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3篇(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2-22 21:29:4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3篇(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参阅。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3篇(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1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努力。

  1、社会方面:

(1)强化政府行为。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小学出现生源减少的现象。甚至在一些农村小学出现了“空校”现象。为此,各地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均采取大量撤并中小学和精简师资的做法,以降低财政开支。但是大量撤并中小学给那些居住分散、离校较远的学生上学带来困难,尤其是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的安全更加令人担忧。为此,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支持学校千方百计改善学生寄宿条件或开办专门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给留守儿童及广大农民子女提供比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护。

(2)动员社会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章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区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虽然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从所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都可以从他们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中找到原因。因此,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齐抓共管。

  2、家庭方面: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作为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爱要有度,爱的缺乏和过度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二是不要忽视教育责任,很多在外打工的父母除了每月给孩子一定的生活费外,对孩子的其他事情很少问津。三要选择好托管对象,一般来讲,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但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在家则影响小得多。因此,在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又没有特别合适的代养人,最好夫妻俩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最后要注重加强信息沟通,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同时还应经常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3、学校方面:

  首先,要改进学校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一,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经常反馈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指导。第二,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三,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其次,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完整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应要求老师更加关注“留守儿童”,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开展一些愉快融洽的活动,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受到熏陶。

  再次,就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作为学校应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积极安排“留守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并积极呼吁政府及社会对“留守学生”关爱,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学校、社区的文化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依靠政府强力部门,整顿、清理学校、社区周围的文化环境污染,依法取缔不健康的黑网吧、游戏厅。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社区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从而使“留守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我国有近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何谓“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二)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的作文《我不喜欢月亮》,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三)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这种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一般来说,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一般要做更多的家务活,如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有的还要打柴喂猪等,这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三)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2]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4]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5]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6]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宋海波 蔡小虎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呵护,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表现差的客观现实开展研究,我们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两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对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加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策略和研究成果。

  一、本研究主要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教育的现实问题

  1、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抛弃传统的育人方法,变单一的说教式、挖苦式、孤立式、侮辱式、放弃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启发式、情感式、鼓励式,平等交流等方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人人成材。

  2、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彻底屏弃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以成绩论英雄,以考分定胜败,考分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

  3、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师生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情同一家。(2)创设愉快的生活环境,优化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健康成长。(3)创设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进行爱的教育,提倡爱的奉献。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抓好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方法与途径

  1、在我们的呼吁和建议下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指 导、培训、检查、考核、评价、激励。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学校对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后,对相关信息进行认真登记。这样,就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真实、原始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3、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几年来的教育,许多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三年级一班的留守儿童李芳和五年级二班的留守儿童杨敏等人,她们原来性格孤僻,自卑,成天忧郁寡欢。通过在留守儿童之家得到同伴的关爱和老师的细心开导帮助后,现在已经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并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4、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验组成员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后,进行因材施教,并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教育活动。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并在老师和优秀同学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督促教师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研究组在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工作理论知识后,积极督促教师加强教育实践。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校内积极协调好领导、教师、学生、少先队等各方面的关系,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形成合力。在校外又积极争取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和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配合和帮助。

  8、鼓励教师反思、总结,写好经验文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课题组积极鼓励教师们在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勤于实践,而且还要善于总结。特别是要把这种在新形势下出现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如实地记录下来,为丰富对留守儿童 2 的教育工作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每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不仅认真撰写出了对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而且还努力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力争形成经验文章或论文。

  诚然,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我们为此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点成功的经验,但是需要我们继续去思考、去研究、去关注的内容还很多。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这群特殊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会因为我们的重视、关心和悉心的教育而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3篇(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方案3篇 学校对留守儿童有关工作方案

农村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3篇 小学教师教学计划 个人

《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工作汇报[范文大全]3篇(小学课堂有效提问小课题研究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3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生物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3篇(与生物教学相关的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3篇(如何建设小学校园文化)

2022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年度工作总结6篇(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关爱工作总结)

农村小学开展安全工作计划范例3篇(小学班级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2022年农村小学开展秋季学校工作计划文本3篇(农村小学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2022年农村中小学工作计划2篇 农村小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