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12篇 《 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2-05-23 09:25: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红楼梦读后感12篇 《 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12篇 《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

  我读过很多书籍,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出自清朝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之手,全书共120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人物的感情纠葛来写的。

  全书的主要内容是:在以前,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株草,受了天地精华的滋润,化作一个女孩子的模样,还有一块石头也化作一位公子模样,和那个仙草化作的女孩子,一起到人间走了一趟……

  京城贾府生了一个公子,因出生时嘴里含着玉,便取名宝玉;苏州城林如海娶了贾府的贾敏,两人生了生了一个千金,取名黛玉。

  黛玉和宝玉一见便觉得似曾相识,黛玉在贾府住久了,两人便熟悉了许多,两人又情投意合,都十分喜欢对方。

  宝玉对黛玉许下承诺,将来要娶黛玉为妻,可是黛玉病重,贾府的人怕黛玉晦气,便让宝玉娶薛家千金——薛宝钗为妻,宝钗性格活泼大方,待人又很好,所以很快就讨得了贾家人的喜欢,连仆人都对宝钗称赞有加。

  王熙凤和贾母骗宝玉,洞房里的是黛玉,宝玉便欢欢喜喜的进了洞房,谁知,坐在床上等着宝玉来娶的竟是宝钗!而黛玉当天晚上咳嗽的特别厉害,黛玉把宝玉送她的手帕、诗稿全部烧了,而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雪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黛玉亲手烧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黛玉由于太过伤心,当天晚上就去世了,宝玉知道了,整天茶饭不思,最后还出家了。这段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读完这本书,我很生气,为什么当时的人连自己的婚姻也做不了主,黛玉对宝玉全心全意的付出到头来却只能换得病死在他乡的结果,真是可怜!

  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宝钗和湘云,因为她们两个的性格活泼开朗,端庄大方,而且还很大度。我比较不喜欢黛玉的性格,因为她娇滴滴的,一见宝玉和宝钗她们亲近一点就不高兴,要不对宝玉冷言冷语,要不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

  我以后要多读名著,让自己懂得更多!

红楼梦读后感2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的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恋。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方,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之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的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个如花美眷,在埋葬花的同时,也埋葬了自己。而她来到这里只为一个目的,只为一件事,一个人。她比任何人都要纯粹。神瑛侍者,才是她一直的牵挂。在她越来越少的眼泪中,隐射着她越来越短的生命。在她几近干涸的眼眸里,是痛恨,抑或是欣慰。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般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恋,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般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有怜香惜玉的贾宝玉,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凶狠泼辣的王熙凤……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一个满口黄牙、看似贪财的老婆子——刘姥姥。

  刘姥姥的出场次数并不多。第一次是借着和周瑞家的关系进了荣国府,讨要好处。第二次是为了答谢上一次支援之恩,刘姥姥带了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二进荣国府,并与贾母等人游大观园。第三次贾府家道中落,刘姥姥砸锅卖铁救走受难的巧儿。虽然刘姥姥是一个平凡的配角,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感恩贾府。

  刘姥姥的感恩不仅在言语上,更在行动上。因为家里贫穷,实在拿不出一份像样的礼物,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将自己辛苦劳动所得的新鲜瓜果蔬菜,挑选最好的部分,送予荣国府,以示感谢。第二次更是砸锅卖铁,凑出银子,帮助巧姐脱离苦海。刘姥姥的仁义之举让人感动不已,她的感恩之心有多少人能做到?感恩并不需要十分宏大,哪怕只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也是感恩。

  有一次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很成功地以较高的票数入围了,心里早已得意忘形。第二次评选的时候,同学们认为我对有些人不是很友好的,票数大幅度减少,差一点就落选了。回家我哭着跟爸爸抱怨,爸爸听了我的`哭诉说:“我觉得你做得很不对,同学们投给你的赞成票都是来之不易的,你应该对他们心存感激,而不是得意到忘了根本。”我听了之后心里十分惭愧。我没有像刘姥姥感恩贾府一样,感恩同学们的信任,我应该向她学习。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需要感恩:我们要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感恩辛苦劳作的农民伯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我们心怀感恩,行动感恩,感恩身边每一个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成功。

