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的勘探报告3篇 锡矿的勘探报告内容

时间:2022-12-22 18:14:3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锡矿的勘探报告3篇 锡矿的勘探报告内容,以供借鉴。

锡矿的勘探报告3篇 锡矿的勘探报告内容

锡矿的勘探报告1

  关于探明陷落氧化范围的紧急报告

  联盛集团有限公司:

  我矿由于地质构造影响,在采掘过程中时有氧化带、陷落柱出现,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对采掘规划造成很大影响,为了便于长远规划,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现迫切需要对我矿剩余井田范围内的陷落氧化情况进行探明,以便掌握其内在的陷落氧化范围,从而合理为07年及以后的采掘作业符合井下实际规划。据咨询有关地质部门要探明我矿剩余井田面积及拟整合范围,须采用地震与电化相结合的物探方法,具体价格在每平方公里40~50万元,希公司领导给予及时批复指示为盼!

  急!急!急!

  特此报告

  柳林县陈家湾乡煤矿

  2006年12月12日

锡矿的勘探报告2

  京西地区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实习成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年 月

  日

  第一章序言

  在北京一下子从寒冬飞跃到酷暑的五月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冒着似火的骄阳和炽热的天气,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在大巴车上左顾右盼的。班里的大部分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第一次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难掩心中喜悦之情。同时,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等。

  本次野外路线观察时间为4天,野外5条路线,安排如下: 5月18日: 路线3——延庆燕山天池西段侏罗纪碎屑岩、火成岩特征观察路线;

  5月19日:路线5——昌平十三陵水库—三合庄村岩性、构造观察路线;

  5月25日:路线4——延庆燕山东段地层、构造观察路线; 5月26日:路线1——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及第四系冲积物观察路线,路线2——门头沟妙峰山构造地质观察路线;

  而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认识地质作用(外力、内力地质作用)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现代地质作用过程的观察,认识地质历史及地质作用的产物,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环境; 2.掌握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层和构造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认识常见的几种造岩矿物、岩石;并且,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包括:①对典型的 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分析;②野外记录的格式和要求;③使用地形图等进行野外定点,④罗盘的使用方法,⑤标本的采集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地质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所以说,我还会加倍努力学习的。

  图1-1

  图1-2 第二章地层

  北京山区外露的基岩,包括从新生代到太古代的绝大部分岩层和不同时期的火成岩,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岩石类型也很齐全,包括各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大部分岩石出露在西部和北部山地,平原区则广泛分布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一太古界

  太古界的岩层为本市出露最老、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二元古界

  太古界和与元古界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约占全市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和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元古界下分三个系,发育完全,共分12 个组26 个段,基本上可与蓟县标准剖面进行对比.在该地层中,我们仅仅在延庆燕山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与岩石砂岩。下面我就分别介绍它们。

  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属浅海相沉积岩类),生成于距今17 亿年左右。产状:330o∠52o。泥晶—微晶结构,由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组成,局部可见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如图2-1 所示)。

  图2-1

  在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延庆燕山中观察到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而为了对波痕进行定量研究,需要了解各种波痕要素: 波长L——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差;

  波痕指数L/H——波长与波高的比值,表示波痕相对高度及起伏情况; 不对称度RSI= 1 2 l /l ——缓坡水平投影(1 l)与陡坡水平投影距离(2 l)的比值,表示波痕的不对称度。其中,波痕分为浪成波痕、流水波痕、风成波痕和干涉波痕。在本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干涉波痕,如图2-2.干涉波痕,可成菱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

  图2-2

  在燕山,我们也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岩石砂岩(属滨海相沉积岩)生成于距今17 亿年左右。产状:215°∠45°。沙砾状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粒状石英组成,硅质胶结,局部可见海相指相矿物——海绿石。此外,元古界还有蓟县系和青白口系。只是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相关的地层,故在此就不作太多的叙述。

  三、古生界

  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北京山区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在此地层中,我们看到了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鱼子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

(一)寒武系

  寒武系分为上、中、下三统。下面具体介绍。1.下统

  下寒武统(∈1)本统可分为三个组,自下而上是:府君山组(或昌平组)、馒头——毛庄组(∈1m+m0)。

  在下苇甸我们看到了下寒武统馒头组和毛庄组的岩性组合:由紫红色泥岩—灰黄色泥质泥晶白云岩组成的三个旋回,每个沉积旋回下部为紫红色泥岩,含沙质,可见石盐晶体,上部为灰黄色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馒头组和毛庄组厚度约为80-100米。产状为: 205o∠30o(可附上信手剖面图)2.中统

