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英文导游词范文大全3篇(苏州英语导游词范文)

时间:2022-10-08 10:50:1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扬州英文导游词范文大全3篇(苏州英语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品鉴。

扬州英文导游词范文大全3篇(苏州英语导游词范文)

扬州英文导游词范文大全1

:扬州导游词(优秀导游词系列)摘要

《扬州导游词》主要介绍了扬州,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的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是华夏古 “九州”之一。《书.禹贡》载:“淮海维扬州”;《周礼.职方》载:“东南曰扬州”,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算起,扬州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 史。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后,扬州成为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至唐代,这里已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和交往的重要口岸,可谓中外商家云集、富甲天下。唐代大诗人李白 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代诗人徐凝诗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把当时人们对扬州的仰慕写到了极致。至于清代帝王康 熙、乾隆六次“南巡”过扬州留下的传奇,以及以郑板桥等八人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留下的故事,则为丰富厚重的扬州人文积淀进一步增添了光彩。编辑推荐

《扬州导游词》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扬州导游词(优秀导游词系列)作者简介 目录 序

  走近扬州 扬州概况

  一、自然生态条件

  二、扬州的历史

  三、经济总量

  四、对外开放

  五、经济开发区

  六、优惠政策

  七、扬州旅游业

  八、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扬州乾隆水上游览线

  一、御码头

  二、盆景园

  三、石舫

  四、瘦西湖公园

  五、大明寺

  唐城遗址博物馆

  一、延和阁

  二、崔致远史料陈列馆

  三、城墙

  汉文陵王墓博物馆

  一、汉代扬州历史陈列馆

  二、王陵地宫 明清古城旅游区 个园 何园

  一、何园概况

  二、何园住宅区

  三、片石山房

  四、结束语

  扬州工艺美术馆

  一、扬州工艺美术馆介绍

  二、漆器展厅

  三、玉器厅

  四、综合展厅 扬州八怪纪念馆

  一、西方寺

  二、陈列大厅

  三、扬州画家介绍

  四、金农寄居室

  五、金农茶室

  六、“扬州八怪”传人李亚如先生书画陈列室 史可法纪念馆 朱自清故居

  一、书房及居室

  二、朱自清生平

  三、朱自清生平展览 汪氏小苑 琼花观

  一、琼花观的牌坊 二、三清殿

  三、琼花园

  四、无双亭

  五、琼花观长廊石刻诗词 古运河风情旅游线 普哈丁园

  一、古清真寺

  二、有磁伊期兰教的知识

  三、普哈丁墓园

  四、古典园林 隋炀帝陵

  一、隋朝的皇帝

  二、隋文帝其人

  三、隋炀帝其人

  四、隋炀帝陵园

  附录 扬州旅游精品线路推荐

  一、扬州古巷风风情旅游线

  二、扬州宗教旅游线

  三、淮扬美食修学旅游线

  四、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线 后记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

  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千古名邑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 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淮左名都”、“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至唐武德九年,扬州州治移至江都县,从此,江都县才有了“扬州”这个专有名 字。清雍正九年,江都县分为江都、甘泉 两县。民国时期,又将江都、甘泉两县合并,称江都县,属江苏省管辖,直至解放。1949年1月扬州解放,设扬州市。原江都县划分为扬州市、江都县、邗江 县。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 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灵”的扬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进雄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驻足时,他们最希望能在这座已经高度现 代化的城市里追寻到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远。

  扬州现设广陵、维扬、邗 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扬 州全市共有36个民族,汉族占总数的%。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3%。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扬州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维扬、邗江3区,仪征、高 邮、江都3市和宝应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58万,其中市区面积975平方公里,人口108万,城区人员70万,城市建成区72平方公 里。扬州为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模范城市、国家最佳人居奖获得城市。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近250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 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 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 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 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 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 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 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 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 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 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京沪、宁 通、杨溧高速沟通四方,扬州火车站有十趟火车联接祖国各地。润扬大桥更是将长江天堑变通途。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深情地赞美、祝福故乡:“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扬州英文导游词范文大全2

  扬州导游词

  Hello,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这种感觉真好,我很乐意带大家一起逛吃逛喝,哈哈哈哈。谢谢你们见证了我的成长。

  扬州的得名: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富甲天下的扬州城,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等等。说起扬州名字的来历,吴王夫差构筑椰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刑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为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改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代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淮海为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把当时人们对扬州的仰慕写到了极致,至于清代帝王康熙、乾隆六次南巡过扬州留下的传奇,以及郑板桥等八人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留下的故事,则为丰富厚重的扬州人文积淀进一步增添了光彩。

