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往事》有感整理15篇(《往事》感悟)

时间:2022-10-11 14:3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读《往事》有感整理15篇(《往事》感悟),供大家品鉴。

读《往事》有感整理15篇(《往事》感悟)

读《往事》有感整理1

  句句经典,字字精辟。

  妙语连珠,幽默风趣。

  细细品读,耐人寻味。

  如此佳作,实属不易。

  作者本人,过往经历。

  虽有酸楚,仍很顺利。

  奋斗一生,成功退位。

  一双儿女,多才多艺。

  儿孙满堂,更感欣慰。

  远赴重洋,安享古稀。

  有望他日,重回故里。

  亲朋好友,共话往夕。

  祝愿三姐,寿逾百岁。

  阖家安康,万事顺意。

  本人不才,不善韵律。

  班门弄斧,深感惭愧。

  罗罗嗦嗦,就此搁笔。

  翁楠和翁敏姐弟双双为《往事非烟》作序。品读之余,深感他们姐弟俩文采可嘉,文字功夫了得。真是有其母(父)必有其子(女)。翁敏所作插图,画龙点睛很是得体。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很有专业水准,看到一双如此才智双全的智能型儿女,真为作者感到由衷的高兴。

  建议:将《往事》改写成电视剧本,拍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电视连续剧。

  章贤清

  元月

读《往事》有感整理2

  摇摇晃晃的时代

——读《湘西往事》有感

  沈从文的小说集《湘西往事》以建国前的湘西生活为素材,描写当地人原始蓬勃的生命气息和人与自然交流中的粗犷、热烈的生命形式。说到“湘西”我眼前浮现的是烟雨濛濛的群山,泥泞曲折的山路,神秘的苗家竹屋,坚固的土司山寨,感觉雨烟中的一切都十分安宁,可又暗波汹涌。恰如走在湿滑的山路上,看似平静可一不留神就会跌入谷底。

  这也是我读此书的感受,沈从文笔下湘西人原始单纯的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斌性,与那温柔的河水、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静谧的渡船融为一副水墨画,可正当你沉浸在湘西美景中时,一条大虫猛地扑将出来,让人猝不及防。比如《夜》中从吃狗肉写到吃人肉:吃人并不算是稀奇事,虽然这些事到现在一同到城市中人说及时,总好像很容易生出一种野蛮民族的联想,城市中人就那样容易感动,而且那样可怜的浅陋,以及对中国情形的疏忽。其实那不过是吃的方法不同罢了。再如《山中道》中本来顺着作者的文字欣赏着山中的景致,却突然笔锋一转:执刀械拦路的贼,有毒的蛇,乘人不备从路旁扑出袭人的恶犬,盘踞在山洞中的土豹,全不缺少。看的人汗毛陡立,不由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同时书中文字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性的参透领悟。比如在《爹爹》中描写青年人和老年人对待悲伤的不同反应写到:悲哀这东西,中于人,像中毒。血气方刚的少年,亦有不知这是怎么一回事着,这从许多许多例子上可以得到依据。纵也免不了有一时中毒,抵抗力量异常强,过一会,就复原了。老人到纵阳阳若平时,并不稍露中毒模样,可是身体内部为悲哀所蚀,精神为刺激所矛的沉重打击,表面上即不露痕迹,中心全空了。

  沈从文的文风不像是民国时代的作家,同期的鲁迅、郁达夫等作家的小说总有很强的时代的烙印,可他的文字没有,这可能与他仅受过小学教育,只在北京大学旁听过的经历有关,他的语言平实淳朴,读他的小说更像是在和一位现代人聊天,听他讲述湘西自然与乡人和谐又对立的往事。

  平安小果果写于10月16日

读《往事》有感整理3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

  01

  第一次知道《往事只堪哀》,是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他写道,鹿虔的一句“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道尽了黍离之悲,深情苦调丝毫不减李重光“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之句。

  其实这两首词的时代背景非常相似。都是五代词人,都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只是鹿虔笔下,野塘中零落的藕花泣香红,比起秦淮河上看尽悲欢的明月,还是少了一点亘古轮回的意味。

  02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李煜距离他生命的尽头已经不远了。亡国后,曾经的南唐帝王沦为汴京的阶下囚。昔日万人之上,呼风唤雨;此时亡国之奴,羞愧难当。每每想起过往的岁月,留给李煜的不是三千浮华的帝王幻梦,而是不堪回首的幻灭之痛。

  他被软禁在偏僻的别苑里,住处有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见。秋风渐起,庭前的石阶爬满了鲜绿的苔藓,门前的珠帘也从不卷起,反正也不会有人来看他这个亡国之君。

  夜凉如水,晚空晴明。看着皎洁明亮的月光在深蓝的天幕上一层一层晕开,他不禁想到,多年以前,故国宫阙里的玉楼瑶殿,也曾被这样静美的月色映照着。而如今,这清冷的月光,只能照着繁华不再的秦淮河了。

  03

  世事无常,最恨是明月故我,人走茶凉;春红依旧,物是人非。月缺月圆,是万古不变的轮回。而如银霜一般照耀着夜空的月光,能把熙熙攘攘的繁华照得有多醉人心魄,就能把冷冷清清的萧瑟照得有多黯然神伤。

