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11篇(一上苏教版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20 16:35:24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11篇(一上苏教版数学教案),供大家阅读。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11篇(一上苏教版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谚语的理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筷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实验吗?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

  请这个小朋友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

  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小朋友很能干,不仅说出了一条谚语,还说出了它蕴涵的意思。这条谚语也正是识字5中的内容。想学习更多的谚语吗?让我们一块走进(生齐读课题《识字5》)。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注意字音准确。遇到难读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同学。

  2、出示有音节的生词卡,请小老师教读,认为难读的字或易错的字要提醒同学并再教读一次。

  如:谋不要读成 měng;柴、折、绳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搓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斤是前鼻韵,不要读成后鼻韵。

  3、齐读生词。

  4、出示无音节的生字卡,自己小声读。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对易错的字音相机纠正。

  6、抽读生字。

  7、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如:采用加一加:禾──多──移、此──木──柴等。

  三、读课文,了解谚语意思

  1、自己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2、抽5个学生读文,生评议。相机纠正读音。

  3、齐读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读得整齐、注意停顿。

  4、小声读文,说说共有几条谚语?你最喜欢哪条?

  5、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你喜欢的那条谚语的意思:

  (喜欢的方式包括:画画、表演、实验、叙述等。)

  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可采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其意思。

  “人心齐,泰山移”可采用叙述的方式等。

  6、在全班交流谚语意思。生评议谁理解得最准确、最形象。

  7、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如:

  计谋──主意、方法

  8、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每条谚语中词语之间的停顿。

  9、分组、分男女生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四、课后实践

  鼓励学生收集谚语,学完本课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看谁记得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让生说说听了这首歌后能联想到文中的哪几句谚语,逐一把它说出来。

  二、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斤、根是前鼻韵。

  2、开火车认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相机区别形近字。

  如:斤──近──-折  挑──桃  根──跟──很

  独──虫  容──谷  易──意

  4、生字扩词练习。

  5、请大家仔细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或容易出错?

  如:挑的第五画是点,第六画是提,第八画是撇,第九画是点。

  独是反犬旁,第三画是撇,不是提。第八画是提。

  满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本课的折、挑、根、独、满都是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易字,学生评价。

  7、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把书写较好的进行展示、评价。

  9、在本子上练习书写,并组一个词语。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谚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3、完成看看写写。

  4、思考:

  学了这一课,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

  任课教师:二小胡蒙香

  任教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容、易、折、挑”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激发积累谚语的兴趣。

  4、利用“键书”输入汉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益。

  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谚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筷子、几根小线、奖励卡片(写有课外的谚语)、聪明星。

  学生学具:语文书、尖铅笔、练字纸、电脑。

  教学过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进行“键书热身1分钟”,咱们来对口令,好吗?

  一、师生对口令

  1、键书基本笔画码元复习:丶一│丿乀亅(师边说边板书)

  2、本课出现的部首:三点水(氵)、提手旁(扌)、反犬旁(犭)、木字旁(木)、宝盖儿(宀)、日子头(日)的码元。(师边说边板书)

  3、下面,请你快速拆分,说出码元。

  我说上课的“课”,我对“讠果课——ygk”

  我说客人的“客”,我对“宀各客——bgk”

  我说马思超的“马”,我对“┐一马-----zhm”

  我说方歌的“方”,我对“丶丿方——dpf”

  师:对得真不错!

  相信你们能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不断地应用这些方法,达到熟练掌握,为今后准确识记汉字助一臂之力。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识字8”中我们学过哪些谚语吗?把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背给大家,好吗?(任意找三名同学背)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师:谚语是民间流传的,人们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短语。因为它通俗易懂,读起来又顺口,还能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所以同学们特别喜欢谚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5》里面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谚语。你愿意赶快来读一读吗?(提示: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完想一想,识字8中告诉我们的是跟天气有关的谚语,今天读的这些谚语是关于哪方面的呢?)

  三、初读感知,识记生字,输、写结合。

  1、生自由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1)自己小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些言语是关于哪方面的?

  板书:团结合作

  过渡:要想把这些谚语读好,首先应该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下面老师就把生字朋友请出来,看你能认准他们吗?