  扬州的人文:扬州是个悠闲的城市,特色就是吃和娱乐,闻名遐迩的三把刀,厨刀,理发刀和修脚刀,扬州小吃众多,注重喝早茶,所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清晨去喝一杯扬州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比较著名的富春、迎春茶社每天清晨都是人满为患,到了晚上扬州人就喜欢到澡堂里去泡着,再让老师傅修修脚。这就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

  瘦西湖导游词:瘦西湖24景,二十四桥,一是说的24位美女吹箫,杜牧作诗。二是桥长二十四米,宽米,总共24个台阶。五亭桥,顾名思义,五个亭子,夏季遮荫乘凉很舒服,也是欣赏景的好地方。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正好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瘦西湖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组合巧妙,景外有景,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处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说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遗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堆成的,尽管只可远观,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的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传说无法考证。扬州特产:牛皮糖,高邮双黄蛋,娃娃,老鹅,扬州三把刀

  扬州为何出美女,林黛玉,赵飞燕??天时地利人和。杨广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天气以及众多诗人描绘的美诗。

扬州英文导游词范文大全3

  扬州瘦西湖

  大虹桥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这里就是扬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桥。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应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就连乾隆皇帝也曾做诗赞赏过虹桥的景色。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桥揭开了她的盖头;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长剧,是虹桥拉开了她的帷幕。就让我们从虹桥开始,领略这“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吧。

  1、长堤春柳

“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春天踏访长堤春柳是最有意趣的。沿湖滨漫步,看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融融的春风中,桃花缤纷艳丽,柳丝婀娜起舞。长堤犹如挂满彩色珠帘的画廊。难怪当年的李白也要“烟花三月下扬州”。

  2、徐园

  长堤的尽头便瘦西湖中第一个“园中之园是——徐园”了。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园中听鹂馆取名自“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的楠木罩隔,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听鹂馆门前的这两大口铁镬,是 1500 多年前冶炼的的镇水神器,据专家考证,这两口大铁鑊是古人用来盛水消防用的,但是现在呢,扬州市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扬州蛋炒饭的象征。这两口大家伙每口有3吨重,从这两个大家伙可以看出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以及扬州经济是多么的发达。徐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3、四桥烟雨

  穿过徐园,站到小虹桥上,人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西侧,是瘦西湖最开阔的景区,再回过头看徐园,就知道它只是一道序幕,从现在开始,瘦西湖景区将渐渐拉开,进如高潮了。东面的一座楼,叫做“四桥烟雨”。每当“山色空蒙雨亦奇”之际,这里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四座色彩和造型各有不同的春波桥、大虹桥、长春桥、莲花桥。烟雨朦胧中,四座桥有远有近,有浓有淡,有高有低。当年乾隆皇帝十分喜爱这里的景色,多次吟诗作赋,并亲笔御赠“趣园”。

  4、小金山

  穿过徐园,我们便来到了小金山。可能有人会问:“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为什么扬州人会这么谦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的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李院长幽默地调侃说:湖瘦是苗条,山小是精巧,也点出了扬州园林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

  这块奇异的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当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决定在京城开封府建造一座万寿山。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恰好碰上方腊的农民起义而遗落在扬州的。这也是目前扬州最大的一块钟乳石。钟乳石是溶洞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它的造型十分优美,看,这不正是一座船型的盆景吗?——钟乳石

  让我们再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风亭。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制高点,它就是 朱自清 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有一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称就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所谓“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妙在曲折。”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风亭

  5、月观

  扬州是“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赏月的地方也多,“月观”就是其中之一。“月观”坐西朝东,前临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凭栏而立,天上水中的两个月亮交相辉映,我们就能体会到这“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人们常说“月色如水”,在这里,月光和湖水相溶,云影和山影相连。这副由郑板桥撰写的 对联恰到好处描绘出了月观这独一无二的迷人月夜。

  月观中的海梅家具也很有特点,雕刻的内容都和赏月有关。那些莲花、鸳鸯、荷叶,藕节,无不自然生动,是扬州木雕工艺的代表作品。

  6、钓鱼台

  深入湖心的钓鱼台,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不知怎么的就来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心大悦了。