  往事回首只堪哀,不堪回望的是深情已成萧索,不知东西的是离魂何处漂泊。

读《往事》有感整理4

  我一直是喜欢读散文的。总觉得不管心情是怎样的不好,读了散文后总会有烟消云散般的淡然。特别是冰心的散文,那样清新,那样的温暖。她像个智者一样把我们忘掉的,忽视的感情都给找了回来,细细地、温婉地用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我又看到了生活中最淳朴的美。

  读她的往事范文一中一篇赞美母爱的文章荷叶 母亲,使我深受感动。作者看到一朵娇艳的红莲被大雨打得左右倚斜,而后来被一朵大荷叶所保护的景象而联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不就像那朵红莲,大荷叶不正是无比呵护自己的母亲吗?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我们的母亲呢?有哪个母亲不爱护自己的子女呢?母亲总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个帮我们的人。作者的话就像是从我的心掏出来的一样。是啊,我的母亲,我平凡的、不是很美丽,却是最善良,最温暖的母亲不正像那朵大荷叶般地保护着我嘛!

  小时候我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母亲为了我,伤透脑筋。总是小心翼翼的保护着我。下大雨我忘了带雨具,还没想好放学后要和谁公用一把伞回家,妈妈已经站在了校门口。因为是在上课,妈妈不愿进来打搅,只是静静的站在雨里,我透过模糊的玻璃窗看到了瘦弱的妈妈。记得四年级时,我得了腮腺炎,下巴肿得老高的,疼而且发着高烧,难受的我整天都躺在床上昏睡。因为会传染,家里的其他人都避得远远的,同学和小伙伴也不能来找我玩,那样的难受而孤独的日子里,只有妈妈寸步不离的守我,给我敷草药,喂我吃东西。在养病的每个早晨睁开眼,我看到的是我瘦弱妈妈。农忙时,我也会帮家里干干临活。中午因为太热,我们一般都会午睡,一边休息一边等毒辣的太阳变得温和。可我一觉醒来,切好西瓜,到处早找妈妈,屋里寻个遍也没有,跑到田里一看,我看到了日下满脸通红、汗流浃背的我瘦弱的妈妈……

  为了让我吃得好、不生病、上好学,妈妈整日忙碌在家里家外。以后您再训斥我,我不顶嘴了。因为我知道是我的贪玩让您恨铁不成钢;您再早早的叫我起床,我不闷声装睡了。因为我知道您希望我好好读书,有份轻松的工作,不再像您一样挣扎在农田里。以后您拿衣服给我,我不会再挑三拣四的了,因为我不想再看到您的哀伤。

  母亲,您是温暖的太阳,为我奉献着您全部的光芒;您是辽阔的海洋,向我敞开最宽广的怀抱;您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您的孩子茁长成长。等我长大吧,妈妈。有一天我也会像您一样强大,给您温暖的保护。

读《往事》有感整理5

  老同学的父亲,已8岁高龄,身患重病,仍不忘少年时的作家梦,希望实现这一愿望。我听到这一消息被老人的执着打动了,于是期待尽早能读到老人的作品。

《天竺杂志》登出了老人第一期作品,老人将自己的作品定名为《凡人往事》。从此,我每期所读的字,已经忘记了他是学作品,而是一位慈祥的父亲,给我讲述他的一生,确实平凡,但很感人。

  儿时的倔强叛逆,寄养在二妗子家时的各种捣蛋、恶作剧毫无掩饰,写的那样自然,一个顽皮的儿童跃入眼帘,真实可爱。求学道路的不易,与懵懂少年对学习机会的不珍惜,形成鲜明对照,虽然不爱老师所教的内容,但却没有放弃读书,从小开始的读书爱好,成为一生的习惯,从而萌生了写作的冲动,且坚持终生,虽至耄耋之年,仍初心不改。《大,我有话想对你说》《我工作了》两篇是对父兄的愧疚、感激、怀念。最为感动的是读到《爱你一生不后悔》,很多片段都让我泪流满面。全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生活的无奈,多舛的命运,不幸遭遇。然而,这一切都成了两位老人情感的粘合剂,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狄老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人照顾了子女和患病的妻子,没有抱怨,只有对老伴的深情怀念和感激,对老伴因遭遇不测不幸离世的深深不舍,感人至深。最后一篇,是老人对自己孙辈的嘱托。至此,我才真正明白了,老人写下这些字的初衷,老人是用这种方式给后人留下一些念想,更是对子孙的教诲。这是老人的智慧。

  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但老人蕴含在故事里的人生道理却会在他的子孙和读到这些的人中间流传。起初感动于老同学孝敬老父亲的拳拳之心,甘于不辞辛苦为老人完成这一生的心愿。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同学会发现,不是实现了老人的心愿,而是老人给自己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最后,要感谢《天竺杂志》的编导们,慧眼识得这类题材,将这类用朴素语言,写真实人生的字刊载出,即让狄老这样的“凡人”实现了夙愿,又让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受到启发。

读《往事》有感整理6

  章诒和的《伶人往事》里讲过她的父亲章伯钧请京剧大师马连良吃饭的故事:

  刚过午休,几个穿着白衣白裤的人就进了章家厨房,用自备的大锅烧开水,等水烧开,放碱,然后用碱水洗厨房,洗到案板发白,地砖见了本色才罢手。再过了一个时辰,又来了一拨穿白色衣裤的人,肩挑手扛着整桌酒席用具,还有人扛着烤鸭用的大捆苹果木枝。

