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的补充说明》3篇 全国高校微课堂教学比赛

时间:2022-10-07 11:34:0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育部《关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的补充说明》3篇 全国高校微课堂教学比赛,供大家品鉴。

教育部《关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的补充说明》3篇 全国高校微课堂教学比赛

教育部《关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的补充说明》1

  第二届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承办单位: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分中心、相关高等学校、有关机构

  二、比赛网站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专用网站为: 。比赛通知、方案、公告、流程、评审规则、常见问题解答等,均在本网站公布。作品具体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参见网站首页比赛指南。

  三、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本科院校专任教师,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按文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理工(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两大类别分组参赛。

  四、比赛内容

  参赛教师可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目录)确定参赛课程,选取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目录网址参见教育部网站:

制作、上传参赛作品。经学校统一选拔推荐的参赛教师直接进入复赛。每个学校推荐名额限制为:本校专任教师的3%。

  各省赛事组织单位安排复赛,评选出优胜者,推荐进入全国决赛。推荐名额将根据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决定,原则上不超过本省参赛教师总数的5%。

  2.决赛阶段:2015年5月-2015年8月由比赛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决赛获奖选手,并择期召开表彰大会。

  七、作品要求

  参赛教师围绕一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录制成时长在5-15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1.教学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视频格式及上传要求详见“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 )比赛指南等相关文档。

  2.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微课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应单独提交。

  3.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

  八、奖项设置

  1.个人奖: 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2.优秀组织奖:面向各级赛事组织单位,根据赛事组织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

  九、其他事宜

  1.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须同意授权赛事主办方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办方可授权有关单位出版作品,出版后,原创者有署名权及获得报酬权。

  2.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3.赛事组织单位不向参赛教师或学校收取参赛费用。

  各省级赛事组织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将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比赛指南”公布。

教育部《关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的补充说明》2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教学设计

  作 品 标 题:汉字结构之“象形” 所 属 学 科:语言学

  所 属 专 业:汉语言文学

  所 属 课 程:古代汉语

  适 用 对 象: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主 讲 教 师:段 泗 英

  所 属 学 校:保山学院

  2015年4月

  汉字结构之“象形”

  一、教学思想

(一)教学背景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早期的汉字是因意而构形的,字形和意义有密切联系。学习古代汉语,应当了解和掌握一些有关汉字形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关于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形体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对于帮助人们掌握汉字特别是汉字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六书”中真正与汉字结构有关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象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象形造字法的优势和局限;

  3、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4、对学生进行热爱汉字和热爱中华文化的美育教育。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为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象形字及其特点,同时启发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象形造字法的优势和局限;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象形造字法。

(二)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特色

  1、以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方法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2、关注学科研究新成果,最大程度地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通过教学达成唤起学生热爱汉字和中华文化的美育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关于汉字的形体结构,我国古代有“六书”的说法。前人大多认为六书就是六种造字方法。事实上,“六书”中真正与汉字结构有关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假借”和“转注”则是用字之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六书中的“象形”。我们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何谓“象形”;二是形象字的特点;三是象形字的类型。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个课前热身:猜猜看下面的甲骨文表示什么意思?

(口、目、羊、鸟)这些都是古代的象形字。

(二)教学展开

  1、何谓“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即象形就是根据事物的轮廓或特征来描摹事物的形状。比如:“人”、“豆”、“舟”、“肉”等。

  刚才听到很多同学都把“肉”字认成了“月”字,事实上,“月”和“肉”在古文字体上非常接近: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到了现代汉字中月和肉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问题在词汇部分我们会进行深入的探讨。

  2、象形字有什么特点?(1)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如:自、山、行、宫

  这些象形字都与图画很相似,事实上,象形字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但是象形字不是图画。图画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而象形字是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一定的语音和意义,这是它与图画的本质区别。(2)所记的一般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①有关人体:口、耳、目等

②有关动物:羊、鸟、兔等;

③有关自然界:日、月、山等;

④有关居室器用:贝、豆、宫等。

(3)是汉字的构形基础。象形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造起来的。例如:

  页(xié)《说文》:“页,头也。”以“页”为偏旁形成了很多字,颜:额颠:头顶,题:额,领:脖子,顿:叩头,颁:大头,颇:头偏,顾:回头看,项:脖子的后部,硕:大脑袋。

  3、象形字的类型

  先来对比下面两组象形字: 第一组:鹿、鱼、羊 第二组:果、瓜、眉

  这两组象形字的形体有什么不同?

  根据这两组象形字我们可以将象形造字法分为两种:

(1)独体象形:又叫“象形”正例。字形中的全部线条笔画都是描绘所指事物本体形状的。如上面所举“鹿、鱼、羊”。

(2)合体象形:合体象形,又叫“象形变例”,字体的线条笔画,一部分是用来描绘所指事物的本体形状,另一部分是用来描绘相关事物形状的。如:

  果——本体是果实,下面的木是衬托物。

  瓜——本体是里边的瓜实,外面的瓜蔓是衬托物。眉——本体是眉毛,下面的目是衬托物。

(三)概括总结

  回顾主要内容,象形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的特点:形象直观、指物名词、造字基础;象形字分为独特象形和合体象形两类。

  结束语:纵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文字,大都起源于象形文字,如古苏美尔楔形文学,古埃及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等。但是后来都走上了表音的道路,唯有中国汉字,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这是西方表音文字不可比拟的,这也是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

(四)拓展实践

  请尝试用形象造字法为实物“书”造一个象形字。说明:可以随意选择独体象形或者合体象形造字。要求:不能画画。

教育部《关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的补充说明》3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

  根据《关于组织学校首届微课比赛及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为保证学校首届微课比赛及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选拔比赛顺利进行,制定比赛工作方案如下。

  一、比赛规则

  1.每个参赛教师拍摄微课视频10~20分钟,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评审标准参照《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见附件1,其中“网络评价”部分因技术原因稍作改动),采取网络投票和专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网络投票20分,专评审80分。

  二、比赛程序

  14月18号前,请各学院组织参赛教师填写《浙江工业大学微课录制时间表》(附件2),电子版发送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邮箱:jioxzx@zjuedun。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统筹安排录制时间并通知参赛教师。

  24月22日至4月24日,参赛教师根据确定后的录制时间到屏峰校区健行楼A103教室录制微课视频。

  34月25至5月15日,在校园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站组织网络投票。45月10日至15日,组织专评审。

  55月15日至5月20日,确定获奖名单、参加省级复赛名单。

  6根据需要组织参加省级复赛选手二次拍摄微课视频。

  四、校内奖项设置与省级复赛推荐

  根据网络投票和专评审结果,全校评选“微课教学十佳教师”和优秀奖10名,并在“微课十佳教师”内根据分数高低遴选参加省级复赛名单。

  五、比赛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首届微课教学比赛领导小组、评审专组、工作小组,其中领导小组由李小年副校长任组长、计伟荣任副组长,专评审组组长、人事处、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由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具体事宜请联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光云老师

教育部《关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的补充说明》3篇 全国高校微课堂教学比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