  2、看屏幕,自己自由练读。

  师:(探照灯任意选字)开火车,读对了跟读,读错了,给他纠正。

  3、巩固生字认读。

  (ppt出示识字线中去拼音的生字)选择一组开始“开火车”,带读“认读字”。

  4、认读无拼音字词

  师:生字藏在词语中,你还能认准吗?

  第一组:移(移动)折(折断)焰(火焰)

  谋(计谋)搓(搓绳)柴(柴火)

  第二组:*易(容易):

  (1)、全班读字、词。

  (2)看括号里的两个字,你能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快速拆分,说出“三字歌”吗?键书怎么完成?(仔细听)

  容宀+谷=容bgr易:日+勿=易rwy勿:请勿吸烟、请勿拍照的“勿”(我们一起来书空,注意笔顺。)如果我不认识下面的“勿”字或忘了它的读音,还可以怎么输入?指名说:输最后一笔。

  易:日+丿=易rpy

  (3)、这一课中还有几个生字。你能像他这样快速拆分,说出三字歌,用键书输入到电脑中吗?

  用键书输入“容、易、斤、折、挑、根、独、满)(用楷体一号字在word文档中输入)一人到教师机上输入。其他同学跟他比赛。

  (师巡视,适时发“聪明星”)

  (谁需要帮助,输得快的同学可以离开座位去帮助他。)

  过渡:这些字,我们不但要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还要把他写得正确、规范、能写漂亮就更棒了!要想把字写好,一定要认真读帖。

  5、指导书写

  师:下面请你做一件事,你一定觉得很容易,但是老师要提醒你注意观察仔细。

  打开书p84,看田格里的范字。

  (1)师述:这一课我们要学写的生字有8个,请你按字的结构快速给它们分类。

  指名说怎么分的?

  (2)指导书写“容易”

  a、师:这是要求我们会写的两个字。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合体字,如果让你写,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书写要紧凑,上窄下宽,上小下大。)

  b、师范写,生观察。(白板,毛笔,红字)师强调细节,如:“谷”的“人”字撇、捺要舒展,易字的“勿”比动物的“物”右半部分写得扁一点。“勿”的最后两笔第一个撇短,第二笔撇长。

  c、生描红,练写。

  师:下面把书放平,拿出写字纸。准备描红、练写。

  对口令:

  师:好,拿笔;生:手离笔尖一寸。(师:扫视检查)。

  师:坐正。生:胸离桌边一拳。(生:用小拳头量一量)

  师:准备写。生:眼离书本一尺。(生:目视距离)

  师:开始写。

  生:写字,师巡视,表扬坐姿、执笔姿势好的同学。发“书写小金星”或“小银星”。

  师:写完一遍,跟范字比较一下,如果觉得不满意,再练一遍。

  过渡:下面我们再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6、书写生字“折、挑”

  a、出示“折”和“挑”。师引导说“兆”字的读音(zhào),谚语“瑞雪兆丰年”的兆,“兆头的”“兆”。强调笔划顺序:首笔和尾笔丿丶(生书空正确笔画)

  b、下面我们来写写这两个字。要想把这两个字写得好看,还需仔细观察范字。

  c、看ppt范字,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首先要注意什么?(书写时两部分要写紧凑。)

  从整体上观察,“三比”后你又发现什么?(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折”左短右长,“挑”左长右短……)。

  d、老师范写。

  “折”提手旁靠竖中线近一些,平撇比竖钩起笔低一些,到竖中线上收笔。再沿收笔处向下压竖中线写竖撇。横起笔在平撇与竖撇交叉笔下面一点,向右伸展。最后在横中间向下直直地写悬针竖。

  “挑”老师讲清笔顺,范写,学生书空。

  e、强调“三个一”。

  f、学生描红、练写。

  g、写后展示,评议。(夸优点,提不足,纠正问题笔划。)

  h、改进写第二遍,巩固正确识记。

  写了半天了,我们放松一下,请大家欣赏画面。(与课文相关的)

  欣赏画面时,看你能想到哪个好词或哪句谚语。(指名说说)

  过渡: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谚语吗?

