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工作3篇 畜牧工作内容

时间:2022-10-06 14:44:51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畜牧业工作3篇 畜牧工作内容,以供参考。

畜牧业工作3篇 畜牧工作内容

畜牧业工作1

  发言材料

  2011年02月28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就我乡畜牧业工作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泉吉乡辖6个行政村(其中1个农业村),1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农牧户1303户,5227人,劳动力2560人,总面积1448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万亩,其中冬春草场万亩,夏秋草场万亩。农作物耕地2188亩,退耕还林草1892亩。全乡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经营各类牲畜万头(只、匹),其中马万匹,牛万头,羊万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达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元)。

  全乡建设暖棚541幢,覆盖率为%;贮草棚18幢,覆盖率为2%;草场围栏万亩,覆盖率为%;药浴池2座,覆盖率为33%。建成水利管道4条,全长公里,供水点50处,土井225眼。大电网通村覆盖率为100%,农牧户通电1077户,户通电率为%。建成村级砂路6条,全长公里,建成村级硬化道路公里。

  二、畜牧业经营现状

  畜牧业生产发展,我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在原有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约化经营,截止2010年底共组建股份制联合经营小组65个、230户,涉及人口894人,劳动力459人,整合草场亩,牲畜只,其中马89匹,牛3154头(其中适龄母牛1432头,牛犊1424头,驮牛298头),羊只(其中适龄母羊只,后备母羊4747只,适龄母羊比例达%),修建暖棚106幢、平方米,集中管理种公羊765只。整合草场建立牛羊育肥基地5处,群众参与率达%。组建了《年乃索麻村舍布齐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扎苏合村美陇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宁夏村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切吉村夏宗帐篷藏服营销专业合作社》,《冶合茂村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新泉村绿源集约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等10个专业合作社。

  三、2011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暖棚、贮草棚、草场围栏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抗灾能力。二是加强水利建设、增加供水点和土井建设,确保人畜饮水需求,确保畜牧业生产。三是加强电网建设,使通电覆盖率达100%,户通电率96%以上。四要加强村级道路建设,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

(二)加强草地“三害”治理,积极遏制天然草地的退化。坚持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并重的原则,加大草地“三害”治理力度,防止草场破坏或退化。从而达到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地产出能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畜疫防治工作,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服务体系,实现重大动物疫病防疫100%覆盖,建立、完善疫情测报制度;积极发挥畜牧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畜疫防治工作,提高牲畜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提高仔畜的成活率出栏率,从而促进农牧户的增收。

(四)以草畜平衡为基础,发展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一是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完善草场管理制度,核减草场超载牲畜、使草场载畜为4亩/羊单位,缓解草畜矛盾,积极科学地组织好牲畜转场,尽量减少冬春草场的采食,有效保护天然草场。加强羔羊专业化生产和牛羊育肥贩运,加大非生产畜的出售力度,减轻草场压力。二是以生态畜牧业试点为依托,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采取舍饲、半舍饲育肥、草场育肥等方式,促使牧草生产与牲畜生产实现平衡持久发展,使畜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农牧业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具体措施上,按照县上提出的“六大产业基地”规划,积极引导建以高产燕麦套种豌豆优质牧草生产为主的草产业基地;建设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优质藏羊良种繁育为主的藏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羔羊集中育肥养殖为主的羔羊舍饲育肥基地,逐步提高各个基地的产业功能,促进生态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五)优化种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进一步优化种群结构,积极引进、繁育、改良种畜品种,缩短周期,加快推广,使优良

  种畜与母畜比例达到1:30。同时,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种公羊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配种、有尝使用,逐步建立藏系种公羊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当家品种的优势,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和母畜比例,在现有母畜比例的基础上,每年以20%的比例发展后备母畜,逐年提高母畜存栏数,力争将母畜比例提高到91%以上。

(六)、加强草原防火,做好抗灾保畜工作。一是严格按乡草原防火预案,做好草原火灾的监测、值班工作,使草原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确保畜牧业正常生产。二是加强抗灾保畜工作,加强饲草种植和储备,使储备饲草料量保持在羊25公斤/只,牛30公斤/只、马40公斤/只,从而做到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目的。

(七)、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一是加强畜牧业科技培训工作,加快建立以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劳务信息、经济分析等为主的乡村两级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建设,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和增收能力。三是大力培养农牧业经营能手和劳务输出经纪人,培育一批懂科学、善经营、有文化、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推动全乡畜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畜牧业工作2

  畜牧业工作

  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苏木畜牧业工作在苏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推广标准化舍饲圈养,突出抓好牛羊育肥增值,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示范村和示范户带动全苏木畜牧业养殖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我苏木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1、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成绩显著。

  2、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效果良好。

  苏木各嘎查较好地落实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动物防疫管理的监测,建立了动物防疫台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在全旗大面积发生人感染“布病”的时期,我苏木迄今没有一例病例报告。开展了免疫抗体和免疫效果监测以及动物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的工作,强化了动物防疫工作考评机制以及动物疫病可追溯和疫病防治责任追究制,以检促防、以监促检的动物防疫工作机制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不断强化畜产品质量监控。

