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检测卷3篇 第三阶段语文测试卷七年级

时间:2022-10-26 18:51:5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七年级语文检测卷3篇 第三阶段语文测试卷七年级,供大家参阅。

七年级语文检测卷3篇 第三阶段语文测试卷七年级

七年级语文检测卷1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其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犷()野悲chuàng()沟ha()疮()痍chàng()然 ..

  污sa()xián()熟抽chù()sǒngyǒng()qiú()劲

  剽()悍窥()伺阔绰()ch?ng()能 ...

  庇荫()甜nì()相得益zhāng()面面相qù().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妄下断语目瞪口呆慷慨以赴妒忌B.进退维谷 耀目刺眼 迥然不同羁绊

C.畏罪潜逃 苍苍莽莽 一尘不染 愰惚D.略胜一筹 豪迈犷野秩序井然观瞻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有经验的羚羊的跳跃能力要比年轻的羚羊的跳跃能力略胜一筹。....

  C.他的挑战欲极强,越是进退维谷的境界,他越是兴奋不已。....

  D.王刚同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李梅做的好事比他有过之无不及。......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猫》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B.“是屈辱的心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屈辱的原因是:被剥夺了自由、尊严,被关在笼子里任

  人观赏。

  C.“还是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可笑的观众?”说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华南虎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原因是:这些人有许多是大人了,但还像小孩一样以观赏动物为乐。

  D.“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马》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被驯化的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反对人类做类似驯马的事,反对人走马被驯服的道路的思想。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只猫的结局,特别是第二只猫的失踪,使我家不再养猫了。

  B.《斑羚飞渡》中的猎人们将羊群逼上绝路是一种极不应该的行为。

  C.斑羚的这种舍弃个体生命来挽救种群的本能是在长期的生存进化中养成的。

  D.《华南虎》的作者由于有过被束缚自由的惨痛经历,才对笼中虎的悲愤心灵更加理解。

  6.下面的这段文字对马的各种命运进行了一番素描,请从备选词语的序号恰当的填写在横线处。

  A、自由B、荣耀C、辛苦D、豪迈

  军马的一生是的;赛马的一生是的;野马的一生是的;役马的一生注定是的。

  7.默写填空:

①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赵翼《论诗》一诗中表达了今人会胜过古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猫、斑羚、华南虎、马和狼,写出含“猫、虎、马、羊”的成语各一

  吴 云 命题A.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

  个:

⑤写出关于“马”的连续两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猫(节选)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

  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

  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8.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

  9.“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10.“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11.“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一感叹句独立成段有何表达作用?

  12.选文主要是什么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斑羚飞渡(节选)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

  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

  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

  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

  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

  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

  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3.“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曲线画出选文中与老斑羚的“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相照应的两

  个句子。

  15.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再次写到彩虹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母鸡

  老 舍

①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

  院,没结没完,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

  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

  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

  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

  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

  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不知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

  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

  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

  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8.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

  19.找出我对母鸡有感情的语句。(至少三句)

  A.。

  B.。

  C.____________。

  20.文章的⑤⑥⑦⑧段在组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的第⑨段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

  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2.解释文中加点词。

  止()以()故()弛()径()意()

  暴()洞()毙()盖()黠()顷刻()

  23.与例句“一狼洞其中”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B.屠乃奔倚其下

  C.屠自后断其股D意将隧人以攻其后

  2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5.写出选段中表现狼狡猾的句子。(不只一句)

  26.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8.写出含有“狼”的成语两个:

  四、作文

  29.动物,人类的朋友。请围绕动物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必须是记叙文 ③要有真情实感 ④字数550

七年级语文检测卷2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

  姓名

  成绩

(40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再对照答案订正,并在成绩一栏写上所得分数)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5分)柳絮.(xù)

  差.可拟.(chà)(nǐ)

  雪骤.(zh?u)尊君在不.

(fǒu)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5分)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紧密)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

  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凭借)

  期日中...(约定)(正午时分)

  太丘舍去..(丢下,舍弃)(离开)相委.而去(放弃,丢下)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正午时分一起出行,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4分)

  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3分)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6.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在哪里?(3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春风漫天飞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雪花比作随风漫天飘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雪花纷纷扬扬下落时的形态和动态,既形似又神似,体现了雪花的意韵之美。所以这个比喻运用得非常好。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4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与友期.行(约定)

(2)去.后乃至(离开)(3)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4)下车引.之(拉)8.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6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①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②(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③(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约定正午时分(一起出行),(君)过了正午时分没有来到。友人惭愧了,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10.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5分)

  元方是一个懂礼识义、刚直不阿、聪明机智的孩子。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不失礼。因为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二)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

  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

  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

  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

  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随父到洛.(洛阳)B.为.司隶校尉(担任)C.既.通,前坐(??以后)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仆:我,古人的谦称)1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C.君先人伯阳..