  院子里,肥鸭流油飘香,厨师在白布上使用着自己带来的案板、炊具――连抹布都是自备的,雪白。

  章伯钧请马连良吃饭,结果自家只用了水和火。

  章诒和的评价很动人:“不管北京城头悬挂什么旗子,报纸上宣传什么主义,马连良这样的艺人都细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精心琢磨那份属于自己的舞台和角色。活在个体的生动感受中,以自己独特又隐秘的方式活着。

  那一代人如何活着?具象地说,是活得“有规矩”;抽象地说,是活得“有样子”;简单地说,是活得有尊严;往大了说,是依然有着某种精神制约,服从于某种精神力量――高于柴米油盐的精神力量。

  伶人已逝,“第一玩家”王世襄的去世,让很多人哀叹某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两个字,“讲究”。“讲究”并不代表财富――用金钱穷凶极恶地堆积奢华的生活方式,未免失了分寸。

“讲究”的生活一度被批判为小资的,而“讲究”的人,也只好遮掩着对于生活细节的爱好,悄然毁掉了自己的“样子”。

  直至今日,人们终于不必隐藏对于生活细节的追求,以至于对物质有种报复式的恶形恶状的追求:把苦过的日子赚回来。“享受生活”的说法重新回到话语当中,并且被自动等同于豪门豪宅豪车。

  享受生活,不应是享受生活的豪华,而是享受生活的分寸感。

  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柳宗悦谈论器物时说:“每天使用的器具,不允许华丽、繁琐、病态,而必须结实耐用。忍耐、健全、实诚的德性才是‘器物之心’。”朴素的器物因为被使用而变得更美,人们因为爱其美而更愿意使用,人和物因此有了主仆一样的默契和亲密的关系。

  人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生活的关系。

  我刚刚去了日本的京都,入住那里的旅馆,常常给人以“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洗澡如厕皆不在房间内,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有了“寒苦”的感觉,除了睡觉、喝茶,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干。

  出门,连庭院都是枯山水,人就这样和自己形影相吊,只有空气中苦凉的香草气相伴,所有的生活纹理变得异常清晰,再耐不住寂寞的人也被迫正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现代人往往筋疲力竭地追逐眼花缭乱的富足,然后再花大价钱、大把时间去清贫简陋的环境中体验,并命名为“修行”,如同追逐吊在自己眼前香蕉的猴子。

  殊不知,生活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我们谈论金钱、谈论社会、谈论变革、谈论技术、谈论未来,却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当我们谈论生活时,我们谈论焦虑、谈论烦恼、谈论不满、谈论他人,而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本身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是人该以怎样的品相活下去。

读《往事》有感整理7

  读《白垩纪往事》有感

读《白垩纪往事》有感

  六年级一班 张洲贤

《白垩纪往事》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书。这本书收集了作者刘慈欣的多部作品有:《梦之海》、《地球逃亡》、《白垩纪往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白垩纪往事》这个故事。

  故事讲述了:蚂蚁和恐龙如何创造了白垩纪时代,并跨越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由于这两种物种不同的性格,让这两个持续了约五万年的恐龙蚂蚁相互依存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在蚂蚁消灭恐龙的计划中,一只名叫乔冶的蚂蚁听到了“海神”“明月”这两个词,并再一次卧底行动中了解了。“海神”“明月”这两个东西尽然足以毁灭世界!可就在这时,蚂蚁们的“恐龙的计划”启动了。恐龙世界中的电线被切断了,有些恐龙的.大脑被炸坏了。几十小时后“海神”“明月”这两个东西因拯救无效而启动了,世界毁灭了。只有小部分的蚂蚁逃了出来。让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刚刚燃起的智慧之火永远熄灭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有了一些感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生物都会有自己的缺点,比如恐龙的疯狂、对什么是都毫不在乎。而蚂蚁呢?蚂蚁就是缺乏好奇心、想象力。恐龙不可有傲气,蚂蚁不可无好奇心。正是因为这两个不同的物种各自的缺点以及这两个不同物种之间明显的裂痕才导致了这个世界的毁灭。让那一天成为白垩纪的最后一天。

《白垩纪往事》这本书中还有许多科幻小说故事,你不妨也来看看!

读《往事》有感整理8

  冰心曾说过:“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

  是呀,母爱似茶,只有一点一点地品尝,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而冰心的《往事》中,也处处体现出了母爱。

  故事讲了在冰心儿时,他父亲的朋友送给他两缸莲花,一缸红,一刚白。在九月前的一个月夜,下起了大雨。冰心看看白莲,已经枯萎了。而红莲却仍立在绿叶间。一会儿,一片荷叶慢慢倾斜,盖在了红莲上面!红莲不动了,雨不住地往荷叶上打,荷叶为红莲挡雨,是那样勇敢怜慈。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默默想到:母亲是荷叶,而我便是那红莲,母亲用她的身躯保护着我,是多么令人感动啊!而我们,也在无时无刻的感受着母爱,被母爱所滋润着。母亲老了,我们却还年轻着。就想这文中的荷叶与红莲一样。有句话说得好:“母爱是世界上纯洁的爱,也是保护我们弱小心灵最强大的力量。”但我认为,母爱是世界上 最伟大的爱,她抚育我们成长,陪伴我们成长,教育我们成长,它是最无私的爱,是我们用一生都报答不了的爱。

