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共3篇(高中化学常见的实验错误)

时间:2022-10-15 10:10: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共3篇(高中化学常见的实验错误),以供参考。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共3篇(高中化学常见的实验错误)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共1

  浅析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化学 实验 问题

【论文摘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实际出发,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觉得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2、实验人员的组织问题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3、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3.1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 ? 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3.2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3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公安部门监督。

  4、实验中的测评问题

  化学实验操作的测评是化学课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测评。它主要重于测试学生的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如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使用和组装仪器的技能,以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平时教学注重化学实验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及评分量化细则,能从容应对抽签结果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测评对于突出和发展化学教学的特征、对于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平时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去洞察实验事实发生的实质,搞清楚实验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实,并去寻找支配实验事实的规律等;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在内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确定、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研究。以更好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理念,使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虽然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但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在化学实验中能正视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实验效果会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共2

【典型例题】

[例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NH4NO3、、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2]某白色固体A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和白色固体C,若将白色固体C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将溶液D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气体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B、C、D、E、F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

  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应抓特征、找突破口。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O4和AgCl。确定E是BaSO4。

(2)由生成物BaSO4逆推导反应物D中必含Ba2+,阴离子再逆推导HCl得出D中含Cl-,因此可确定D是BaCl2。

(3)由于生成物D是BaCl2,可逆推导C中含Ba2+,可能是BaO或。

(4)由气体B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是CaCO3,逆推导确定B是CO2。

(5)由A的分解产物中,B为CO2,排除C为,确定C是BaO,逆推反应A是BaCO3。

  此题答案:A—BaCO3;B—CO2;C—BaO;D—BaCl2;E—BaSO4;F—CaCO3。

[例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C为一种黑色粉末,D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

(1)若F为可溶性碱,G为蓝色沉淀。则A为 ;D可能为 。

(2)若G为蓝色沉淀,H为难溶性盐,则I为 。

(3)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I可能为 ;F可能为 。

  解析: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B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因为D点燃可生成B,所以D为氢气,B为水,或D为CO,B为CO2,C为CuO,A为Cu。因CuO可与酸反应,所以I为酸,E为铜盐,当G为蓝色沉淀时,F应为可溶性碱,H为盐。因H为难溶性盐,则F为,H为

  BaSO4,I为H2SO4。若G、H都属于盐,且G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为难溶性盐,若I为HCl,则E为CuCl2,F为AgNO3,G为Cu(NO3)2,H为AgCl;若I为H2SO4,则E为CuSO4,F为BaCl2,G为CuCl2,H为BaSO4。

  答:(1)A为Cu;D可能为H2或CO。

(2)I为H2SO4。

(3)I可能为HCl或H2SO4,F可能为AgNO3 或BaCl2。

[例4]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K2SO4、AgNO3、Ba(NO3)2、KCl、HNO3。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剂

现象

  车间

  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甲

  蓝色

  白色沉淀

  乙

  紫色

  无明显现象

  丙

  红色

  白色沉淀

  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和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请回答:沉淀A是 ,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 ,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解析: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来检验,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存在氯离子。

  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蓝,说明含有碱性物质KOH,与之能共存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K2SO4或KCl;乙车间排放的污水不使石蕊变色,且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说明必含有与KCl,则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KOH与K2SO4,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红,说明含有酸性物质HNO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NO3。甲乙混合生成沉淀A为BaSO4,继续与丙混合,生成沉淀B为AgCl,最后溶液中只剩余KNO3。

  答:(1)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硝酸银。

(2)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HNO3和AgNO3。沉淀A为BaSO4,最终排放液C的溶质是KNO3。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共3

  1. 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 :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 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

  5. 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

(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及影响共3篇(高中化学常见的实验错误)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3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

关于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3篇(化学教师学期工作计划)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2篇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石灰家族化学故事共5篇 初中化学石灰家族俗称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3篇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心得范文3篇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

年度化学教师心得体会3篇(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教师学科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合集3篇(高中化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化学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优选11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总结)

九年级实验教学计划3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