(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②人以其语语之。

  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1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3分)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成语解释:

“小时了了”(xiǎo shí liǎo liǎo)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选用了文中陈韪(wěi)的话。“了了”古音应读作(líng,lì),做聪明伶俐讲,意思是明白,聪明。偏正式用法。说明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

  附典故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七年级语文检测卷3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卷

  班级:

  姓名: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A.难堪(kān)收敛(liǎn)

  绽开(dìng)栅栏(zhà)....B.枉然(wáng)倏忽(shū)

  自卑(béi)争执(zhí)....C.屋檐(yán)黄晕(yùn)

  发髻(jì)笃志(dǔ)....D.搓捻(niǎn)澄清(dèng)感慨(kǎi)攲斜(j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诀别

  个得其所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B.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众目睽睽。....C.他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4.填在下列句中的最恰当的词语分别是()(3分)(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 了。

(2)小山整把济南 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3)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 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 成的小球。

  A.来 围 带 攒 B.近圈 请 组 C.近围 请 攒 D.来 圈 带 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B.节日的广场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乐山城市的名片。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尊君在不()..(5)相委而去()(6)下车引之

()

..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相委/而去 D.对子骂/父 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元方入门不顾

()().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10.“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3分)

  11.阅读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2.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你说一说它为什么精彩。(2分)

  14.选段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3分)

  15.从选段第2自然段中,找出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花的语句写下来。作者是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6.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3分)

  17.你一定积累了许多描写“春”的古诗句。请挑选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微笑的可乐

①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A)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B)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C)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儿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们这种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从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勇气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一辆辆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7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3分)

  19.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一句插入第①段中合适的位置(在A、B、C中选择),使之上下连贯。()(2分)

  20.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1.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中的“一座山”指什么?(3分)

  22.品析语句,回答问题。(3分)“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23.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三、作文。(50分)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现在,你走进了初中的校门,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个方面,与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卷

  参考答案

  一、1.答案:B 解析:A项中,“猝”应读cù,“恕”应读shù。C项中,“擎”应读qíng,“和”应读hè。D项中,“泯”应读mǐn。

  2.答案:A 解析:A项中,“冀冀”应为“翼翼”。

  3.答案:D 解析:A项中,“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B项中,“花枝招展”比喻女孩子姿态优美、打扮艳丽,像花枝那样迎风招展的样子,用在奶奶身上不合适。C项中,“迷醉”指迷恋、陶醉、沉迷,暗含脑袋不清醒的意思,这里应该用“沉醉”。

  二、(一)6.(1)约定。(2)舍弃。(3)才。(4)同“否”。(5)舍弃。(6)拉,牵拉。

  7.答案:C 解析:划分朗读节奏要看词义和句义,不能把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词划开。A项正确划分为“陈太丘/与友/期行”。B项正确划分为“元方/时/年七岁”。D项正确划分为“对子/骂父”。

  8.(1)动词,约定。名词,约定的时间。(2)照顾。回头看。

  9.答案:真不是人哪!同人家相约出行,却丢下人家自己走了。解析:翻译时,“期行”“委”“去”三个词要翻译准确。

  10.示例一:这样做很无礼。他不尊重客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仍入门不顾,让客人无地自容,是失礼的一种表现。示例二:这样做不失礼。对元方这样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是直率的一种表现,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特点。11.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只会自食其果。(二)12.春草图 春花图

  13.答案:这个句子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富有生命活力的特点,“钻”写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长出的顽皮可爱的情态。解析:从拟人的修辞手法及作用、“钻”“偷偷地”这两个词表达的内涵等角度赏析。

  14.答案:这样写从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写出了人们对春草的喜爱,也写出了春天到来后人们都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解析:人的活动从侧面烘托了春草的长势,也流露出了人们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写出了人们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15.答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把花当成争强好胜、热情奔放的人来写,以此表现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解析:找出第2自然段中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句子,分析其表现的春花争艳的盎然生机。

  16.答案: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解析:虚写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描写,即文中“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

  17.示例:(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解析:包含带“春”字的诗句和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譬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语句等。

(三)18.答案:童年时因一场车祸而致残的“我”,在爷爷的鼓励下,终于克服困难战胜了自己,穿过马路买来一瓶可乐。解析:对于记叙类文章来说,概括大意即概括人物、事件,人物前可以加修饰成分,表明是什么状况下的“我”,事件则要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19.答案:B 解析:“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拒绝在夏天穿短裤”“丑陋的脚踝”等词句都证明了句子应该插入B处。

  20.答案:环境(景物)描写。作用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烘托人物沮丧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解析:本题探究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7岁那年”“夏天”点明时间,“故乡”点明地点,“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烘托人物沮丧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21.答案:那场车祸带给“我”的悲观胆怯。解析:解题时,可知该句中“一座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车祸之后“我”的表现,确定为“悲观胆怯”的心理。

  22.答案:通过心理、动作、神态描写,真实细致地写出了“我”战胜自己,迈出勇敢一步的过程。解析:看到写人物的句子先要考虑描写方法的问题,再分析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3.题目含义:冰镇饮料及其带来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给文章提供了一个线索,暗示了主旨。

  三、解析:《我在变》是命题作文,要写好此文只须弄懂“变”的内容即可。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我们接触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知识给予的滋养让心胸、气质也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内容可大、可小,但提取素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把变化后的状态作为详写的内容。写作时,可尝试运用排比段、小标题式结构等,让文章显得新颖活泼。

七年级语文检测卷3篇 第三阶段语文测试卷七年级相关文章:

高一写景作文12篇(高一语文写景作文)

四年级2022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2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给语文老师的感谢信范文4篇 写给老师的感谢信应用文

我的朋友五年级作文37篇(五年级语文作文我的朋友)

爱国七年级优秀记叙文3篇(七年级的记叙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随笔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3篇(反思语文试卷作文)

初三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7篇(初中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评语3篇 三年级的作文评语

语文期末的考试总结2篇 关于语文期末考试的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