  而每每说起这些,我就会想到自己。记得有一次,已经晚上10点了。妈妈刚下班回来我就让她烧面给我吃。妈妈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很辛苦。但是,她任然是不假思索的.答应了。而后来我却发现,妈妈感冒了。她的喉咙沙哑,说话几乎听不清。可是,她却依然给我烧面,我望着在厨房里忙碌的她,泪也不禁涌了出来。妈妈被烟呛着,不时地咳嗽,我看了,心一酸,好像完全纠在了一起。妈妈面烧好了,依旧是那么慈祥。而这已不再是一碗普通的面,而是一碗包含了浓浓的母爱的面!我也不禁潸然泪下了。

  想到这些,我便心潮起伏――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读《往事》有感整理9

  老同学的父亲,已83岁高龄,身患重病,仍不忘少年时的作家梦,希望实现这一愿望。我听到这一消息被老人的执着打动了,于是期待尽早能读到老人的作品。

《天竺山杂志》登出了老人第一期作品,老人将自己的作品定名为《凡人往事》。从此,我每期所读的文字,已经忘记了他是文学作品,而是一位慈祥的父亲,给我讲述他的一生,确实平凡,但很感人。

  儿时的倔强叛逆,寄养在二妗子家时的各种捣蛋、恶作剧毫无掩饰,写的那样自然,一个顽皮的儿童跃入眼帘,真实可爱。求学道路的不易,与懵懂少年对学习机会的不珍惜,形成鲜明对照,虽然不爱老师所教的内容,但却没有放弃读书,从小开始的读书爱好,成为一生的习惯,从而萌生了写作的冲动,且坚持终生,虽至耄耋之年,仍初心不改。《大,我有话想对你说》《我工作了》两篇是对父兄的愧疚、感激、怀念。最为感动的是读到《爱你一生不后悔》,很多片段都让我泪流满面。全文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生活的无奈,多舛的命运,不幸遭遇。然而,这一切都成了两位老人情感的粘合剂,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狄老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人照顾了子女和患病的妻子,没有抱怨,只有对老伴的深情怀念和感激,对老伴因遭遇不测不幸离世的深深不舍,感人至深。最后一篇,是老人对自己孙辈的嘱托。至此,我才真正明白了,老人写下这些文字的初衷,老人是用这种方式给后人留下一些念想,更是对子孙的教诲。这是老人的智慧。

  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但老人蕴含在故事里的人生道理却会在他的子孙和读到这些文章的人中间流传。起初感动于老同学孝敬老父亲的拳拳之心,甘于不辞辛苦为老人完成这一生的心愿。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同学会发现,不是实现了老人的心愿,而是老人给自己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最后,要感谢《天竺山杂志》的编导们,慧眼识得这类题材,将这类用朴素语言,写真实人生的文字刊载出来,即让狄老这样的“凡人”实现了夙愿,又让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受到启发。

读《往事》有感整理10

  读冰心散文集之往事一有感

  许多人都有他们的往事,如花,如雾,如水,如……恐怕数不清。多少人又能够把自己的往事——一一述记呢?害怕伤心?害怕悲凄?为什么只害怕悲的情绪呢?可能,你的一点快乐和自然留给别人一阅,你便成了圣人,何解介怀太多呢?

“在别人只是模糊记着的事情,

  然而在心灵脆弱者,

  已经反复而深深地镂刻在回忆的心版上了!

  索性凭着深刻的印象,

  将这些往事移在白纸上罢——

  再回忆时不向心版上搜索了!”

——冰心

  我不知道我确实领会了多少冰心所作的作品《往事一》中的心情和怀想,但我已满足于她的文字给我宁静的心境,她的细诉给我的清灵开阔,还有她的生活态度给我的自然安闲。读着她写的文字,我像听着一曲飘渺又动人的情歌。那种神会的感觉,就是添了洁白的双翅,在蔚蓝的深袤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而永不知疲倦。

  每一字每一句都像是顺手采下来的鲜花,红是红的,蓝是蓝的。我想,这大概就是自然吧!那自然的感觉,使我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冰心奶奶是如何如何一位著名的散文家,而是我的一个亲密伙伴,偎在我的身旁,细声细语地把我不能说出的所感,所想,所闻,帮我轻诉出来。我的心因舒畅,紧锁的双眉也会因此像盛开的花一样,十分美丽。那是何等的惬意!“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那是她说的,我看见其中的道理就像看见一杯白开水那样透彻:追求生命的真谛是困难的苦恼的,那我们何不让生命自然一点,随便一点,何苦定要寻觅今生的乏味,而要强求来生的造化呢!相信冰心奶奶所说的,我会明白。

  还有,你听过清泉“叮叮叮叮”的流水声吗?很动人,很活泼!冰心奶奶的文字正像一汪碧绿的清泉,看着那诱人的清绿,我的心也是绿幽幽的。我可以触摸清凉的绿水下的光滑的小石头,该是一颗亮丽,耀眼的珍珠吧!那触摸的喜悦真让人刻骨铭心。细看每一个字,每一个字就会“叮叮叮叮”地跳起来,蕴含无穷的.生命力和柔软的弹力,还完全溶进了我的皮肤,与肌肉相拥了,在滋润,在散发幽香。轻轻地,慢慢地,悠悠地。我像是品味一杯升着缕缕青烟,又香气怡人的绿茶,心——在陶醉。正如冰心奶奶笔下神往的大海一样,感情万千,瑰丽无比“……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该是冰心奶奶特意酝酿给我们的一口香喷喷的葡萄酒吧,简直是绝美的享受。

