇气并受到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

  25课把不同风格的五位作家,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这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李清照的作品从小学到高中的教材中都有选编。通过对这些作品的了解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李清照跌宕的人生、坎坷的际遇。出自小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二“诵读与欣赏”中《夏日绝句》这首诗,创作与1128年,但源于靖康二年(1127),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朝廷仓皇南逃。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出自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如梦令》,这是李清照早年创作的一首词小令,是一首追忆词。在一次偶然出去玩耍,醉酒晚归时,灵感爆发,把内心压抑很久的文气倾吐出来,创作了这首豪兴遐思、壮怀激越的《如梦令》。九年级上册25课词五首中的第四首《武陵春》,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九上课外古诗词中的《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和相思情怀。高中语文课本必修4选入李清照的词两首:《醉花阴》和《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李清照作品的选编我们了解到李清照坎坷的际遇和跌宕的人生经历,我们的也能感觉到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李清照的词风也发生了变化她的词以建炎元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词,主要描写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愁离绪,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与丈夫别离相思的痛苦,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因丈夫去世及亡国之痛,诗词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在内容上大大拓宽,风格越发苍凉沉郁。

  对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中一场春风摇尽百花,一个细节传出愁思;下片化虚为实增愁情,比喻夸张摹愁重,表现她的故国之痛,亡夫之思,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整首词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根据课标要求遂将这首词的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朗读诗词的技巧,有感情的朗读全词,掌握舴艋、载的读音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析诗词掌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2.学生通过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深入了解其词的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走入李清照的心灵世界,探寻词人的情感。

  重点:品析李清照的词,掌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难点:品析李清照的词,掌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其词风格。

  设计缘由:初三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但是运用具体的表现手法表达感情相对有点难度,因此设计这样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表现手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第二、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词,学生并不陌生。很多唐诗都耳熟能详。小学六年背诵的古诗词已经有73首,其中词共有四首,并已经知道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学习了苏轼的《浣溪沙 》辛弃疾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婉约派的词学习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并且在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中背诵学习《如梦令》,在七年级的时候还给学生补充了同词牌同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对于李清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步骤、方法。

  整个初中阶段诗共有67首,七年级重在基础知识,八九年级重在培养能力。每个年级的考察点分别是:七年级重在考察学生把握诗的内容,划分诗歌节奏,找出诗的韵律。鉴赏诗的语言:特别是字词的妙用。八年级在此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理解写作的各种技巧,如用典、烘托、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等。区分诗人的风格特色如现实派、浪漫派和田园派。九年级在七八年级的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根据用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做出自己的观点评价。词共有18首,重在考察准确把握词的内容,进行语言赏析,区分两大词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和他们的代表人物。体会各种写法。曲共有4首,重在考察了解曲的文体知识,背诵默写和准确理解。结合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旧体诗中唐诗、宋词是考察重点。

  每一首诗或词的创作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环境,特定的环境直接制约着诗或词的风格以及它将要反映的内容。《武陵春》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这首词篇幅短小,全词仅四十九个字,字字句句离不开一个“愁”字,学生能理解是写愁的诗词,却不知作者为何而愁,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与愁有关的很多古诗和现代诗,古诗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或《相见欢》);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等。

  现代诗如九年级下册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乡愁,我讲课时给学生补充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第三、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中运用了“比较阅读”教学法,比较阅读主要从异同两方面进行,完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阅读法可从两方面进行,即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通过比较阅读,使授课教师迅速熟悉教材,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更有效地把握课堂;使学生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开拓思路,掌握知识。

  而我在《武陵春》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纵向比较法。李清照的词不但是传奇,同时也是一部脉络清晰的传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前期作品而《武陵春》是李清照的后期作品,“雨疏风骤”“风住尘香”与“绿肥红瘦”“花已尽”两首词中都同为写风与花但是风急雨疏过后“绿肥红瘦”的真实情形却显得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而《武陵春》中 “风住尘香”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这四个字不但含蓄,而且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了词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感情。所以两首词虽为不同时期所做,但是其风格的异同较为全面的折射出词人的人生轨迹。

第四、教学设计

1、导新课: 用一副对联来导入新课

  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下联: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横批:一个用生命填词的女子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学习一首词,体会一种情,认识一个人。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武陵春。

  设计缘由:李清照这个人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都有所了解,用一副对联来导入这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温习有关李清照的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为本节课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做准备。

2、读愁情(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 ①教师范读,强调词的韵味,语速,节奏②学生模仿教师读词,教师做适当评价。③学生在点评基础上再次读词④学生配乐齐读诗词。

  设计缘由: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从教师范读到学生齐读,从朗读到默读,从自由品读到学生吟诵。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更加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让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

3、品愁深

①学生默读诗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首词中哪个字词奠定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②个别学生读上阕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愁绪的词语(学生重点从“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等句子进行赏析,把握作者为何而愁)③读下阕,从下阕中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的词语④回想愁诗,再次感受愁重⑤学生齐读整首词

  设计缘由:赏析教学更是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赏析时以主问题“这首词中哪个词句奠定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作为赏析的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和他们的自主意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走入文本,赏析词句,不用教师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分析,使学生能自觉地走进语文,品味语文。

4、探词风 (与《如梦令》进行比较,探寻词风) ①其实李清照她本来也有着幸福让人艳羡的生活,我们来通过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来感受一下②出示两首词,学生朗读,从《如梦令》中找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句,进行比较,看看形似点在哪儿?