  中寒武统可分为三组,自下而上分别是徐庄组,张夏组和崮山组。在下苇甸,我们同时观察到了中寒武统的三个组。徐庄组(∈2x)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张夏组(∈2z)本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如图)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如图),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崮山组(∈3g)下部为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如图)。

  图2-3 竹叶状灰岩

  图2-4 泥质条状灰岩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少许钙质粘土岩。它们的产状约为:190°∠40°。3.上统

  上寒武统可分为长山组和凤山组两组。

  在下苇甸,我们也同时看到了长山组和凤山组。长山组(∈3c)以绿灰色泥灰岩、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下部有时夹少许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底部为浅玫瑰色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石,具有紫红色氧化圈。厚29 米。凤山组(∈t3f)上部为灰色中层含白云质灰岩、厚层泥质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黑灰色薄板状灰岩;下部为灰色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夹大量竹叶状灰岩,底部见紫红色含云母铁质条带。其产状为:175°∠53°。(二)奥陶系

  北京奥陶系只有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缺少上奥陶统。下奥陶统与下伏岩层(风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统可划分三组,自下而上是: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但是,本次实习,在下苇甸永定河东侧跌路旁,我们看到下奥陶统冶里组岩层组合:冶里组在下苇甸地区主要为后层—块状灰泥石灰岩、豹皮石灰岩、白云质条带灰泥石灰岩。产状为:172o∠58o。厚层块状灰泥石灰质较纯,在下苇甸—丁家滩地区被开采为石灰和水泥原料。

(三)石炭统

  石炭统也可分为上、中、下三统;但是,在北京这个地区,只有中统和下统。

  图2-5 厚层石英砂岩

  图2-6 丝绢化 变余结构

(四)二叠系

  二叠统分下、上两个统。下二叠统分为山西组和红庙岭组;上二叠统为双泉组。在这次实习中,我看到了山西组。山西组(P1s)陆相碎屑岩发育,下部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粘土岩、灰色硬砂岩及1—4 层砾岩,上部以灰色粉砂岩和灰绿色砂岩互层为主,有时夹砾岩透镜体,底部常有一层灰白色厚层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燧石次之,砾径一般 厘米左右。底砾岩为灰色,一般厚3—10 米,较稳定。砾石成分主要为燧石和石英岩;在岭上砾石成分有火成岩和泥质岩块,砾岩为灰紫色。本组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

  触,厚度变化较大。四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没有三叠系,只有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与古生界相比,其特点为:全为陆相地层;具有多次的火山喷发,形成了巨厚的火山岩系,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较多。

(一)、三叠系

  北京没有三叠系,在此不做叙述。

(二)、侏罗系

  侏罗统分为下、中、上三统。我们依次在延庆燕山看到侏罗系碎屑岩、火成岩;在十三陵天池—三合村路线中,我们也看到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

  首先,我先具体介绍地层接触关系,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与不整合接触两大类。整合接触反映稳定的整体持续沉降,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没有沉积间断。根据沉积作用表现形式的不同,整合接触可以分为连续沉积和地层的间断。上下两套地层之间隔着一个大陆侵蚀面——沉积间断面,这个面叫不整合面。此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根据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关系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在延庆燕山,我们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白云岩与侏罗系火山碎屑岩,根据我们观察的现象及查阅有关的资料,我们可以推测二者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附上素描图)

(三)、白垩系

  白垩系分为上中下三统。我们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和燕山天池西南侧天池半岛标志牌有看到。有辉绿岩体,青黑色,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表面风化,侵蚀现象比较严重。还有粉砂岩。

(五)、新生界

  新生界分为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第三系。

  第三章 岩浆岩

  北京的岩浆岩分布很广,出露的面积达2000 余平方公里,约占山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发生许多岩浆活动,包括有各种形式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本次实习中,我们在延庆燕山盘云岭处,看到了燕山期的侵入岩。燕山期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期岩浆活动,广泛分布在西山及北山西部一带。

(一)正长斑岩

  侵入岩主要有苦橄玢岩(少见)、辉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霞石正长斑岩等。本次实习中,我们见了很多正长斑岩岩,现在具体介绍如下。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盘云岭的燕山晚期岩床特征观察点,可以观测到角闪正长斑岩岩床,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斑晶大小2-5毫米,角闪石斑晶大小1-3毫米,同时在岩床与粉砂质泥岩接触处出现冷凝边与烘烤边特征。经分析,该岩床形成时间为80Ma,相当于燕山晚期,如下图