  师:拿好书,坐端正

  四、练习朗读,感悟道理。

  1、师开头,分则同学接力朗读谚语。

  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谚语。

  3、朗读谚语,借助画面,感悟蕴涵的道理

  你最喜欢哪条谚语?读给大家听听。(学生随意说)

  第一则:“人心齐,泰山移。”

  (1)指名朗读,

  ppt出泰山图,师简介泰山。

  再读,你读懂了什么?帮助生感悟。

  (2)朗读谚语:指名读,师生对读。

  这则谚语前半句和后半句是对应的,最后一个字“齐”和“移”韵母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起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第二则:“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指名朗读。

  (2)男生对读。

  (3)谁知道哪条谚语所表达的意思与这则谚语的意思相似?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4)朗读:指名读,同学比读,师生接读。

  第三则:“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指名朗读。

  (2)动手做一做:请一名同学选出一根筷子与一把筷子,再来折折看。

  (3)朗读:自己读,(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4)师生对读。

  第四则:“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1)指名朗读,全班读。

  (2)表演感悟:一人当一棵小树,另一人当“风”。风一吹,树就摇摇晃晃,甚至枝折、倒下。众同学上台,当成很多棵树,风吹来时,肩并肩手挽手,成为树林,风给吓跑了。

  师:看来我们还得多种树,这样风就不那么猖狂了,保护了环境,多好啊!每年春天来到时,愿同学们也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种棵小树。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现在人种树,将来林养人”

  (3)朗读:指名读出感受,齐读。

  第五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指名朗读。

  (2)谁有不同的读法?让大家听出来春天什么样?(重音落在不同的字、词上。)

  请喜欢这句的其他同学读读,听听读的有什么不同?

  (3)随文识字:你从句中哪个字知道只有一朵花开放了?“独”齐读生字。

  (4)欣赏画面,配谚语,加深感悟。

  五、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3

  一、感受涛声入情境

  小朋友们,轻轻地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地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播放一段大海的声音)谁能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呢?或者想象一下这是什么地方呢?

  对啊,小朋友们可真聪明。那么,你们想象中的大海或者海边是什么样子的呢?(畅谈)

  二、欣赏优美小韵文

  1、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就让我们一起来到海边,看看它是否和小朋友想象中的一样呢?(课件展示)

  2、提问: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1)根据学生说的师随机贴卡片并领读。

  (2)谁来做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随机奖励)

  (3)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组,你最喜欢哪组呢?请你读给大家听。(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读)

  (4)读得真好!老师能问问你为什么喜欢读吗?

  3、师随机点拨

  (1)沙滩是什么样子的啊?(指名说)

  如果我们把鞋子脱了,赤着脚丫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快让我们把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吧。(领读“沙滩”)、

  哎,大家见过贝壳吗?老师这儿有许多的贝壳,你们想看看吗?(想)好的,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一边看课件一边问)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句话呢?(指名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说)

  小结:光着脚丫走在沙滩上,还能看到这么多的贝壳,真实一件幸福的事啊!能把第一组词语读好吗?

  (2)海风吹来了,听!它把谁也带来了呢?

  (欣赏课件)问:浪花怎样啊?一群海鸥飞过来了,它们好象在说什么呢?

  师小结:海风吹过,浪花在跳舞,海鸥在唱歌,多快乐啊!让

  我们美美地把第二组词语读一读吧!(齐读)

  (3)读得真好!大海可真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示课件)问:那个绿色的是什么呀?吃过吗?珍珠见过吗?(实物出示)

  师小结:美丽的珍珠,调皮的鱼虾,长长的海带,谁来读的美一点呢?(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那你想不想去看看呢?(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示课件)

  大海里除了珍珠、鱼虾、海带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宝贝,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示课件)指名说

  (4)师问:什么是港湾啊?

  师小结:晚霞落下去的时候,港湾静悄悄,静悄悄,出海的渔船都回来了。谁能把第四组读好呢?(分组读)

  (5)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这些词语。(齐读)

  三、勇做“沙滩开荒者”

  瞧,这是一片还没开发的大海、沙滩,看上去非常的荒凉。老师想请大家动动手,做一回“沙滩开荒者”,设计出最美丽的图画。你们愿意吗?(边放音乐生边贴图),下面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

  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能干,现在的大海、沙滩多漂亮啊!有那么多美丽的贝壳,那么多的鱼虾,长长的海带,再也不荒凉了,你们真棒!

