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热心网友“ocp03”分享的奥鹏教育学习心得,供大家赏析。
教师做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不但要传授知识,还必须培养品行,变成各方面的榜样。师德不仅是对教师行为的规范标准,同时又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发挥着“言传身教”的功效。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具备敬业精神,终身忠诚于基础教育。因此,教师应当深刻认识本身工作的意义,进而热爱教育。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综合国力的交锋,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取决于教育与教师的辛勤付出。只有深刻领会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并把这类激情转化成对学生的教育投入。
“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即通过教学实践向学生传授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帮助其了解各种处事。这要求教师务必具备“学而不厌,教而不倦”的精神,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具备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性、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意志质量,并通过深刻的影响来陶冶学生,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要求、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满足激烈的竞争环境。
其次,教师务必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就像一位雕塑家,可以将一块原料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雕刻成工艺品。从本质上讲,学生并没好与坏之分,“差生”的缺陷通常是因为他们的潜力被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因素所牵制,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各种主客观要素都会严重拘束学生的潜力,成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难题。因此,教师看待这些“差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上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发现他们在生活和品行上的亮点,并通过激励制度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其重拾信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他们的向师之情。那样,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才能达到质的变化。
此外,一位优秀的教师还必须重视“身教”胜过“言传”,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真正成为他们的楷模,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为人处事及一言一行中都必须保持用心、沉稳、标准与得当,切勿马虎、草率或逃避责任。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心灵沟通,分享自己人生经验和教训,让学生体会到你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教师务必先做好人师,育人者更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职业特点规定教师具备更高的素养,而师德乃是教师最主要的素养,是教师的内核。这次学习让我收获颇丰,激发我更多的思考,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明白前方的道路仍然坎坷,这些思考与理论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应用,最后将其中化作自身。我相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终,我想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像干涸的河床期盼河水的流动,像久旱的禾苗期待晨露的滋润,大家期盼教育理念的升级,激励我们不断奋斗,一往无前!
奥鹏教育学习心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