  冰心奶奶总会带着那份执着的梦絮去说每一句话,并在每一句中系上一个小小的灯笼梦,让它们在夜风中,皎月下轻轻地摇荡,那荡出的涟漪细纹,就有了最美的诗意,并能谱出最使人宁静的月夜小乡曲。而我又恰是爱梦想的女孩子,经常在这样的诗意,在这样的清音下入睡的,梦幻的。梦幻着浅蓝的线条围着我旋转,梦幻着金黄色的小鱼在我的手掌睁着亮闪闪的眼睛跳动着,梦幻着可爱的小粉红花在我的脚边周围不停地开着,开着……我的全部感觉似乎消失了——在这飘飘欲睡的迷雾中。

  消散——慢慢地消散……

  至此搁笔,我仍然神态洒然。还在迷恋冰心奶奶所写的——自然,清丽,深远,梦幻的文字。

读《往事》有感整理11

――读《朝花夕拾》有感

  戚子乾? 郑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回忆录,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一组组生活画面,呈现在眼前,有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有对往昔亲友师长的感念,也有对旧势力、旧文化的嘲讽与抨击。

  对他而言,童年生活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对我而言,读他的作品也是快乐、有趣而自由的,也许是百草园的趣事让我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吧,我竟特别的羡慕那个在百草园胡作非为的孩子。当他牵连不断地拔起了何首乌时他该多么快乐啊!当他摘下覆盆子,把它们一个又一个送进嘴里感受它们的又酸又甜的味道时,又会多么满足!当他弄坏泥墙根时,心中也可能会有一些愧疚吧!当他在雪地里捕鸟,看小鸟一个又一个自投罗网时,心中又会多么的激动!生活啊!你欠我一个童年的百草园!

  对他而言,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温暖过他生命的人,让他永生难忘,正是这些爱的供养,让他成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

  闰土的父亲有很多捕鸟的技巧,曾让小小的他大大佩服;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历尽千辛万苦为他买来《山海经》,曾让苦闷的他感激不已;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呵护让他在无助中感受到温暖。生命像列车般疾驰而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曾经给与我们点点滴滴的爱的供养的人。

  对他而言,从旧时代一路走来,生命中充满了遗憾与无奈,这是那个时代的旧文化带给他的,他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嘲讽。小小的他多么盼望早早地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他背《鉴略》;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他对愚孝行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反对白话的行为进行了大胆的诅咒;在《猫?狗?鼠》一文中,对猫的欺软怕硬表现强烈的憎恶,有力地回击了“正人君子”们对他的攻击,千夫所指,横眉冷对,这是多么勇敢的精神啊!

  逝者如斯,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八十多年了,读文犹见其人,他笔下的往事,如同盛开在文坛的花朵,虽似幻如梦却永不凋零。

  作者:七(1)班?? 戚子乾

读《往事》有感整理12

  观《台湾往事》有感

  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台湾往事》,但在脑子中一直有着对这部影片名字的模糊记忆,忘了是听朋友说过还是它获得华表奖的原因,总觉得熟悉的很。今天静下心一口气把这部片子看完了,心里的感慨也像窗外的风一样停不下来。就是这么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普通的人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生活长卷,每一个人行为、思想、命运的转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和民族情。

  主人公家族的变迁、感情的变化、人事的变动都透视着漫长的历史,尽管有的地方点到为止,可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却很大。我想心里装着一个“情”字去品这部影片,悟出的人生意义会更多。影片里我们看到了母子情深、看到了为忏悔而转变的友情、看到了为爱痴痴的等待,看到了思乡的痛苦无奈,看到了骨子里的爱国情。这一份份的情感无时无处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出现,面对着种种情感我们又是怎么做的?是否小心翼翼的珍惜?是否用尽全力去维护?在面对利害抉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把情看得更重一些?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似乎都觉得当下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更有甚者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在我们质疑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大到于国于家、小到于人于己我们有没有一直怀着一份真挚的“情”而努力?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国家?是我们这一个个个体,家庭组成的大的集合体,是我们共同努力,付出才创造的共同体。其实这个“情”字说来说去是一种思想,没有这“情”我们不会看到影片中平淡而感人的故事,没有这“情”我们也不会惆怅慨叹。

  人在一生中会面对很多对与错,得与失的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心怀一份“情”。人在世,情在心,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而不失精彩。

读《往事》有感整理13

  好久没有认认真真的看一本书了,执医考试结束后离归队还有几天,,闲着没事,电脑也给我姐拿回去了,遂“借”了两本书,消磨消磨时光,呵呵!第一本是李枫的《燃烧的男孩》看了一半,故事情节不够吸引我,于是翻了翻另一本书,看看怎么样,结果,一口气看完了,呵呵!它就是玄隐的《沥川往事》。

  平时也没写过什么读后感,读书那会儿文笔也不怎么样,今天看完了有点冲动,于是乎,呵呵~你们懂得!