  四、乐做“沙滩小导游”

  现在的大海变的美了,老师可要给小朋友出一个难题了,这回啊,老师想请大家来当一回“沙滩小导游”,用上学到的词语,说一句话或者几句话,你们行不行啊?(行)好的,现在你们就可以走下去把它介绍给听课的老师,向他们请教,让他们给你出出主意,开始吧!(师巡视,生走下去介绍,过一会交流,师加以点评)

  听了这么美的介绍啊!老师真想唱首歌,你们想不想啊?(想)好,老师啊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写成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伴着《搏浪鼓》的音乐唱歌,巩固词语)

  海风吹,浪花涌,海鸥飞,

  让我们漫步沙滩。

  光脚丫,拾贝壳,

  让我们尽情欢笑。

  晚霞落,港湾静,渔船归,

  珍珠、鱼虾、海带满舱。

  五、带情入境读韵文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去海边走了走,看到了大海迷人的风光。最后,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识字5(配着音乐,齐读课文)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4

  一、教材简说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情感目标: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三、重难点处理----

  书写中“绞丝”的书写(线、绳)指导: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四、教时:2教时。

  五、教学媒体: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朗读感悟

  1自己读谚语,读准字音。

  2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同伴听,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并说说自己喜欢所读谚语的原因。

  3教师示范朗读谚语,学生模仿读。

  4师生、生生对读,体会每一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对应关系。

  5齐读谚语,感悟谚语的含义。

  6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用实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或者说说谚语给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7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8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二、识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如,移动电话(移),火柴(柴),姓易、容易(易),打折、折叠(折),搓手,搓绳(搓、绳),一斤重(斤)等。

  2在朗读谚语的过程中认清字形(整体认识),读准字音。注意“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谋”的韵母是ou。

  3通过组词巩固认读生字。

  布置家作:从课外摘抄搜集自己喜欢的谚语。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教时

  一、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

  (2)写正确。

  “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

  (3)写美观。

  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二、完成”看看写写”部分。

  三、搜集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每个同学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5

  教材简析: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挂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野外去玩玩,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看图识字学词

  1、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看,这些词语宝宝在排着队等着我们认识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韵文,读准字音。

  3、(出示带拼音的韵文)指名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音要读准。评价。再指名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6、游戏:小小邮递员。

  (出示背景图)看冬爷爷来了,他带来了好多封信,想要小朋友当当小小邮递员,为他送信,谁愿意?

  发生词卡,学生把词卡贴到相应的图片旁。(评价后齐读)

  三、感情朗读、理解词义。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出示相应的事物旁。

  (3)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4)小朋友,当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寒流”,齐读两遍。

  (5)齐读三个词。在读这三个词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边读边想,再来读。

  2、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1)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喜欢?

  是呀, 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

  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

  (2)自己读词。

  (3)指名读,评价,哪个词读得最好。

  男女生读,齐读。

  (4)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齐读。

  (5)冬天除了它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

  (1)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2)小动物躲在洞里多舒服呀,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3)女生读,齐读。

  4、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1)指名说,出示相应的词卡。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的?

  (2)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

  (3)南方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雪,那我们能干些什么?

  (4)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四、归类学韵文。

  1、小朋友,你们看看插图上的词语,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是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是表示不畏严寒的植物的?哪些词语是表示在洞中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是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

  (板书: 气候 植物 动物 体育活动)

  2、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取词卡,并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贴好后齐读,评议贴的是否正确。

  3、读韵文,背诵韵文。

  五、总结课文。

  小朋友,通过今天识字5的学习,你喜欢冬天吗?

  是啊,冬天虽然寒冷,但却充满着勃勃生机,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吧!

  识字5

  海门真秀山小学 姚蕾

  教材简析: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 雪,翠”。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挂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野外去玩玩,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看图识字学词

  1、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看,这些词你认识吗?(带拼音的韵文)

  2、学生自读韵文,读准字音。

  3、指名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音要读准。评价。再指名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6、游戏:小小邮递员。

  (出示背景图)看冬爷爷来了,他带来了好多封信,想要小朋友当当小小邮递员,为他送信,谁愿意的?

  发生词卡,学生把词卡贴到相应的图片旁。(评价后齐读)

  三、 创设情境,理解气候特点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出示相应的事物旁。

  (3)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4)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寒流”,齐读两遍。

  (5)齐读三个词。

  四 、创设情景,了解动、植物过冬

  1、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1)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

  (2)自己读词。

  (3)指名读,评价,哪个词读得最好。

  (4)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你佩服它们吗?