  3、畜牧业养殖结构调整有所突破。

  建立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一个,养殖试点取得初步成功。并组织全苏木各嘎查书记、主任和养殖大户进行的参观学习。通过宣传有效的提高的苏木牧民的认识,成为苏木的畜牧业养殖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二、2011年畜牧业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我苏木畜牧业工作仍以加快牧区经济建设和促进牧民稳定增收为目标。在紧抓肉牛肉羊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努力推动苏木畜牧业养殖结构调整,逐步向“全年禁牧舍饲”的方向转变。

  1、肉牛产业。

  按照我苏木“大规模,大群体”的肉牛产业发展格局和“舍饲圈养,一年一犊”的经营思路,计划继续从外地引进优质基础母牛1000头,全年出栏育肥牛1万头。继续推进肉牛养殖专业村建设和完善肉牛合作社的建设,走“龙头+基地+合作社+牧户”的发展之路。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肉牛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肉牛产业科技服务。以推广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通过集中举办肉牛改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结合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走村、入户进行指导,保证每个养牛户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努力发挥专业村、小区、大户的示范作用,使其生产能力、科技含量示范效果、带动能力要明显增强。依托全苏木的12处冷配站点,要实现基础母牛的冷配率达100%,受胎率达93%以上。

  2、肉羊产业。

  肉羊产业要稳步发展。逐步完善固日班毛都肉羊养殖合作社,让其再有效的服务自身的同时,要带动苏木其它嘎查的肉羊养殖合作社建设,培育真正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肉羊经济合作组织,提高苏木养羊户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牧民养羊收益。

  注重肉羊产业的提质增效,继续引进优质基础母羊和种公羊。全力推广肉羊产业标准化生产。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入户指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在全苏木范围内大力推广肉羊标准化育肥生产技术,争取全年标准化育肥肉羊2万只。

  3、肉鸡产业。

  依托旗里肉鸡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和肉鸡推广扶持计划。有计划的发展新的肉鸡养殖户5户。让肉鸡养殖逐步得到牧民们的认可,为牧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4、草产业。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抓“为养而种”示范户20户,引导牧民转变观念,寻找以畜定草、种养结合、草畜平衡的最佳组合,为全年禁牧舍饲的推行提供保障。

  5、疫病防疫和畜产品检疫工作。

  规范和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五号病、禽流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应免密度和补免密度必须达100%,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深入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强化动物卫生监督,规范兽医从业人员队伍,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积极宣传《动物检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和《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做到依法治牧。加大对畜牧业相关领域的督查,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禁药物、假冒劣质兽药、兽用生物制品的查处力度。使兽药、饲料经营市场走上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的轨道。

  6、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

  一是采取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形式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发放科普书籍、养殖手册,开展技术咨询,抓好常规服务;二是积极探索技术有偿服务和实体示范服务,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奖励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牧民家中开展有偿服务;三是扶持和培育中介服务,使中介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成为推动产业化的有效补充。四是开展送科技下乡工作,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牧民。

  另附:2010畜牧业工作存在问题。

  1.嘎查与嘎查、户与户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养殖户的科学饲养水平低,管理比较粗放。

  2.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防疫员技术和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3.草场退化,水源短缺严重制约苏木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工作3

  畜牧业工作谋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环境、惠民生、促发展为主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项目、资金、科技、人才“多元”投入,不断完善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做足“三农”

  服务文章,推动全市畜牧水产业更加优质、高效发展。

  二、总体目标

  畜牧水产业稳健发展,现代化、生态型畜牧业进程逐步推进;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达到100%,其它动物疫病防疫密度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力争全年无大疫,确保有疫不扩散。

  三、工作重点

(一)建队伍强职能。强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学习,深化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实施严格规范管理;对执法执纪人员继续推行责任制和绩效管理机制,杜绝违法违规现象;支持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参加党校、农广校、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河北北方学院等院校举办的函授班学习,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全力锻造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提供保障,为畜牧水产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调结构促发展。一是调优养殖结构。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秸杆资源,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我市实际的肉牛、生猪、奶牛等优势产业,倡导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二是调优品种结构。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良种资源,淘汰劣种,推广良种,提高整体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良繁体系,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促进畜牧业高档次、多元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调优产品结构。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对饲养场的建设从选址、建筑设计、建设施工、防疫规程、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引导符合条件的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认证,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方向转变,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畜水产品;以“福成”、“明慧”、“万得妙”等品牌为依托,不断培育更多名优产品,形成聚集效应。

(三)防疫病保健康。对动物总医院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增上现代化诊疗、化验设施设备,促动物总医院职能更好发挥,有效防治疫病。大力推进10个基层畜牧兽医站省级达标站建设,配齐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充实、完善化验室检测用仪器设备,使动物防疫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升。加强与京津地区、相邻县市畜牧兽医部门的交流,注重与相关部门及各镇区的沟通,全面落实免疫注射、消毒灭源、抗体监测、检疫监管、应急准备等各项防控措施,构筑坚固的疫病防控网。同时,进一步深化奶牛“两病”净化工程,确保我市不因畜间“两病”疫情出现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努力保障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

(四)严监管保安全。结合养殖业保险、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等工作,充分利用无害化处理场对全市所有病害动物进行科学处置,从源头上遏制病死动物随意丢弃、流向市场等现象,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利用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投入品、兽药残留等检测,提高安全水平;日常监管与执法检查相结合,全面落实监管措施,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投入品和生产加工病害动物、动物产品行为,维护公众健康。

畜牧业工作3篇 畜牧工作内容相关文章:

高级畜牧师岗位职责及任期目标共5篇 畜牧业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