红楼梦读后感4

  说到我国的经典作品,那真是人人都晓得啊!在这四部经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了。以前,只看过几集旧版的电视剧,觉得挺没意思,不太喜欢。可是,最近我偶然间看到了青少年版的《红楼梦》,却爱上了这本书。

  《红楼梦》,一般人会认为我们这个年龄不太适合吧!但是12岁的我,还蛮喜欢的,至少能看懂一些故事情节。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都令我难以忘怀。我也是看完后为书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不太喜欢薛宝钗,更喜欢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位内向的女孩子,她从小母亲就去世了,长大后,才被送到了贾府,“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在里面,我最喜欢的便是“黛玉葬花”了,我就大概给大家讲一下吧!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黛玉借对花的爱惜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典型的借景舒情。同时,也因这一举动,消除了宝黛之间的误会。从这个小故事中,我还知道了一首很有名的曲子,就是《葬花词》了,里面写的真的很美呢!我觉得林黛玉真有才啊!

  读完了青少年版的以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个结论:这本书以贾宝玉为中心,让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啊!

红楼梦读后感5

  我国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我国还有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我喜欢《红楼梦》完全是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感动。《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可是我为什么喜欢《红楼梦》呢?听我慢慢道来。这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化思想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揭示了当时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但是《红楼梦》里,有很多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凤辣子”王熙凤,性情温和的林黛玉……但《红楼梦》的原名并不叫《红楼梦》,而是叫《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我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第一次看,那里有很多意思都不明白,故事情节曲折,林黛玉和贾宝玉那悲惨的爱情故事不禁让我同情。《红楼梦》那些人的特征明显,可是却常常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每个人都是主角。

  第二次看《红楼梦》时,我多少成熟了一些,对这个故事也多了一份了解,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除了在书中感受经典,还通过看《红楼梦》的电视剧去接触经典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享受那视觉盛宴。这里的人物,不能用好与坏来区分,他们身上都有难能可贵的宝贵精神。

  读了《红楼梦》这本书,我有很深的感悟: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在这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黛玉死得很悲惨!他牵挂着宝玉,用他全部的热情为这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离去让人不禁心怀忧伤。虽然两玉的爱情很短暂,但是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像杰克之与罗丝,他是她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梦读后感6

  《红楼梦》,乃是一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文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曹雪芹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大小人物,而其中占大多数的女性角色,比较后无一不是悲惨凄凉的结局。在这诸多人物中,比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冰清玉洁、才貌双全的贾敏之女——林黛玉。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留给众人的印象——温柔娴静、体弱多病,与那外向泼辣的王熙凤形成鲜明对比。宝黛初见,两人都甚觉熟悉,宝玉评价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总结来说,就是贾宝玉觉得林黛玉病弱娇美且聪明颖悟。

  “病弱娇美”这点,我们应是在上文已深有体会,而“聪明颖悟”,则在《红楼梦》中多有体现。第三十八回中,黛玉、宝玉、宝钗、贾母、凤姐等人在藕香榭喝酒吃蟹赏桂,湘云取了诗题请各位创作,而后交给李纨等人评判。李纨曰:“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即林黛玉)为魁了”,并赞她的诗:“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魁夺菊花诗,也就是说她竟将薛宝钗也比了下去,虽有许多人觉得黛玉与宝钗一般聪慧,但我个人认为黛玉略胜一筹。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能有如此多才的女子是很少见的,但即便林黛玉天资聪颖、自命清高,无奈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受尽了“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比较后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大婚之夜,泪尽而死,仍落得了一个如此悲惨的结局。

红楼梦读后感7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与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啊,这世间有多少痴情男女,尽管天各一方,缘分却让他们遇见,正是这样,才成就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千古佳话与传说。或是离别,或是相聚,分分合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细细数来,却只剩下满纸心酸。

  初看红楼梦时,留下的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林黛玉那纤细柔弱,娇嗔素雅的身姿,越看越觉得心酸。金陵世家是一个富裕的大家族,黛玉来到了这里,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巧合!在这里,她认识了贾宝玉,一个她永远深爱着的人。他们互生情愫,本以为可以依偎一生,但他们的故事却随着家族的落败而落下帷幕。故事的结局留下伤感,每当我看到最后,总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泪,我仿佛看到了黛玉那柔弱的身姿,以及在痛焚情稿时被火光照得发白的脸庞,她是多么可怜啊!最后,“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瑶”的黛玉还是去世了。从此,贾宝玉和林黛玉,一阴一阳,就此别离……