  男女生读,齐读。

  (5)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齐读。

  (6)冬天除了它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2、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

  (1)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2)小动物躲在洞里多舒服呀,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3)女生读,齐读。

  五、激发兴趣,认识冬季运动

  1、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1)指名说,出示相应的词卡。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的?

  (2)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

  (3)南方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雪,那我们能干些什么?

  (4)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六、整 体感知,反复练读 

  1、出示全部的词,请小朋友自己再好好的、一行一行地读读词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1)指名说,(一行词表示一个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2、出示全部的词,请小朋友自己再好好的、一行一行地读读词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1)指名说,(一行词表示一个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七、小结: 冬爷爷给了我们许多礼物, 虽然许多花 都谢了,很多树 都枯了,但是腊梅、翠竹、苍松

  仍然勇敢地屹立在风雪中,动物们也有各种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小朋友可以在雪地里游戏,冬天多么有意思呀!小朋友,冬天马上就要来了,你们准备在这个冬天里干些什么呢?那就让我们一起盼望冬天快

  点到来吧!

  八、认读生字、学写三个生字 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

  九、 课后延伸

  找一找有关冬天的成语和诗歌,读一 读,背一背

  教学反思:上完识字5这篇课文已经一天多了,可是上课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每每想起,心中很激动,下面我便说说自己上完这课后的感受。

  一 、情境生情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面,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兴趣盎然。教学开始以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读书热情。在识字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加以还原。通过说话、图画再现情景,在生字词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读好每个词,并在教学过程中多次插入说话练习,以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人格构建。

  二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有目的,开始时读通、读准,然后结合画面,有感情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背古诗把学生带进课堂,通过找冬天的成语和诗歌把学生引出课堂。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如:

  ⑴ “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⑵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语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⑶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⑷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⑸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7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8

  (第三册)《识字5》教学设计二

  教材简析: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挂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野外去玩玩,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看图识字学词

  1、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看,这些词你认识吗?(带拼音的韵文)

  2、学生自读韵文,读准字音。

  3、指名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音要读准。评价。再指名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6、游戏:小小邮递员。

  (出示背景图)看冬爷爷来了,他带来了好多封信,想要小朋友当当小小邮递员,为他送信,谁愿意的?

  发生词卡,学生把词卡贴到相应的图片旁。(评价后齐读)

  [这一环节以邮递员送信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游戏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词语的读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感情朗读、理解词义。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出示相应的事物旁。

  (3)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4)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寒流”,齐读两遍。

  (5)齐读三个词。

  2、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1)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

  (2)自己读词。

  (3)指名读,评价,哪个词读得最好。

  (4)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你佩服它们吗?

  男女生读,齐读。

  (5)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齐读。

  (6)冬天除了它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

  (1)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2)小动物躲在洞里多舒服呀,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3)女生读,齐读。【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 】

  4、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1)指名说,出示相应的词卡。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的?

  (2)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

  (3)南方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雪,那我们能干些什么?

  (4)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读好每个词,并在教学过程中多次穿插说话练习,以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出示全部的词,请小朋友自己再好好的、一行一行地读读词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1)指名说,(一行词表示一个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词义]

  三、课后延伸,读读儿歌、写生字。

  小朋友学的真不错,老师奖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要不要?(出示儿歌——腊梅花)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你喜欢腊梅花吗?那我们就一起把它的名字写下来吧!

  4、把书打开,读读课后的笔顺表,再描一描。

  5、指名说,师范写,生临写。

  [以儿歌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拼读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从中引出“蜡、梅”二字,乘机教学生字的书写,可为一举多得。]

  语文教学资源网【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 】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笔顺描红。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

  2.你们觉得图上的大海美不美呀?今天我们就一块去大海边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好吗?