  在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但扬州的钓鱼却是众多钓台中体量最小,也是极富特色的一座。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站在钓鱼台斜角 60 度,您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横一卧,真是堪称绝妙。这里也是外地游客到扬州一定要留影的地方。那洞中借景的画面正好对应了“三星拱照”的名称。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了小金山景区。从这儿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区。那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亭台树木,使瘦西湖的水面显得开阔而深远,宛如一副大写意的中国山水画。《望江南百调》里这样描述道:“扬州好,入画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既仙寰。”

  7、五亭桥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 12 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望江南百调》中提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如果乘船从桥下穿过,我们可以数出五亭桥一共有着 15 个桥洞。这 15 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你能在中秋之夜来到扬州——这个中国月亮城。说不定就能领略到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绝妙奇境。

  站在五亭桥上向东看,远处的湖光水色就是一副典型的江南山水图景。而桥东面这座四面环水的建筑,叫做凫庄。凫庄建于 1921 年,因为形状类似浮于水面的野鸭而得名。它的整体建筑紧凑得体,有效地烘托映衬了五亭桥和白塔,成为瘦西湖上不可缺少的一处点缀。

  8、白塔

  相传在 1784 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扬州的白塔高 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扬州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

  9、望春楼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和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规模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心淡雅,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卸去楼上的门窗就变成了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虽然不曾经带过兵,却都有将军的封号和待遇。他们二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大画家,共同开创了中国唐代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景色和小李将军的山水画画意十分相近。

  10、熙春台

  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它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的转折处。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场面。郁达夫曾评论说: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相传当年扬州盐商曾在这里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被称为”春台祝寿”。

  熙春台一带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与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

  11、二十四桥

  不只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四桥景区。“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扬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是指一座桥还是24座桥,至今众说纷纭。不如我们丢开那些烦琐的考证,来细细的品味杜牧诗句中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意境吧。

  12、簪花亭

  因历史上“四相簪花”的故事而得名。故事的主角是芍药的稀有品种金带围,它是扬州的市花——芍药中的精品。宋代宰相韩琦在扬州任“太守”时,曾专门种植芍药。有一年,难得开的“金带围”居然开了四朵,于是韩琦邀请了好友王圭、王安石、太傅陈升之一同赏花喝酒,高兴时每人还摘了一朵戴在自己的身上。令人称奇的是,居然在以后的五十年里这四个人先后做了宋朝的宰相,因此芍药又被称为了宰相之花。“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阳相上下”,苏东坡更赞扬州芍药“为天下冠”。

  13、石壁流淙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石壁流淙”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原为清代大盐商徐士业的别墅。当年(乾隆22年)皇帝来此,特赐名“水竹居”。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场景——怡红院的内景和潇湘馆的外景,就是以扬州的水竹居为蓝本而写的,由此可见石壁流淙的盛名。

  14、石锦泉花屿

  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原为乾隆年间刑部郎中吴山玉的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故又名“花屿双泉”。《扬州画舫录》中描写这里“地多水石花树,有二泉”。春花烂漫之时,波光潋滟,花影树影浮动,呈现出一片生动活泼的闹春景象。

  12、扬派盆景博物馆 总体占地面积约40亩左右,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里主要分为有三大区域:室内展馆、室外展区和生产养护区。2008年6月扬派盆景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中国五大流派中唯一入选“非遗”的。它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融“诗、书、画、技”于一体,“清秀、古雅、飘逸、写意”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至今仍然是它区别于其他各派盆景的最显著特征。

  14、唐罗城西门遗址

  与东门遗址广场、南门遗址广场、北门遗址公园一道,是扬州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这座城门是唐代扬州罗城上的一座西城门,也是近几年全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处唐代城门遗址。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推断,当年罗城共有13座城门,其中东门4座,南门4座,西门4座,北门1座。在一面城墙上就有4座城门,这是全国是绝无仅有的。置身于此,令人仿佛看到了当年这座城门最辉煌的一幕,“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盛景象。

  15、宋井

  扬州城年代久远,散落城内的古井随处可见,现存古井约有300口。这是一口南宋古井,它和唐城遗址、五代城墙、马道等共同见证了景区的悠久历史,散发着盎然古意。2009年3月,考古人员在井中还挖掘出了元代的“枢府瓷器”碎片,同时还发现了鎏金的元代发簪,不难想象,在很久以前曾有女子在井边梳洗,让人大有与古人对话之感。

扬州英文导游词范文大全3篇(苏州英语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