  虽然说这是一本言情小说,但是这个故事还是很动人的!我想从开始说起吧,女主人公:谢小秋,一个天真无暇的花季少女,生活在一个清贫单亲家庭,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因弟弟小东出生时难产去世,学习成绩了得,本来是可以上北大的,也许出于家庭经济原因,父亲背着她偷偷改了志愿,读了s师大的英文系!也许牛人就是牛人,英文学得也是相当的牛叉~哎,英语,我表示伤不起啊!在星巴克做兼职的过程中认识了男猪脚,王沥川。那年她17岁,他25!此人也非等闲之辈,出身建筑世家,爷爷,父亲,哥哥`````全是建筑设计的顶级设计师,“17岁遭遇车祸,母亲身亡,自己大腿受了轻伤,被查出是恶性骨癌。当时医生说,情况太严重了,化疗保腿和截肢的生还机会都很小。只有进行保守的放疗。放疗之后,运气不错,沥川的病情竟然迅速好转。在美国做了高位截肢,截掉右腿,手术之后继续化疗,恢复得很好,整整8年没有复发。他每半年就会回医院做例行的检查。与小秋热恋时,他被查处癌症转移到肺部。骨癌肺转移的成活率非常低,这等于向他宣判了死刑。于是他下定决心与小秋分手。随后回瑞士接受进行了肺叶切除手术,又经过了整整三年的化疗。他的样子完全改变,并伴有骨痛,靠小秋的Email与病魔斗争。

  书的梗概,基本介绍差不多了,下面说说我看完之后的感受。首先,我觉得他们的第一次来得太突然了,在双方还没有怎么怎么滴的时候,在游泳池里稀里糊涂的发生了~~这个,太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了!其次这种才子佳人的故事有点悲情,把沥川活生生的写的痛苦死了~哎~~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一个人要是得了那么多病,还能坚强的活下来,堪称奇迹中的奇迹~~不过这是小说,我们确实也不能太认真,熟话说,认真你就输了嘛~~呵呵!然后就是联想现实,现实生活中这种爱情确实难得,一开始总认为是小秋傻,是小秋痴情,看到最后,小两口在一起回忆第一次相识的细节的时候,才发现沥川更傻,爱的更深,更痛,更伟大~~只是这个男人,心里只想着会连累小秋,会辜负小秋~一直逃避自己的感情~熟不知,这样却害苦了两个人~哎,看到他老是让小秋moveonmoveon就无比头疼~还好小秋在盲人按摩师那里得到启示,直接飞往苏黎世~虽然最后她还是回了北京,但我想小秋这一步的迈出不仅坚定了他对沥川的选择,也让沥川开始在内心动容,才会有他们后来的结合!最后说一说结尾,虽然网上大多数读者认为沥川就应该死在昆明的翠湖宾馆,这样结局才完美,不过我不敢苟同,虽说结尾确是有点仓促,情节铺垫没有前面构思明巧,急于转折~但这种和谐的结局,的确都是大家所想看到的,试想,如果这种感情,小秋坚持到了最后,换来的却是心爱的人的骨灰~我不敢想像作者应该再怎么写下去,小秋是继续坚强的活下去呢还是如她自己所说的没有沥川她也活不下去的殉情了呢?也许三毛和荷西是个好例子~呵呵!

  爱一个人能爱到这种境界,我不得不表示由衷的佩服,欣赏和羡慕~~他们也就是萍水相逢,他们也就是芸芸众生的凡客之一,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惨,也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情,最后平平凡凡的做一对小夫妻,拿着结婚证戏弄海关,胜似神仙眷侣,好不逍遥,呵呵!

读《往事》有感整理14

  看《台湾往事》有感

观《台湾往事》有感

  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台湾往事》,但在脑子中一直有着对这部影片名字的模糊记忆,忘了是听朋友说过还是它获得华表奖的原因,总觉得熟悉的很。今天静下心一口气把这部片子看完了,心里的感慨也像窗外的风一样停不下来。就是这么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普通的人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生活长卷,每一个人行为、思想、命运的转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和民族情。

  主人公家族的变迁、感情的变化、人事的变动都透视着漫长的历史,尽管有的地方点到为止,可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却很大。我想心里装着一个“情”字去品这部影片,悟出的人生意义会更多。影片里我们看到了母子情深、看到了为忏悔而转变的友情、看到了为爱痴痴的等待,看到了思乡的痛苦无奈,看到了骨子里的爱国情。这一份份的`情感无时无处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出现,面对着种种情感我们又是怎么做的?是否小心翼翼的珍惜?是否用尽全力去维护?在面对利害抉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把情看得更重一些?

  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似乎都觉得当下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更有甚者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在我们质疑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大到于国于家、小到于人于己我们有没有一直怀着一份真挚的“情”而努力?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国家?是我们这一个个个体,()家庭组成的大的集合体,是我们共同努力,付出才创造的共同体。其实这个“情”字说来说去是一种思想,没有这“情”我们不会看到影片中平淡而感人的故事,没有这“情”我们也不会惆怅慨叹。

  人在一生中会面对很多对与错,得与失的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心怀一份“情”。人在世,情在心,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而不失精彩。

读《往事》有感整理15

  章贤清

《往事非烟》这篇佳作,是本文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与写实,文章跌宕起伏,声情并茂,很具传奇色彩。如同观看一部优秀的电视连续剧,使人看得留连忘返,出神入化。拜读之后,对作者的敬业精神,道德情操、人际关系,文学造诣等方面具有的素质和品德,深感钦佩。现有几点肤浅体会,不成文体,以表愚见,不当之处,望勿吝赐教。