  二、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谁来说说海边都有些什么?(相机出示字卡:沙滩、,贝壳、脚丫)

  沙滩:

  贝壳:

  脚丫:

  2.那么在海面上又有些什么呢?(相机出示字卡:海鸥、花)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乖海风正慢慢地驶入海港,一片丰收的景象。(出示字卡:海风)

  3.你觉得大海美吗?为什么?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在小组里自己轻声读读这些生字词。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边读边想像大海的美景。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和新词。

  2.重点指导书写“风”、“浪”。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能按笔顺描红生字。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能按笔顺描红生字。

  教具: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听写生字:沙、风。

  2.用“风、沙、贝、浪”口头组词。

  二、继续看图学文

  1.出示插图:满载而归的渔船上装满了什么?(相机出示字卡:珍珠、海带、鱼虾)

  2.请你们想一想:这时渔民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大海是这么的富饶,渔民是那样的高兴,在小组里再说一说这些词,体会一下渔民们的心情。

  4.当太阳落山时,渔船停靠在港湾,天空出现了什么?(相机出示:港湾、渔船、晚霞)

  5.红色的晚霞、蔚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这样的景色美吗?该作怎么说?

  6.自己读读生词,体会大海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三、诵读韵文

  1.指名读韵文,体会大海的美丽和富饶。

  2.自由练习背诵。

  3.学到这儿,大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四、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词。

  2.学写“渔”。

  ⑴认读,按笔顺提示说笔顺。

  ⑵学生描红,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写“晚”。

  ⑴认读,记忆字形。

  ⑵教师范写右边的“免”。

  ⑶学生描红。

  板书:风、沙、贝、浪

  教学后记:只有少数的学生还没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能按笔顺描红。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9

  本学期初,在吴中区国标版新教材培训会上,我执教了示范课,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它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文。在本堂课中,孩子们在汉字的王国里识得愉快、学得轻松,尤其是以下的教学片段教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堂教学活动化、综合化、生活化的教改方向。

  师:海边快到了,小朋友,你们听,是什么声音呀?

  生:(兴高采烈地)是海浪!

  生:是涛声!

  师:真棒,那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呀?

  生:(迫不及待地)我看到了沙滩。

  生:我看到了贝壳,还有渔船。

  生:我还看到了海鸥。

  生:还有晚霞。

  ……

  师:小朋友,咱们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漫步是什么感觉呀?

  生:很舒服(一副惬意的样子)。

  生:软软的。

  生:有点烫。

  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第一行?

  生:我来读。(感觉真的像在沙滩上漫步)

  ……

  师:咱们走在柔软的沙滩上,还能感受到海面上吹来阵阵凉凉的海风。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一副争先恐后状,声音极响)我能。

  ……

  师:第三行词语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些什么?

  生:他们都是海产品。

  师:你了解它们吗?它们都有什么用呀?

  生:吃海带能使人聪明。

  生:珍珠可以做首饰。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海产品呢?

  生:珊瑚。

  生:还有紫菜。

  1、活动化

  在这一片段中,我注重创设吻于课文内容的活动情境。课始,一辆小巴士伴随着“笛笛”的鸣笛声将孩子们带到了蔚蓝的大海边,接着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边欣赏风景边游玩的情境中认识新词、诵读韵文,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主体、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在韵文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富饶,体验了在海边玩耍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活动情境中学得愉快,文本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孩子们在充分的玩味中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2、综合化

  在本片段中,我注重以教材为载体,借助文本拓展其与社会、科学、自然、音乐、生活等的联系,如让学生介绍一些海产品,其中有学生说到珍珠的形成、海带中的碘对人类的益处,还有学生描述生活中见到的晚霞,以及让学生在欢畅的大海音乐背景衬托下诵读课文等环节的设计,都软化了学科的边缘,打破了学科的框框,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丰富了知识。

  3、生活化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那么语文教学就必须走向生活。在这一片段中,为了拉近语文学习与生活间的距离,我创设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如和孩子们一起坐着汽车来到海边,看看沙滩、吹吹海风、捡捡贝壳、谈谈感受,调动了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与生活经验,使孩子们在玩耍中识记了生字新词、诵读了韵文,同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得到了个性的体验、情感的熏陶。课堂上孩子们那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让我们也受到了美的感染。

  这样的识字教学摒弃了单一识记、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在情境中识字、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10

  教材分析:

  《识字5》是词串识字,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了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识字写字、诵读词串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威严寒的顽强意志。

  学情分析:

  助学预案:

  本课是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形成的一篇韵文。为了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我结合观察课文插图,观看搜集的一些图片以及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感受,培养学生不怕严寒的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说明:1)封面;2)北风呼啸的声音;3)北风;4)一些雪景的图片;5)大雪;6)寒流;7)寒流大雪北风;7)滑雪溜冰跳绳;8)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8)蜡梅翠竹苍松;9)蜡梅图;10)翠竹图;11)苍松图;12)古诗《青松》;13)蜡梅、翠竹、苍松的组合图片,下面写有“岁寒三友”的字;14)蟒蛇蚂蚁刺猬;15)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16)整篇韵文;

  2,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气候特点(学习第一行词串)

  1.师述:小朋友们,金色的秋天刚过。冬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多媒体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指名说,相机口述:“对了,这就是北风。”(出示“北风”)指名读,齐声读。

  2.师述: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朋友们,这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指名说,然后多媒体出示一些大雪图片)。出示词语“大雪”。注意“雪”的读音。下雪啦!雪花在天空中飞舞,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多美啊!请你再读读这个词。

  3.小朋友们,大雪纷纷扬扬的下着,不一会儿,到处白茫茫的,这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啊?指名说。(很冷)你能说几个成语让人感到很冷吗?指名说。

  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寒流”),读准字音。

  4.指导朗读这一行词串。

  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真冷啊!你能把这三个词语读好吗?自由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配上老师富有激情的话语,便将学生带到冬天的情境中,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增强他们的主体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走进课文。]

  二、激发兴趣,认识雪地活动(学习第四行词串)

  1.(声情并茂地)鹅毛大雪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就是一层厚厚的积雪。河塘里也结冰了。小朋友们推开门,哇!一片雪的世界。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呢?(指名说)

  2.相机出示“滑雪,溜冰,跳绳”。

  3.指名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滑、冰、绳”。

  4.(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小朋友们,看过了以后,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段话吗?

  5.指导朗读这一行词串。

  师口述;大家笑着,喊着,多开心啊!你能读出那种开心,快乐的感觉吗?

  6.自由读,然后指名读,赛读。

  [有意识地把识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丰富知识,提高认知能力。]

  三、了解植物,引起情感共鸣(学习第二行词串)

  小朋友们在郊外尽情的玩耍,他们真是不怕寒冷的孩子啊!还有一些植物和小朋友们一样不怕寒冷,它们是谁呢?(指名说)

  1.出示词语“蜡梅,翠竹,苍松”。读准字音:蜡、翠。

  2.(多媒体出示蜡梅图)我们首先来看看“蜡梅”。

  (1),读准词音。

  (2),请小朋友们观察它的颜色。说说的蜡梅。对!这种花的花瓣是黄色的,而且摸上去滑滑的,有点像“蜂蜡”,所以蜡梅的蜡是虫子旁。(强调)

  (3),于老师家院子里也种了这样一棵蜡梅,腊梅花不但漂亮,而且香飘十里,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的蜡梅花?

  3.(多媒体出示翠竹图)我们再来看看“翠竹”。

  (1),读准词音。

  (2)观察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对了,这个“翠”,就是绿色的意思,翠竹就是(绿色)的竹子。

  (3),再观察它的枝干,你还可以说的竹子?

  [抓住契机,适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会学生观察、推测及准确地用词。]

  4.出示:“苍松”图。

  (1),读准词音。

  (2),小朋友们看到了苍松,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出古诗《青松》。

  5.师述:冬天,许多花儿都凋谢了,许多树的叶子也落光了,可是,腊梅、翠竹、苍松却迎着寒冷的北风站得更直了。小朋友们,这时候,你们想对它们说什么呢?(指名说,坚强,勇敢)

  6,对!就是因为它们不怕寒冷,坚强勇敢,所以人们称它们为“岁寒三友”,相信大家都很佩服它们,你能把它们读好吗?自由读,指名读,男生齐读。

  [学到苍松时想到《青松》这首古诗,学完三种植物,引入“岁寒三友”,教材只是一种凭借。在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外,教师更应注重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四、了解动物,延伸课外知识(学习第三行词串)

  这些植物和小朋友们都不怕寒冷,可是有些动物早就不见了踪影,它们是谁呢?(指名说)

  1.我门来看看这三种小动物,(出示词语“蟒蛇、蚂蚁、刺猬”)指名读,正音。

  2.大家看,它们都在干什么呢?(蟒蛇,刺猬冬眠了,小蚂蚁也冬藏了)