  设计缘由: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是教学的最基本要素。比较是人在认识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两首词的比较学生更好的了解李清照坎坷的经历与人生际遇,从而得以理解李清照诗风的变化及风格的形成,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5、读内心(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过气来,也读词的人倍感压抑,于是人们对李清照词的风格也中说风云)

①男权社会中,男人对李清照词的看法②男权社会中,女人对李清照词的看法

  设计缘由: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读懂此人的内心世界,这也是我们更好的把握作词者词中感情的有效方法,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

6、小结

  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有何用?她奢望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搜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可到头来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周遭的人都鄙视她为异类。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在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这份孤独在本已沉重的国愁家愁离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笔。

第五、板书设计(制作幻灯片)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板书一个大大的愁,然后以“愁”字为中心,写出这首词中所用的摹愁的表现手法,在此下面画一艘倾斜的小舟,学生们会兴趣盎然,充满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六、课堂评价

  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朗读、背诵。朗读分三个层次: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背诵:1.背诵流利准确。2.背诵流利准确,富有节奏韵律。3.背诵流利准确,富有节奏韵律,能够带着感情吟诵诗词,背诵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传统的评价仅是教师评价学生,提倡多元评价。淡化教师评价,这节课的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40%)、老师评价(占4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多元评价。

第七、资源开发

  根据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和这节课的内容,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因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因此在学习诗词时,节选了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描写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日常生活的片段,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内心无法排遣的的愁苦。

2.课外阅读。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因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等。所以要适当补充李清照的相关诗词,如通过音乐了解到《一剪梅》,以及她的《声声慢》、《鹧鸪天》等词。

评委感言共3

  评委老师:

  您们好!您们辛苦了!

  我是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我经常听老师们这样讲:人民版教材太空了,太难教了。我今天又唱了一节“独角戏”,咳,真没办法,啥法,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就是不感兴趣。

  为什么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是因为有的老师把学生只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传授的仅是教材上既定的、静态的、抽象的知识。这也难怪有学生说:思想品德课是在讲大话、讲空话。对于这样的课,他们能感兴趣吗?当然不会,要想让他们感兴趣,须从以下着手:

一、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理念:教学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是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传授新知识,而不是凭空传授;教学是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而不是脱离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

二、教师应该具有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都理念,全心全意地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刻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切不可一味的用枯燥乏味的语言讲空洞、抽象的道理,而要善于运用带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再配上表情、眼神、手势等“佐料”,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不是讲大道理,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四、必须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

五、要善于运用插图、漫画、多媒体等直观性、生动性来辅助教学。 当然,不仅仅是以上几条,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要想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理念,做学生的贴心人,加倍注重讲课艺术,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三维目标,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趣”中学习知识,在“乐”中接受教育,在”合作探究”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老师也不会唱“独角戏”了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评委!

评委感言共4

  经济管理学院第十届模拟招聘大赛评委: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闫廷亮教授

  就业指导中心梁飞林老师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许云卿副研究员

  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田建良副研究员

  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鹏副研究员

  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孔德播副教授

  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石建锋副研究员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 靳晓英副研究员

  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保庭科副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

  张怀林副教授张晓兵副教授张亮晶副教授周秀兰副教授马爱华老师赵立韦老师曹 瑾老师 石贵琴老师 党 婕老师 祁 宁老师何静老师

评委感言共5

  评委评语大全

【篇1:评委们的评语:】

  1 2

【篇2: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评委评语】

?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推选委员胡占凡: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推选委员张瑞敏: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推选委员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推选委员时文朝: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一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敲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推选委员于丹:在办公室当局长是本分,吃苦受累冒险卧底当局长是情份。用情份去担当本分的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推选委员彭长城:主动为民生奔波,体恤民生艰难,小可帮扶一家一户,大则微而不弱,烛照未来。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推选委员陈彤:14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推选委员王振耀: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挡风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推选委员陈雨露: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从黑土地传向四面八方。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孩子的世界才会绽放光芒!

  推选委员孙伟:危急时刻,她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的背后是最具魅力的纯正师德。

【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事迹】张丽莉,女,28岁。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李文波:南沙守礁97个月

  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

  推选委员童年: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

  推选委员刘姝威: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人生。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事迹】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高秉涵: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推选委员阎肃:这海峡好浅好浅,深不过我的遗憾。抱回的岂止百十个骨灰罐,抱回来的人心啊,成千上万上万。坚信着亲情骨血相连,谁也隔不断隔不断。

  推选委员张会军:75岁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事迹】人物介绍: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周月华、艾起:“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篇3:评委点评】

《背影——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评委点评 优点:

一、

二、

三、各种朗读能贯穿全课,诵读有声有情。 设计上很下功夫,教学目标比较集中、明确,可操作性强。 遵循语文思维规律,课有层次性。读——悟——品——写,犹如经脉,贯穿阅读的始终。让学生读出思想,读出美感,读出疑问,读出写作冲动,生成写作智慧,写出新的篇章,还阅读真正的生命力。

四、学生在表达上有层进性,教师点拨恰当到位、切中要害。教师能够把两个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同时说清楚规范的答法,把学生思维逐步激活。这个过程对学生很重要。教师围绕中心层层递进追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彻底被激活了。

五、细节描写让学生总结,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敬。板书注重语文性,什么是“细节”文词在板书中体现了出来,老师能够用她的文字,激活学生思维。

六、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避免了学生不思考问题,只依赖他人的做法。

七、

  不足:

  一、二、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做人”这一项有些大。 小组交流后,应做两方面的准备:选择优秀的文章亮点在哪里?没被选教师的评价语言准确,能激励学生,教师舍得表扬。 中的文章不足在哪里?

评委感言共5篇(评委感言共文章)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评委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