  人人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为什么世间还会有如此之多的悲伤情事?一番深深的思考,我朦胧地懂得,这世界上有太多的磨难需要我们来度过,而不只是你情我意那么简单。我们都要经历人生的许多许多,成长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就好似爬山,山势那么高,路途那样险,有些人在山脚就选择放弃,而有些人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往前,势不可挡。如果你坚持走下去,那么你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宝玉认命了,屈服了,他选择与宝钗在一起,最终又选择了出家。这就是结局,这个悲伤故事的结局……

  抬起头,看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能把人生装点得五彩缤纷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错过,还有与错失相依的一抹心酸……

  说到辛酸处,悲伤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

红楼梦读后感8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尽枉然。”这是清代文学家对红楼梦的评价,由这句话可以看出红楼梦在中国的影响之深。《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这本书讲述的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他们分别是贾家,史家,王家以及薛家,他们之间发生了无数次悲欢离合的凄凉故事。主要围绕着贾家展开,贾家在这四大家族这是最有势力也是最有钱的家族。

  府中的主子们是个个头戴金银珠宝,身穿丝绸锦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楼阁榭,还修建了大观园,与皇宫差不多,丫环们也跟着沾光,吃喝不愁。那他们应该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吧。可是,读到结局,林黛玉因为听说宝玉跟宝钗结婚了,遗恨而死;宝玉听说黛玉死了,出家为僧了;薛宝钗在宝玉走后独守空闺,抱恨终身;由于王熙凤的贪婪,加速了贾府的败落,自己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曾经那么富有的荣国府,最终也逃脱不了家破人亡的命运……想想,他们算得上大富大贵之人了,但他们真得幸福吗?富贵真得为他们带来了幸福?

  其实不然,幸福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和睦的。我家虽然没有高楼,但一家人每天都和和乐乐的在一起生活,这不就是幸福?累了,困了,家人总会关怀备至,这不就是幸福?一家有难,左邻右舍都会来支援,这难道不是幸福……简简单单的幸福!

  看完了《红楼梦》,才感觉自己是多么幸福,也明白了快乐才是最幸福的。

红楼梦读后感9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时候,对“红学”的说法是有些怀疑的。那时候我没有办法想象,一本书可以成为一门学问。直到自己也品读过、学习过,才知道其中的深意。

  《红楼梦》当中咏柳絮的词便是如此。古人写状物的古诗词,并不是单纯为了描述应该物件,而是为了托物言志,达到寓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效果,因而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便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立意,寄托不尽相同的感想和寓意。大观园中的几次诗会都体现了这一点。

  薛宝钗笔下的柳絮是坚强、积极、主动的,尽管柳絮没有根,但它“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不仅如此,柳絮不甘于被命运摆布,它要积极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做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词语之间的豪情壮志让人拍案叫绝,一改女子诗词中的哀艳。这种与众不同的寓意,也是宝钗性格的体现。

  林黛玉笔下的柳絮是悲凉的,如同那些漂泊无依的女子,和她一样没有自己的家园。柳絮没有自主性,因而它“漂泊亦如人命薄”,那有如棉桃一般的白色又勾起了黛玉的愁绪:“韶华竟白头”,年纪轻轻的她,却是身体虚弱,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吧。柳絮嫁与东风,她的生命在风中消散。

  作者能够将满腔热血与多愁善感拿捏得如此准确精到,且一人同时作出多首不同题材的诗词,这一方面就已经令人惊叹。而“柳絮”这个意象在全书中也有着明确的寓意,它指向着荣国府、宁国府当中美丽女子无依无靠的命运,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悲剧。这一意象与全书的主旨立意相契合。

  如柳絮一般的人生,终究是无奈的悲凉。

红楼梦读后感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宝玉和众人结社赋诗,恣意畅快;黛玉葬花,凄美缠绵;湘云醉卧芍药丛,娇憨烂漫……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家族的兴亡盛衰,向我们揭露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可悲可叹。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莫过于林黛玉了。

  她是那么的有才华,能写出像“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样引人深思的诗,也能写出像“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样优美的诗。但是,我不禁想,为什么她的诗写得都略带忧郁呢?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我们要理解她的诗,先要理解她的人。林家虽是世代书香人家,但已没落,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加上黛玉的父母双亡,她只能寄住在贾府中。而且她还患有各种虚症,在这种情况下,她怎能不愁呢?