  图3-1

(二)闪长斑岩

  在燕山天池西南侧天池半岛标志牌的燕山晚期岩株特征观察点,可以观测到燕山晚期闪长斑岩岩枝宏观分布,该闪长斑岩顺层侵入厚层状砂砾岩之上,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粒径小于2毫米,经分析,其形成时间为,为燕山晚期侵入。第四章 构造

  一、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地层的新老关系,将褶皱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类型。背斜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 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北侧的褶皱构造观察点,观察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地层形成的褶皱构造,该点发育复式褶皱构造,核部发育箱状褶皱,南翼发育圆弧状向斜,北翼发育倒转向斜。

  二、断裂构造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称为节理;若沿破裂面产生了明显位置移动,则称为断层。1.节理

  按构造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种主要类型。下面就具体介绍如下。(1)剪节理

  剪节理,是剪应力产生的脆性破裂面。在实习中,非常普遍。具体如下:在红石湾村西侧,我们看到了剪节理,此剪节理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节理面光滑、平直,没有被矿脉充填。在延庆天池西段出现的为燕山晚期的辉绿岩内发育的两组近垂直的剪节理产生的球形风化。产状稳定,延伸较远,间距比较均匀;节理面平直光滑,两侧岩相可有少量相对位移,可见擦痕。被脉体充填,脉壁平直。一般切穿砾岩中的砾石;常见共轭出现,其锐交角等分线指示共轭角方向。(2)张节理

  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张节理有特征:一,一般不平直;二,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三,裂面粗糙不平,裂缝较宽,无擦痕;四,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填充,脉宽变化较大,粗细不一。在本次的实习中,在妙峰山有见到,如下图

  图3-2 2.断层 断层是断裂面两侧发生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图3-3 在本次的实习中,以上三种断层我们都看到了。现在具体叙述如下。在延庆燕山天池东侧红石湾村,我们看到了正断层。如图,左图是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右图是中元古界白云岩。经过分析,我们推测其为正断层。断层面有明显擦痕,可能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平行移动过。岩层产状为:330°∠52°。如下图

  图3-4

  图3-5

  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西侧处,我们观察到了断层组合。该组合有正断层,逆断层等,同时,该组合包括阶梯断层、地堑和地垒。岩性为含砾砂岩,属辫状河沉积,分选、磨圆差,矿物成分为正长石、石 英,以及一些岩屑,粒序层理。(附上素描图。)在妙峰山镇东侧铁路隧道南侧出口的断裂构造观察点,我们也看到了正、逆断层。该观测点处主要观察了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地层内发育的断裂构造,根据白云岩标志层的位移,我们判断为逆断层,在其上方发育的正断层,由于其上盘岩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确定为同沉积正断层。

  第五章认识与体会

  一、主要收获

  断断续续的为期4天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二、实习体会

  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三、致谢

  真诚感谢和我们同甘共苦的老师,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谆谆的教导、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懂得我今后的职业的性质,无论有多苦我都坚持,我喜欢这个职业,本次的地质实习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会铭记于心,漫漫体会!回味 着这宝贵的实习生活!

锡矿的勘探报告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 言

(一)任务依据

  广州市鸿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方),拟在广州增城市正果镇建湖心岛景区立柱广告牌工程;委托我院(乙方)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经与委托方及设计单位商定,共布置钻孔2个,均为技术孔。

(二)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增城市正果镇;拟建湖心岛景区三面立柱广告牌2个;拟采用钢结构。

(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目的及要求

  查明拟建场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整治措施; 查明场地内岩土层的结构、性质、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参数; 了解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水质及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 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提供基础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力学参数;

  对拟建建筑物基础类型的选择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五)执行规范及技术规程文件

  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1);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2002);

  3、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0);

  5、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行业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

  7、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六)勘察方法和勘探点的布置

  勘察方法采用全孔取芯钻探工艺、孔内作原位测试及采取岩土样、水样分析等方法;勘探点由委托方指定,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以委托方提供的平面图为依据)。

(七)工作概况

  我院于2011年8月04日组织一台XY-100型油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并于8月06日完成野外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统计如下:

锡矿的勘探报告3篇 锡矿的勘探报告内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