  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作为新中国诞生前后的第一代女性,从踏入社会、跻身地质采矿行业开始,作者就立志报效祖国,为神圣的采矿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由于行业布局需要,作者所在单位先后转战江西、湖北和江苏南京。在南京附近的梅山铁矿奋斗了二十多个春秋,直至告老归家。

  地质采矿,顾名思义,就是同石头、泥土打交道。由于矿井大多建在远离城镇和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加上六、七十年代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和频繁的政治运动,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重重困难。尤其在生活方面,常常是低标准、瓜菜代、睡草棚、住干打垒。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作者还先后生育了两个儿女,两次终止妊娠,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面对这些困难,对于生性要强的作者来说,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满腔热情,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挺着七、八个月的大肚子,坚持下矿井扒矿,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帼国不让须眉的革命情怀,在困境中摔打,在艰辛中锤炼。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作为一名励志青年,在严峻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面前,能看清形势,明辩事非,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经过政治运动的洗礼和艰苦环境的熏陶,当时尚处风华正茂的作者,在前进的道路上日趋成熟,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入党、提干、晋级,逐步成长为一名有建树的党务工作者和企业上层领导干部,一石激起千层浪,黎家S飞出个金凤凰。一个曾经的童养媳,全凭自身努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二、有扎实的文学功底

《往事非烟》是一篇文学含量很高的作品,通观全文,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合理的结构布局。文章的结构布局,就像建筑师修房子,首先必须设计一个整体方案,也就是房子的结构布局。写文章也是如此。作者撰写《往事非烟》这篇文章,肯定也是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和精心的构思。文章分六个大的部分,即六个章节,把作者一生以来的经历,按年龄段和工作阶段,分别纳入各个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安排得既丰富多彩,又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这些内容中,有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如文革十年;有作者本行业从白手起家到初具规模的发展过程;有各种人物的频繁出现和相继登台。文章中还有很多繁杂细微的小事:如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睡等等。正是这些大小事情及各类人物的有序汇集和合理布局,奏响了《往事非烟》这篇文章的交响乐。也正是这些大小事情和各类人物的出现,孕育和衬托了作者一生的传奇经历。

  文章的布局结构,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分段过渡。这篇文章篇幅这么长,大小分段这么多,如何做好分段过渡,也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问题。

  在过渡方式上,本文较多的是文字过渡。用简短精练的文字,使段落与段落之间达到承前起后、有机衔接的效果。其次是采用时间词语过渡,即利用年月日过渡。适当采用时间词语过渡,也是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还有急转弯式的过渡。例如第四章、第八自然段,就是急转弯式的过渡:刚刚还在矿上谈论某某队长爱吹牛皮、爱讲笑话的段子,突然话锋一转,瞬间回到了作者老家黎家S。这种过渡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这也是文章插叙的一种表现手法)

  2、独特的语言风格。《往事非烟》的语言风格有很多独到之处。给人的印象深刻是:文笔犀利,运笔如神,语言干净利落,精练清新。好比一位幽默的语言大师,话匣子一打开,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如高山流水,一泄千丈。各种陈年往事,伴随着如诗如画的词语,飘然而至,给人一种全新的语言享受。

  作者在即将分配工作的时候,对未来工作的憧憬就很有诗情画意。“戴着太阳帽,手拎地质锤,满山遍野的敲敲打打。那山谷的风,吹得长发飘飘,林中的鸟,唤醒着每个黎明”.作者在游览法国巴黎的行程中,“登上了艾菲尔铁塔,漫步在香榭里舍大街,徜徉在塞纳河边……”精彩的语言修辞,精彩得让人陶醉,又恍惚自己也置身其中。

  3、娴熟的表达技巧和高超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是一对孪生姐妹,很难绝然分开。作者在二者之间的运用,也是驾轻就熟。一会顺序、一会倒叙、一会插叙。还有各种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夸张、流畅的排比等手法,更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子,比比皆是,信手拈来。时而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时而欢声笑语,豪情满怀;时而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好象拉家常一样,悠闲自在。高超的表现手法,如面点师傅做点心一样,拉捏有度,掌控自如。把多年来经历的人和事,渲染得有声有色,传奇入胜。一些本来平谈无奇的生活琐事,经作者略作加工,立马变得滋滋有味,妙趣横生。

  井下作业,女同胞入厕小解不方便,不能象男同胞一样随心所欲,就地解决。情急之中,急中生智。一个“围人墙”的小点子应运而生。安民告示一发,“我们开始办公了”.经过一番巧妙的语言包装,一个本该躲躲闪闪,而又有几分羞羞答答的事情,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来他个广而告之,公之于众。这种做法,对于女同胞来说,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它能遮人(耳)目,解决燃眉之急。这么风趣而又实用的.点子,将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而流传千古。

  作者儿时上学途中,由于硕大的黎家S横贯其中,必须绕道才能到达学校。因此,经常造成上课迟到挨老师鞭子。作者的二哥经常为此事想入非非:“要是我们二人各站一头,用绳子把弯拉直,又该多好!”传奇的想象,既天真又有几分童趣。而今的黎家S,由于城市扩张,早已变成了黎家坪,韶山路就贯穿其上。作者二哥当年的梦想成真,天堑变通途。

  4、文章充满乡土气息和草根情怀。乡土气息和草根情怀,是一种没有经过雕琢,保持原始风貌的事物。各地农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建筑,为什么受人欢迎而成为旅游景点,就是因为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顾客。时下流行的农家乐,也是因为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而广受欢迎。作者在乡下的那些往事,乡土气息扑鼻而来,草根情怀随处可见,使文章沉浸在一种别有风味的氛围之中。