  3.指导朗读。

  既然它们都躲到洞里过冬了,可不能吵醒它们,你怎么读呢?练读、指名读、女生齐读。

  4.课外延伸:小朋友们,关于蟒蛇,刺猬的冬眠,你有什么了解吗?你还知道还有那些动物是冬眠的?同座位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交流情况。(相机出示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

  [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更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激励:刚才大家说得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指名说。

  相机说说读课外书的益处,激发读课外书的兴趣。

  五、整体感知,朗读整篇韵文

  师口述: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不一会儿,雪停了,小朋友推开门一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他们有的在河面上溜冰,有的在岸边跳绳,还有的在山坡上滑雪,多开心呀!蜡梅、翠竹、苍松也不怕寒冷,站得笔直笔直的,可是蟒蛇、蚂蚁、刺猬却早就不见了踪影,原来它们害怕寒冷,早就躲起来了呢!

  请大家一起来读这篇韵文。(出示整篇韵文)

  [课文将诸多意向并置在一起,中间留有许多空白。惟其“空白”,才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词串”,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在整体朗读课文中升华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

  六、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学习2个生字)

  1,韵文中的生字,你们记住了吗?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你对哪个字宝宝最感兴趣呢?

  3,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指名说。

  4,生书空,师范写。

  5,生在课本上描红。

  6,你想给字宝宝找朋友吗?

  [课后的8个生字让学生分批识记,降低识字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让学生自己说说识记的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识字的兴趣更浓。]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充满童趣的语言,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寒冷的冬天,同事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1,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识字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认识几个字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凭借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教学“寒流”之前,我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表示天气寒冷的成语;教学“苍松”时,相机了解一下《青松》这首古诗;学完三种植物后,告诉学生人们都称它们为“岁寒三友”;教学动物一组词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探究动物过冬的特点,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形式多样,熟读成诵

  教“词串”。一定要读,而且要采用多种形式,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

  由于我抓住了韵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因而学生整节课兴味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间仍然不免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教师语言不够精炼,指导书写不够到位等等,我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钻研、精益求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11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施教时期 XX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识字5

  共几课时 2

  第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学会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2、诵读词语,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

  重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1、小黑板

  2、挂图

  预习

  设计

  诵读识字5。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巩固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二、看图学词语

  1、观察图画,说出图上所画的小动物。

  注意动物名称的发音要准。

  2、小组学习,运用已有的识记字形的经验,自行设法记住生字。

  3、学生看笔顺图记忆生字笔顺。

  4、进行描红、书空和临写生字。

  三、课外延伸

  1、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巩固生字词,学会运用。

  2、自己写出所知道的与夏天有关的词语,积累词汇。

  一、复习巩固

  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二、看图学词语

  1、夏天,不仅仅是小朋友喜欢的季节,连动物们也欢快地唱呀、跳呀。谁来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动物?

  2、学习新偏旁。

  认识雨字头,找出带有“雨”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

  3、重点反馈“桃、蛙、荷”的笔顺。

  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重点指导“蛙”:左边是虫字旁,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右边是相连的两个“土”,下边的横要写得长点。

  提醒学生严格按笔顺书写,并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播放轻音乐。

  三、课外延伸

  1、填空:

  (1)春天到了,开了,从南方飞回来了。

  (2)夏天到了,开了,忙着捉蚊子。

  (3)秋天到了,开了,熟了,唱着动听的歌。

  (4)冬天到了,开了,开始冬眠了。

  2、你还知道与夏天有关的词语吗?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小动物和一些植物,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去查一些其他季节的动植物。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上的3个生字。

  ★★完成《补充》、《一课一练》剩余。

  ★★★查阅其他季节的花卉、动植物等,摘录下来,与其他同学交流。

苏教版一上《5》第一课时教案11篇(一上苏教版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6》第三课时教案9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公开课教案14篇(小学一年级苏教版下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蚂蚁和蝈蝈》教案13篇(蚂蚁和蝈蝈的教案)

《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案11篇(蚂蚁和蝈蝈课件)

《莫泊桑拜师》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10篇(莫泊桑拜师的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授课教案年份3篇(4年级语文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教版3篇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免费设计教案模板年3篇(苏教版二上语文教案)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11篇 掌声教案两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篇 三年级苏教版下册数学教案最新版