  但她又是那么秀美,曹雪芹曾说她“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或许有些人说她小性儿,爱哭,爱闹别扭,但其实这只是她极强自尊心的体现。其实,她是很善良,体贴的。对她的“情敌”薛宝钗,她从刚开始的讽刺,嫉妒到后来的以诚相待,倾吐心结再到最后的“待宝钗竟比别人强十分”;再如一个刮风下雨的夜晚,宝玉来探黛玉因“夜深了”要离开潇湘馆时,林黛玉问:“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又嫌他的灯不亮,把自己最好的一个给他。原来,林黛玉的细腻心思都在字里行间藏着呢!初读林黛玉,只知她爱耍小性儿,爱闹脾气;再读林黛玉,才知她温柔体贴,妩媚动人。

  红楼梦虽然以悲剧结尾,但仍余意缠绵,余音袅袅。诗意贯穿着整一部小说,让这本小说变得朗朗上口,给它平添了一种诗韵的魅力。书中的道理可以用黛玉和宝钗的两句话来概括:红楼一梦,有情未必成眷属。红楼一梦,志趣不同终分离。

红楼梦读后感11

  怀着对看书的一腔热血,我翻开了那了不起的著作——《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尽管他们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有着相通之处,他们的悲剧命运是相同的。作者用炉火纯青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众多的艺术典型。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罕见的瑰宝,是我们中学生加强艺术修养的良好读物。

  主人公为贾宝玉,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家族是因为元春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的世界是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养成生性猜疑的性格的因素,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

  《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这部著作展示了“金陵十二钗”及其它相关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了追求光明、崇尚自由的思想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的罪恶。体无完肤地暴露了“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及社会道德观念的凶残吃人本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预见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结果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书本以外的东西。读一部好书就如同和一个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红楼梦读后感12

  读罢《红楼梦》,虽然感慨结局之悲,但更加欣赏于其中之美。

  红楼之美,美在凄美的爱情。黛玉,曾是湖畔中一朵孤傲的白莲,淡然高洁;曾是夕阳下一抹淡淡的红霞,嫣然而逝。她的美丽虽然短暂,却让人不可企及。两人初见便作相识之人,两人相处便心意相通,她也会在心中许下美好的愿景,惦念的情思,还有那“金玉良缘”一说,让她失去了笑靥,终日以泪洗面,可终究是曲终人散。大婚当日,红盖头下的不是她,红烛下的宝玉,也是精神恍惚。此时,在潇湘馆中,是一片凄凉,她将诗稿化做灰烬,含恨而终,黛玉短暂一生,恍若如梦。或许,贾府的荣华富贵,你只是匆匆过客;或许,这封建社会,你并不属于这里。你用毕生眼泪,还尽前世情债,可这爱情,却像是散落的花雨,随风而逝,不留痕迹......

  红楼之美,美在青春的单纯。相比之下,大观园更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封建制度的枷锁,少男少女们有了青春的活力。芍药茵中,史湘云醉卧,以帕为枕,以花为被,那红润的脸庞,挂着笑意,风吹过,更添了几分浪漫;海棠诗社,风庭月榭,帘杏溪桃,她们吟诗作对,以诗寄情;沁芳桥旁,桃花树下,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人彼此欣赏,互为知己,亦都向往美好与爱情,亦都无视封建之约束。还有善解人意的袭人,敢于反抗的晴雯,冰清玉洁的妙玉.......她们不懂社会的黑暗,不懂封建的落后,她们憧憬与希望一切美好的事物。

  可最终,贾府逃不过败落的命运,只留下白茫茫雪地,无一丝痕迹。红楼之美,也在这悲剧中消逝而去......

红楼梦读后感12篇 《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12篇(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2篇(红楼梦贾宝玉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2篇(红楼梦小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2篇 红楼梦林黛玉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12篇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推荐]3篇

《红楼梦》读后感(推荐)(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2022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红楼梦读后感350字作文)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高中范文实用6篇

【荐】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相关热词搜索:红楼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