  5、在《往事非烟》中,还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现象,就是正能量。正能量本来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狄拉杰的电子力学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正能量这个名词运用于人类社会活动,成为人们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作者在本文中,精心捕捉和挖掘了很多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例如,在文章中反复提到的粟米这个人物,在《往事非烟》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长线人物。全文先后六次提到粟米,而且还把粟米留给作者的遗信作为本文结尾。如此浓墨重彩,肯定有他的历史渊源。一定是作者敏锐地意识到栗米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浩然正气和高贵品质。粟米的一生,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人们:粟米的意志是坚强的;粟米的人格是伟大的;粟米的心灵是美好的;粟米的一生充满感人的正能量。当他落魄到基本生存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去偷、去抢,更没有去做其他违法犯罪等辱没人格的事情。他始终坚持与命运抗争。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他流落街头市井当修鞋匠;流落乡村僻壤差点当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

  粟米的坎坷人生,是历史造成的,是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败走麦城几十年。要不然,他应该也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有志之士。后来,虽然平了反,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也很难抚平他二十多年的心灵创伤。粟米虽已作古西去,然而他所经历的人生悲剧值得人们追忆。

  文章中具有正能量的人和事还有很多。例如,在湖北阳新,很多职工自觉跳进有血吸虫的湖水里抬机器;有的职工为采矿事业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等等。由于作者紧紧抓住了正能量这根主线,为写作好《往事非烟》这篇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使《往事非烟》这部作品更加充满魅力,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篇难能可贵的好文章。文章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还有很多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地方。为什么有一些读者看完第一章就想接着看第二章、第三章,也许原因就在这里。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作者早年弃工从文,只怕早就成名成家了。当然,这只是开玩笑,因为人生没有如果。何况作者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已经让人够羡慕的了。

  三、有非凡的记忆天赋

  对于数十年前那些往事,不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甚至连年月日都记得准确无误。还有那么多多滋多味的小故事、小典故、小段子,一个个都记得完整如新,好像脑子里装了一个电脑存储器,各种数据资料一应俱全。作者虽然有记日记的好习惯,恐怕日记也不一定记得那么周全,何况有相当一部分日记在文革中被迫损毁,作为已八十高龄的老人,还有这么惊人的记忆,实属罕见,令人佩服。不怕诸位见笑,本某人尚不及作者年长,常常是今天忘了昨天的事,下午忘了上午的事,甚至刚刚说过的事,转身就忘了,也是常有的事。良好的记忆,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财富。记忆可以帮助人们成就很多事业。

  四、有无限的人格魅力

  从学校到单位,从一般员工到企业领导。作者作为一位德才兼备、贤淑善良、个性开朗的现代女性,始终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为人处世方面,处处坚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行为准则。打从年青时开始,就不乏追求者和追逐者。文中提到的那个粟米,虽历经磨难,但对作者的爱慕和敬仰,仍是孜孜不倦、至死不渝。

  翁先生更是作者的追求者和追逐者,而且还是作者最忠实的守护神,可惜不幸先作者而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尽管此事已过去多年,而作者对先生的眷恋始终一往情深。每每提及仍然难以释怀。但愿在此处略作表述,不至引起作者伤感。相信命运之神一定会安排二位来生再相会。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作者还有很多老相识、老同事、老上司,由于深受作者人格魅力的影响和感染,成为终身挚友。进入领导岗位以后,给职工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和实事,还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职工排忧解难,使很多职工终身难忘。

  五、有美好的幸福家庭

  一双儿女,既孝顺又能干。儿媳、女婿,待作者如生母,孝悌之心,溢于言表。上次长沙一见,印象颇深。孙子和两个外孙,个个天资聪慧,活泼可爱。长沙一别,已是数载。几年不见,想必他(她)们已是婷婷玉立、玉树临风的帅哥靓女了。

  作者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为了安排好晚年生活,楠儿夫妇毅然决定,迎母出洋,定居加拿大,享受未来的人生美景。实践证明,出国定居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近些年来,在楠儿夫妇及全家人的精心安排和细心呵护下,先后游览了有人间天堂之称的美国和法国等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亲身感受到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亲眼见到了过去只能从书本上、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美国西部大峡谷、世界赌城拉斯维加斯和高贵优雅的自由女神像。在法国登上了久负盛名的艾菲尔铁塔,游览了巴黎圣母院等名胜古迹。这些活动的安排为作者的晚年生活平添了更多人生乐趣。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历经风雨无数,正所谓:酸甜苦辣皆尝尽,不负二爹一赠言(二爹系作者父亲):“吾儿苦读不辞劳,开发矿业志向高,黎S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几句赠言是作者父亲黄二爹,当年对即将参加工作的女儿寄予的殷切期望。如今,赠言已成真。作者在矿业这个浩瀚大海里,推波逐浪,成绩斐然。如果二爹泉下有知,该会是多么的高兴和自豪。

《往事非烟》面世以来,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往事非烟》还将成为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作者的子孙后代,不畏艰辛、砥砺奋进,续写更多动人的故事,创造更多耀眼的辉煌。

  结束语

  对《往事非烟》的感悟虽赘述有篇,但仍感意犹未尽,特附打油诗一段,以表未了之心。

读《往事》有感整理15篇(《往事》感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